新大坑村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新大坑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下辖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新大坑村,位于龙岗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1.5千米。与陈源盛村、大埔村、赤石岗村、黄屋村相邻。清代,因老大坑村陈姓兄弟分家另建新村,取名新大坑村。现村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村内重建。
中文名
新大坑村
地理位置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

建制沿革

播报
编辑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龙岗公社;1983年7月,属龙岗区;1986年10月,属龙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2004年,属龙岗街道龙东社区。

民系方言

播报
编辑
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人口

播报
编辑
世居村民主要为陈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300人,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54人;80岁以上8人,最年长者96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49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88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86人,主要分布在法国、美国、马来西亚。

经济

播报
编辑
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花生、龙眼,荔枝等。20世纪80年代初现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现集体经济以实业经营、贸易、物业管理,信息咨询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发等。在村落的中心地带有1棵树龄百年以上的杨桃树,枝繁叶茂。

传统食品

播报
编辑
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圆笼粄、端午节的艾粄、冬至的萝卜茶果,还有婚宴喜庆的喜粄等。

地方设施

播报
编辑
沈海高速G15线、深油路经过该村。80年代未通电,90年代初通电话,90年代中期通自来か1997年通互联网,2000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篮球场、健身中心、小区公园,20平方*的老人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图书室藏书5000册。

传统文化

播报
编辑
村中存有《陈氏族谱》,由新大坑陈氏宗亲会主编,陈德荣、陈振良于2003年纂修,记数新大坑陈氏世系源流;其中收录有“陈氏家规二十条”。

传统民居建筑

播报
编辑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6座。代表性民居为新大坑世居,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正门朝北,面阔105米,进深70米,占地面积7350平方米;三堂两横一围加倒座,正面开三门,左右两门已封,正门额书“新大坑”;从大门进有二门牌坊,上书“尚义流芳”,三门额书“于斯第”,有楹联“钟山世泽;尚义家声”。新大坑世居中心有祠堂,四个角楼屋顶已不存,右横屋已倒或改建,左边横屋尚存,正对大门有一月池,整体保存一般。此外,世居边有一下马石。新大坑世居中心的陈氏宗祠,建于清道光五年,1992年重络,现占地面积60平方米。面阔三间,深三进,中堂为穿斗与抬梁式相结合梁架,有木滩。村民逢年过节、添丁、结婚等,都在宗祠举行集体活动。每年春节,到陈氏宗祠祭祖,祭祀完毕,宗亲集体聚餐。清明节和重阳节,村民前往祖墓处祭祀祖先。

代表性人物

播报
编辑
陈伯和(1921-1945),1941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5年在博罗县作战时牺牲。陈伯明(1922一),1943年3月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支队,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陈幸开(1979-),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在长沙中南大学任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