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哪有這麼不幸——武漢肺炎和心理學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我們哪有這麼不幸——武漢肺炎和心理學

我們哪有這麼不幸——武漢肺炎和心理學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著這次疫症危機,過度自信可能致命。

在寫這篇文章的大約15分鐘前,香港正式確診首宗武漢肺炎個案。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稍有不慎必將造成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及人命損傷。面對著武漢肺炎,大家都總會用2003年的SARS作類比,但在2020年的今天,人類流動的便捷度更勝2003年,此類未知病毒的傳染威力可能會更強。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街上只有那麼一點點的人戴上口罩?防範病毒的意識似乎十分薄弱,為什麼呢?

人類的自大狂妄體現在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現象上——過度自信現象(overconfidence phenomenon)。這個現象隨處可見,我們總覺得自己不會患上癌症、乙型肝炎或愛滋病等嚴重疾病(「我哪有那麼沒運氣」),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和伴侶愛個一生一世,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在死線前把工作完成妥當,我們總覺得自己能把目標一一落實。我們總會對自己相信的東西過度自信,但事實是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作判斷的能力。

面對著這次疫症危機,過度自信可能是致命的。香港人經歷過2003年SARS事件,理應比其它地區的人對疫症更敏感更審慎,但正正可能是因為有了一次經驗,才會更自信滿滿地認為「政府有經驗能處理好」、「2003年那麼差,2003年是萬中無一的例外,這次不會那麼差的了」。這種對避開疫症的過度自信及僥倖心態相當危險。非常諷刺地,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越無知的人越會受過度自信現象影響(incompetence feeds overconfidence),正當全球前線醫護人員都以最高警覺性面對這次疫症,作為普通市民的大家卻掉以輕心,這是危險的。

除了過度自信外,還有一個概念可能用作解釋香港人對疫症的漫不經心:可得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s)。它指我們對一些特別顯著(尤其情緒上,emotionally salient)的資訊會特別敏感,例如一宗墜機意外被廣泛報導後,你會不理性地認為坐飛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其實飛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又例如愛滋病經常被影視媒體渲染,你會不理性地認為愛滋病十分恐怖(其實愛滋病帶菌者只要正常服用藥物,他們的壽命和正常人無異),反而對乙型肝炎掉以輕心——乙型肝炎能引起肝癌,但所受的關注卻遠遠落後於愛滋病。這是因為關於乙型肝炎的資訊沒有那麼emotionally salient。

同樣,這次武漢肺炎事件的資訊對香港人來說一樣是在情緒牽動上不顯著,因為在香港暫時並沒有發生任何致命案例,一旦發生致命案例,被媒體廣泛報導後,武漢肺炎的資訊才會變得emotionally salient,但到那時你才有對抗疫情的決心的話,我相信可能已經太遲了。

我們真的不能掉以輕心,現時並沒有有效藥物針對攻擊武漢肺炎病毒,患上肺炎絕對不是開玩笑的事,是相當相當辛苦又危險的。真的為人為己,外出時請戴上口罩,勤洗手。

歷史只會不斷重複,而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教訓中學習。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題目與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