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夢想之地》:與《游牧人生》有類似提問——想去哪裡、回到哪裡、家在哪裡?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影評】《夢想之地》:與《游牧人生》有類似提問——想去哪裡、回到哪裡、家在哪裡?

【影評】《夢想之地》:與《游牧人生》有類似提問——想去哪裡、回到哪裡、家在哪裡?
Photo Credit: 傳影互動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夢想之地」或許隨著那緩慢且邊緣的水芹一般,滋長並生生不息,從失去之處相信擁有,而珍重擁有所傳承的故事。

失去是為了下一次的擁有,但擁有同時正在失去呢。以移民議題作為主題的《夢想之地》,其實內核裡與趙婷以車為家屋浪跡天涯的《游牧人生》有了類似的問題—你想要去哪裡、你要回到哪裡、你的家在哪裡。

關於移民、遷徙、離散,尋找新家的所在的關鍵字,被放置在了電影標題「MINARI」牽引出來。原意指的是「水芹」,是常出現在韓國料理中作為配料與去腥去油的青菜,因常出現於溪澗、水田及濕地附近而得其名。水芹表現出的意義即為電影中韓裔家庭來到新農場,蓄勢待發開疆闢土的符號象徵,它得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長出屬於它的樣貌,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由韓裔美籍導演鄭李爍自身的成長經歷改編而成,有著濃厚的自傳意味,他用了平實、簡單卻又層層堆疊出不放棄的韌性之心,講述了關於他們尋找家園的故事。80年代,懷抱著美國夢的父親Jacob一心一意放棄了大城市的工廠生活,帶著全家人搬到了遙遠偏僻的阿肯色州,打算打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場,自給自足外也能販售立業。然而,這裡的土地富饒卻缺乏開墾,連澆水的器具都得自己想辦法﹔鄰居住著遙遠消息卻傳得快,光是要不要上教堂與習俗間的差異,默默讓生活變得有些尷尬。

母親Monica光是應付這些生活上的瑣碎,一次次和丈夫幾乎瀕臨崩潰的爭執,正值童年時期的女兒Anne和兒子David還需要好多的照顧與陪伴,生活的疲憊讓夢想之地的追求變得更加困難。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奶奶加入了他們,讓生活出現了些轉機,父親希望他們別忘了韓語如何說,但在這小鎮與說的都是英文,只會說韓語的奶奶還能讓他們不忘記這個語言;但嗜賭成性、說話粗鄙的奶奶總是不按照他們被這文明教育的「禮貌」我行我素,反倒成為了孫子David另一種衝突的自我意識,伴隨的是語言語口音的問題,同樣成為了這部「好萊塢電影」裡十分寫實全球化離散問題的爭議之處。

故事的核心衝突像是一部當代性的西部與類型電影的融合:「城市文明—荒野拓荒」;「禮教束縛-自我價值」。限制的地域層層堆疊,即是這封閉且相較於大城市更加落後的阿肯色州,但這荒涼的阿肯色州有更勝於那未被提及韓國家鄉嗎。

「家庭」扮演了社會核心的中介點,特別是後來加入的奶奶,正是由她在家屋農場邊的溪畔播種下水芹的,只因為她仍希望可以吃到這項熟悉的青菜放在料理中,而她同時也是婆媳、母子、孫兒關係間最特別的人。

韓國演員尹汝貞獲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Photo Credit: 傳影互動提供

正因為她是個出生與大半輩子都在韓國居住的人,對她而言阿肯色或許只是個養老與等候死亡的地方;但與這家庭其他成員而言卻不同,這是個追求夢想積極肯定的新鮮之地。但時間和家庭內因經濟、生活的裂縫不經意穿越,唯有奶奶不在乎這樣的事情,就如同她所栽種的水芹,總有天會不經意的自然而然活著,在涓涓細流的小溪旁生長出來。

電影裡並非強調種族與亞裔間歧視問題,就算是教會裡孩子玩笑說著「為甚麼你的臉這麼平」,或是帶著濃厚口音總會溝通上緩慢一些的奶奶,那也僅是點到為止的現狀。更加衝突的都是自我內在的—這些因為去到了異鄉的鄉愁,反倒是因為孩子觀看著父母輩,這個永遠夾雜在舊文化與新文化間的一代拉拉扯扯,自己不夠了解有些疏離、卻在血液中有股前進時需要明白從何而來的意識,於是成了尋覓歸屬的問題。

「你想要去哪裡、你要回到哪裡、你的家在哪裡。」問題在電影第三幕漸漸給出了回應,最後災難轉機的發生,如同李滄東《燃燒烈愛》電影裡以燒毀一切作為發洩的方式,《夢想之地》給予了重生即是轉機的意圖,打破一個自我框架的限制,你記得你是誰就能前往任何地方、你擁有陪伴在身邊愛人的家、你別放棄關於生活的那方,失去是為了下一次的擁有﹔但擁有同時正在失去呢?

「夢想之地」或許隨著那緩慢且邊緣的水芹一般,滋長並生生不息,從失去之處相信擁有,而珍重擁有所傳承的故事。

​最後,我喜歡史蒂芬元這回飾演父親厚實的樣貌,特別是他帶著孩子開墾、擁抱安慰著妻子,那正是一個中柱般的姿態;而尹汝貞無庸置疑在一個渾然天成的狀態下演出了奶奶,固執裡有些胡鬧,卻又身兼著最母性土地意念的象徵。

電影「夢想之地」刻劃韓裔家庭在美打拚故事
Photo Credit: 傳影互動提供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