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風吹】美豬美牛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其實爭議很大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國際大風吹】美豬美牛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其實爭議很大

【國際大風吹】美豬美牛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其實爭議很大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製圖:關鍵評論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論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有多少風險,從歷史來看,其實所謂的「國際標準」,不完全是純科學論證而已,還是牽扯到國家之間的政治與商業利益。就連高度重視科學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無法自外於國際政治力的影響。

文:李漢威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在台灣前前後後吵了17年的美豬美牛進口問題,在8月底決定全面開放,衍生出非常多的討論。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以萊克多巴胺為主要成分的瘦肉精到底會不會有害健康,尤其是台灣人愛吃的豬肉?

台灣最新的政策是採用國際標準,豬肉和牛肉都是10ppb,換句話說就是允許每公斤食品裡面有1毫克的殘留量,而針對萊克多巴胺容易集中的豬肝和豬腎,則分別是40和90ppb。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所謂的萊克多巴胺國際標準,其實也是吵了很多年,才在一片爭議聲中定下來的。這一集就要來回顧,訂定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當初是怎麼通過這個標準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爭議呢?

什麼是瘦肉精?

先快速介紹一下瘦肉精,瘦肉精只是一種俗稱,意思是加入飼料之後,可以讓家畜吃了在生長過程中增加瘦肉比例的各種添加物。瘦肉精種類非常多,不過以萊克多巴胺為主的產品算是最普遍的。

對豬農來說,瘦肉精的好處很多,不但可以賣的豬肉變多,所需的飼料量也變少,而且豬肉的味道不受影響。聽起來,養豬成本降低,品質升高,消費者也可以用相同的錢買到更多的肉,似乎是雙贏的局面。問題是,從一開始,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毒性,就成為爭議焦點。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1999年底認為在指定期間與指定用量之下,萊克多巴胺是安全的,但不少海外市場並不買單,尤其是歐盟、中國、俄羅斯等豬肉進口大國。這使得美國豬農面對外銷市場受限的窘境。

「表決」而非「共識決」:萊克多巴胺闖關史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有的國家喜歡,有的國家不喜歡。這個國際貿易的食安問題該怎麼解決?簡稱CODEX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CODEX是聯合國的糧食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1963年共同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營養、食品安全、添加物等等議題上,提供各國一個相互討論並形成國際科學標準的平台。到了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之後,也CODEX的標準,列入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依據之一。

換句話說,只要法典委員會針對萊克多巴胺設下標準,使用這種瘦肉精的豬肉生產國,例如美國、加拿大、巴西等等,就有更正當的理由在世貿組織施壓反對國解禁,從而打開外銷市場。

於是,美國國內核准使用萊克多巴胺之後,也開始主張設立國際標準。由各國專家組成的小組,經過多年評估之後,在2008年訂出現行建議的殘留量標準,不過由於受到反對陣營的強烈質疑,這套建議標準一直在法典委員會卡關,直到2012年的第35屆會議(英文版會議記錄)。

在那一年的會場上,正反雙方再度展開辯論。反對方認為,相關科學證據始終不足,需要更多時間和資訊才能訂定標準,而贊成方則認為,已經用盡一切努力尋求科學標準,不應該再讓爭議拖延下去。

其實,根據法典委員會的程序手冊(簡體中文版),凡是採納或修改任何國際標準,都必須盡一切努力達成「共識決」,也就是全體代表同意才能通過。除非已經耗盡一切手段都無法達成共識,才能用表決的方式來決定。

於是,會議主席先後請各國代表進行三次表決。第一次決定是否這個會期就要投票決定萊克多巴胺的爭議,結果大多數代表贊成用不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緊接著,投票決定是否要針對最高殘留量表決,結果贊成方險勝,因此進入最後一關,是否採納專家小組的建議標準,結果最後在69票贊成、67票反對,7票棄權之下,驚險過關。換句話說,只要贊成方有一票倒戈,或者有國家沒有棄權,結果將會完全不同。

codex萊克多巴胺投票
製圖:關鍵評論網

「萊劑」標準出爐,不代表反對國就得遵守

儘管整個決策過程完全符合法典委員會的規則,但這麼接近的票數,還是反映出背後的立場分歧有多大。因此,從中國到挪威等代表團,都對這項標準的通過表達強烈反對,其中歐盟措辭強烈,除了強調歐盟最高食安單位認定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有疑慮,因此還是不會改變歐盟標準之外,也譴責一向以共識決為原則的法典委員會,最終用投票解決爭議,對於委員會本身的地位造成傷害。

就這樣,透過罕見且爭議極大的表決,國際法典委員會在2012年正式通過萊克多巴胺的最大殘留容許量。但通過歸通過,世界貿易組織雖然高度重視CODEX的標準,也希望可以在成員國之間一體適用,但並沒有硬性規定必須遵守,各國還是可以訂定自己的標準。因此歐盟、中國、俄羅斯等等,大約160個本來就限制萊克多巴胺的國家,其實大部分並沒有改變國內政策,一直到現在。對於美加等等開放使用的豬肉生產國來說,還是必須透過遊說談判,促使外國市場解禁。

本來禁用後來開放的亞洲國家,包括南韓、日本、新加坡等等,其中南韓爭議最大。2008年的李明博政府,為了簽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結果引發對於瘦肉精、狂牛症,以及豬農衝擊的疑慮,釀成百萬人上街抗議,政府一度道歉和暫停進口,不過後來還是全面開放。

韓抗議美牛-2_AP_08112508039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2008年11月25日,成千上萬的群眾聚集在南韓首爾國會議事堂附近,抗議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損害農民生計。

總之,不論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有多少風險,從歷史來看,其實所謂的「國際標準」,不完全是純科學論證而已,還是牽扯到國家之間的政治與商業利益。就連高度重視科學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無法自外於國際政治力的影響。不只是食安議題,只要聽到國際標準,我們都必須思考,這套標準究竟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