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民幣離岸價探底 不應過份看淡 升值大勢不變

【財經評論】人民幣離岸價探底 不應過份看淡 升值大勢不變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人民幣近期走勢疲弱不已,離岸人民幣匯價於周三(26日)晚大跌近500個點子,跌破7.19關口,為9個月來新低。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走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5月3日的7.0873最高跌至7.1967,貶值幅度高達1.5%;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5月以來的貶值幅度也超過1%。

有分析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是避險情緒下美元走強的結果。然而,自3月20日達到近期高點後,美元指數迅速由強轉弱。5月以來美元指數一直不溫不火,而且隨著全球各國陸續重啟經濟,市場上的避險情緒也開始降溫。5月25日以來,美元指數連跌三日,很難解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急速下跌。因此,近期人民幣貶值趨勢與美元強勢無關。

也有分析認為,人民幣急速貶值是中國對最近美國在「港版國安法」等問題上表態的反擊措施。通過貨幣貶值,中國能夠提高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給美國以壓力。然而,此時中美的經濟形勢與貿易戰時期不同。在全球經濟衰退、需求普遍疲軟的情況下,人民幣小幅貶值對出口的刺激作用不大,還容易造成資本恐慌和外逃。對中國而言,主動調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得不償失。

人民幣匯價成中美關係雨晴表

2018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已經成為反映中美關係的晴雨錶。近期中美衝突加劇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5月22日中國「兩會」期間提出的「港版國安法」成為市場情緒的爆發點,人民幣盤中快速下跌。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銀行沒有急於出手救市,反而在此後的兩個交易日(5月25日、2月26日)參照市場定價連續調貶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因此,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月27日的急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央行放任市場的結果。

對於一個長期實施外匯管制的央行而言,干預匯率波動的手段有很多,因此能夠「穩坐釣魚台」。5月14日,人行剛剛在香港招標發行了價值300億元人民幣的央行票據。今次發行為到期滾動發行,因此對匯率影響不大,但是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投標總量接近發行量的2.7倍,表明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具有較強吸引力。

香港是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節點。圖為2017年7月3日香港交易所舉行「債券通」開通儀式。(新華社)

除了在離岸市場發行央行票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包含的「逆週期因數」也可以作為穩定匯率的武器。如果市場情緒導致人民幣出現快速升值或貶值,央行還能夠啟用「逆週期因數」調節匯率預期,穩定匯率波動。2018年8月中美貿易戰期間,央行就曾啟用「逆週期因數」對衝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

此外,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的同時,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中國股市的北向資金並沒有減少。Choice數據顯示,5月25日至5月27日北向資金分別淨流入A股21.45億元(人民幣‧下同)、38.85億元、12.88億元。這表明境外資金仍然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因此,擁有超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人行並不懼怕外匯市場的短期擾動。

當然,人行也不會放任人民幣繼續貶值。首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旦形成強烈的下跌趨勢,拉升的代價就會增大數倍;其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行將壓縮中國的貨幣政策空間,在經濟衰退期,這一負面影響更加明顯;最後,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人民幣資產回報率必然下降,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也會因此減少。

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中美之間的競爭也會愈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被雙方當作籌碼,急漲急跌的情況也會時有發生。然而,從長遠來看,經濟穩定增長、金融持續開放、制度不斷完善的中國市場必然能夠吸引全球資本的目光,人民幣升值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