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关春、秋的诗文比有关夏、冬的诗文要多得多,这是为什么?

关注者
7
被浏览
1,152

3 个回答

春季给人们最多希望和憧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明媚,万物更新,所以古有许多迎春,颂春惜春之作。秋天,天高气爽,最宜出游,诗情持多。加上又有一个月园人园的中秋佳节,皎洁月光,园园无缺的秋月,给人无限美好感觉,迊月,赏月,送月的诗词,畄下了人们眷恋情怀。还有一重要因素,古代科举考试是秋試,秋榜,士子,官員调动特别多,因之送迊之诗也别多。

冬,夏。一因社会生产方式因素。二气候因素。人们思想活动与上两季节有所不同,所以诗作較少。

例。春秋。

南朝。梁元帝。萧绎(春曰)

春还春节美,春曰春风过。

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滿洛城。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0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上片)

苏軾。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辛弃疾。木兰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見,光景東头。。。。。。。

宋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春秋短,偏动态;夏冬长,偏静态

春秋是短暂的过渡季,有草木发芽、开花、结果、凋落的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容易引起诗人的愁绪;夏冬相对漫长,处于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稳定期,没有季节转换的动态感,因此给人情感上的冲击也不如春秋

2.春秋气温适宜,适合出行

春秋季气温最令人舒适,不冷不热,最适合游山玩水了。而夏冬一个太热一个太冷,出门太受罪。

因此大部分诗人都喜欢在春秋季出门游玩,写下大量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