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租地约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九江租地约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九江租地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6]它签订于1861年3月25日,由江西布政使张集馨与英国参赞巴夏礼订立约章开辟九江英租界 [1]该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背景下签订的, [1]它标志着九江租界历史的从此展开, [2]使九江逐步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腹地进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据点。 [3]
《九江租地约》要求:(1)划定张官港以西,龙开河以东的滨江地带为英租界,面积共计150亩;(2)拆除民居,将位于租界范围内的部分湓浦港填塞成陆地。 [1-2]
《九江租地约》将九江之“使用权”、“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关税及机构设置,全由英国人掌握,破坏了中国(九江)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九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6]
中文名
九江租地约
签约双方
中国(清)、英国 [1-3]
签约时间
1861年3月25日 [1-3]
中方代表
张集馨 [1-2]
英方代表
巴夏礼 [1-2]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二十六日,中英《天津条约》签字,增开辟九江等地为通商口岸。 [11]后来,在《中英天津条约》中第十款规定“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1]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额尔金急切向清政府提出:“直溯扬子江而上,游历汉口种种之便利,使之选定三个口岸,一旦沿江贼匪肃清,辟埠通商。” [5]
九江被英国作为长江流域开放的港口城市,主要基于以下因素:(1)九江之区位优势,经济腹地范围大;(2)自然物产丰富;(3)九江地处长江流域经济链;(4)港口优良。 [6]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英国军队进犯通州咸丰帝命怡亲王载垣赴往通州与英国商议条款。额尔金则派遣参赞巴夏里巴夏礼入城议和,请遵循《天津条约》原议,并约法国使者会商。 [9]
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抵九江,主要任务是为了勘察九江的地情、商情、民情。 [11]
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给予其中国海关权,故英国在九江、天津、广州、福州等处,设立海关,掌管进口事宜。 [11]
咸丰十年(196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政府复照同意英国驻华公使鲁斯在武汉、九江设立租界,开埠通商,并派驻领事官。 [11]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六日 ,地方官员薛焕上奏:英国兵船驶(侵)入了长江,前往汉口等处,并路过金陵。官员巴栋阿上奏:英国商船现在抵达了镇江,且有一轮船前往金陵上游,查看江面。 [7]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五日,英国迫使清政府在九江与之拟订《长江各口通商暂行章程》。 [11]
同年三月三日至九日,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巴夏礼、海军中将何伯,派驻九江领事馆许士一行,先后到达九江,拟办租地立界,设立领事馆事宜。 [11]
三月十六日,江西省的布政使张集馨抵达九江,负责全权筹办九江通商事务。 [11]
这一年中,英国参赞巴夏礼乘坐军舰前往根据条约新开辟的长江口岸勘察形势,选定将要开辟的租界界址。在镇江汉口两地租界界址划定之后,1861年3月22日,巴夏礼从汉口返回九江,计划在控扼鄱阳湖口的湖口开辟商埠,但经过江西省官员的一再劝说,最终确定在九江开辟商埠。 [1]

签约过程

播报
编辑
巴夏礼指使随行人员在九江府西侧进行租界勘察,圈定“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狮子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六十丈”为租界地。清政府则委派张集馨以“大清钦命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身份作为中方代表,与英方外交全权代表“大英帝国钦差大臣右参赞兼领事官事务”巴夏礼进行租地谈判。 [6]
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25日,张集馨与巴夏礼订立开辟九江英租界的约章《九江租地约》。租界的位置位于九江府城以西,长江与甘棠湖之间的狭窄地段,西面到龙开河,东西向长150丈,南北向进深为60丈,面积150亩。 [1]最终,双方按照协议,立下了永久租地的基本条约,张集馨和巴夏里签字画押,各执一纸。 [10]
咸丰十一年春二月,英国人开始在九江开市辟埠,设立了洋人机关。 [8]
十月,英人赫德(代总税务司)至九江,按其划定的格局,设立九江海关。当时,该海关只负责监督进口贸易,但赫德确定进关税由海关代为征收。 [11]

条约原文

播报
编辑

主要内容

(1)准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口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一带六十丈,经本月十五日本参赞会同九江府德化县定界,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
(2)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栈居住。所应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扎九江府领事官专管,随时定章办理。
(3)自定此约之后,不准民人在于界内再造铺屋等间。 [6]

全部内容

大清钦命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张[张集馨]
大英钦差大臣右参赞兼理领事官事务巴[巴夏礼]
为立永租地基事,现在英国遵照和约来九江通商,应定地段,以便英国商民盖造房栈居住。今江西巡抚部院毓[毓科]派委本司,会同本参赞看定:准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口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百五十丈,进深一带六十丈。经本月十五日本参赞会同九江府德化县定界,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每亩应完地“丁银[清代人头税]一钱零三厘, 每年共应完地丁银一十五两四钱五分,遇闰月加银七钱七分二厘,每亩应完“兵米”[清代田赋的一部分]四,合二勺七抄七撮,每年共应完兵米六斗四升一,合五勺五抄,每担交伐章程折银二两四钱,共银一两五钱四分。再每年地丁内尚有耗银一两五钱四分五厘,遇闰月加耗银七分七厘,大共每年应完地丁“正耗[清代附加税]兵米,折价共银一十八两五钱三分五厘,遇闰月共应完银一十九两三钱八分四厘。
现议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造房栈居主[通“住”],所应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九江府领事官专管,随时定章办理。每年四月内,由英国领事官将以上地丁正耗米价银两,如数清交德化县收,方可永租无异,则该地方原业户等尽免输纳;所有界内民房铺户棚寮等间,即应计明间数开册,自定此约之后,不准民人在于界内再造铺屋等间,俟领事官用地之日,即会同本府县,随时传集本房屋地主,呈验地契当面合算,分别地基房间大小等次,由官按照地势定银若干,不准百姓高抬价,亦不许英商任意发价勒买。总以两不噢亏而昭平允一面领价,一面拆房交地,永为英国之业。
此议之后,两无异词,现立租约两纸,各执一纸,存照为凭,此约本参赞画押为凭,俟钦差大臣批准后,再盖九江府领事官印。此照现因本参赞尚未深熟地方情形,立约之日,本参赞司当面言明,如一年之内,两国大宪有别处地方,较于九江府城开设马头更属安协者,则在该处地方,会同地方官再行勘量地基,其新地立约永租一切,自必遵照此约一律办理。即将原定地基退回不租。
又批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一千八百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在九江府立约 [6]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九江通商口岸彻底被西方列强撬开。继《九江租地约》签订后,英国开始拆除九江城民居,将位于租界范围内的部分湓浦港填塞成陆地,建起了领事馆、俱乐部、巡捕房、医院、教堂、银行等等,九江租界历史从此展开。 [4]

经济

《九江租地约》签订后,使九江开辟商埠和英租界,很快取代了江西省传统的商业中心吴城镇樟树镇,成为江西新的贸易中心。江西的进出口货物不再经由传统的商路南下广东,而是北上经由九江集散。 [1]
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客观上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给九江近代航运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强化了九江七省通衢商贸中心的地位,拉动了九江经济的发展,促使九江成为江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3]

政治

租界”是西方列强以强凌弱,带有浓厚殖民主义色彩的产物,因此冲突与斗争不可避免。据史料,在九江英租界存续期间,曾经发生过五起较大中外冲突事件。 [1] 九江通商口岸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屈辱与抗争,压迫与反抗的历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