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專家示警百年一震「快輪到台北」 氣象局回應了

昨晚9時19分,發生今年最大地震,規模6.7,全台有感,11縣市最大震度4級,國家警報大響。對於有地震專家示警,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每百年有次循環,1909年台北也發生類似的地震,「要注意台北可能快輪到了」,中央氣象局說尊重、提醒也是好的,但只能參考,畢竟地震無法預測。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昨地震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菲律賓海板塊從花蓮外海隱沒到歐亞板塊底下,愈往北愈深,跑到宜蘭、台北深度就到70到80公里。
李錫堤說,1909年台北也發生類似地震,該次地震規模達7.3,震央在新北市中和,民眾現在應該要關心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周期是百年一次,上一次是1909年,再上一次是1815年震央同樣在台北跟宜蘭這帶,在石碇,現在是2020年,台北地區要留意可能又有類似狀況發生,屆時台北地區震度可能會超過5。
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尊重學者論點,但對於掌管國家地震事務單位,就當作參考,儘管地震有其重複性,但地震不可預測,沒有有效預測方法,地震也沒有固定周期。
稍早記者會上他也說明,昨晚強震發生後,根據氣象局統計,規模大於4的有感餘震三次,小於4的無感餘震八次,共11次。該次地震序列主因為板塊隱沒,以往年資料來看,接近宜蘭區域、菲律賓海板塊西緣地震發生相當頻繁。2000年迄今,規模超過6的就有23次。平均一年一次,昨晚地震規模6.7則排在第三。
「學者這樣的提醒是好的。」陳國昌說這樣說。不過他也說,「百年大震即將發生」的言論,可能有相當大的差異存在,地震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預測,且台灣地震科學觀測史從1897年開始,迄今也才百年出頭而已,用久遠歷史文獻推斷地震發生,較沒有科學根據。不過當然要注意大地震發生,也會盡量研究或分析、監測哪些地方可能有地震,但實際上,學者言論只能作為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