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的新世界何去何從?跟著12位全球頂尖思想家重新想像!

新冠肺炎全球延竄,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事件,一個明顯的例子,人類歷史上,就連兩次世界大戰,影響的地理範圍都未曾如此廣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影響所有人的生活層面;這是一場敵人模糊的戰爭,對於病毒的樣貌我們至今仍無法描繪全貌,基於同樣的理由,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爭。

面對如此面貌模糊、破壞力強大的敵人,明天過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全球化是否就此倒退?人類是否再次進入民族國家壁壘高舉的時代?最重要的,疫情牽動了國際政治博弈,又會呈現什麼面貌?權威的《外交政策》雜誌邀請全球12位智庫學者,不預設題目,預言肺炎影響後的世界面貌。

以下是《遠見雜誌》的精要摘錄。

1.  開放、繁榮以及自由度都倒退

取自Stephen M. Walt臉書
取自Stephen M. Walt臉書

取自Stephen M. Walt臉書
—史提芬沃特(Stephen M. Walt),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教授

新冠疫情將創造出一個不再那麼開放、繁榮與自由的世界:致命病毒、計劃不周與無能領導這三者的結合,讓人類走上了一條令人擔憂的全新道路。

新冠肺炎也將加速權力和影響力從西方轉移到東方的過程,南韓和新加坡應變做得最好,中國最早犯了錯,之後也順利改弦易張。歐美的反應速度慢,相比之下顯得雜亂無章,讓西方國家光環失色。

在這過程中,維持不變的是世界政治原來的衝突格局,包括1918到1919年間的流感大爆發在內,過去的流行病並沒有讓超級強權對抗劃下句點,也沒有帶來全球合作,新肺疫情也不會。我們將看到各國人民轉向各國政府尋求保護,國家和企業想辦法讓自己未來不那麼脆弱,高度全球化的時代從此一去不返。

2.  全球化的末日

flickr,BY Chatham House
flickr,BY Chatham House

flickr,BY Chatham House
—羅賓尼布雷特(Robin Niblett),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新冠疫情可能成為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冠疫情正迫使美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加強應對長期經濟孤立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幾乎不可能回到21世紀初的全球化狀態。一旦各國不再有意願,保護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共同利益,20世紀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將迅速萎縮。

到時候,政治領導人將需要用力自我克制來維持國際合作,同時不要朝向地緣政治競爭的方向走回頭路。

3.  更加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

flickr,BY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
flickr,BY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

flickr,BY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疫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方向。它只會加速已經開始的變化: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轉向更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為什麼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因為美國人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了信心,認定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不利。相比之下,中國並沒有喪失信心。這有一些背後深層次的歷史理由。中國領導人很清楚,從1842年到1949年的屈辱,是領導人自滿和閉關鎖國的惡果。相比之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復甦是參與全球化的結果。

我在新書《中國贏了嗎?》提及美國將面臨兩種選擇。如果美國首要目標是保持全球領先,它將不得不與中國展開一場政治和經濟上的零和地緣政治競賽。然而,如果美國的目標是改善社會狀況不斷惡化下美國人民的福利,美國應該與中國合作。

4.  民主國家打破限制

flickr,BY New America
flickr,BY New America

flickr,BY New America
—約翰伊肯貝瑞(G. John Ikenberry),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系,和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就像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一樣,(疫情結果)可能也會出現一種緩慢演變的逆流,一種類似羅斯福闡述的國際主義。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的崩潰顯示,現代社會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羅斯福所設想的是一種戰後秩序,這種秩序將以新的保護形式和管理相互依存的能力重建一個開放的體系。美國不能只躲在自己的邊界內,要想在開放的戰後秩序中運作,就得建立全球性的多邊合作的基礎設施。

因此,美國和其他西方民主國家可能會經歷(與大蕭條時羅斯福)相同的反應過程。一開始,人們的反應可能偏向於民族主義,但從長遠來看,民主國家將會擺脫困境,找到一種新的實用主義和保護性的國際主義。

5.  利潤變少了,穩定度變高了

取自Shannon K. O
取自Shannon K. O

取自Shannon K. O
—夏儂歐尼爾(Shannon K. O'Neil),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副主席/拉美研究方向的高級研究員

全球供應鏈原本就已受到經濟和政治的雙重打擊。經濟上,全球供應鏈面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美國發動貿易戰以及機器人技術、自動化和3D列印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挑戰;而政治上,尤其在富裕經濟體中,失業增長也帶來了影響。新冠疫情現在已經打斷了全球供應鏈中許多聯繫:疫情影響地區的工廠關閉,導致其他製造商以及醫院、藥店、超市和零售店的庫存和產品短缺。

此外,愈來愈多的企業要求更加詳細地提供供應鏈來源訊息,同時犧牲效率做為代價,換取穩定充足的庫存。各國政府也將進行干預,要求被認定為具有戰略價值的行業制定國內後備計劃並進行儲備。這樣一來,盈利能力會下降,但供應穩定度將會上升。

6.  新冠疫情也可能帶來正面效益

Wikimedia Commons, BY Sebastian Zwez
Wikimedia Commons, BY Sebastian Zwez

Wikimedia Commons, BY Sebastian Zwez
—希夫山卡梅農(Shivshankar Menon),前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曾被印度派駐中國、派駐巴基斯坦等地

判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影響,目前有三種趨勢較為明顯。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性流行將改變當前的國內及國際的政治生態。包括自由主義者在內的整個社會都仰賴政府權力,以管控當下的公共衛生危機。無論政府是否能夠成功的解決疫情及其引發的經濟問題,總之,這是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回歸。當前的經驗顯示,威權主義者或民粹主義者並不擅長應對新冠疫情。應對即時並成功的國家,例如韓國,一直是民主政體,而不是由民粹主義者或威權領導人統治的國家。

第二,新冠疫情並不代表世界各國間彼此連結的末日,但所有國家都已出現了向內反轉的趨勢,尋求對自己國家命運的自主權和控制權。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更貧窮、對彼此更刻薄同時也更小的世界。

最後,世界也可以從新冠疫情中感受到希望和理智。印度在疫情爆發後發起了一次由所有南亞領導人參加的視訊會議,制定共同應對危機的區域政策。

如果這次疫情能夠讓我們警醒,意識到在應對重大全球性事件時多邊合作的真正優勢,這場危機也算帶來了積極正面的影響。

7.  美國權力需要更新戰略

flickr, BY Chatham House
flickr, BY Chatham House

flickr, BY Chatham House
—約瑟夫奈爾(Joseph S. Nye, Jr.),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一如理查丹澤(Richard Danzig)所說的:「21世紀科技是全球化的,不僅在於其技術分佈上,也在於其造成的後果上。病原體、人工智能系統、電腦病毒以及可能被意外釋放的輻射,也許將成為所有人都要面臨的問題。」

在應對新冠肺炎和氣候變遷等跨國威脅時,如果只是認為美國權力大於其他國家是不夠的,成功的關鍵是它必須認識到與其他國家一同行使權力的重要性。每個國家都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重要的是,對於利益的定義是廣義還是狹隘的。新冠疫情顯示,美國未能即時調整戰略以適應這個新世界。

8.  新冠疫情的歷史將由贏家來定義

flickr, B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flickr, B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flickr, B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約翰艾倫(John Allen),布魯金斯學會主席、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

新冠疫情危機的歷史將由贏家來書寫。憑借獨特的政治經濟體制抑或是公共衛生政策而得以保全的國家,將會對其餘經歷毀滅性打擊的國家宣告勝利。這將會是民主、多邊主義和全民健保的勝利。而對另一些國家來說,這將清楚地展現果決的威權主義統治的優勢。

新冠疫情將持續抑制經濟活動,同時讓國家間的緊張態勢更緊繃。長遠來看,在企業關門、勞工失業的情況下,疫情很可能重創全球經濟產出。風險對發展中國家和其他低收入工人比重較大的國家有比較大的影響。國際體系將因此承受巨大的壓力,導致國家內部和國家間不穩定且廣泛的衝突。

9.  全球資本主義走入劇烈變動的新階段

flickr, BY kris krüg
flickr, BY kris krüg

flickr, BY kris krüg
—勞瑞加瑞特(Laurie Garrett),曾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普立茲獎得主

新冠疫情不僅會帶來長期的經濟影響,而且會導致更為根本性的變化。

全球化使得企業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產,並及時地將產品投入市場,從而降低倉儲成本。庫存若擱置超過幾天,便會被認為是市場的失效。新冠病毒證明了,病毒不僅會感染人類,而且能夠破壞整個即時生產系統(just-in-time system)。

只要看看全球2月以來在金融市場的損失規模,就足以讓企業對即時生產模式和全球分散生產產生保守態度。全球資本主義可能會進入劇烈變化的新階段:為了免於未來遭受破壞,供應鏈會更加靠近國內、存量增加,以避免風險。這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短期利潤,但也會使得整個系統更具彈性。

10.  失敗國家變得更多

wikipedia BY BankingBum
wikipedia BY BankingBum

wikipedia BY BankingBum
—理查哈斯(Richard N. Haass),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

新冠病毒危機至少會在未來幾年讓大多數國家往內看,更加關注國內事務,而非國外事務。由於供應鏈的脆弱,國家將朝著選擇性的自給自足(以及隨之而來的脫鈎)邁出更大的步伐。國家還會表現出對大規模移民更強烈的反對。同時,鑒於資源需要被用於國內重建和應對這場危機的經濟後果,國家對處理地區或全球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將具有更少的意願或做出更少的承諾,許多國家將難以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國家貧弱與失敗國家將在世界上更加普遍。

這場危機很可能會加劇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以及歐洲一體化的衰退。就其積極一面來說,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可能會有所加強。但總的來說,根植於全球化的危機將削弱而非增強世界應對危機的意願與能力。

11.  新冠領導力隨堂考,美國被當了

flickr,BY New America
flickr,BY New America

flickr,BY New America
—科瑞薛克(Kori Schake),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由於美國政府的狹隘自私與無能為力,美國將不再被視為國際領導者。

透過國際組織提供更有效的訊息,給各國政府更多時間進行準備,同時調配資源送往最需要的地方,如果上述舉措成真,新冠疫情的全球影響原本可以大大降低。上面的工作原本是美國應該要主導的,如果美國做了,它就可以向全世界顯示:美國雖自私自利但也不盡然全然自私。

但在這場領導力測試中,美國被當了,世界也因而變得更加糟糕。

12.  在每個國家,我們都看到了人的精神展現出力量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
—尼古拉斯波恩斯(Nicholas Burns),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到現在,國際合作嚴重不足。如果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不能放下誰該為這場危機負責的口水戰,轉而更有效地發揮領導力,這兩個國家的信譽都將受到嚴重傷害。如果歐盟不能為五億民眾提供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援助,歐洲各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從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收回他們轉讓的權力。

然而,每個國家都有許多體現人類精神力量的事例:醫生、護士、政治領導人乃至於一般民眾都展示出了人的韌性、效率和領導力,為世人最終戰勝這一異常挑戰帶來了希望。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