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站姿、揮桿方式、球桿挑選祕訣!告別肩膀、下背痠痛|經理人八分生活

打完球常東痛西痛?高爾夫球站姿、揮桿要點,球桿挑選祕訣

八分生活 專題企劃 / 林庭安;撰文 / 李恬芳
Shutterstock

打完高爾夫球後,常手痛、肩膀痛?或是感覺腰、背受傷了?這可能是站姿、揮桿方式出了問題!

打高爾夫球前先熱身,除了能避免運動傷害,也可促進更好的表現。在高爾夫球場中,常見的暖身動作有:彎腰以對角線觸碰雙腳,為腰部肌肉「開機」,還有單手伸直拿著球桿畫圈,讓肩、臂肌肉更靈活。

以下整理《提升高爾夫球技 200 絕招》《精彩高爾夫 ─ 絕妙點撥突破 90 桿》中的熱身技巧、站姿、球桿握法、揮桿方式與不同球桿的使用方法,幫助剛開始嘗試高爾夫球的你更快上手,同時避免運動傷害:

高爾夫球是「三次元」運動!重視手臂、肩膀、腰部

有人說高爾夫球是「三次元」運動,意思是從手臂、肩膀到腰部的姿勢和動作都不得馬虎。初學者必須先熟悉站姿、握桿、揮桿等原則。

站姿

站姿若正確,揮桿時除了比較有力,也較不容易受傷。應掌握的原則為:

  1. 雙腳微微打開並對齊,球桿較長時雙腳距離應再打開一點,略與肩同寬,才能保持平衡
  2. 彎曲時腋下、膝蓋、腳趾約在同一條直線上,勿過度前傾或後傾
  3. 握桿時兩手放在左大腿前,右肩微微往下傾

握桿

握桿是整個高爾夫球動作中最基本的一環,會影響動作的準確度。

  1. 用雙手手掌夾住球桿,且兩手掌方向平行,左手擺放位置較右手再高一些
  2. 雙手握住,注意左手食指、右手中指、右手無名指之關節在同條線上
  3. 握住時右手大拇指直直貼合著球桿,可幫助雙手貼緊球桿

揮桿

完整的揮桿可分成「揮桿準備」和「揮桿」兩塊,揮桿前的準備包含確定握桿方式、瞄球、選擇站姿等,根據你想擊往的方向和落球點做調整,桿面應與目標方向線垂直。

  1. 起桿:把球桿抬起來,此時要用肩膀轉動的力量帶動球桿,而不是手臂出力
  2. 上桿:將球桿向上揮至最高點以準備擊球的動作,左肩與左腳大幅度向右側轉動,臉也稍微右轉,至上桿頂點時左肩、左膝、左腳呈一直線
  3. 下桿:從上桿頂點下桿時,腰平行向左移動,重心從右腳轉移到左腳後即可揮桿。擊球的速度感和節奏感很重要,比如臀部轉動過快讓手臂跟不上,很容易無法精準打到球,或在擊球瞬間甚至收桿時,重心仍留在右側,則容易打出曲球

不同球桿有各自妙用!掌握 3 大配備,更能享受樂趣

根據桿頭形狀和材質的不同,高爾夫球桿一般分成木桿、鐵桿和推桿。

木桿(Wood)

木桿有 1~9 號共 9 種,相較其他球桿,桿身更長且桿頭更大,所以能打出較遠的距離。木桿與鐵桿的揮桿原則沒有太大差異,但因為木桿較長,使用上較難控制,失誤率也更高,需要特別注意動作。

木桿在上桿時會更要求到達最頂點,達頂點時球桿與地面呈平行,肌肉為緊繃狀態,這樣下桿擊球時才有足夠力量將球打遠。另外,使用木桿時需要完整的收桿,也就是轉身擊球時,要把身體重心完全轉移到左腳、左腰,才能確保能量有效釋放出去;球位方面,使用較長的木桿時,球會放在偏左的位置,且與身體距離更遠一些,才較容易擊中球

鐵桿(Iron)

鐵桿早期主要用來解決困難球位。隨著時間演變,鐵桿已成為攻上果嶺主要的球桿,相較於打出遠距離,鐵桿更著重在精準性,盡可能將球打得更靠近球洞。

鐵桿和木桿一樣有 1~9 號,通常號數小的鐵桿長度長且傾角小,能打出較遠距離;號數大的鐵桿長度短且傾角大,易於打出短距離的高飛球。

  • 1~4 號:為「長鐵桿」,使用上和球道木桿相似,不過桿身較輕,使用「平行掃擊」的打法更能打到球,也就是擊球瞬間不能有停頓,且收桿動作要充分。
  • 5~7 號:為「中鐵桿」,是初學者最容易掌握的球桿,主要用來打中距離的球,使用中鐵桿時上桿的幅度切勿過大,大概到右耳的高度即可,若上桿幅度過大會破壞揮桿的弧度,影響擊球的精準性。
  • 其它號:為短鐵桿,要注意頭部的位置,因為桿身愈短愈容易不自覺抬頭,影響到重心。

推桿(Putter)

推桿是在果嶺上將球擊入洞時所用的球桿,擔負著重要的任務。比起留意技巧,使用推桿時的手感更為重要,因此一定要選擇一支適合自己的推桿並長期使用,它就像一位和你最有默契的工作夥伴。從站姿、握桿到擊球,推桿的使用方式和木桿、鐵桿有很大的區別。

  • 站姿:由於推桿較短,因此握著推桿時雙膝要微曲,上身前傾,且球位在眼睛正下方,才能保持重心穩定
  • 握桿:推桿的重點在於「直線推球」,雙臂自然下垂握著推桿,手腕應保持固定不動,推球時才能確保球桿不偏移,能直線移動
  • 擊球:由肩部帶動手臂與桿頭一起做鐘擺運動,上桿時以左手為主推上去,下桿時雙手一起發揮作用

高爾夫球練習場的基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