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比海底撈值搏的三個原因

受惠央行促進餐飲業政策,海底撈 (SEHK:6862)股價飆升至歷史新高位,新冠疫情影響一掃光,而股價表現一直落後的呷哺呷哺 (SEHK:520),亦乘勢向上。

兩大火鍋集團均已就今年上半年業績發過盈警,都將會錄得虧損。雖然呷哺呷哺氣勢一向大不如海底撈,兩者比較下來,呷哺呷哺的投資值博率似乎會比海底撈好。

餐飲業點名成央行政策目標之一

央行較早前發表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於餐飲業著墨不少,明言要通過加大信貸、租金、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發餐飲業活力。

消息刺激個別餐飲股上揚,當中海底撈表現最勇猛,股價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同是火鍋龍頭股的呷哺呷哺升勢亦不弱,單日升幅一度接近8%。

海底撈2018年上市以來表現亮眼,市值突破2000億,呷哺呷哺比海底撈更早上市,走勢卻相形見絀,市值不到100 億元。但以投資值博率而言,呷哺呷哺也許會是較佳選擇,原因有以下3個。

1.「一人一鍋」招牌特色再發光發熱

呷哺呷哺創辦人賀光啟來自台灣,他在1998年到內地經營火鍋店,並引入當時台灣流行的一人一鍋食法,最初消費者並不太接受,2003年SARS製造了契機,客人關注衛生問題,一人一鍋模式正好解決這問題,生意立刻做了上來,成為呷哺呷哺的一大轉捩點。

17年後的今天,新冠病毒再次喚醒食客對飲食衛生的關注。呷哺呷哺在今年2月陸續恢復營業,除了加強外賣業務,堂食方面亦大力宣傳「一人一鍋優質單人套餐」,在這非常時期,一人一鍋有望再次成為呷哺呷哺的殺手鐧。

2.「抵食」和「精緻」雙線發展

呷哺呷哺有1000多間分店,海底撈只有700多間,但呷哺呷哺營業額卻遠低於海底撈,主要是因為呷哺呷哺主打平價火鍋,人均消費不到60元人民幣,與定位中高檔的海底撈的105元人均消費有一段距離。

呷哺呷哺在近年致力發展旗下「湊湊」品牌,以此進軍中高檔火鍋市場,而且奇特地加入奶茶為組合,以求達到獨一無二的消費體驗。湊湊成立3年半,收入增長比呷哺呷哺快很多,現已佔母公司收入的20%,未來相信仍有不錯的增長空間。

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消費者將更精打細算;旗艦品牌呷哺呷哺一向標榜「抵食」,近年人氣下滑,如今時移勢易,吸引力有望回升。平價中高價大包圍,呷哺呷哺可藉此機會憑這兩個品牌增加市佔率。

另外,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呷哺呷哺有接近一半收入來自北京市,意味在其他城市及區域仍有不少發展空間。

3.呷哺呷哺估值大幅落後海底撈

股價越升越有的海底撈,現時市盈率超過85倍,呷哺呷哺雖然也不便宜,但也只不過是28倍。

呷哺呷哺在過去兩年股價累積跌幅超過5成,主要是由於旗艦呷哺呷哺火鍋店同店銷售下滑;但整體來說,集團的財務狀況及營運效率仍屬良好,若能把握2020年病毒契機,為呷哺呷哺注入新動力,翻身機會不少;比起熱到辣手的海底撈,呷哺呷哺值博率也相對高。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