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大盤點,死前必訪的十大古文明和帝國古蹟!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SHANTANU DUTTA from Nagpur, INDIA,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hantanu_dutta/25893501657)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SHANTANU DUTTA from Nagpur, INDIA,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hantanu_dutta/25893501657)

一年沒有出國,是否讓人覺得心癢難耐?不妨趁目前還在「閉關」的日子,來看看哪些古蹟,是你這被輩子必訪的歷史遺產!從古埃及王朝的金字塔到蒙兀兒帝國的泰姬瑪哈陵、大教堂變身清真寺的阿亞索非亞和清真寺變身大教堂的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古希臘首都雅典最知名的衛城以及高棉帝國中保存最好的聖殿吳哥窟⋯⋯現在就利用時間慢慢蒐集資料,好好規劃下一趟穿越時空的大旅行~~

*埃及・吉薩金字塔群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Mohamedwardany,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Mohamedwardany,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與開羅相距20公里的西南郊區,坐落著一片興建於古埃及第四王朝的陵墓——吉薩金字塔群(The Pyramids of Giza),它和附近的人面獅身像以及位於孟菲斯的墓地金字塔等遺跡,在1979年時一同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Moh hakem,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Moh hakem,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由三座大金字塔和三座小金字塔組成,其中,大金字塔由大到小分別為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卡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以及孟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高達137公尺(風化前原本為146.5公尺)的胡夫金字塔,不但是最高、最古老的一座,同時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中碩果僅存的建築⋯⋯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Jorge Láscar from Melbourne,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jlascar/14613684137)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Jorge Láscar from Melbourne, Austral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jlascar/14613684137)

以數百萬噸石塊堆砌而成,這些金字塔在運輸和建築技術相對原始的年代,究竟如何搬運建材?甚至打造坡度超過50度、歷經數千年卻能屹立不搖的建築?總總謎團至今依舊引發考古和建築等各學界的深入探討!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Ziad bakry,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吉薩金字塔群 (Photo by Ziad bakry,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此外,面對卡夫拉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Sphinx),也同樣瀰漫身世之謎,沒有人確定這個長達73.5公尺、高約20公尺的紀念雕像,究竟興建於何時?又由誰興建?或為什麼興建?

下次親自到吉薩,展開一趟遠古揭秘之旅吧~~

*土耳其・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Milos Radevic,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Milos Radevic,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對某些人來說,「阿亞索非亞」(Ayasofya)這個名稱聽來或許有些陌生,如果提到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大概有不少人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這個位於伊斯坦堡的拜占庭建築典範,在2020年7月由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改建為清真寺!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Ray Swi-hymn from Sijhih-Taipei, Taiwa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wi-hymn/26289948698)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Ray Swi-hymn from Sijhih-Taipei, Taiwa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wi-hymn/26289948698)

此項決議引發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和眾多國家反對,不過既然聖索菲亞大教堂屬於土耳其所有,外人除尊重外,也只能希望這座在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us I)任內第三度重建的宏偉教堂,能夠繼續維持1,500多年來見證羅馬和拜占庭帝國興衰的面貌。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fusion-of-horizon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fusion_of_horizons/19498778375)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fusion-of-horizon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fusion_of_horizons/19498778375)

名稱來自希臘文中的「神聖智慧」,「聖索菲亞」的意思是「獻給聖智的天主」,也就是耶穌基督。107根柱頭裝飾柯林斯式柱的大圓柱,撐起這座以巨大圓頂聞名的建築。圓頂直徑超過31公尺、高約56公尺,由多個半穹頂分散重量,讓它彷彿漂浮於空中⋯⋯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Myrabella,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阿亞索非亞清真寺 (Photo by Myrabella,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和其他以大理石或混凝土興建的古希臘、羅馬建築不同,聖索菲亞大教堂以磚塊為主要建材,裡頭裝飾著金碧輝煌的馬賽克鑲嵌畫,和色彩繽紛的大理石與伊茲尼克磁磚,精緻華麗的模樣只能以眩目形容~~

*希臘・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 (Photo by Wolfgang Moroder,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雅典衛城 (Photo by Wolfgang Moroder,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古希臘神話中有著這麼一段故事:相傳人們打算在愛琴海興建一座新城市,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頓都有意當它的守護神,因此宙斯要祂們為人類提供一件最有用的東西當作評斷。波塞頓用三叉戟敲出了象徵戰爭的戰馬,雅典娜則用長矛長出一棵象徵和平與豐收的橄欖樹⋯⋯最終,希臘首都以雅典娜命名。

雅典衛城 (Photo by Evangelos Metheniti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雅典衛城 (Photo by Evangelos Metheniti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三面環繞懸崖,由海拔高度150公尺的平頂岩塊構成,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要塞城市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以來,這處地點就有人居住,昔日麥錫尼人建造於山頂的居住地,在西元前490年左右、馬拉松戰役(Battle of Marathon)後,正式重建為雅典!

雅典衛城 (Photo by Mstyslav Chernov,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culptural_pattern_against_the_background_of_Parthenon,_Athenian_Acropolis._Athens_cityscape._Athens,_Greece-2.jpg)
雅典衛城 (Photo by Mstyslav Chernov,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culptural_pattern_against_the_background_of_Parthenon,_Athenian_Acropolis._Athens_cityscape._Athens,_Greece-2.jpg)

在雅典黃金時期扮演重要角色的伯里克里斯(Pericles)將軍,讓這座城市從波西戰爭後的廢墟中浴火重生,包括象徵多立克世柱發展巔峰的帕德嫩神廟(Parthenon)等重要神殿,都是他當政時委任偉大的雕刻師菲迪亞斯(Phidias),以及克蒂諾斯(Ictinus)與卡利克拉提斯(Callicrates)兩位建築師重建。

雅典衛城 (Photo by George E. Koronaio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雅典衛城 (Photo by George E. Koronaio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其他像是聳立著女像柱的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ion)等出現於聖域中的一系列神殿,以及城外能容納25,000人的酒神狄俄倪索斯劇場(Theatre of Dionysus),都將帶領遊客重返這座古希臘城邦曾有的輝煌~~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Karelj,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Karelj,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璀璨的愛琴海文明最後被羅馬人征服,這支崛起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民族,先是在台伯河畔創立了羅馬城,而後一路橫掃地中海西部、控制西亞,甚至演變成橫跨歐洲和非洲的龐大帝國。古羅馬人的強盛展現在方方面面:政治、教育、法律、軍事、哲學、藝術、宗教⋯⋯當然也包括建築。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Roma1314,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Roma1314,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提起古羅馬最知名的建築工程,除利用高低落差將數十公里外的水引進市區的水道橋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競技場。位於羅馬市中心的羅馬競技場(Colosseo),興建於西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Jebulo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Jebulon,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由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us)下令,修建於昔日「暴君」尼祿的金宮(Domus Aurea)遺址上。呈橢圓形的它長、短軸分別為187公尺、155公尺,外觀分為四層,除最上方50公尺高的實牆外,下面三層各由80道拱門撐起環形券廊,內部則有五區階梯式看台,平均可同時容納65,000名觀眾。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Pierre Selim Huard,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500px.com/photo/155180479/Colosseo-by-PierreSelim-Huard)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Pierre Selim Huard,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500px.com/photo/155180479/Colosseo-by-PierreSelim-Huard)

角鬥士競技外,有時還會上演狩獵表演或是人獸搏鬥的驚險場面,為了讓活動更精彩,場內設置許多活動布景,也因此競技場地下隱藏著許多洞口和通道。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史學家更進一步認為:競技場內可能會灌水進行海戰表演!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Diliff,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馬競技場 (Photo by Diliff,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無論羅馬競技場過去曾提供過什麼樣讓人血脈僨張的娛樂,如今光是它的建築,就足以稱為奇景而讓人目瞪口呆~~

*西班牙・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Toni Castillo Quero,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zquita_de_Córdoba_desde_el_aire_(Córdoba,_España).jpg)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Toni Castillo Quero,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zquita_de_Córdoba_desde_el_aire_(Córdoba,_España).jpg)

究竟是教堂還是清真寺?位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還真讓人傻傻分不清!

正因為這個原因,這座古蹟才會同時又叫清真寺也叫大教堂。這一切要從西班牙的歷史說起⋯⋯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andreu,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pain_-_Cordoba,_Andalucia_-_panoramio_(12).jpg)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andreu,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pain_-_Cordoba,_Andalucia_-_panoramio_(12).jpg)

伊斯蘭勢力在西元711年時深入伊比利半島,導致西哥德王朝的滅亡,從此,摩爾人展開長達將近8個世紀的殖民。直到西班牙天主教雙王1492年攻陷格拉納達,為收復失地運動劃下句點,才終於完全擺脫阿拉伯民族的統治。

哥多華清真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搖身一變成為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Alonso de Mendoz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Alonso de Mendoz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不過說到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的身世,似乎一直有些曖昧:最初興建在這裡的西哥德式教堂聖文生聖殿(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因為摩爾入入侵而被切為兩半,成為最初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共存的局面。而後阿卜杜拉赫曼一世(Abderramán I)買下它,將原來結構拆除,誕生了我們今日所見的清真寺。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andreu,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5225305/http://www.panoramio.com/photo/89251628)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andreu,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5225305/http://www.panoramio.com/photo/89251628)

到了1236年,又因為哥多華重回天主教國王手中,因此又被改建成羅馬天主教堂。16世紀時更近一步在內部增添了文藝復興式大教堂和中殿,最後形成清真寺裡有大教堂、喚拜塔變裝鐘樓的模樣~~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onny Siegel,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 (Photo by Ronny Siegel,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也因此哥多華清真寺-大教堂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流洩水聲和噴泉跳躍的橘園、裝飾著金碧輝煌花草圖案的天房、數不清的馬蹄拱勾勒出的迷宮、以銀匠式裝飾風格令人眼花撩亂的禮拜堂⋯⋯來到這裡,你會感覺自己原來離天堂那麼近!

*法國・羅浮宮

羅浮宮 (Photo by Mbz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浮宮 (Photo by Mbz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你知道今日以博物館之姿對外開放的羅浮宮(Le Louvre)差點被拆除嗎?最後因為宮廷無力負擔費用,才讓這座12世紀末法王腓力二世(Philippe II)下令興建的宮殿躲過一劫⋯⋯

羅浮宮 (Photo by Wolfgang Moroder,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浮宮 (Photo by Wolfgang Moroder,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浮宮原本是一座兼具監獄功能的防禦性城堡,四周環繞著護城河,最初只用來存放武器和財寶。雖然查理五世和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曾將它當成住所,不過這座宮殿一直到波旁王朝開始,才在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世與十四世、特別法國皇帝拿破崙的改造下,逐漸演變成今日的面貌。

羅浮宮 (Photo by Xin Sy,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xinsy/45904393125)
羅浮宮 (Photo by Xin Sy,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xinsy/45904393125)

歷任國王在位期間搜集了不少西班牙、義大利和佛朗德斯的油畫、雕刻和素描,尤其拿破崙在征服歐洲時,帶回的戰利品中包含大量藝術品,使得羅浮宮的收藏多到難以計數,而它也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變成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羅浮宮 (Photo by Benh LIEU SONG,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羅浮宮 (Photo by Benh LIEU SONG,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從古埃及到近代藝術、橫跨西方與東方,羅浮宮長年展出的3.5萬件作品讓人逛上一個禮拜也看不完。更別說位於地下室的昔日城堡護城河遺跡,以及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羅浮宮根本是一部濃縮版的世界文明史~~

*印度・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Antrix3,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Antrix3,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坐落印度北部的阿格拉(Agra),在1526~1658年間扮演蒙兀兒帝國首都的角色,也因此當地光是世界遺產就多達三座,其中名聲最響亮的,莫過於泰姬瑪哈陵(Taj Mahal)。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Ujjwal goel2005,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Ujjwal goel2005,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這座以白色大理石打造而成的建築,聳立於恆河支流亞穆納河(Yamuna River)河畔,是第五代皇帝沙迦罕(Shah Jahan)為皇后穆塔芝・瑪哈(Mumtaz Mahal)興建的陵墓。占地廣達17公頃,紅砂岩牆環繞的範圍裡,有一座邊長300公尺的蒙兀兒式園林,伴隨主殿和林立兩旁的清真寺與答辯廳。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Vishalet2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Vishalet20,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融合波斯與印度建築風格,建造於17世紀中的泰姬瑪哈陵,動用了上千名工匠和來自亞洲各地的材料,包括西藏的綠松石、旁遮普的碧玉、斯里蘭卡的藍寶石、中國的玉石⋯⋯連同粉飾灰泥雕刻和大理石窗格,以硬石鑲嵌手法妝點出極其美麗的外觀。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Abhijit Kumar,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泰姬瑪哈陵 (Photo by Abhijit Kumar,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完美對稱的建築結構、噴泉池營造的倒影、精雕細琢的裝飾⋯⋯特別是動人的愛情故事,身為蒙兀兒建築中最精美的範例,泰姬瑪哈陵注定成為傳奇!

*柬埔寨・吳哥窟

吳哥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吳哥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由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創立於西元802年的高棉帝國,前身是中國古籍中提到的真臘。在11~12世紀中發展到顛峰,一度統治大部分的東南亞大陸和中國南部,其都城吳哥就是它國立和財富最大的證明,坐落於今日暹粒市以北的中央山上,面積曾廣達3,000平方公里。

吳哥窟 (Photo by sam garz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128681@N00/361274809)
吳哥窟 (Photo by sam garz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128681@N00/361274809)

吳哥在高棉語中的意思就是「首都」,這個信奉印度教和佛教的帝國,因為政教合一的思想,在大、小吳哥城周邊興建了許多寺廟,其中特別是小吳哥城中的主要神廟建築——吳哥窟(Angkor Wat)。

吳哥窟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吳哥窟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以宏偉的建築和精緻的浮雕著稱,這座聖城是12世紀時引領高棉進入輝煌年代的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任內最耀眼的成就。超過35年的時間,他傾全國之力在平地上修建了立體的廟山,層層堆疊的方壇與迴廊,落實了印度神話中的世界中心須彌山,環繞四方的護城河則象徵鹹海⋯⋯

吳哥窟 (Photo by Steve Jurvetson from Menlo Park, US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44124348109@N01/2164840851)
吳哥窟 (Photo by Steve Jurvetson from Menlo Park, US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44124348109@N01/2164840851)

吳哥窟長1,500公尺、寬1,300公尺,是吳哥古蹟中面積最大的廟宇。一條大道從大門穿過綠地,通往金字塔造型的廟宇,四周的小寶塔簇擁著中央的五座寶塔,令人聯想起印度金剛寶座式塔,塔與塔之間以迴廊相通。

吳哥窟 (Photo by Photo Dharma from Penang, Malays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nandajoti/8580601009)
吳哥窟 (Photo by Photo Dharma from Penang, Malaysi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nandajoti/8580601009)

迴廊和外圍牆裝飾著1,800多位仙女雕像,和出自《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兩部史詩中的故事場景,猶如一座露天雕刻博物館和一部敞開的石刻書,此外像是門楣、石柱和山牆,還有半神、武士、佛像、蓮花等浮雕,賞心悅目之餘也讓人眼花撩亂!

*中國・紫禁城

紫禁城 (Photo by Windmemorie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紫禁城 (Photo by Windmemorie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南北長961公尺、東西寬735公尺,占地超過72萬平方公尺的紫禁城,是全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名稱來自古代星象學中三垣之一的紫微星垣,據傳皇天上帝居住的紫宮就位於這個星垣之中⋯⋯

紫禁城 (Photo by Windmemorie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紫禁城 (Photo by Windmemories,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以象徵天子的黃色琉璃瓦,搭配紅牆、白石和金飾打造而成,這片四周環繞城牆和護城河的宮殿群,是明清24位皇帝的皇宮,最初興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西元1406年),前後投入23萬名工匠和上百萬名士兵,歷經15年才落成。

紫禁城 (Photo by Vaiz H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vaizha/27131815114)
紫禁城 (Photo by Vaiz H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vaizha/27131815114)

戰爭和火災造成紫禁城多次損毀,也因幾百年來不斷重建或擴建,根據1973年的統計,4座城門內現存90多座大小院落和980座房屋,其中最廣為人知有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後三宮中皇后正寢的坤寧宮、清雍正後用來接見大臣和處理政務的養心殿等。

紫禁城 (Photo by Peter Fuchs,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peterfuchs/2513908782)
紫禁城 (Photo by Peter Fuchs,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peterfuchs/2513908782)

溥儀1912年退位後仍住在宮內,直到1924年才被請出宮,隔年紫禁城以故宮博物院之姿開幕。於是身為尋常百姓的我們,如今也能走進這座神秘的宮闕,一窺那些只能在史劇中看到的深宮生活和歷史場景~~

*以色列・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Andrew Shiv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Andrew Shiv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耶路撒冷舊城的聖殿山(Temple Mount),是猶太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古代以色列人最高的祭祀場所聖殿,正是位於這裡,過去曾有兩座分別由所羅門王和波斯帝國創建者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興建或允建的聖殿,不過最後被新統治者破壞、燒毀⋯⋯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56فلسطين,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56فلسطين,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如今聳立於第二座聖殿原址上的是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美麗的藍色彩釉陶瓷彩繪花草和書法圖案,裝飾著連同大理石打造的八邊形結構,上放覆蓋著直徑長達20公尺的鍍金屋頂,圓頂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模樣非常吸睛~~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56فلسطين,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56فلسطين,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圓頂清真寺由第五任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Abd al-Malik ibn Marwan)下令興建於西元688年,雖然以拜占庭風格為藍本,不過不採用任何人物或動物型態的馬賽克鑲嵌,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宗教銘文和植物、珠寶與皇冠等圖案。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Gerd Eich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至於我們今日看到的金色穹頂,是20世紀後半才新增的部分,原本的穹頂在1015年時倒榻,1022年時一度重建⋯⋯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Lazhar Neftien from Toulouse, France,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lazhar/5314579770)
圓頂清真寺 (Photo by Lazhar Neftien from Toulouse, France,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lazhar/5314579770)

值得一提的還有出現在清真寺中央的石頭,伊斯蘭教徒相信:這裏正是穆罕默德施行神蹟「夜行登霄」的地點。先知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從登霄石登上七重天,見到了真主!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