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tǔ]
汉语文字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土(拼音:t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3],其古字形像地面上的土堆或土块。“土”的本义为土地,又指土壤。由土地引申为家乡,又指本地的、地方的,由此又引申为出自民间的、民间产的。此外土还指不合潮流的或不开通的。
土是汉字部首之一。用“土”作意符的字主要包括:1.土的种类,如:地、壤、尘、埃。2.田间的工程,如:垄、埂、堤、塘。3.建筑物,如:城、塔、墓、坛。4.房屋的部分,如基、址、垣、堵。5.疆界,如:境、域、塞。
中文名
拼    音
tǔ、dù,tú
部    首
五    笔
FFFF [4]
仓    颉
G [4]
郑    码
BA [4]
笔    顺
横、竖、横
字    级
一级(编号:0027) [1]
平水韵
上声·七麌 [5]
注音字母
ㄊㄨˇ、ㄉㄨˋ,ㄊㄨˊ
笔画数
3+0
造字法
象形字
结    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四角码
4010₀
统一码
571F [4]
异体字
圡、𡈽

文字溯源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
象形字。图1是甲骨文,下部一横表示地面;上部像土块或土堆,这就把“土”原是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表达出来了。部分甲骨文在周围加了几个点,更加突出了泥土形象。金文中的“土”字,往往已经填实作图2之类,尽管与甲骨文形体略微有异,但是这下方的一横是永远不变的。
说文解字》对“土”的说解是吐生万物的土地。“二”像地的下面,中间一竖像万物从土地里长出的形状。其实,秦篆的“土”字仅仅是金文“土”字的发展。在金文中,开头是把甲骨文填实,形成图2之类的形体。后土堆之形或写作一竖画(图3),或在竖画上加一点(图4)。所加之点拉伸为一横(图5),便成为此字后来规范的写法。可见,《说文解字》对于“土”的说解,已经不是其造字本义所在。9、10、11三字形显示在西汉和近代的文字中,有在旁加点的异构。顾蔼吉说:“土本无点,诸碑士或作土,故加点以别之。” [2] [6-7]
土的本义指泥土或土壤,如土堆、土块、沙土中的土,用的都是土的本义。对于人类来说,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能生长万物,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因此,只有有了土,尤其是有了大片的土,人类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样,土就由泥土引申指土地,用于国土、疆土、领土等词。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长期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土地上劳作、生活,因此、土由土地又引申指家乡、本土或地方性的,如故土、乡土、土产、土匪中的土。由本土又引申指出自民间的,如土法,指的是民间习用的办法;土布,指的是民间用手工纺织的布。长期局限于本土,看不到外面快速变化的世界,人的行为模式或其制造的产品就会显得落后、陈旧,所以土又指不时兴的、不开通的,用于土里土气、土头土脑等词。 [20-21]
此外,在甲骨时代,“土”往往用作祭祀的对象,有专家认为是“土神”或“社神”。“土”是社的本字,后来加上“示”旁,就成了“”。对于“土神”与“社神”之间的关系,虽然还有侍继续探讨,但是殷人已经把“土”作为崇拜物进行祭祀,可见在古人心中“土”的地位之高。很可能的是:从古人的信仰来看,所谓“社神”,简而言之,也就是“土神”罢了。 [6]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soil;earth
《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土壤;泥土;黄土;水土流失
田地;土地。
land;ground
《周易·离卦》:“百谷草木丽乎土。”
汉·扬雄《羽猎赋》:“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
疆域;国家的领地。
territory;
domain
《逸周书·作雒》:“﹝周公﹞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唐·韩愈《感二鸟赋》序:“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国土;领土;疆土
指地方;地区。
area;zone
《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灰尘。
dirt
汉·王褒《九怀·陶壅》:“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华忠﹞拿了把绸掸子来给老爷掸衣裳上的土。”
家乡;故乡。
《汉书·叙传上》:“﹝高祖﹞寤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
乡土;故土;土生土长
〈文言〉指社神;地神。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文言〉指土著;原住民。
《南史·恩幸传·纪僧真》:“初,惠开在益州,土反,被围危急。”
〈文言〉堤。
《礼记·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未经熬制的鸦片。
opium
《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近年来大土的价钱又贵,三百六十两,不过买上十二三只。”
烟土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明史·四川土司传》:“三十九年命勘东川阿堂之乱。初,东川土知府禄庆死,子位幼,妻安氏摄府事。”
土司;改土归流
五行之一。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唐·韩愈《贺庆云表》:“其日景戌,亦主于土。西北方者,京师所在。土为国家之德,祥见京师之位。既征于古,又验于今。”
八音之一,指土制乐器。
《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Tǔ)土族的简称。
(Tǔ)姓氏用字,参看“土姓”。
形容词
本地的;具有地方性的。
local;
native
《水浒传》第十三回:“两个都头领了台旨,各自回归,点了本管土兵,分投自去巡察。”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二章:“他村里有个富裕中农,是个种地把式,又是个土圣人。”
土著;土产;土话
来自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
homemade
刘少奇《对于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百花齐放,就允许并存,各搞各的,比如洋的土的都可以搞嘛。”
土布;土办法
不合潮流;不开通。
unenlightened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抚台见他土形土状的,又有某王爷的信,叫好好的照应他。”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似乎有点粗俗,有点土头土脑。”
土气;土头土脑
动词
〈文言〉度;测量(土地)。
measure
《周礼·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chǎ
非语素字
土苴】(chǎchá)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
名词
〈文言〉通“杜”。根。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古水名。
《诗经·大雅·緜》:“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非语素字
土门】(Túmén)东突厥第一代可汗名土门。也写作吐门。
参考资料: [8-10]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它鲁切(tǔ)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
〖注释〗①吐:饶炯《部首订》:“地之生物,从中而出,如人口之吐,由内而外也。” [11]

说文解字注

“地之吐生萬物者也”注:吐土叠韵。《释名》曰:土,吐也,吐萬物也。
“𠄞象地之上、地之中”注:上各本作下。误。今依《韵会》正。地之上,谓平土面者也。土二横当齐长,士字则上十下一,上横直之长相等,而下横可随意。今俗以下长为土字,下短为士字,绝无理。
“丨,物出形也”注:此所谓引而上行读若囟也。合二字象形为会意。它鲁切。《广韵》引文字指归曰:无㸃,按文字指归盖以无㸃者它鲁切,有点者徒古切。田地主也。释氏书国土必读如杜是也。五部。 [12]

广韵

他鲁切,上姥透 ‖土声鱼部(tǔ)
土,《释名》云:“土,吐也,吐萬物也。”《文字指归》无点。他鲁切。四。
【校释】①无点:是相对写本“土”字俗加点作圡而言的。《隶辨》顾蔼吉注:“土本无点,诸碑士或作土,故加㸃以别之。”
徒古切,上姥定 ‖土声鱼部(dù)
土,土田,地主也。本音吐。 [13]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土;部外笔画:0
《唐韵》《正韵》他鲁切。《集韵》《韵会》统五切,并吐上声。五行之一。《说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易·离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兖州,厥土黑坟。青州,厥土白坟。徐州,厥土赤埴坟。扬州、荆州,厥土惟涂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梁州,厥土青黎,雍州,厥土惟黄壤。
又《书·禹贡》: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注:诸侯受命,各锡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国中,一曰冢土。《诗·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载之义。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礼·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周礼·冬官考工记》:土以黄,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训度。详圭字注。
又业也。《皇极经世》:独夫以百亩为土,大夫以百里为土,诸侯以四境为土,天子以九州为土,仲尼以万世为土。
又星名,一曰镇星。《汉书》作填。详填字注。
又地名。《春秋·僖二十八年》: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衞子,莒子,盟于践土。注:郑地。
又姓。句龙为后土,子孙为氏。
又《广韵》《正韵》徒古切。《集韵》《韵会》动五切,并音杜。扬子《方言》:东齐谓根曰土,非专指桑根白皮。郭璞注:《方言》引《诗》作桑土,非。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董五切,音覩。圜土,狱城也。《周礼·秋官》:以圜土聚教罢民。
又介之推《龙蛇歌》:五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其壤土。下音户,户、土俱在姥韵。《字汇》作叶音,非。
又《集韵》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真物。一曰查滓、粪草、糟粕之类。
又《字汇补》同都切,音徒。土门,北方之族。门音瞒。见《周书·异域传》。 [14]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4]

书写提示

“土”字书写演示
❶首横短,在横中线上。❷长竖在竖中线。❸下横长,形成宽底。 [15]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o
王力系统
a
董同龢系统
ɑɡ
周法高系统
李方桂系统
th
agx
西汉
东汉
o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o
齐梁陈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uo
拟音/王力系统
u
拟音/董同龢系统
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th
uo
参考资料: [16-17]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十姥
合口呼
次清
他鲁切
tʰuo
上声
十姥
合口呼
全浊
徒古切/音吐
dʰuo
集韵
上声
十姥
合口呼
次清
统五切
tʰo
上声
十姥
合口呼
全浊
动玉切
do
上声
三十五马
开口呼
次清
丑下切
ȶʰa
上声
三十五马
开口呼
次清
许下切
xɪa
上声
三十五马
开口呼
次清
片贾切
pʰa
礼部韵略
上声
他鲁切
上声
徒古切
增韵
上声
董五切
上声
他鲁切
上声
徒古切
中原音韵
上声
第五鱼模
合口呼
次清
tʼu
中州音韵
上声
第五鱼模
叶都上声
上声
第五鱼模
汤鲁切
洪武正韵
上声
五姥
全清
董五切
tu
上声
五姥
次清
他鲁切
t‘u
上声
五姥
全浊
徒古切
d‘u
参考资料: [1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ʰu
214
上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ʰu
55
上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ʰu
53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ʰou
42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ʰu
53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ʰu
24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ʰu
42
上声
晋语
太原
tʰu
53
上声
吴语
苏州
tʰəu
52
上声
吴语
温州
tʰøy
45
阴上
湘语
长沙
tʰəu
41
上声
湘语
双峰
tʰəu
31
上声
赣语
南昌
tʰu
213
上声
客家话
梅县
tʰu
31
上声
粤语
广州
tʰou
35
阴上
粤语
阳江
tʰou
21
上声
闽语(闽南片)
厦门
tʰɔ
51
上声
文读
tʰɔ
24
阳平
白读,为“涂”训读,同都切
闽语(闽南片)
潮州
tʰou
53
阴上
闽语(闽东片)
福州
tʰu
31
上声
文读
tʰu
52
阳平
白读,为“涂”训读
闽语(闽北片)
建瓯
tʰu
21
上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9]、汉典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