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_百度百科

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传统民俗
收藏
0有用+1
0
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龙舟游涌是香港渔业民众每年端午节为驱瘟祈福在香港西端、广东珠江出海口东岸的大澳举办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已传承上百年。农历五月初四,各行会成员划着龙舟、拖着神艇,到大澳四间庙宇请神供奉。初五日进行“游涌”,由龙舟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巡游各水道,棚屋居民迎神焚香拜祭。游涌之后,三条龙舟竞渡。下午,送神像回各自庙宇。当晚,行会成员聚餐,共庆端午佳节。
201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Ⅹ-3。 [1]
中文名
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
批准时间
2011年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Ⅹ-3
遗产类别
民俗
申报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保护单位
香港大澳传统龙舟协会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相传在百多年前,大澳出现瘟疫,渔民用龙舟拖载有从各庙宇接来的神像的小艇巡游水道,瘟疫得以驱除。之后,这个当地称为“龙舟游涌”的传统维持到现代。 [2]

主要活动

播报
编辑
每年端午节,大澳三个传统渔业行会,即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均举办传统“龙舟游涌”宗教活动。行会成员于农历五月初四早上顺序前往大澳四间庙宇即杨侯庙、天后庙、关帝庙、洪圣庙请出小神像,接返各行会供奉祭祀。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早上,扒艇行行会成员划龙舟到杨侯庙后的宝珠潭山边采集青草,然后将草放进龙口,称为“采青”。行会的长老又以雄鸡血混到白酒,然后洒到龙头、龙尾及船身上,称为“喝龙”,有辟邪之意。但政府禁止市民饲养活鸡,此仪式现已无法进行。
接着进行的活动,就是“游涌”,当地人又称之为“游神”,由龙舟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巡游各水道,沿途为水中的幽魂化衣,也就是焚烧金银衣纸,棚屋居民也同时朝着巡游的龙舟焚香拜祭,祈求合境平安。游涌完毕后,三条龙舟进行竞渡表演,以娱乐神明。至下午,各行会进行“送神”,把神像送回各庙宇。当天晚上,行会成员亦会聚餐,庆祝端午节,也是成员欢聚的时刻。 [2]

传承保护

播报
编辑
传承价值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是全香港独有的传统社区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 [2]
保护措施
2008年,三个龙舟会联合组成“香港大澳传统龙舟协会”,齐心协力传承这一独具特色的节会,得到香港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1]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香港大澳传统龙舟协会获得“大澳龙舟游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3]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项目保护单位香港大澳传统龙舟协会评估合格。 [5]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2017年05月31日,香港大澳举行端午龙舟游涌活动,延续百年传统,祈求社区平安,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及游客前往观看。上午,大澳传统渔行成员依次到当地的杨侯庙、新村天后庙、关帝庙和洪圣庙请出象征各神只的小神像,并将其安放在神艇上。此后,神艇由龙舟拖行,在各水道巡游,渔行成员沿途焚烧金银衣纸,两岸居民也朝着巡游的龙舟焚香祭祀,祈求合家平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