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流行音樂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臺語流行音樂 | |
---|---|
風格起源 | 日本音樂、民俗音樂 |
文化起源 | 1930年代(臺灣) |
典型樂器 | 人聲、鼓、吉他、貝斯、钢琴、合成器 |
地區樂壇 | |
臺灣音樂 | |
其他主題 | |
中文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音樂 • 粵語流行音樂 • 日本流行音樂 • 韓國流行音樂 • 中国摇滚乐 |
臺語流行音樂 | |
漢字 | 台灣歌 |
---|---|
白話字 | Tâi-oân koa |
臺羅拼音 | Tâi-uân kua |
閩南拼音 | Dáiwán guā |
方音符號 | ㄉㄞˊㄨㄢˊㄍㄨㄚ |
臺語流行音樂(英語:Taiwanese popular music,簡稱Tai-pop[1]),又名臺語歌曲(英語:Taiwanese song),是指出產於臺灣並使用臺灣話演唱的流行音樂類型。最早起源於日治時期,戒嚴時代曾因官方的獨尊國語政策被壓制,至1987年解嚴後開始復甦,並衍伸出多種表演型態。在臺灣發展起來的臺語歌在東南亞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華裔閩南民系族群之間也廣為流行,也被他們稱為閩南語流行音樂(英語:Hokkien pop music)或福建话流行音樂(英語:Fukienese pop music)。
歷史[编辑]
1917年到1925年[编辑]
当时社会要求禁唱諷刺日本人意味的台灣民謠,只有歌仔戲未被禁止,此舉限制當時的台灣人民唯一宣洩不滿及反映政治的管道。
1925年到1937年[编辑]
此段是台語音樂的全盛時期,除了諷刺殖民體制的歌謠,亦有許多現今依舊令人耳熟能詳的,譬如〈望春風〉,而流行類歌曲始祖則是〈烏貓行進曲〉[2],但真正流行的是〈桃花泣血記〉宣傳主題曲,由阮玲玉主演的同名片在台灣上映,因為屬於無聲電影,因此需要有一首歌曲描述故事。
1937年到1945年[编辑]
此時與戒嚴時期令台灣話歌曲陷入黑暗。因恰逢日本大規模擴大侵華戰爭,而身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也徹底實施皇民化運動,所有漢語的文化被逐一禁止,因而牽制台灣人發聲的機會,也因此重重扼殺台灣話的發展空間。
台灣戰後初期及戒嚴時期[编辑]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鞏固政權及防止共产党入侵,因而實施戒嚴,就連歌曲也都包括在內,因此所填的歌詞內容就低調許多,關於政治、太過悲傷、影射民生疾苦的不行,就連主題意識不明顯的也不行,使得許多經典歌曲都成當時的禁歌。在此背景下,文夏二千首歌曲中有99首被禁,為台語歌曲中被禁歌曲最多的創作人。
1976年公佈的《廣電法》中規定:「方言歌曲,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宜少播放」,媒體依此一天只能播送2首台語歌,多數詞曲創作者、唱片公司、歌星也因此失去表演機會。直到1981年以後,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江蕙的〈風醉雨也醉〉、李茂山的〈今夜又擱塊落雨〉等,才再度掀起風潮,而台語歌真正沉寂的時間約為1977─1981年,約有四、五年的時間。
代表人物:洪一峰、葉俊麟、許石[1]、楊三郎、周添旺、文夏等。
1987年至今[编辑]
正式宣布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因為無政治力介入創作的包袱,有更多人投入台語歌曲的創作,也是傳統社會邁入現代社會的指標。1990年,《向前走》專輯出版 掀起另一波新台語歌的風潮 此張專輯由台灣四大製作人聯手打造 在當時造成一股年輕人願意開始聽台語歌的風潮。江蕙是首位登上台北小巨蛋的台語歌手,締造全新紀錄,更是得過最多金曲獎的歌手,也是台語樂壇目前較受大眾注目的歌手之一。謝金燕於2012年5月12日成為繼江蕙之後第二位登上台北小巨蛋開唱的台語歌手。也有不少主唱國語的歌手公開演唱甚至錄製台語歌曲。近年來更有不少素人部落客,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自己的台語歌曲創作。
1990年代後半至2000年代,台語歌曲一度消沉,主要因為當時消費大宗的年輕族群比較偏好國語歌曲或外來歌曲。1997年因亞洲金融風暴而造成東南亞市場萎縮,加上盜版問題無有效方法解決,台語歌曲就處在絕對弱勢的地位上。中國閩南語市場雖仍未形成,然而隨著中國開始推廣方言,2006年,海峽衛視舉辦了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是一個華人地區、國外閩南語歌手的國際性的歌唱比賽。2009年,上海歌手李婭莎自從在台灣參加歌唱比賽後,轉型成為台語歌手,成為第一位專攻台語市場的中國大陸歌手。另一方面,台語歌也走向多元化,具代表性的像林強、陳明章、朱約信、蕭福德、陳昇、新寶島康樂隊及謝金燕的電子舞曲和伍佰的搖滾曲風……等。
2010年代新派台語歌崛起,台語音樂再度撐起台灣流行音樂的一片天。五月天、伍佰、蕭煌奇、秀蘭瑪雅、李英宏、鄭宜農、旺福、盧廣仲、玖壹壹的台語流行音樂是較為新穎的,有別於傳統台語歌,更呈現出不同的樣貌。獨立音樂在此階段成為台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閃靈樂團、拷秋勤、農村武裝青年、滅火器樂團、濁水溪公社、董事長樂團、茄子蛋、Random隨性樂團、美秀集團、血肉果汁機、拍謝少年、Theseus 忒修斯、美秀集團、淺堤等。
知名台語音樂人[编辑]
日治時期作詞、作曲家[编辑]
日治時期歌手[编辑]
- 純純
- 愛愛
- 林氏好(又名林是好)
- 郭玉蘭
- 柯明珠 [4][5]
- 鶯鶯 [6]
- 清香 [6]
- 豔豔:古倫美亞唱片歌手,曾與純純合唱〈四季紅〉。
- 雲霞:台北江山樓藝旦,曾在日本蓄音器商會旗下演唱〈九連環〉 [7][8][9]。
- 青春美:本名林春美,桃園人,臺北太平町藝旦、古倫美亞唱片歌手,曾演唱〈農村曲〉、〈人道》、〈月下愁〉、〈老青春〉等歌曲 [10]。
- 秀巒:勝利唱片歌手,曾演唱〈雙雁影〉、〈心酸酸〉、〈日日春〉、〈悲戀的酒杯〉、〈桃花鄉〉、〈天清清〉,與王福合唱〈青春嶺〉等歌曲 [4][11]。
- 秋蟾:台北藝旦,曾演唱台灣首張唱片〈烏貓行進曲〉、〈雪梅思君〉、〈可憐的秋香〉[11]。
- 阿快:台北大稻埕藝旦,曾在日本蓄音器商會旗下演唱〈五更相思〉[12]。
- 幼良:揚琴藝旦,曾演唱〈雪梅思君〉[13]。
- 根根:勝利唱片歌手,曾演唱〈白牡丹〉[11]。
- 阿椪:台北藝旦, 古倫美亞唱片歌手。[11]
- 罔市:台北藝旦, 古倫美亞唱片歌手。[11]
戰後至1987年前歌手[编辑]
1987年至今歌手與樂團[编辑]
- 黃妃
- 余天
- 林強
- 黃乙玲
- 詹雅雯
- 陳明章
- 朱約信
- 蕭福德
- 陳昇
- 謝金燕
- 伍佰
- 蕭煌奇
- 蔡小虎
- 翁立友
- 秀蘭瑪雅
- 李千那
- 荒山亮
- 林生祥
- 謝銘祐
- 乱彈阿翔
- 黃大旺(黑狼、勸世阿伯)
- 李英宏
- 鄭宜農
- 魏如萱
- 盧廣仲
- 陳建瑋
- 大支
- 方順吉
- 向蕙玲
- 高浩哲
- 曹雅雯
- 許富凱
1987年至今樂團[编辑]
- 新寶島康樂隊
- 黑名單工作室
- WHY NOT
- 五月天
- 閃靈樂團
- 拷秋勤
- 農村武裝青年
- 旺福
- 滅火器樂團
- 濁水溪公社
- 董事長樂團
- 玖壹壹
- 茄子蛋
- 血肉果汁機
- 美秀集團
- 泥灘地浪人
- 槍擊潑辣
- 夕陽武士SunsetSamurai
- 淺堤shallow levée
- Theseus 忒修斯
- Random隨性樂團
- 拍謝少年
- 勸世宗親會
- 百合花
- 江東成名
- 必順鄉村
- 少女卡拉
相關條目[编辑]
註釋[编辑]
- ^ Tai-Pop - Music Downloads on iTunes. itunes.apple.com. [2016-09-13].
- ^ 臺灣歷史辭典- 十二畫- 黑貓進行曲 - 國家文化資料庫[永久失效連結]
- ^ 林清月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www.tpmw.org.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4.0 4.1 4.2 勝利唱片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www.tpmw.org.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白鷺鷥音樂館---柯明珠. folkartist2.e-lib.nctu.edu.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6.0 6.1 城市聲紋,文化搶救|「臺北1932」黑膠製作計劃. flyingV.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 ^ 聽江山樓藝旦歌唱 @ 珍席放談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詹金娘. 臺灣日據時期揚琴藝旦表演藝術跨領域之探微 (PDF).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 ^ Historic recording of "Jiu Lianhuan" 《九连环》 from Taiwan, c. 1930,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中文(台灣))
- ^ 城市聲紋,文化搶救|「臺北1932」黑膠製作計劃. flyingV.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 ^ 11.0 11.1 11.2 11.3 11.4 陳培豐. 重新省思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生活新聞. old.ltn.com.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詹金娘. 臺灣日據時期揚琴藝旦表演藝術跨領域之探微 (PDF).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 ^ 故事 StoryStudio. 2018-12-17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中文(台灣)).
參考文獻[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