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汉语汉字)_百度百科

[yīn]
汉语汉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因(拼音:yī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因的古字形像躺在席子上,后引申为凭借,依靠。由凭借,依靠引申为沿袭,承接。由沿袭,承接引申为缘由,缘故。由缘由,缘故引申为表示缘由。 [2]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3]
中文名
拼    音
yīn
部    首
部    外
3
总笔画
6
统一码
基本区 U+56E0
字形结构
全包围结构
笔顺编号
251341
五    笔
ldi
仓颉码
wk
郑    码
jd
四角码
6080₄
字    级
一级 [1]
平水韵
上平十一真 [4]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因”字演变图
商代甲骨文作(图1),从人在衣中。西周金文形(图2),将像衣形的部分改为随体诘诎的线条,以示衣之着于人体。商代甲骨文另有或体作(《甲文编》841页)、(《新甲骨文编》 373页),即由金文此类写法简省而成。战国楚系文字作(图3)、(图4) ,乃承袭西周金文;齐系及中山文字则将随体诘诎的线条整齐为方形,遂为后世文字所本。 [2]
“因”,即“裀”之初文,本义指内衣。《字汇·衣部》:“裀,近身衣也。”楚文字“裀”字作(《战国楚简》27页),即在图3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符。由“近身衣”引申,又指亲。《广雅·释诂三》:“因,亲也。” 《仪礼·丧服》:“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郑玄注:“因,犹亲也。”唐韩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学,日得相因。”又指顺,随,缘。《广韵·真韵》:“因,缘也。” 《庄子·养生主》:“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也。”又指于是。茧鼎:“因付氒(厥)且(祖)仆二家。” (图2)《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又引申指因袭,承袭。《广韵·真韵》:“因,仍也。”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本。”又指依托,凭借。《说文》:“因,就也。” 《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又指趁着。《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又引申指原因,原由。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犹结怨而不见德。”又指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2]
一说,甲骨文的“因”字像人躺在草席上,口像垫席的外形,中间是花纹。金文、小篆略同甲骨文。隶书、楷书笔画化,将中间的花纹写作“大”,失去原形。因是茵的古字,本义是坐席。 [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īn
动词
亲;亲近。
be close to
左传·闵公元年》:“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卷一:“因,亦亲也。”
唐韩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学,日得相因,奈何永违,祇隔数晨。”
因心、因母
相就;趋赴。
国语·郑语》:“公曰;‘谢西之九州,何如?’对曰:‘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
韦昭注:“因,就也。”
汉书·王商传》:“及商以闺门事见考,自知为凤所中,惶怖,更欲内女为援,乃因新幸李婕妤家白见其女。”
顺;顺应。
comply with
庄子·养生主》:“批大却,道大窾,因其固然。”
文子·自然》:“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因此、因噎废食、因便、因风吹火
沿袭,承袭。
follow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宋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元赵孟俯《右耕》诗:“后月日南至,相贺因旧俗。”
因循、因承、因习
依托;利用;凭藉。
rely on, utilize
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后汉书·逸民传·矫慎》:“隐遯山谷,因穴为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康城,李璟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为险固。”
因公假私、因缘、因赃假位、因依、因附
连接。
connect
逸周书·作雒》:“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
孔晁注:“系、因皆连接也。”
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诗:“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
增添;累积。
accumulate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犹;如同。
战国策·楚策四》:“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因,犹也……言黄雀之自以为无患,亦犹之蜻蛉也。”
通“姻”。婚配。
marry
班固《白虎通·嫁娶》引《诗经》:“不惟旧因。”
陈立疏证:“所引《诗·小雅·我行其野》……今《诗》作‘不思旧姻。’”
名词
原因,原由。
cause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犹结怨而不见德。”
《汉书·王商传》:“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
原因、因素、因果、病因、因为
机会。
chance
唐鲍溶《客途逢乡人旋别》诗:“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宋朱淑真《次韵见赠兼简吴夫人》:“南北常嗟见未因,停舟今喜笑谈亲。”
通“姻”。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虞卿谓春申君》:“公孙央,功臣也;襄子,亲因也,皆不免,封近故也。”
因明学术语。近人译为小前提。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旧谓一位乘数的乘法。
姓。
明有因礼。
副词
就;于是。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红楼梦》第四三回:“老姑子献了茶,宝玉因和他借香炉烧香。”
介词
趁,乘。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唐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比所与杨书记书,盖缘久阙附状,求因间粗述下情。”
依照;根据。
according to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为;为了。
for
《红楼梦》第二三回:“盈盈蜡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连词
因而;因此。
thus
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我打从学堂门口过,听见念书的声音好听,因在店里偷了钱买这本书来念。”
因而、因此
因为;由于。
because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红楼梦》第五回:“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因为
(参考资料: [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
就也。从囗大。於真切 [3]

说文解字注

就也。
就下曰:就,高也。为高必因丘陵,为大必就基阯,故因从囗大,就其区域而扩充之也。《中庸》曰: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左传》曰:植有礼,因重固。人部曰:仍,因也。《论语》:因不失其亲,谓所就者不失其亲。
从囗大。
於真切,十二部。 [3]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字部】
《唐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真切。𠀤音姻。
《说文》:从口、大。会意。徐锴曰:能大者,众围就之也。
又仍也,袭也。《论语》:殷因於夏礼。《孟子》: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注:析而又析也。《礼·礼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又托也。《孟子》: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又由也。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无因至前也。
又缘也。《传灯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左传·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礼、因絅。
又《六书正譌》:借为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乌前切。音烟。陆云《赠顾尚书》诗:殊音合奏,曲异响连。绝我懽条,统我思因。《集韵》:或作㧢。 [7]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qin
广韵
於真
真A
真A
蒙古字韵
ʔjin
平声
中原音韵
真文齐
真文
阴平
洪武正韵
伊真
八真
平声
分韵撮要
第八宾禀嫔𤲃
阴平
(参考资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