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原創紀錄片系列《街邊有食神:亞洲》 從眼睛盛宴體悟人情世故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00729

Netflix原創紀錄片系列《街邊有食神:亞洲》 從眼睛盛宴體悟人情世故

博客 22:29 2020/07/29

分享:

分享:

Netflix原創紀錄片系列《街邊有食神》,繼去年推出亞洲篇,近日又有新一輯的拉丁美洲篇上架,一次過滿足觀眾眼睛想旅行及掃街開餐等願望。

疫情下,莫說困在醫院、老人院舍的病人及長者儼如與世隔絕最慘情,一向旅行成癮的香港人逾半年沒機會外遊,同樣心癢又身痕。大家是否好掛住台灣夜市小食、日本的鐵板燒?Netflix原創紀錄片系列《街邊有食神》,繼去年推出亞洲篇,近日又有新一輯的拉丁美洲篇上架,一次過滿足觀眾眼睛想旅行及掃街開餐等願望。

常言道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先從當地的街頭小吃開始。憑執導第一部長紀錄片《壽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而成名的David Gelb,早已與Netflix合作拍攝飲食紀錄片系列《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備受好評,難怪與攝製團隊再下一城的《街邊有食神》(Street Food)系列,煙火氣更猛,而且更接地氣。鏡頭對準各地庶民街頭美食之外,香港譯名最能點出節目重點及精髓:街邊食神,於兩輯共15集出現的每一個檔主,其經歷和故事才是主角,也是此紀錄片魅力所在。

新加坡的Hawker Centre臥虎藏龍,蒸米糕、雲吞麵、辣椒蟹、海南雞飯等都是道地的庶民美食。

街頭廚神育成之路
首輯《街邊有食神:亞洲》(Street Food: Asia)聚焦亞洲9個國家或地區,包括泰國曼谷、日本大阪、印度德里、印尼日惹、台灣嘉義、南韓首爾、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及菲律賓宿霧,探索各地豐富多樣的小吃文化,同時了解美食背後的人情世故及傳承故事。

亞洲篇竟沒有提及香港?絕不奇怪,因這城政府對街頭小食不友善甚至趕盡殺絕,當局卻不理解這些小攤檔才是發展商機,既可促進旅遊業,又能保存庶民飲食文化。就像《街邊有食神:亞洲》走訪各地小食攤販,他們售賣的全是最本土味濃的comfort food,可同時療癒人的肚胃及心靈。每道美食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吃進口裏的傳統古早味,原來是檔主原汁原味傳承祖輩留下來的秘方食譜,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注重這些文化,就會永遠失去它;有人在傳統基礎上加以創新,用不同食材和料理方式追趕時代的節奏。

印尼日惹的街頭小吃,包括滷味、木薯麵、用大樹菠蘿做的各種菜包、印尼炒飯等,以這檔專售印尼甜品「市場點心」最受歡迎,亦是歷史最悠久的一道菜。

街邊食神育成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檔主獨自工作到深夜、被同行排擠、被警察驅趕,有時受委屈只能趁去雪櫃取食材時偷偷抹眼淚,但他們都秉承「被打倒7次就要爬起來8次」的職人精神,咬實牙關闖出自己一片天空。他們堅強面對生活的困境勇敢生存,為下一代建設更美好的未來,甚或保存上一代的心血,這些文化傳承、親情牽絆才是最吸引人看的世界共通課題。

為替丈夫還債而到首爾廣藏市場擺攤賣刀削麵的趙尹善,曾遭受過別家攤販排擠,如檔攤前常有棄置垃圾,深切體會韓國「3種嫉妒」之一的恨。

用生命值煮菜
一如周星馳經典電影《食神》壓軸所講:老爸老媽、大哥小妹、男孩女孩,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每一集的街邊食神都有一顆匠心、對自家食物有一種堅執,甘願用生命值煮菜,讓享受美食的人感到幸福,自己也為此幸福。就像首集曼谷「街頭小吃女王」痣姐,臉上有顆大痣、當街戴上飛機員眼罩防煙炒菜就是其signature,73歲的她每晚在街邊檔「Jay Fai」掌勺,憑獨門的蛋包蟹、干炒冬陰、醉貓炒河粉等熱炒,成為泰國第一位獲得米芝蓮一星的街頭廚神。

台灣嘉義既有劉里長火雞肉飯,還有林聰明沙鍋魚頭,第3代話事人林佳慧邊沿用傳統煮法,邊革新路邊攤的營運手法,與父母互相磨合的故事很感人。

台灣嘉義「松山土窯羊肉」的老闆周坤正,更要戴上防毒面罩將傳承自隋朝、浸泡26種珍貴藥材及全酒的甕羊肉,搬進煉丹房般的燒窰燻燒3天3夜,每一口湯都是精華,仿能打通任督二脈。可是他每次入窰都被煙嗆得晚晚咯痰數小時,難怪不想孩子繼承其手藝。

至於被譽為「日本廚房」的大阪,隱藏在京橋站小道後面的東洋居酒屋,店主築元豐次煮菜之餘,也愛和客人開玩笑聊天,自稱「詐騙高手」,因擅於把其他店會扔掉的部位,經他特殊處理而變成一道道美味料理,如炙烤金槍魚下巴、「主廚三重奏」刺身等。門前經常有100人大排長龍,為了讓食客能更快品嘗美食,豐次竟使用噴槍在大火中赤手烹飪,他指此舉既可避免金屬夾傷害魚肉,也能讓魚肉充分受熱,變得外焦內嫩,香氣撲鼻。

爐上氤氳香氣映襯的是大阪東洋居酒屋店主築元豐次的職人精神。


 
拉丁美洲庶民風情畫
第2輯《街邊有食神:拉丁美洲》(Street Food: Latin America)上周三甫上架,即打入香港排行榜第9名,證明此紀錄片系列捧場者眾。今輯走訪拉丁美洲6個國家,包括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薩爾瓦多、墨西哥的瓦哈卡、秘魯的利馬、哥倫比亞的波哥大,以及波利維亞的拉巴斯,探索這些地區充滿活力的小吃文化,了解各地美食背後的文化及民族韌性。而這些南美國家全是近月新冠肺炎重災區,觀眾想必有一段長時間未能造訪,唯有以欣賞美食遙寄心意。

《街邊有食神:拉丁美洲》(Street Food: Latin America)上周三甫上架,即打入香港排行榜第9名,證明此紀錄片系列捧場者眾。

跟節目中大部分介紹的攤販皆是草根階層出身甚至要借貸度日不同,第4集講述秘魯利馬的日裔名廚松藤的兒子Tomás,由英國化學博士化身成料理達人,為求跟庶民共賞美食,關掉爸爸留給他的當地高檔餐廳,開了一間只得不足10個座位的小食店,將廚房化身成化學實驗室,詮釋魚的鮮美,炮製出fusion菜日系料理(Nikkei Food)。其小店名物是Ceviche(醃漬海鮮)、海鮮炒飯、炸魷魚拼盤,完全凸顯了日本菜最高境界:umai,為簡單、價格合理、有趣、快捷的街頭小吃賦予全新面貌。

一如亞洲篇,拉丁美洲篇也看到不少女性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就像第5集哥倫比亞波哥大一班掌勺女廚師,各自在狹小攤位炮製撚手家鄉菜,合力將偏遠又缺人氣的堅毅市場,打造成人山人海的波哥大最佳哥倫比亞美食餐廳。

Info
《街邊有食神:亞洲》及《街邊有食神:拉丁美洲》已於Netflix上架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鄺素媚

欄名 : 型男玩物誌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