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台大哲学教授苑举正?

关注者
150
被浏览
713,785

34 个回答

不想评论他本人的学术水平,他的专长似乎是科学哲学和认识论这部分。个人感觉,现代的哲学一方面已经脱离一般人能够认知的范畴,另一方面面向非专业人士的课程又显得不够系统,搜这类学者的讲课(另有比如复旦王德峰教授等),只不过是一遍遍地听从古希腊开始讲起的哲学导论罢了,想要提高哲学素养,成为熟悉各种学说的“哲学学家”,甚至能够为己所用,还是要通过不断地、系统性的阅读和实践才有希望达成,当然,阅读原典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更愿意听听他的时评,即使水平有限,起码能解解闷,他和杨世光做的视频,不能以完全认真的态度读看待,应把握出一个基本脉络,当做一个语言类节目即可。

我更有兴趣了解的是他的生平,57金钱爆时期,我零星听到他透露出的个人信息有:家族基督徒很多,来自山东(省),结合他的姓氏,以我有限的了解,当时推测他来自烟台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可能是栖霞招远等地,而推测出他的籍贯之后,很容易把他的家族与“澎湖7·31事件”相联系。不过在最近的视频,老头用比较纯正的某腔调表明其所谓的山东人认同,父亲来自曲阜,母亲来自滨州,当然这个山东腔调就是和省级电视台一些栏目以及邵峰,孙涛口中嚼澳的山东捞翔那样的。

虽然我的推测有一半是错误的,甚至猜错了民系,如同把老广当成了胶己人,但经过进一步搜索我猜对了他的长辈在40年代的职务,教授的父亲是当时烟台联合中学教导主任苑觉非,张敏之校长的左膀右臂,对于山东,很多人的印象是革命老区,民心早已归附,譬如蒋军当年只在1947年控制了我家乡的一部分城区,半年即被赶走,但很多青年,尤其是当年开埠之后形成不少基督教家庭出来的,对形势的变化十分惶恐,胶东地区,是当年外国传教士下大力气耕耘的地方,也是出现过汉语拼音圣经的几个区域之一,民国时期也出了不少著名的牧师、学者。随手想到的比如参选过台北市长,年愈80仍能哼唱青年时的反宫小调的曹县人赵衍庆,受夏志清推崇的《旋风》的作者姜贵,同样来自菏泽的李新凯等等。当作为基督徒的张敏之校长率领几千名学生一路辗转到达澎湖,想继续前往台湾复校的时候,炮党政府背弃的之前的承诺,强征学生入伍,并将张校长在内的参与反抗的师生处死(死亡数字存在争议,亦有龙应台等外省人几十年后强行为炮党粉饰),其余一部分学生成为绿岛监狱第一批囚犯,此即“澎湖7·31事件”,又称为“外省人的二二八”。此后的几十年,苑觉非先生依然在教书,他的命运也和这些学生联系在一起,最后与2011年享寿100过世。

这些历史以及人物的事迹,在网上还能搜索不少,我就不在这里继续补充了,而苑教授讲述的很多家族故事也印证了我15年创作高峰时的一些结论,比如外省人是缺乏安全感,不能延续其思想立场的这群人,我这几年也遇到过很多台湾的外省老人,因为我熟悉台湾历史,会讲几句“台语”,能和他们聊得多一点,这些人很多都在年轻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去了美国,有的进入了大学学习,能够过得很不错,有的去刷盘子,当服务员(空姐等也包括),开饭店,总之,千方百计立足脚跟,等到了中年,台湾的经济到了最好的时候,他们又享受到了健保,等到了人老了,去大陆,又能蹭一波,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总结的,不少人感慨这辈子想尽好处,虽然年轻时却是那么惴惴不安。像苑教授口中的那个姑妈,说着癞味的克里奥尔式英语,又何尝不是民国时期这类家庭的真实情况呢,他在台大,受人尊重,虽然他没提到多少学生的刁难,但那种无力感是显而易见的,而最近我们看到他在大陆媒体上开始贡献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希望他能发布更多的东西,来被更多大陆的年轻人知道,喜爱吧。

哪来的?

大陆!奥,祖国来的!很好,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