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全職年收入百萬 「過度就業」成IT界公開秘密 接小孩、約會原是在偷偷打工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304

4份全職年收入百萬 「過度就業」成IT界公開秘密 接小孩、約會原是在偷偷打工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3/04 20:30

最後更新: 2024/04/12 17:12

分享:

分享:

4份全職年入400萬 「過度就業」成IT界公開秘密 接小孩、約會原是在偷偷打工

打一份工不夠累,還要身兼數職?「過度就業」説的就是這類人——他們在本職工作之外還找了1份或多份全職工作。這為他們帶來額外收入的同時,也背負著被公司發現,從而遭解僱的風險。有人同時做4份全職工作,年入400萬卻依然躲躲藏藏。接小孩、去約會、表現中庸都是他們的「過度就業」秘訣。

哪些人最愛「過度就業」?

  • 大部分「過度就業」的員工都是男性
  • 集中在IT以及科技行業,因其存在大量的遙距辦公機會
  • 千禧一代佔很大一部分,但Z世代和X世代也正在加入該隊列
  • 大約41.6萬美國人同時從事兩份全職工作(美國勞工統計局截至2024年1月數據)
  • 在某些情況下,有些公司允許員工承擔額外工作
  • 但是,未經批准擅自承擔額外工作可能會違反某些合同,並可能被解僱。

跨國公司有機可乘  為兼職窮盡藉口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John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過度就業者,他靠兩份遙距工作年入逾30萬美元(約235萬元)。他表示,自2021年身兼數職以來,他已經能儲蓄超15萬美元(約117萬元)的財產,並將這筆錢用於購置物業。

除了遙距工作,想身兼數職,靈活的工作時間也很重要。John表示,如果有一份工作有「核心時間」——即所有員工都必須工作的時間,那麼這段時間應與第二份工作的重叠愈小愈好。

他表示,跨國公司是不錯的選擇。因有多個時區的員工,這類公司的日程安排往往比較靈活。

此外,John表示不少身兼數職者常以孩子為藉口偷偷工作。他們假裝自己已經為人父母,來規避突發會議——他們說自己必須接送小孩往返托兒所。

John已經在盡可能避免這樣撒謊,但他有時不得不找些藉口。「如果我因為在另外一家公司開會而失聯,這通常是因為我在『約會』,這樣沒有人會要求我提供更多信息。」John表示。

上班守「中庸之道」 別太優秀到引人注目

50歲的IT工程師Justin靠同時從事3份全職遙距工作,年入逾30萬美元(約235萬元)。

他表示,這些額外收入在提高他生活水準的同時,還幫助他償還債務,使得他提前退休的理想即將成為現實。

Justin表示,你需要非常擅長你的額外正職的工作內容——這對身兼數職來説非常重要。「我無法完成需要大量培訓,或尚處於爬坡期的工作。」Justin表示。

為了保住你的工作,做個「中庸的好員工」很重要——並不是說需要你有多強的工作能力,而是要好到可以完成所有任務,但又不會因表現太好招致晉升或者額外的工作內容。

但Justin表示,在剛入職的早期,表現傑出可能會有所幫助。「你必須要有能被容許偶爾錯過會議以及截止日期的能力。」

4份全職年入400萬 筋疲力盡最後辭職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超人,也有人在過度就業後開始後悔,想要退出。

同樣作為IT工作者,William同時擁有4份全職工作,稅前年收入50萬美元(約390萬元)。一份對接企業客戶的技術工作,以及自己的遠程技術諮詢工作;此外,他還即將再接受兩份大型公司的新遙距工作。

但在新工作入職僅8個月後,William感覺精疲力竭,準備辭去那兩份工作。

身兼數職的William的一天通常這樣度過:

  • 早上7點~9點工作
  • 從早上9點開始兼顧兩份全職工作直到下午5點
  • 然後再繼續另一份工作到晚上9點

在得到高收入的甜頭後,William也開始察覺到自己的損失︰

  • 過度就業使他即便不工作,腦子裏也全是工作
  • 他幾乎沒有時間放鬆,並且一再疏遠家庭
  • William還需要花大把精力來避免公司懷疑,同時兼顧工作效率

「最終,我實在是精疲力竭。」William表示,辭去兩份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但對於「過度就業」的經歷,他依然覺得值得——畢竟那筆收入實在太可觀。

撰文︰涂宇佳

相關文章:

「朋友人工高過我...」 收入差距大 談錢傷友情?5項建議調整心態

做微軟CEO兒子 每周只有10美元零用錢 「撻朵」追女仔無人信 「父親很煩,但錢不煩」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職場百科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