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住公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题
关注者
89
被浏览
348,817

25 个回答

新公屋条件并不差,排队等到公屋的人士生活幸福感还是比较高的。

最惨的是收入水平超出了能申请公屋的门槛,但是又上不了车的人。

另外公屋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屋是只租不卖的,所以住公屋意味着你跟这座城市发展的浪潮无关。李光耀有句话说的好,无恒产者无恒心。

举个例子,我老板当时来香港的时候,学校给了他两个选项,学校提供住房住十年,和学校提供补助买房子。我老板选了后者,当时280万买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200万。

如果住了一辈子公屋,相当于租了一辈子房子。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人多少还是希望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处地产的。

新加坡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采用组屋政策。组屋也是有产权的,但是价格比私人地产低廉很多。

仍在使用的新和旧公屋楼龄相差30多40年,屋内和村内的设计亦有不断的改善。所以差异是可以很巨大的。

至于屋内的大小,会按入住人数而有所不同,一般只分几个户型的大小,如1人、2-3人、4-5人和 6-8人的家庭组合。所以你朋友的公屋最多是可住3人,而现在只住两人的情况下,感觉就变得没有那样侷促了。

但题外话,近十多年兴建的公屋其质素实在有点儿过好,对,是过好。比起「基本住屋需要」高多了。高得令到很多住了十多年后已有能力到外面租楼或自置物业(十多年前楼价仍未有近年的疯狂) 的人也不肯放弃应该退回的公屋。

因此排队要上公屋的人龙并未有因为公屋的新供应而缩短,反而原定的上楼年期承诺亦因而有名无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