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例子有哪些?

关注者
6
被浏览
6,246

4 个回答

一個典型代表就是各類給古詩詞譜曲的流行歌曲,比如鄧麗君的《獨上西樓》(李煜(相見歡)),王菲的《但願人長久》(蘇軾《水調歌頭》),此外央視《經典詠流傳》中也邀請多為歌手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演繹了許多古詩詞。以下是我收集的部分歌詞為古詩詞的歌曲(有些為演唱方便有再創作的成分):



其中《新學堂歌》雖然用的不全是古詩詞,但是意境之美絕對不輸古人,如李叔同的《送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同樣,古風歌也具有類似的特點,但部分古風歌並無意境,只是堆砌古語或華麗的詞藻。個人比較喜歡的首推周董之作,如《青花瓷》《發如雪》《蘭亭序》《煙花易冷《紅塵客棧》《東風破》《菊花台》。許嵩的《山水之間》《廬州月》《千百度》《斷橋殘雪》《半城煙沙》《清明雨上》,李宇春的《蜀繡》都很讚,其餘不能一一推薦,按下不表。

此外《國家寶藏》對國寶的呈現也是用流行文化展示傳統文化。如以話劇的形式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用國寶樂器演奏音樂,讓國寶真正活起來。有用曾侯乙編鐘演奏的《茉莉花》

還有以千年唐琴演奏的古曲《流水》

《國家寶藏》版的沒找到,大家看這個也一樣。

我們的文化有多年輕?也不過是上下五千年。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