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服化道还原宋代历史吗?

如题
关注者
938
被浏览
1,170,705

144 个回答

4.10更新,我来更新一波,先吐个槽,如果看电视剧的,请一定看DVD版本的,电视剧版本的阉割的简直不像话,情节已经被阉割的完全前后看不明白了,我不知道这个编剧到底在干什么??

名场面来了!

心疼凯凯王!

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乙卯,废皇后郭氏。时尚美人、杨美人俱得幸,素与皇后忿争。一日,尚氏于帝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帝自起救之,误批帝颈,帝大怒。内侍阎文应因与帝谋废后,且劝以爪痕示执政,帝以示吕夷简吿之故。夷简以前憾遂主废立之议。——《宋史纪事本末·郭后之废》

字幕你能不能用心点???你家吕夷简是谁的氏??平章事!!!

汝窑瓷器

两位小哥吃饭的这些器具,看颜色和样式,应该是汝窑的。

汝窑:宋代名窑,河南汝州出产。

像不像!

根据《范仲淹全集》中收录的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记载,说在《邵氏闻见录》有载这一段(我《邵氏闻见录》好像没看到,以书为准):

一日晏谓范曰:“吾一女及笄,仗君为我择婿”,范曰:“监中有二举子,富皋、张为善,皆有文行,他日届至卿辅,并可婿也”晏曰:“然则孰优?”范曰:“富修谨,张疏俊”晏曰:“唯”即取富皋为婿。后改名,即富公弼也。——《范仲淹全集》第724页,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引《邵氏闻见录》。

行了,我们富弼小帅哥就这么被范仲淹卖了。

范仲淹和富弼两个人可以说是早年好友,范仲淹做兴化县令的时候,富弼来拜访,范仲淹“识其远大,力教戒而激劝之”。后来富弼缅怀范仲淹时写到“自是相知,莫我公比。一气殊息,同心异体”。一股子庆历名臣的气息扑鼻而来。

我从《清平乐》的剧情和台词上解读一下:

总的来说,第一二集,围绕的是仁宗天圣年间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和皇帝仁宗赵祯的权力斗争。副线是后宫郭皇后与张、尚美人的争风吃醋。

这其中就涉及了太后想用张耆为枢密使事、晏殊上疏反对并遭罢斥,所谓八大王指出赵祯生母问题,这应当是为剧情需要所解读。“以是帝虽春秋长,不自知为李氏出也”(《宋史纪事本末·明肃庄毅之事》)这也是北宋仁宗初期权力斗争的胶着点所在,这其中包括在前两集中出场的吕夷简、晏殊等人,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赵祯生母去世后,刘娥本来打算用一般礼节下葬,是吕夷简答道:“太后不欲全刘氏乎?”。所以当赵祯发现了自己生母事情后,当看到栩栩如生的生母遗容,对于养母刘娥来看,“帝叹曰:人言岂可信哉!待刘氏加厚”。具体可参看《宋史纪事本末·明肃庄毅之事》

这第一第二集的台词功底,真的是做的很到位了。

那剧情上,这部剧哪里有的说呢?

时间轴的准确无比:

  • 电视剧开篇时间轴

电视剧第一集开篇,是讲明了时间:北宋天圣年间,但具体哪一年没有讲,从后面的桥段推断,电视剧开始应该是天圣四年(1026)十一月到十二月之间

补充一句:我是依据取郭后的年份来推算的,不过这个也不太准确,评论中 @关河洲 同志提到的也非常可取,刘娥在说两年前的时候,也不一定是非要满两年,整个天圣四年都可以算。从范仲淹母丧时间推算,第一集的时间在天圣四年是比较合适的。至于月份嘛,开篇到结束可能是贯穿一整年的。

刘太后说,两年前娶了郭皇后,按史载,天圣二年十一月,立皇后郭氏,平卢节度使郭崇之孙女。由此可以推断开篇时间轴。“时张美人有宠,帝欲立之,太后不可而止,故后虽立而颇见疎”。

这其实也是剧情矛盾太后-皇帝,郭后-皇帝所在。

  • 乳母与苗心禾

开篇便是乳母进宫,宦官宣的是“当阳郡夫人”,案《续资治通鉴》天圣二年夏四月条:

初,帝乳母许氏,为宫人所谗出宫,嫁苗继宗,及是邀驾自陈。丙寅,封临颍县君,以继宗为右班殿直。寻加许氏当阳郡夫人,复入宫

时间、人物和头衔均能对的上,包括苗心禾的姓,是跟的苗继宗,这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 晏殊的人设

如果单单说细节刻画到位就算了,这台词功夫就直接炸裂了,第二集在殿上怼晏殊这一段,王曾之后有个没名字的官员出来说的那段台词,编剧是真的从史料原文中摘抄出来的:

监察御史曹修古、王沿等劾奏:「殊身任辅弼,百寮所法,而忿躁无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殊坐是免,寻改知应天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 天圣五年(1027)春正月庚申条

这一段话,是一字不差。时间上,也和之前天圣四年十一、十二月对的上。包括这一段皇帝和太后的争执,也是出自《长编》此处:

先是,太后召张耆为枢密使,殊言:「枢密与中书两府,同任天下大事,就令乏贤,亦宜使中材处之。耆无它勋劳,徒以恩幸,遂极宠荣,天下已有私徇非材之议,奈何复用为枢密使也?」太后不悦。于是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撞以笏,折其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 天圣五年(1027)春正月庚申条

皇帝在这个称赞晏殊这句话好,其实编剧没有编辑好,导致别人看的有点虎头虎脑,实际上这里的冲突是历史上张耆为枢密使,而晏殊反对的事情。

晏殊责打的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编剧在编辑的时候,并没有多此一举,而是遵从了历史的细节。

这也就引出了历史上的范仲淹,这也是与历史的走向是一致的,在前文讲到了范仲淹丁母丧,守丧在家后被晏殊聘用,前后呼应。

殊坐是免,寻改知应天府。殊至应天,乃大兴学,范仲淹方居母丧,殊延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殊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 天圣五年(1027)春正月庚申条

实际上还有个细节,就是天圣元年,是晏殊去谒的永定陵,而后来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墓志铭,也是晏殊撰写的:

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宸妃李氏薨,攒涂于嘉庆院。三月十四日,葬于洪福禅院之西北隅。命翰林学士冯元摄鸿胪卿,与入内内侍省押班卢守懃、上御药张怀德监护丧事,三司使、尚书兵部侍郎晏殊撰墓铭
——《宋会要辑稿》礼三二 后丧二

我不管,秀才这一次不容易啊!不仅仅当了官,还是晏小山他爸!吟的词都是这么应景!

出自晏殊《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还有一些小细节,可能真的是不知道的就直接错过了他的精彩,比如第一集一开始,皇帝要出门,是微服直接闯的皇宫大门,这个时候守门的拦住了皇帝,在那个地方讲了一段,似乎听上去有点傻:

据《宋刑统》卷七《卫禁律》记载:

依监门式:宫城门及皇城门,四更二点出钥开门。京城门,四更一点出钥开门。

这里其实我猜其实是皇城和宫城门,而不应该是京城门,如果把四更一点改成二点可能更好?但这一段真的让我感到炸裂了,一般剧情真的没这么演的。

宋承唐制,依据唐代的律令格式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基本是继承了《唐律疏议》和唐代的法律规定,其中式指的是各个衙门的管理规定,监门就是管理皇宫门禁等的,掌禁卫门官。所以叫“依监门式”,就是根据咱们监门卫的管理规定,现在还没到点不能开门啊!(你知道开门后果很严重的!)

出城门后,有个画面是大相国寺,来了一句台词“天色晴明”,其实,这也是有出处的。

每日交四更,诸山寺观已鸣钟,庵舍行者头陀,打铁板儿或木鱼儿沿街报晓,各分地方。若晴则曰“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报“常朝”,或言“后殿坐”;阴则曰“天色阴晦”;雨则言“雨”。——《梦梁录》卷三

出自这里,《梦梁录》是宋末元初吴自牧写的笔记,记载了南宋临安都城的盛景,用在这里也非常应景。

马行街的片段,其实也是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繁华:

马行街铺席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遶酸錴、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查子、榅腉、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卷三

可以说,一条马行街,看尽了吃货的执着,我其他可以不写,所有吃的必须都写上!

韩琦的出现,也非常符合历史走向:

史载韩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宋史·韩琦传》)韩琦中进士的时间,也的确是天圣五年。

八大王这个角色,个人感觉应当还有一些修正。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宋史·宗室二》)

可能出于为大家所熟知,所以并没有用定王的封号,还是沿袭了民间说法八大王。赵元俨是真宗的弟弟,仁宗赵祯的叔叔,地位很高。

郭后与皇帝的矛盾第一应当是因为太后刘娥与皇帝赵祯的矛盾,但郭后自己的品行在历史上也不行,根据记载:

十二月乙卯,废皇后郭氏。时尚美人、杨美人俱得幸,素与皇后忿争。一日,尚氏于帝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帝自起救之,误批帝颈,帝大怒。内侍阎文应因与帝谋废后,且劝以爪痕示执政,帝以示吕夷简吿之故。夷简以前憾遂主废立之议。——《宋史纪事本末·郭后之废》

可能郭后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打皇帝的人了,而吕夷简估计内心是崩溃的,这打了人皇帝还拿家暴图片来给我看??

所以总的来说,第一集第二集在台词上的功夫下的是非常足的,而有部分瑕疵的地方在于剧情的剪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点简化后,人物出现的前后关系没有办法弄清楚,包括部分人物的介绍,比如韩琦,只写了韩琦,而没有他的字稚圭,但在某些人边上却注明了。苗心禾的出现应当是为了后期和人物有互动,这都可以理解。

总之,期待后续是不是会有一些更深入的细节描述。

没看过这剧,偶然闯入这个问题。

看了一串回答,我发现,这部剧里有不少猛男,脑袋被打得对穿还面不改色……

我也懒得去截电视剧原图了,直接用其他答主配的图吧:

换个角度:

再看看大臣们:

对比一下: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相比于古代画像,剧中这些人物所戴的冠上,“簪子”的位置都要低很多。

——如果这些“簪子”真的是一根根完整的簪子,那么剧中这些人就个个都是敢在颅骨上打孔的猛男,而且还都是成对打的,左右对称,凉快,敞亮!

这脑洞大开,开得豪迈,开得英武,开得漂亮啊!

可惜我大宋男儿千千万万,绝大多数只敢用簪子穿过发髻来固定帽子,敢用簪子穿过颅骨来彰显武德的猛男实在是少之又少,不然早就把什么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统统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