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倒閉點算好?買完保險乜保障都無?!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181126

保險公司倒閉點算好?買完保險乜保障都無?!

博客

發布時間: 2018/11/26 14:56

最後更新: 2018/11/26 16:06

分享:

分享:

買保險,其實就是為了買一個保障。不過,一旦保險公司出現了狀況,除了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亦會危及不少人的健康及養老保障。有沒有曾經想過,保險公司若被併購,對自己的保單會有甚麼影響?保險公司倒閉,自己買的保單又會不會喪失權益呢?

保險公司若被併購,對自己的保單會有甚麼影響?保險公司倒閉,自己買的保單又會不會喪失權益呢?

保險公司轉手會有甚麼影響?

保險公司作出併購是十分普遍的:單計算過去數年,針對香港保險公司的收購案至少有21宗,以下是一些例子:

  • 2015年:九鼎以107億港元收購富通保險
  • 2016年:泰禾以81億港元收購大新人壽,同年高瓴和騰訊收購英傑華(AVIVA)的股權
  • 2017年:中國先鋒控股71億港元收購香港人壽,雲鋒金融以131億港元收購美國萬通

作為保單持有人,聽到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轉手,通常都會有負面感受,或者部份人會因為擔心風險而終止保單,但轉手對公司而言一定是壞事嗎?

事實上,不少併購可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以富通保險為例,參考保險業監理局的數字,於2015年九鼎接手後,有效業務總額的保單數目及年付保費分別如下:

  • 2015年的保單數目為445,978,年付保費為HKD5,328,181千元
  • 2016年的保單數目為460,441,年付保費為HKD5,690,912千元
  • 2017年的保單數目為471,415,年付保費為HKD6,391,938千元

其實根據現行法例,保險公司出售業務,一般不會影響現有保單的條款或保單持有人的權益

公司是一名法人,新投資者同樣要接受原有的合約效力。而所有保單在推出市場之前,都必須經過保險業監理局的審核及批准,限定保險公司要將保費投資於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上,並預留保證金,以確保計劃可以符合投保人的預期。即使新投資者接手保險公司後撤換原有保單的投資團隊,仍要符合保單最初擬定的股債比率,不會對保單的預期紅利構成太大的影響。

保險公司倒閉會如何處理?

在現行法規下,香港政府會指派政府任命的精算師到保險公司,從公司內部監管運作,避免保險公司錯計風險。為了控制風險,保險公司被限制只能投資政府認可的低風險投資工具。另一方面,會將部分公司客戶的保費分攤,由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由整個行業共同承擔風險。

一般而言,保監局在規範保險公司上亦有嚴格規定:

  1. 確保有充足的股本才可經營保險公司
  2. 確保有充足的償付準備金
  3. 確保有足夠的數理儲備金
  4. 確保有足夠的再保險安排

在保障消費者的機制上,可以分為五個部份:

  • 監管 - 由保監局規管
  • 分攤 - 必須有足夠的再保險安排
  • 緩衝 - 在面對保險公司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提供合理的保障
  • 接管 - 由保監局以信託人形式接管 或 轉讓予其他保險公司
  • 救濟 - 未來會受保監局的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救援

假設保險公司真的面臨倒閉,香港保險業監督有權力運用《保險公司條例》作出相應干預,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以上參考《保險公司條例》第41章

償付準備金比率參考

根據《香港保險公司條例》,償付能力充足率指保險公司的可用資極總額與最低監管資本的比率。假如「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50%,保監局將禁止該保險公司繼續銷售新保單,直至有關比率高於150%為止。以下附上六間保險公司最近期的償付比率作參考:

  1. AXA︰>250% (2015年)
     
  2. FTlife︰~515% (2017年)
     
  3. AIA︰ ~443% (2017年)
     
  4. Prudential︰~612% (2017年)
     
  5. Manulife︰~224% (2017年)
     
  6. Massmutual︰~253% (2016年)
     

事實上,自清政府的香港開始,香港的「人壽保險公司」近170年內未曾有破產案例。因此,大家也不用過份鑽牛角尖,因為保險公司倒閉仍然是相當罕見的。

市面上一直有輕言其他保險公司很快會倒閉的經紀,目的只不過是誇大其他公司的風險,造成恐慌。如果你隨意聽從這些流言而轉換保單,便很有可能因保單終止而蒙受鉅額損失。當然,即使保險學經常說「保單無風險」,日本在1997年的日產生命保險公司破產事件還是在某程度上提醒了大家,保險公司也有風險,大家仍要保持一定的憂患意識,才算是精明的消費者。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請以該法律條款細則為準。

【關於作者:DarkMoney提供理財資訊、分享正確理財觀念及認識保險陷阱,揭露誤購理財產品的反面教材,並從正確的理財角度出發,從而令大眾不再需要依賴任何「專業人士」,都能夠親自挑選到真正適合自己需要的理財工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DarkMoney

欄名 : 黑識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