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育,便生...... (黃志成醫生) - 明醫網

不生育,便生...... (黃志成醫生)

[2011-09-29]

黃志成,臨牀腫瘤科醫生。 自幼喜愛探求世間各種知識,做事三心兩意(真心、愛心、同理心;會意和留意),堅信成功抗癌,需包括專業的治療、健康的心靈,及至親的愛。(wongfrank2003@yahoo.com.hk)

傳統女性對生兒育女是女性天職的說法,深信不二。 她們甚至有這樣的流傳:「不生育,便生嘢」。 意思是:女性若不生育,會容易患上癌病。

這句說話的真確性,來到X及Y世代,頓時變得十分重要。且看今天各先進國家及地方的低結婚率、出生率,以及高離婚率、遲婚率… 以致出現一大堆名詞,如敗犬、中女… 感覺是:社會愈進步,大家愈是著重個人,家庭關係卻變得更疏離。

我可以告訴大家:不生育、不哺人乳,的確較易患上乳癌、子宮癌、卵巢癌,而且是有科學根據的。

1. 每次婦女排卵,卵巢表面會出現傷口,須透過細胞分裂來修補。經期愈多,卵巢細胞分裂也更頻密,增加基因複製出錯機會,引致卵巢癌。

2. 每次婦女來經前,體內雌激素濃度皆十分高。乳房及子宮內膜長期受高濃度雌激素刺激,會增加致癌機會。相反,懷孕及哺乳期間,婦女會停止排卵及來經,因此,患上這兩種癌病的機會較少。

現在請大家利用這個道理,嘗試解釋以下兩個現象:為何長期服食高劑量避孕丸(含雌激素)的婦女,會容易患上乳癌、子宮癌,但同時間會較少患上卵巢癌?前者原因是長期接觸雌激素;後者是因為外來雌激素抑制了排卵(因而產生避孕效果)。(註:近代避孕丸的雌激素成分都降低了,而近期的數據顯示,因避孕丸引發的乳癌或子宮癌個案,已不再或只輕微增加。)

現在再考大家:長期服食避孕丸的婦女,患上子宮頸癌機會,是增加還是減少呢?

早年《明報周刊》曾為這個題目作過專題探討,並在其網絡討論區上引起一陣子的恐慌。研究顯示,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是較高的。雖然這個觀察的爭議仍然存在,但醫學界也大多接納這樣的解釋:沒有懷孕機會,又何須再加安全套呢?沒有安全套保護,染上各式性病,包括引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狀病毒的機會,便會增加。

生兒育女,組織小家庭,是個人感情的依賴及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持──我仍然是相信的。

(細說癌症系列之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