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游记》?

今天突然想起来这部小时候非常迷恋的电视剧,剧情情节什么的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对多位演员的表演却印象很深,对当时自己喜爱这部剧的程度之深也还记忆犹新。也…
关注者
932
被浏览
957,538

139 个回答

先说一句我是很喜欢这部戏的。


然后说缺点……(这里不欢迎撕B,不喜请绕到后面,一大堆优点)


一、基本思想:这部戏的禁欲气息相当浓厚,所有的故事,在仙人不能有七情六欲的前提下展开,当然,戏之所以为戏正是源于人物复杂的情感关系和“严禁思凡”等预设的大背景之间的激烈冲突。天庭众人和八仙诸人常常试图用道义和责任来化解吕洞宾的情劫,说白了就是拆散吕洞宾和白牡丹。从今天的眼光看,绝对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二、发展节奏:我看的时候觉得每一集的故事容量都挺大的,可为什么进度还是挺慢,几集下来没有什么重要信息?后来我发现人物老说类似的话,台词十分重复,18集29分钟左右,韩湘子劝鳄神,说了好几个“滥杀无辜”,话里的意思也大同小异,把节奏生生拖下来了;

三、台词设计:说教色彩太!重!简直像是道家门徒在背教科书,不过是把艰涩的文章换成了通俗浅显的说法。15集,吕洞宾假装卖哮天犬的狗肉,试图劝说众生慈悲为怀。我觉得当时的吕洞宾简直就是现在保狗组织的传教头子,那些大道理实际上经不起什么推敲。推回前几集,何仙姑这么可爱的姑娘,教化起穿山甲来居然显得面目可憎(——可是与此同时,她终于在观音的点拨下摆脱对“妖”的成见,真心诚意地想要“改造”穿山甲。教化的动机而非具体行为,使她整个人焕发光彩……好吧,又面目可憎又自带光芒,我的感受很矛盾……总之仙姑很可爱就是了,后文会继续讲她~)

另外,写台词的人应该是个成语控和对偶控,有时滥用到不顾语境和人物身份的地步。比如11集左右,白牡丹对通天化身的王丞相说:我会流芳百世,而你只会遗臭万年。试想她当时只是一个毫无皈依之心的区区娼妓,身份低贱,怎么会说出让自己“流芳百世”的话?

四、一些自带槽点的时代特色(?):比如说反派在想到一个阴谋之后仰天长笑、亲人死去之后的呼天抢地和愤怒呼号……这个~~~其实严格来说不能算戏本身的缺点,这是古装剧惯用的套路,尤其是武侠和玄幻的,似乎所有编剧和导演都觉得声嘶力竭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对我来说……真的,看多了什么“你们不要管我,快、走!~!~!~”之类的画面,会有不适的生理反应(没怀孕)。


优点:(这里一点都不理客中)


一、故事性,以及艺术节制力。

先说一个有关逻辑性的问题:神话剧的脑回路,和其他电视剧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平行世界里,所以纠缠在剧情是否有逻辑漏洞这一点上极没必要,反正它能自圆其说就行。

整体来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举个例子:白牡丹因为极力渴望与吕洞宾结下姻缘而误种血咒,之后吕洞宾的性情渐渐改变,随着通天被杀、牡丹朝圣,众仙在穿山甲的有意误导下分担吕洞宾的血咒,清醒过来却又失去法力的吕洞宾为了大义又重新吸回血咒,最后当他再次失控的时候,何仙姑带他去天地之极寻求解救的方法。线索清晰,情节集中,一气呵成,并且在此过程中吕、白情感深化,白牡丹由最初一味只求“在一起”的世俗幸福,渐渐发现并感受到自己做错事及其后果所带来的痛苦,之后为了解除痛苦她甚至求通天杀死性情大变的吕洞宾、三叩九拜去紫竹林求救,这里体现的,大概是一枚情种的成长吧~

另外,这部电视剧的闪光点之一是它的节制。我重温的时候,发现这部戏情节之曲折、容量之丰富、脑洞之神奇,如果是现在众多的“戏不够、爱来凑”的导演们来拍这部戏,我估计拍个90集都不是问题。所谓“爱”,包括爱情、亲情和大义,并不是靠莫名其妙的怨念体现出来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所有的深情和隐忍都渐渐浮出水面。这一点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春瑛对龙三的感情。

当然,说到节制力还有一处不能不提的就是仙、吕关系。跟众多的早熟幼女(?)一样,我从小就琢磨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情,后来我想,如果他们不是道行高深的仙人,而是世俗的平凡男女,也许友情真的会沦为奸情,再次坐实一桩“男女之间无纯友谊”的都市传说。电视剧里的仙吕舍情取义,而现实生活中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是凤毛麟角,所以他们才是难得,才是神话。客观看来,剧本在对二人关系的刻画上没有什么边边角角的细节,顶多有一个表演给白牡丹却又被穿山甲看进了眼里和心里的大戏闹出了“误会”,使整个故事节外生枝,也让观众们对二人之间的关系浮想联翩,仙白之争由此而出。仙、吕二人,对自身的处境和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曾经有过困惑,这一点在14集二人误返“童年”、归来时却怅然若失的地方体现得尤其突出,但并不至于被解读成什么三角恋。

二、结构安排。

举实例:何仙姑误会穿山甲吃掉了小人参精而追杀他,导致自己被害,吕洞宾为了解救何仙姑同时又要杀掉穿山甲报仇,便去求白牡丹偷定海神针,这时吕、白、仙、山四个人同在一条线索上。而后牡丹因为偷针被贬下界为娼,吕洞宾出于内疚一心想要将其度化;仙姑复活后为弥补过错而帮助穿山甲元神归位,线索已经分化为两条。接着四人在竹林相遇,两条线呈现出归并的趋势,直到后来交错着安排白、山分别向吕、何二人告白的场面,线索又合二为一。这种结构和布局是很聪明的,在清楚交代故事整体走向的同时也显得脉络简净。再有一处很明显的这种由一生二的线索布置就是在18集左右以“赌约”为结来绾合韩湘子和吕洞宾两条线索:十天之内,要是韩湘子不能感化春瑛,吕洞宾就可以和白牡丹厮守在一起,众仙不得再干涉。这样双线并行,分别清晰地交代了韩湘子、龙三、春瑛及孙影的故事发展趋势,和吕洞宾、白牡丹、穿山甲、何仙姑及八仙其余诸人命运的纠葛。

三、情感认同点:就是“三观相符”。

每个人三观不一样,我就讲我自己的。

1、痴情程度和受苦受难的程度成正比:这应该是故事想要传达的意思。我总觉得最后一个考验——吕洞宾须脱离仙籍否则至亲至爱必死——和前面业已铺陈、发展的情节,以及酝酿到一定程度的人物情感息息相关。剧中所说“因果”,大概是爱情深到一定级别必将带来磨难和痛苦。如果白牡丹没有爱到凭一介凡俗肉身为吕洞宾三叩九拜至紫竹林的地步,大概也不会有吕洞宾非得受“至亲至爱必死”之苦的情节。——这一点谈不上认同,但至少可以理解。

2、仙、山:为什么否定穿山甲?很多人同情穿山甲,我没什么感觉。他诱骗众仙分吸血咒,是为了达到折磨吕洞宾同时获取仙姑芳心的目的,这并非爱情真谛。爱情中不应当有欺骗和利用,正如前情中吕洞宾为了让牡丹仙子偷针而有意给出暗示,这是不能被容许的。穿山甲可怜在于他本来就因为出身而自卑,在爱情上,世俗人都难免的占有欲又很强,而且他一再进行自我欺骗,说服自己并不是一厢情愿,然而在何仙姑看来,穿山甲没有尊重她的心意,完全是自作多情,反复劝她放弃理想的生活而作出牺牲,显得无可救药,愚蠢而可笑。

3、吕、仙、白:疑似三角恋的人物关系。把这种关系巧妙地刻画出来,并成功做到让人不讨厌三方中的任何一方,这个真的超难。或许对爱情理解得足够深刻的人才能完成这一点。这部戏最好的地方在于人物关系不“油腻”:爱,不论是爱情还是超越友情的大义,都是赤诚的、没有杂念的,勇敢到可以赴汤蹈火的,不光是卿卿我我。仙、吕为能做到舍情取义,但吕、白却不能,恰恰说明了仙、吕关系和吕、白关系是有区分的,正是因为吕洞宾对两个人的感情不能归为一类、对两个人的态度有区别,才显得两者不可替换且弥足珍贵。具体来说,仙、吕有共同出生入死的经历,作为道友,他们有相似的感悟和心有灵犀的默契,异性间能有这种关系,是天大的福气,大部分人一辈子都遇不上。

所谓天规,最不通人情的一点,就是妄图把所有的男女关系同仙吕关系划等号。制定规则的人误以为所有的男女情都能转化为义,实际上有些是完成不了的,比如爱情,比如吕白之间,死活就是做不到。

四、人物形象:基本上都很可爱。

这里还是只讲我喜欢的。小时候喜欢何仙姑的理性。她的理性,是作为修道仙人的要求,并不是她的本质。何仙姑的天性是活泼、好奇、善良而冲动的,具体请看一开场她寻找小人参精的画面和14集重返童年的情节。后来的转变一直是成长性的,不管是在她对待穿山甲的态度上还是在对男女之情的理解上都是如此。她是八仙中除韩湘子以外唯一一个舍得将心思投注在吕白情劫上的人。韩湘子因为前世曾是费长房,他与贞娘的情感和人生,使他对吕洞宾和白牡丹的事有同情心和共鸣心理;而何仙姑,则是作为女仙(女人)更容易接近并洞见爱情的本质。在未成仙时她就对东华真人说,女仙思凡,向往人世情爱,是因为女人往往比男子重情。后来吕洞宾想要求牡丹仙子偷针,就将头发绾成的同心结送给她,这是他一时错了念头,妄图利用牡丹仙子对他的感情达到目的(——好吧,你也可以理解为那时他就动情了,这个无所谓,想要有所谓也很难有所谓。)。偷针之事导致牡丹仙子被贬,只有何仙姑的反应最为激烈,个中原因,也许是由于她最能察觉出吕洞宾那种有意暗示的做法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用,从严格的道义要求上讲,是一种欺骗和陷害。在八仙诸人知道吕洞宾中了血咒之后,是何仙姑提出让白牡丹和吕洞宾见面。23集,白牡丹为了要解救吕洞宾的血咒向紫竹林朝圣,临行前只向何仙姑吐露心声,并告诉何仙姑自己对穿山甲心存疑虑,她选择倾诉的对象不是八仙里的其他人,也必定有她的道理。何仙姑对穿山甲说“士为知己者死,我一定要等牡丹姐回来”,表明了她的倾向,就是她不会辜负白牡丹的信任,也不会让白牡丹对吕洞宾的情意没有着落。28集,八仙诸人为吕洞宾重回仙班感到高兴,但何仙姑说,吕洞宾虽然得回仙法,却是得义负情,未尝不是憾事。我想在吕白的问题上,何仙姑的态度始终是同情和关心的,跟八仙其他诸人相比,她和韩湘子似乎更懂得男女爱情之中的苦乐,所以最后她才会心痛地为两个人(两!个!人!)的结局流泪。

吕、白二人,没什么多说的,两个人的人设就是“情种”,没有他们就没有这部戏。前面说吕洞宾在送同心结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动心,这是无所谓也很难有所谓的问题。剧本告诉我们,他们有所谓“天注定的三世情缘”“千年情劫”,除此之外,我们不知情何时起,可能起于“思凡”,即对人世的好奇和憧憬,可能起于“内疚”,即吕洞宾出于他善良天性而发的一种情绪,可能起于具体的经历:吕洞宾苦口婆心地劝白牡丹修道,无奈之后是戏弄,戏弄之后是丞相府搭救,搭救后夜半琴声相送,扰乱了白牡丹的心情……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吧。而这种情一旦发生了,就一往而深,后面你就能看到了。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希望仙、吕在一起,长大后才发现让吕、白永远分开是多么残忍的事,如果这种分开再加上“注定”、再加上“道义”的重压,就更加不忍直视了。所以这一关才称得上“劫数”,所以才让人唏嘘。不是所有爱情故事都配得上“劫数”两个字的。

四、颜值:至少吕、白、仙三人没有问题。更可贵的是,同是美女,角色也不能互换的,牡丹仙子或白牡丹就长了一张艳丽的脸,何仙姑就长了一张英气的脸,相互无法代替。

还有镜头的问题,这个简直太好玩儿了。这部戏特别爱给人物特写,而且都是从下往上打,还好大家的颜值Hold住,一般人不敢用这角度。

五、特效(?):特效为什么是优点?!好吧,这也不是这部电视剧它本身的优点,都是被后来者衬托出来的。科技革命对电视剧的后期工作来说似乎是个屁。

六、造成人物“自带仙气”的要素:或许是因为取景地在九寨沟吧;服饰和造型方面也不是很夸张,可以说恰到好处;八仙诸人各有特色,他们都有标志性的法器和极具个性的特定姿态或动作,比如汉钟离爱一边拍脸一边说他“我敢打赌”的口头禅;吕洞宾爱把玩折扇,举手投足间有潇洒气;何仙姑习惯性地把一只手臂抬放在腰间;张果老常作饕餮之姿;蓝采和用快板儿表情达意。当然,如何淋漓尽致地将这些精髓一一展现,和演员的功力有很大的关系(对对对,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演得可好呢~)

终于说完了,放图!

色、妄、杀,三个人难得出现在一个画面,还是近景。

这四张截得可好呢~

何仙姑对穿山甲说:“我只尊敬白牡丹。”


还是不想检查错别字。


———————————————————————————————————————————


补充!


《逍遥游》真的超好听!对,多年来听歌的B格仍未进阶,怎样?不服来咬。


另外,到B站上找了几张爆炸的弹幕,瞬间感觉吾道不孤啊~~~


何仙姑美到惊为天人~~

那段时间,就两个女的在电视上,给了我 “惊为天人”的感觉。

一个是小李飞刀里的俞飞鸿。 一个就是何仙姑了。

白牡丹反而有点庸脂俗粉的感觉~~

这片在当时属于大制作了,九寨沟取景美轮美奂, 剧情也还凑合吧, 要说缺点,就是八仙的塑造不均衡, 顶多只塑造了三个人: 吕洞宾,韩湘子,还有何仙姑。 其他五个都是酱油角色~~

哦,还有一个, 穿山甲,塑造的不错~~


神仙姐姐~~~


莲花带雨~~

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间本来情难求

天若有情天亦老,不如与天竞自由。

少年,你很不错,跟我修道吧。 修佛只有小尼姑,修道可是有神仙姐姐的哦!

真的吗?

真的哦!


好呀好呀!

走,为师带你去闯荡江湖。

不是修道吗师父。

一样一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