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是否算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关注者
2,699
被浏览
2,809,054

250 个回答

我来聊点细节,至于低估不低估,大家各有判断。

一,关于演员


“功夫”是周星驰从小到大的梦,拍电影的时候他已经42岁,身为观众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对艺术一贯苛刻的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时会有多恐怖。很多工作人员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的时候,周星驰却要一改再改。

他找来了最好的主创班底,仅演员这一项,就能开个武林大会了。

梁小龙在接演《功夫》前已经十年未拍电影,很多人对他的回忆还停留在和李小龙、狄龙、成龙“四龙”齐飞的70年代。

包租公和包租婆是集演技与功夫于一身的元华、元秋扮演,他们凭借《功夫》分别获得金像男配和金马女配。

赵志凌是黄飞鸿的再传弟子。

隐于猪笼寨的三大高手都有真材实料的胸肌和功夫底子。

这两个半夜弹着古琴扰民的两个杀手都是曲艺世家出身的演员。

就连猪笼寨中被斧头帮浇油欺侮的女房客也是内地的武师。

影片的开场有两位中国著名导演客串,一是创造出“还有谁?”金句的冯小刚。

这个动作是冯小刚自己的主意。

他还借此自嘲了一把:“我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做这个,星期天电影院一个人都没有。”

还有一个是张一白,扮演数黑钱到手软的警察局长。

送秘笈如送传单的npc乞丐的扮演者是袁祥仁,袁和平的弟弟。

他们的父亲袁小田也是著名武指,《拳皇》里镇元斋的原型。

二,关于“功夫”

本片的武术指导有两位:洪金宝(设计了三大高手对决斧头帮的桥段)和袁和平。

关于洪金宝退出《功夫》剧组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两位风格迥异的武术大家确实奉献出了近十年最精彩的武打戏。

个人觉得,《功夫》中最好看的一段戏是琴师夜斗三大高手。

从路边挥指轻弹的蓄势到包租婆喝声下的戛然而止,又琴音铮铮,刀剑四起。

最后包租婆以声克声,以宏音克锐音,在起伏的紧张节奏中完全展现了中国式的写意美

更了不起的是导演周星驰拔高了影片的立意。

1.他告诉我们什么叫“侠”?

影片中有三类人。一类是因利而聚的斧头帮众,他们被三大高手打得丢盔弃甲时全然不顾受伤的同伴。

一类是猪笼寨里的“七十二家房客”,虽然笼罩在包租婆的淫威下,但一出事,就家家户户提刀来战。

包租婆平时虽然对房客刻薄凶狠,但是遇到前来勒索房客的周星驰还是强硬出头。

最后一类就是我们,我们化身为金丝眼镜暴打周星驰时的看客。

周星驰用了整部影片在问我们:路见不平时会不会一声吼?

2.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高手”的寂寞

那是身边朝夕得见的普通人原来就是期待的高手,一相逢就无处话别的寂寞;

那是天下无敌后把自己关进监狱的火云邪神的寂寞;

那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寂寞。

3.他告诉我们是什么武术的最高境界

影片最后,阴鸷的火云邪神被如来神掌打得三观崩碎,一脸懵逼的问:“这是什么掌法?”

换了我们会怎么回答?吹牛?装X?再给他一掌?

周星驰的回答如同掌法的名字一般已臻恕人恕己的佛境:“你想学啊,我教你啊。”

三,关于特效

《功夫》中的特效数量相当惊人,如果全部特效由一个人来做,需要十万个小时,也就是35年。

很多看似特效的部分其实是实景,而很多看起来是实景的地方反而是特效。

周星驰初进猪笼寨,热气腾腾的画面不是特效,拍摄期间有40多度,几乎拍一个镜头就有一个斧头帮众中暑,连现场的医生都中暑了。

这个镜头也不是特效。

如来神掌的掌印也不是特效,挖出来的。

梁小龙时隔十年再次拍电影,身体状态已不如壮年,这个劈腿的镜头是特效制作,其实他的腿只抬到腰部。

四,影片里的“致敬梗”

包租婆大喊:“下雨了回家收衣服。”大家看到这肯定会会心一笑吧。

周星驰横行乡里时对着一群小孩喊:“还踢球?”

四眼仔和周星驰的恩怨也可以追溯到《少林足球》。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台词出自《蜘蛛侠》。

这个镜头致敬了《闪灵》。

包租婆威吓斧头帮主的动作致敬了李小龙,陈国坤教元秋撅嘴就教了几个小时。

这一段动作设计者袁和平也是《黑客帝国2》的武指。

五,其他细节

影片开头的蝴蝶呼应了结尾的破茧重生。

关押火云邪神的牢房外有很多蹦跶的青蛙,暗示了他的绝招。

“酱爆”洗头的时候露了屁股,这是他自己要求的,没有身材一样敢于为艺术献身。

因为影片使用了金庸名著《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名字,周星驰主动给金庸版权费。金庸还去看了首映,称赞杨过小龙女和火云邪神的打戏精彩。

金庸这样评价周星驰,“我很敬佩周星驰先生……他最近新推的片子《功夫》,我看过了,非常好,寓意很深刻。……另外令我敬重的是他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好长好累,我明天还要上班呢~~

竟然上日报了,还是要谢谢各位捧场哈~~

时间仓促,这篇只是把以前写过的评论修改再增删就发上来了,如果将来有时间,为每个细节配上图会更加容易理解的。

并且,这只是我根据《功夫》得来的一些个人感想,并不是专业的影评。事实上,如果要深挖,《功夫》还可以写出很多,我这个只是皮毛感想而已。如果有错误或者不够专业的地方,见谅。

另外我特别想说的是,很多人对周星驰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早期香港电影嬉笑怒骂的无厘头,对他从《少林足球》之后的转变不太理解。但实际上,他对技术和市场不断的突破和求新才是最大的看点。我恰恰觉得,他之所以在电影创作重心从香港转向内地、无厘头类型的喜剧日渐式微的当下依旧能受到大家的喜爱,恰恰是不遵从过往模式的成果。比如《功夫》的动作,比如《降魔》的邪典等等。

千万不要在看电影前就预设周星驰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否则你会错过很多精彩。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这样的观影状态最好。他会带给你新鲜,但本质上,始终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星仔。

----------------------------------------------------------------

其实我一直觉得,各个方面来说,《功夫》才是周星驰电影生涯至今为止的巅峰,尤其是作为导演。

这一点,不光观众和影迷承认,连业内人士都认可:美国首屈一指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把它形容为“当成龙和勃斯特基顿遇见塔伦蒂诺”;姜文大赞它被一直等待的电影;而陈凯歌这次拍《道士下山》,也说“近十年功夫电影只有周星驰的这部不错。”

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

先预警下,回答会有点长。戏外和幕后的故事,比如拍摄的情怀和辛苦之类的我就不说了,毕竟普通观众看的只是最终成效而已。单纯从电影出发,这也是一部值得被推崇和爱上的佳作。

1,漫画式设定与世界观构架

《功夫》拍摄上映于03-04年,04年之前的功夫电影是什么样的?拳拳到肉的李小龙、成龙和洪金宝,或者是融入哲思、已经偏向超能武侠的《卧虎藏龙》。而《功夫》做到了一点独创,即是漫画式设定,放在《功夫》里的直观体现即是在动作、情节、逻辑、摄影等各个方面糅杂夸张与虚幻,就像《长江七号》的主角徐娇小朋友随口一句评价:“这些看起来不像是真的。”

琴音可以杀人、火云邪神出手的速度快过子弹、阿星如来神掌的境界比之孙大圣基本就差了七十二变、蛇毒阴差阳错有助主角,斧头帮在猪笼城寨的出场还做了个黑云压城的特效……半现实半虚构的世界以及通过整体镜头呈现出的风格,正是最大的特色。

而当周氏喜剧和功夫动作结合在一起,尤其出彩。

2,武打场面和对粤语残片的致敬

粗略计算算,整部片长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前后有数场耗时不短、人物出场较多的武打场面:斧头帮寻衅,三英雄出手;三人对战琴师、琴师对战包租公婆;包租公婆和火云邪神的大战;阿星决战火云邪神。延续漫画式设定,《功夫》里的高手和武功有别于人类正常认知所能打出的一招一式,它近于武侠漫画的描写,甚至更加夸张。

鉴于招式本身的特点,洪拳、谭腿和棍法在影片中有非常实在的描写,一招一式较为明晰。(也有因为武指是洪金宝的缘故。PS,功夫有两个武指,另一个为袁和平。其实从动作风格上就可以清晰区分)。而到了表现琴音、狮吼功、如来神掌、蛤蟆功等传奇色彩强的功夫时,电影就大大加重了虚化和想象力的成分。



“琴师抱琴扬手一挥,铮铮琴鸣,强大的冲击力撞向对手,就好像骷髅武士执刀狰狞砍去。待到被击溃,这群丑陋阴黑的武士又慢慢雾化消散,直到不见。镜头一转,琴师战败。”——星爷把原本无形的琴声威力化作了有形的骷髅武士,观众一目了然不说,还加大了视觉冲击力。星爷也把包租婆狮吼功威力带来的气流波动都用特效做出来了,效果同上。

而且整体氛围兼糅了想象力和浪漫飘逸,非常新奇。(当然,这里还要加上出彩的音乐和整体节奏配合,下面再说)。


3,群演酱油

周星驰的电影,配角和群演一向出彩,尤其《功夫》,为大家贡献了很多直到今天还在被不断运用和延伸的角色。

包租公、包租婆夫妇:大嗓门与色魔,最后却是太极行云流水,狮吼功大气威重。大师风范,心火不熄,不外乎如是。而且也为观众提供了不少笑料。

龅牙珍:戏份不多,但出奇的让人印象深刻。袅袅婷婷的身段,娇媚爱美的女儿常态,格外出位的龅牙,这几种似乎矛盾的属性集合于一人身上。她不是美女,但当她第一个站出来为了三位高手和包租婆大吵的时候,又是无与伦比的气势和情义。

酱爆:哇,可以说最出彩的一个了,你说说你在多少微博和微信号上看到过他的表情?

看着一副呆傻的样子,表情木讷,其貌不扬,每次出场还都露着半个屁股。是丑角吗?搞笑吗?可他却软硬不吃,在被威胁的时候半点表情也没有。这个时候你才发现,那哪里是傻气,就像《审死官》里黄一飞演的管家始终居高临下的眼神,竟然无端生出份冷和硬,还夹杂着微微的嘲弄。

这个人物或许是最值得期琢磨的一个角色。

他平凡,渺小,天赋一般,也没有任何功夫傍身。大敌来临的那一刻,他义正言辞的告诉包租公包租婆,你们教我功夫,我来对付他,配上少有的正常、也郑重的表情。——“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还有三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和连老弱妇孺都可能藏有一手绝技的围观党们。从前可以是如花、石榴姐、洪爷这样单个的引人注意的人物,现在则是《功夫》这一拨人。至于周星驰为什么能把群演拍出色,这又是一个可以洋洋洒洒的话题,知乎上有相应答案,就不废话了。

幕前,猪笼城寨是传奇之地,作为观众永远不会猜透还有多少意想不到的人物和事件;幕后,这不大不小的一方天地大大考验了导演的功力:戏份少又吃重的酱油怎么安排、群众演员如何站位、道具布景以什么方法利用完全、这一幕幕又是如何完成串珠并和整部影片挂钩铺垫……

就拿猪笼城寨来说,从场景出现到全部人物(包括酱油,和酱油的酱油)登场完毕不过几分钟,星爷扫完全景之后从一日之晨拍起:多人聚居洗漱的环境、生活气息的餐点、来往的各色人物,苦力强扛沙包、龅牙珍要求裙子开叉更高、包租公小男人式的好色……每一处人物、台词和场景都以秒计,但一路下来,从猪笼城寨的生活环境到每个人物特点全部一目了然。没有杂乱之感,反而是好奇和有趣。就连语言,星爷都很细心的让不同人物说着不同的国语、粤语、英文、家乡方言等,好笑是一码事,也顺带突出了鱼龙混杂之感。

4,故事


首先要强调,喜剧也是电影,并不是攒攒段子就结束的几分钟小品。它同样需要一个脉络清晰、表述完整的故事。而目前很多哗众取宠的喜剧其实连故事都没有讲瓷实。


周星驰的电影不光是让你笑或者让你哭,它总有那么一些细致的感情可以轻易打动你。《功夫》也是一样。

先来看看电影的主角——阿星。

你们有见过像恶霸一样登场,人未露脸声未发就很不善良地踩破小孩气球的主角吗?你们有见过一出场就欺负弱小未遂、还把杀人挂在嘴里并真的有意图去实践的主角吗?他就是。

“记忆是痛苦的根源。”童年,他一心想成为匡扶正义的英雄,拿着本可以去读书的钱买了本只值几分几毛的“武功秘籍”,一番苦练之后,想救人却被按在地上以最不堪的方式羞辱,自以为功夫了得却被人轻易打翻在地……

他就是一个笑话。

阿星逐渐长大,他开始依从所谓的社会规律。“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钱,遍地都是女人,谁能够下决定就能争的赢。”他没有错,强权,武力,放到任何时代都适用。他拼命想加入代表着权势和地位的斧头帮,嘴上叫嚣“我要杀人”,实际是想用看得见的金钱富贵和再也不用受到欺压的地位来证明自己再不是小时候那个任人打骂的孩子。

善良被压抑,梦想被掩藏,想要冷心冷面走另一条道路,闪现的回忆和遇到的人又在不断让他矛盾和挣扎。

阿星第一次握着棍棒的时候,他故作镇定,被逼急了往老大琛哥头上一棍连他自己都不敢置信。直到濒死也要往火云邪神头上一敲,阿星第一次成为主导,终于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哑女的无声可以胜过有声,善恶到头总会分明,那些以为消失不见的坚持和理想一直都在蠢蠢欲动。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这话最初是由童年阿星说出,戏里的恶霸戏外的观众恐怕都在嘲笑小孩子的天真和不自量力。但最后,阿星一袭白衣重生,举重若轻的招式,竟然真的成真。善恶有报,回归本心,他依旧可以是那个卖着棒棒糖的小人物。什么武侠宗师?牵着姑娘的手就可以了。


星爷的电影他从来不会刻意去挖掘人性复杂,也无意深沉厚重或者针砭时弊,他就是给出一个简单干净、极富可看性的故事。以功夫包裹理想,以笑料暗合人生,临到头来,不忘添上一笔很美的情感和始终存在的正义希望。星爷自己都说,“我扮不出高深的,怎么样都不行”。

价值观一直很简单,金银傻傻的努力,最后成功;《儿歌三百首》在西游降魔中被推到核心精神的位置;阿星在用近乎孩童般打架方式(比如踩脚趾和拿暗器做玩具)赢了火云邪神后,他和哑女在最后一刻又以重返童年的方式相遇……

而这种“简单”的另一表现就是小人物式的成长。就像尹天仇对着大海喊的那句“努力,奋斗”一样,星爷电影里几乎所有主角都有着一路奋发向上进而有所转变有所成的经历,哪怕如《食神》主人公开头风光无限,不消片刻还是被打入低谷。随后,他们通过自身和外界的双重作用通常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最后以不同方式悟道自己的本心。

5,喜剧效果


首先,我得承认,周星星自己往后的几部作品都未必有《功夫》的喜剧效果这么好。而《功夫》中的经典桥段,更加是被无数电影从业者借鉴,光是15年,我就可以数出至少3部大卖的院线片里有功夫的桥段,有些甚至相似度达到了80%以上。不点名了。

你数数,哪怕在看了电影若干年后再回顾,还是有很多情节可以让你笑出来吧?包租婆的狮吼、酱爆的屁股和停水、阿星挑衅猪笼城寨、穿拖鞋戴眼镜在马桶上看报纸的火云邪神、三英雄夕阳话别后一人没站稳掉下去了、肥仔聪三刀不中“猪队友”模式、“你还是写中文吧”、林雪那个角色的出场、阿星和包租公脚力堪比风火轮的追逐战、“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随便写写就有很多。



还有情绪的转换和“戛然而止”。“停顿”这个作用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很特别。

一般说来,电影在高潮之后会继续渲染气氛,“锁”住观众此时的感动和震撼,以便达到更好的冲击力。但星爷在他的电影里有另外一套思路。他从来不会让各种情感过度延长和放大,柳飘飘在听到那句“我养你啊”之后还是转身离开、阿星和哑女只有几个对视、剖白心迹的挺身而出化为敲在火云邪神头上的轻轻一打,等等例子还有很多。

如此一来,如是为了喜剧效果则有前后对比意想不到之妙,如是表达情绪,那便很好的让观众对一闪而过的精彩点印象深刻。不滥用,便不容易多度和恶俗;短暂,才更加珍惜和铭记。

有一点特别要指出,目前很多喜剧是把网络段子揉进电影里逗观众笑,而周星驰的电影是创作段子和话题来让观众一遍遍地自发传播,十年还不息……差别可以想见。星爷的喜剧笑点和情节从来不是生搬硬插,他首先会着力于整体故事的结构和每个人物的立足,再于此基础上设计推动情节发展又具笑点的环节。等到把故事和人物全部推出,不仅能清晰表达基本意义,还能在不同环节让观众有自己的感慨和联想,这是最难得的地方。

星爷的电影为什么好笑,他的喜剧手法有哪些,这些题目大到可以去写专业论文了,在这里不一一分析,只想说,做喜剧比正剧悲剧要难,这几乎已是公认。快了一秒,慢了一拍,出来的效果便完全不同。就比如砸在包租公头上的那一盆花,从他摔倒在地到头顶开花,每一秒的动作和安排都是精打细算。

表演部分涉及到节奏、台词、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整体构架要求节奏又不能凌乱无章,各种情节还得有创意和新意,这些在喜剧电影中对一众台前幕后都要求甚高。

让观众自然开怀而不是冷笑嘲笑就已然不易,而要做到悲喜结合笑中带泪、以笑料包裹理想和人生,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喜剧又有几部?


6,其他创意点

歌舞声色——斧头帮老大琛哥悠闲地迈着舞步举起斧头,帮众一边在室内大起声色舞乐,剪辑一边穿插他们行凶后残忍的黑白景象,动静相衬,明暗相合,斧头帮的残忍在这场音乐舞蹈中极是生动的展示出来。

音乐——为《功夫》做音乐的黄英华就是这次《大圣归来》的配乐人员。而在《功夫》里,论抒情有《只要为你活一天》,而更出彩的还有诸如《小刀会组曲》这类星爷特别喜欢用的音乐放在猪笼城寨和打斗部分,民乐的使用在影片中比重极重,调子激昂、节奏感强,又是其他电影很少使用的新鲜玩意。(PS,有配乐是周星星自己哼出来,然后让黄英华谱曲的哟。而且音乐也采用乐团现场演奏的方式增加效果)

特效——星爷可以说是最早重视特效的一拨国内导演,早从01年的《少林足球》就开始加大特效比重,力求在视觉性上有所突破。此后,他的电影再也没有离开过特效技术。星爷原话:“我们利用电脑特技是根据故事结构和故事进展,里面要有内容,并不只有特技。比如说我们能看到电影里有99个大爆炸,但不见得就好看。电脑特技对我来说是很好的辅助,但永远是剧本为主。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这些是最重要的。”

粤语残片和经典电影的致敬——戏里,旧式的武侠漫画在这部《功夫》里占据重要地位。小阿星童年就被一本“如来神掌”唰了一通,至片尾,武功秘籍又被拿来在其他小孩面前晃悠。再看,阿星借着剪发勒索酱爆的时候,镜头一转给到一边成排陈列放着的武功漫画上,此时阿星的表现略有波动,极其细致的微表情(星爷的表演赞一个)。第一次观看的观众估计不会注意,但这也是对阿星这个人物极其重要的铺垫。

而戏外,和星爷年龄相差不多或者对此领域稍有关注的更加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致敬成分。如来神掌、狮吼功、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太极、蛤蟆功、火云邪神,再加上音乐等等环节,这些无一不是星爷对粤语残片和武侠漫画的致敬。片中也有戏仿《闪灵》等经典电影的场景。


7,未必对的猜测

和几个业内人也聊过,无论他们是否喜欢周星驰,基本都承认,他够聪明,够有远见。不然你以为,要在近30年的时间里保持着票房桂冠,征服香港观众后又让内地观众喜爱,很容易吗?仅仅靠自己埋头想故事拍电影吗?

我喜欢《功夫》,挺重要的一点就是超前的模式。

自己周星驰自己当导演以来,很多人都说他怎么不像以前一样去拍那些港式无厘头了,然后骂他说他变了。但不妨想想,香港那种无厘头喜剧真的可以在今天继续受欢迎吗?内地观众真的可以完全接受这一套吗?它又是不是有点落后了?

无论周星驰是自己不想拍了,还是觉得市场不会喜欢,他都做了改变。从《少林足球》开始重视特效和电影工业的进步接轨,《功夫》尝试了以动作戏取代大量对白增加笑点,《长江七号》开始试着做不同题材,《西游降魔》那种混杂着恐怖邪典气氛的喜剧也特别带感……与其接受一个停滞不前、不知道哪天就再无新意的周星驰,我还宁愿让他去不断改变和尝试,哪怕当中会有低谷和不适,但谁知道将来就出现了新的惊喜呢。而且这几部质量也不差不是。


未完,暂时不想续了。其实幕后故事也挺多的,像和冯小刚的合作啦,金像奖上梁朝伟张曼玉帮他颁奖啦,票房强势到现在都是香港地区本土电影最高纪录啦,周星驰自己为了电影练出的一身好身材和那年他爆棚的颜值,数之不尽。

我发现很大一批人都对喜剧有着一个误区,即是觉得喜剧很好拍,无非就是凑几个段子想几个桥段,再让演员挤眉弄眼一番。而对其他题材的电影,大家往往觉得只要达到了“工整”的程度就已值得鼓励(毕竟国产电影整体水平太次)。可喜剧却又承受着最严苛且唯心论的评价标准。要知道,真正那种“荒诞的认真”的喜剧,对所有电影从业者都是最大的难度。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题目,《功夫》是否被低估?——当然。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功夫在豆瓣的评分只是7.1左右,直到《美人鱼》上映的热潮让很多人再去回顾这部片子,才去重新打分或关注。现在大概是在7.5左右。但还是太低。虽然豆瓣评分也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但还是能代表很多人的看法的吧。

可是你再回头来想,《功夫》之后,你觉得哪部国产喜剧的水准超过了它或者可以和它持平?哪怕以最严苛的标准,基本都一个手数的过来。甚至往前推,它就一定比《东成西就》或者周星驰自己的无厘头喜剧差吗?也未必吧。

《功夫》真心值得受到更多的赞誉。


最后惯例表白,我太稀罕周星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