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保田、李雪健、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唐国强、李幼斌8位内地男演员的表演成就和地位?

如何评价李保田、李雪健、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唐国强、李幼斌8位内地男演员的表演成就和地位?
关注者
351
被浏览
320,464

15 个回答

八大金刚,中流砥柱

——中国内地电视剧30年来(1980-2010)八位重要中年男演员

文/荞麦花开


我曾提出中国内地电视圈,五位中年男演员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可称“五绝”(其他男演员如六小龄童之孙悟空、欧阳奋强之贾宝玉、孙彦军之刘备、鲍国安之曹操、陆树铭之关羽、王刚之和珅、冯远征之安嘉和……等,实在也可算“绝”,但这里考虑的是综合表演成就,这数位演员在经典角色的数量上似不及我这里所提“五绝”);这五位,加上年龄稍大不参评的李保田,以及因为角色类型宽广面稍逊一线的唐国强(似缺经典小人物角色)、李幼斌(似缺经典古装演出)——一共八位,可谓是内地电视剧界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葛优、姜文两位表演成就以电影为主,尽管各有一部电视剧大作获表演奖——葛优《编辑部的故事》(金鹰视帝)、姜文《北京人在纽约》(金鹰视帝),但电视剧总体表演成就确乎不及上述八位,故这里略提一下,下文不详及。)以下就从叫好又叫座(作品和角色的国民度即家喻户晓程度)的角度来梳理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取其整数,1980-2010)的内地电视剧大腕们:


1980-1990年代:陈宝国、陈道明

1980-1990年代,市场化大潮的恶效应——过度商业化——尚未肆虐,电影电视剧都还处于淳朴的创作生态中。

1982年,因《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叛逆青年刘思佳一角,年轻的陈宝国“一夜成名”,可算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第一位青年影视偶像。陈宝国凭借此角获得首届金鹰奖视帝。陈宝国其时在电影上另有一杰出演出——《神鞭》中混混儿“玻璃花”。他此际演出如天津卫混混,如叛逆青年,均非传统意义上正面光辉形象角色,但或许正因为此,人物塑造空间更大,更“有得演”,表演的艺术质性也更高。初出茅庐,陈宝国就已站在一个较高的表演起点上。

1984-1987,经过四年精心拍摄制作,历史剧《末代皇帝》终于于1988年登上荧屏,火爆大江南北,年轻的陈道明也可谓是“一夜成名”,凭此角获得飞天、金鹰双料视帝。历史剧是国剧中一方重镇,甚至不妨说是最重一镇,后之巨制佳作如陈家林之《唐明皇》、《太平天国》,胡玫之《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张黎之《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莫不以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让国剧历史大剧在亚洲乃至世界电视剧界,卓然岳峙——而筚路蓝缕者,厥为此剧《末代皇帝》(此剧前之历史剧,如《努尔哈赤》(侯永生版)、《诸葛亮》(李法曾版)等,也是精品,但社会热度不及)。陈道明为溥仪一角倾注了大量创作精力,据其自述,“我在扮演溥仪时,对人物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概括为‘求新’,‘寻机’,‘梦灭’三个不同的特点。16岁的溥仪,想跳出黄圈圈;想知道外面的新事物,想读新书,写白话诗,骑自行车……为了复辟清王朝,他召见洋人,接触新派人物胡适,学英语,要出国留洋。总之,求新是人物的行为特点。这时的溥仪涉世未深,单纯,热情,待人接物,眼神不时闪着好奇的光彩。天津这段戏是‘寻机’。溥仪虽然当了寓公,但寻机待起。他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寻找外国靠山,目的还是恢复大清。伪满阶段是‘梦灭’,溥仪虽然当了伪满皇帝,但是个傀儡,随时有被日本人整掉的危险。所以他多疑,神经质,胆小,霸道,又极富野心。随着日寇投降,溥仪的皇帝梦也破灭了。一切为了复辟清王朝,这是贯穿溥仪一切行动的思想线。造就这个人物的是皇权,使他覆灭的也是皇权。这就是溥仪的悲剧。”(摘自《电视连环画》月刊1988年第10期之《末代皇帝》系列报道之四——《群星灿烂》)

1980年代中国内地精品电视剧,不得不推名著剧的“双璧”:1986《西游记》、1987《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影视史上的有数经典——而暂置剧集看表演,就具有表演艺术家潜质的青年演员而言,则不得不推先后“一夜成名”的“二陈”,为电视剧界的未来双峰(当时的电视剧界其他重要演员如周里京、颜世魁、陈佩斯等,“后程乏力”,兹不详及;英俊的唐国强,要到九十年代及以后,方以硬底子演技派的身份,在电视剧界大放光彩——而在八十年代,他不过是电影界的所谓“奶油小生”)。稍后,1990年,陈道明所演大学者钱锺书经典讽刺小说《围城》中方鸿渐,雅俗共赏叫好叫座,获得学界、市民阶层一致好评,陈道明凭此角再获飞天奖视帝,攀上事业新高峰。陈道明对方鸿渐的塑造,既有刻画入骨深入“榨出”原著人物个性深处的“油”来这一“似”的一面,又有凸显演员陈道明本人性情特质的“不似”一面,如齐白石论作画的至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中国电视剧史里留下了不容忽视的经典一笔。


1990-2000年代:王志文、唐国强、张国立、李雪健(附:二陈)

时代进入1990年代,伴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清爽南风,内地影视文艺思潮也日趋开放新潮,符合新时代观众审美风尚,堪为1990年代第一位“视帝”者,则是王志文。王志文1991年《南行记》、1992年《吴敬梓》,乃至1995年《无悔追踪》中冯静波,皆刻画出中国旧文人的风骨精神,一时间与陈道明被评论界认为是中国最具文人气的两位青年男演员。1993年《过把瘾》中方言,王志文以一种雅痞文青的洒脱不羁,俘获了无数师奶少女的心,王志文并凭此角获飞天奖视帝。以《皇城根儿》(金鹰奖最佳男配角)、《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三部1990年代“青春偶像剧”(皆“赵宝刚制造”),王志文成为中国电视圈继“二陈”之后第三位青年偶像。

1994年央视巨制《三国演义》,让鲍国安、唐国强、陆树铭三位演员在“名著特型”的地位上达到了欧阳奋强和六小龄童的同等高度,三人中唐国强演艺成就尤其出乎其类,1999年再以《雍正王朝》中完全不同于丰神飘逸的诸葛亮之阴鸷雄猜的雍正一角,再创表演新功(金鹰视帝),2001年《长征》中又塑造出一位虎气为主猴气为辅、性情气质复杂多棱、极受各界认同的毛泽东形象(飞天、金鹰视帝),唐国强以这三个迥乎不同而俱为经典的人物塑造毫无愧怍跻身电视圈第一阵营。(本书中有唐国强在《长征》中表演赏析专文。)

内地电视剧有一派古装谐趣轻松戏说风格,代表人物是张国立和李保田。张国立以1996年《宰相刘罗锅》中乾隆、1997年《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金鹰视帝),踩中了大众喜闻乐见谐趣诙谐古装戏说剧这一脉搏,他专力着力打造的古装戏说风格在内地电视界自成一格,一直到2000年《铁齿铜牙纪晓岚》出世,嗣后更把“康熙微服”、“铁齿铜牙”做成系列,制作演出俱佳,百姓喜闻乐见,张国立走古装戏说剧路线可算大成。

李雪健在1990年代的重要作品是1990年《渴望》和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渴望》可谓是内地电视剧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万人空巷”之作,剧中李雪健饰演的邻家大哥老好人宋大成,双获飞天、金鹰奖,时人有语“举国皆哀刘慧芳,万众皆叹宋大成”。《水浒传》中宋江是李雪健表演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李雪健传神塑造出宋江虽文墨小吏而能服众、不失权诈而真心为兄弟、耿耿孤忠天日可表的复杂性格形象;在人物底色上更塑造出一个区别于原著宋江的崭新人物——一个悲壮的理想主义者;在表演技术上,以特色动作、细部表情、节奏力度等方面的高难度精准处理,可谓是全方位嗣响了老辈演艺界第一人石挥大师,堪为年轻演员们反复揣摩的表演教科书经典范本。

附:1980年代“乳虎啸谷”的“二陈”,在1990年代并无特别叫座的作品。但认真来说,他们是吃了商业时代来临必然有部分佳作“叫好不叫座”的瓜落儿,好作品其实不少。

从陈道明来说,1990年代是他专注于电视剧表演的年代,他用高度投入的艺术精神灌注于现代文学名著剧《二马》(1998)、当代文学名著剧《一地鸡毛》(1995),一身毛病却是个好人的没落大户子弟马则仁、从锋芒不掩的大学毕业生被迫转变至唯唯诺诺到处不得不妥协的小公务员的小林,是陈道明自己最为喜爱满意的两个角色,遗憾的是,时代变了,“大家都看《还珠格格》去了。”(陈道明语)

从陈宝国来说,《北洋水师》(1992)中正气凛然的邓世昌,《武则天》(1995)中软萌懦弱的李治,《小井胡同》(1996)中志大才疏、迂腐呆萌的落魄子弟查六,《咱爸咱妈》(1996)中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飞天奖最佳男配角)——都是各具其面的上佳演出。但陈宝国在1990年代却一直没有如后来《大宅门》那样如日中天的大红。


2000-2010年代:陈道明、陈宝国、王志文、李保田、张国立、李幼斌

新世纪初,“冷却”了10年的陈道明凭《康熙王朝》和《黑洞》“咸鱼翻身”——不夸张的说,2001-2002的荧屏,几乎被陈道明一个人包打一半,任你遥控器怎么换,不是这几个台在“康熙”,就是那几个台在“黑洞”。此外,陈道明主演的《长征》(2001),几乎也是霸屏的态势,各台转播率不下于《康熙》、《黑洞》二剧;后此的《中国式离婚》(2004)又掀起了一阵收视狂飙和话题热潮(婚姻题材的剧,从收视热潮和引起的热烈的社会讨论看,似乎唯有前此的《结婚十年》、后此的《金婚》可比),可以说2001-2004,陈道明年均一部当年最热剧(另外必须一提的是,这一时段还有一部虽非热剧、总体上看剧情漏洞也不少,但陈道明的表演却堪称杰出的《冬至》(2003)),即便以1982-2019陈道明踏足影视表演近四十年拉通算,2001-2004这四年,也是这位大腕尤为“大腕”的时段。陈道明曾对记者笑言,不要叫我“一哥”,我不是什么“一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若干年。那么他陈道明最领风骚的若干年,我以为便是这四年。

与这一陈类似,在电视荧屏上“冷却”得更久的另一陈,也迎来了事业第二春。陈宝国凭借2000年《大宅门》,这一中国电视剧史上几十年一遇的经典巨制,以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具有强烈叛逆精神的白景琦(在叛逆精神上融有传统文学经典里孙悟空、贾宝玉等的因子)一角,重又如日中天。嗣后又以2002年《公安局长》中正气凛然的李西东一角拿下金鹰视帝,以2005年《汉武大帝》中霸气雄猜的汉武帝一角拿下飞天视帝,2007年《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一角更是达到笔者认为的陈宝国表演巅峰——神道妖孽,深谙权术而外示虚无,无为而治而操运一切,令人不寒而栗而深心慑服,那骨子里的皇权掌控力从每一根头发丝儿每一根面部纹路的嬗变里弥散出来……

新世纪初,荧屏黑风滚滚,陆放翁诗云,“卷地黑风吹惨淡”,张成功“黑系列”三部曲《黑冰》、《黑洞》、《黑雾》是也。三部中,中间一部为陈道明主演,首尾两部皆为王志文主演,可谓是黑的漂亮。同具知识分子气,同不脸谱化黑老大,《黑洞》中陈道明之聂明宇,冷峻内敛;《黑冰》中王志文之郭小鹏,文艺外放——中国最具文人气的两位男演员几乎同时演出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具反派魅力的黑老大角色,煞具兴味。稍前,王志文以1999年《刑警本色》中肖文一角,实现了从文艺青年“偶像派”到热血刑警“实力派”的“成功转型”,该角色也让他获得金鹰视帝。2006年《天道》中丁元英一角最切合王志文本人的哲思气质(这种气质在他之前的黑老大角色郭小鹏那里便有透散;不同者,郭还有文艺),2010年《手机》中严守一一角又让人相信,王志文不但能“画神”(《天道》),而且更能“画人”,画“画神容易画人难”的人,以炉火纯青的表演功力深度刻画出平凡人内心的种种纠葛挣扎。(本书中有王志文在《手机》中表演赏析专文。)

比二陈李雪健唐国强等人年龄稍老的李保田,在电影上的演艺成就尤为醒目,多次获电影表演奖,还几乎是张艺谋导演“御用”(本文主要谈电视剧,电影兹不详及);他在电视剧上的主要成就是一系列谐趣又悲情的人物塑造,从1996年《宰相刘罗锅》(金鹰视帝)到2002年《神医喜来乐》(金鹰、飞天双料视帝),再到2004年《王保长新编》、《巡城御史鬼难缠》,类似于葛优在冯氏喜剧片中的冷幽默,李保田也是把他这一类谐中带苦的人物演到了极致(按,李保田早在八十年代便有电视剧《葛掌柜》,飞天视帝;但论及家喻户晓,则不得不待刘罗锅、喜来乐)。如《神医喜来乐》中他祭奠亡妻一段戏,喜来乐披头散发,单薄羸弱的身子骨跪在亡妻灵前,秋风萧索,枯叶四起,李保田那乱发与布衣也纷然乱舞,镜头拉近,表情那个痛入骨髓呀,老脸上早已是老泪滂沱、纵横阑干了,眼中新一轮的浑浊的老泪要涌又涌不出,嘴微微张着,半开半阖,嗓子里在呜呜呜的,其腹中怕早已是 “肠皆寸寸断”了吧。他涕泣之下呼出的“夫人哪”似乎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只见喉结在鼓动,吐出来的那种声音要沙哑不沙哑,似浊还清,然而其钝厚直是从胸腔里一字一字抖落出来,真个叫撕心裂肺呀。按:李保田在电视剧上的鲜明表演风格是刘罗锅、喜来乐、王保长……这一派谐中带苦的人物塑造,但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他的风格绝不限于一隅,就拿获奖作品来说,新世纪初,李保田便有《村主任李四平》(2000年金鹰奖)、《警察李酒瓶》(2001年金鹰奖),包括他八十年代获飞天奖视帝的《葛掌柜》,都是不同于《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王保长新编》这一路谐趣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写实风格的优秀作品。钱锺书评陆游:“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跟他时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叶他很受冷淡以外,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当然也有批评家反对这种一偏之见,说‘忠愤’的诗才是陆游集里的骨干和主脑,那些流连光景的‘和粹’的诗只算次要。”(《宋诗选注》,三联书店出版,2002年5月,p270)——陆游的诗,“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是两大主干,而当时后世读陆之人,往往只重视其一。如同陆游的诗,“谐趣戏说”和“平民写实”,是李保田表演领域两大主干;而今人一提及李保田,往往只道“刘罗锅、喜来乐”,浑不记其“李四平、李酒瓶”,岂不谬哉!

与李保田一样以古装谐趣风格在电视圈自成一派的张国立(乾隆、纪晓岚、康熙),进入新世纪的演艺成就,却是别开生面,着墨于平民小人物——主要是三个重量级演出:《我这一辈子》(2002)获金鹰视帝;《五月槐花香》(2004)再获金鹰视帝;《金婚》(2007)获飞天视帝——这部大热剧在陈道明《中国式离婚》后再掀收视和婚姻问题讨论热潮。张国立用松弛入微的表演,赋予了他的平民人物或幽默或憋屈的特质,憋屈的是生活,幽默的是人生,憋屈的是强加给我们的生活,幽默的是我们可以过成的人生,百味滋生,尽在其中。

李幼斌在内地电视剧中年男演员“八大金刚”中可算是“大器晚成”,辉煌最晚。他演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起家,遗憾不红。在王志文主演的《刑警本色》(1999)中演眼神犀利内心狠辣的黑老大周诗万,似乎已为王志文郭小鹏、陈道明聂明宇这一路“魅力坏人”“导夫先路”。知识分子和黑帮老大而外,李幼斌塑造的工人、官员、汉奸、商人、警察、军人……等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也都可圈可点。李幼斌真正可谓是电视圈第一人的时期,是在2005-2008年——他的两部经典代表作2005《亮剑》(飞天、金鹰视帝),2008《闯关东》(金鹰视帝)皆是又叫好又叫座。《亮剑》中李云龙是脾气暴烈的大老粗团长,《闯关东》中朱开山是精悍威烈、坚忍刚毅的大丈夫,这两大经典人物都是李幼斌之前擅长的知识分子类人物的可以说是“反面”,但他竟然塑造得如此好如此传神堪称传世经典,可见演艺功力之深。

朱开山沉稳内敛而又精悍刚烈,这个人物可以用开山和扛山来概括形容。开山就是这个山东汉子独闯关东,从被人活埋的土坑里撑起身来抖掉一肩的灰土,然后竟然对一圈人的目瞪口呆若无其事。扛山就是这个沉默坚毅厚重悍烈的汉子就凭这副脊梁,就撑得住天崩地陷。开山就是他为妻为儿为子孙能开出一片江山,扛山就是当巍峨如山的二儿子为国殒命崩摧如山之际,他哪怕默默流泪,哪怕佝偻了脊梁,他还是扛得了这剩水残山。《闯关东》最后一集,爱子传武抗日阵亡,他当所有人哭后,一人走进灵堂,默默看着儿子遗体,后默默走出来,一个人靠墙坐着,脸上还是那么沉重,表情未变神色未动,眼泪大滩大滩就淌下来了。脸上表情未变、也不出声,直流泪,符合朱开山的个性,他是一家之主,所有人倒下了哭开了,他不能;他也撑不住了,想找个依靠的,就只能是墙壁窝子;无声无息的流泪,是悲痛经过内心剧烈震荡又硬生生摁下平复下去又起来又摁下等数重处理之后的一种流泻,而不再是撕心裂肺的嚎啕宣泄了,我想罗中立的“父亲”淌的必也是这泪,中国老一辈的父亲淌的必都是这泪;淌泪之淌,就体现在像黄河决堤那种量多面大,属于北方汉子的泪,不是一条线(如知识分子:陈道明之宋建平),也不是眼泪汪汪(如似水戏子:张国荣之程蝶衣),也不是浊泪纵横(脸上沟壑满布,表情悲痛,情恸于中肆流于外:李雪健之宋江)。然后朱开山用粗糙的大手掌抹干眼泪水,用手掌窝子,在眼窝子抹,通红通红的。艺术的泪戏!

Ps,孙红雷在2000-2010电视剧上的成就甚高。就大剧爆戏而言,孙红雷的《征服》、《潜伏》,比之李幼斌的《亮剑》、《闯关东》似也不逊。但考虑到孙红雷是后辈,这里就谦虚一下,不跟各位前辈同坐入席了吧~但就同年龄段的作品而言,这些前辈甚至还没有孙红雷高呢。孙红雷还有大把时间,期待他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孙红雷是陈道明“资深粉”。下面有三个小段子:1.电影《窈窕淑男》中,孙红雷饰演的土豪老板被狗仔队曝光后出了名,之后他妈妈给他打电话庆祝,在恭喜他出名后还不忘叮嘱孙红雷,说她喜欢看陈道明演戏,让孙红雷介绍陈道明给她认识。孙红雷则是非常无奈地回答:“我哪认识陈道明啊!” (电影《窈窕绅士》发布会:影片中有两个情节调侃了张艺谋和陈道明,对此孙红雷笑着解释说,“张艺谋那个是导演加的,陈道明是我加的,因为他是我偶像,算是向他致个敬吧。”)2.看完陈道明演出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后,孙红雷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看了《喜剧的忧伤》,感动了……结束时和所有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为这些创作者,也为我心中这位伟大的演员:陈道明老师。真好……”3.孙红雷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所有坚持的人、真正爱戏的人我都欣赏。他们都为中国人干了点事,我佩服他们,心疼他们。你像陈道明,我特别喜欢。”

荞麦花开2016年7月20日写毕于成都

【附】电影和电视剧表演

有网友问: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在比演技时,有人说电视剧演员和电影演员不要比,因为电影对演员要求更高,要求演员在更短时间塑造人物性格,您是什么看法?

我的回复:

我不是演员,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表演赏析者,也就是说我不是“做菜的”,只是“品菜的”;从表演“创作”的角度看,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我也许还真说不好,姑妄言之吧。

“电影对演员要求更高,要求演员在更短时间塑造人物性格”这话要分两方面看:

正的一面诚然,好比写作,写长篇不一定要每一句都精彩,其中有几个重点篇章足够精彩就够振起全书,但写短篇可能每一个标点都要精彩。陈道明说过类似意思:“2009年拍了《建国大业》,这个是国家的生日礼物,韩三平让我演阎锦文,我研究了厚厚一叠阎锦文的史料,并发掘出人物身上喜欢耍酷的特点,设计戏中人物的动作,力求一招一式都能够贴近人物原型。甚至连军装也是经过我亲手改良过的。总共就1分多钟的戏,我在内容上下功夫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最小的空间里强化人物的视觉支撑,只能这样了,要不然观众打哈欠就过去了。”(《陈道明解读陈道明:业余爱好都要认真》,载2010年10月《新民周刊》)

反的一面则演电视剧可能更难,因为时间长跨度大,对演员总体控制力要求高,如何控制分配精力“量”,要保持一直不晃神儿比演电影更难。陈道明对此也有表述:“在这个行业里,我不认为演电影就高级,演电视剧就低级。对演员来讲,面对的都是人物,结果只有好坏。我从来没有觉得电影有多高级,一个好的电影演员拉过来演一个80集的电视剧,未必能演得好。反过来,你演了很好的电视剧,很有经验,但上去演电影也未必好。隔山不隔岭,只有演得好和不好,没有谁高级和不高级。”(《陈道明:我是文艺界的不是娱乐圈的》,载2012年12月《外滩画报》)

另外还有一个通常的认识问题,我们一般认为电影表演较为生活化,古装历史电视剧表演要带点话剧腔舞台身段,所以话剧演员演惯了古装历史剧的演员去演电影,是不是不够自然?这里其实不绝对。有的电影,譬如陈道明主演的《我的1919》,陈明显是用根植于话剧舞台的话剧化演法来演,因为这个电影的成败就在于两场重头戏——顾维钧和会发言,这种发言必须用讲究抑扬顿挫的话剧化台词配合大气动荡的舞台化身段肢体语言,才能出彩,否则就一定“温”、“淡”,戏不“抓人”。但陈道明演《归来》,又明显是控制了那种棱角鲜明的话剧化演出风格,改以一种平淡内敛的表演风格,从内心深处去贴合陆焉识饱经苦难而温厚光辉的心灵。


八大金刚获奖记录

陈道明


陈宝国


王志文


张国立


李保田


李雪健


唐国强


李幼斌

他们的成就就是多数人可以一秒之内想起他们塑造的剧中人形象:

刘罗锅、喜来乐

焦裕禄、宋江

康熙、方鸿渐

方言、严守一

白景琦、汉武帝

纪晓岚、康熙

诸葛亮、主度

李云龙、朱开山

这个时代的演员是很在意自己所塑造的银幕形象的,而这八位的出类拔萃是他们不只有一两个形象而是持续地在产出高质量作品。上面这些名字,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八卦和私生活,最津津乐道的解构是他们剧中人的表情包。

出演历史剧,观众们甚至以为真正的历史人物就应该是他们塑造的形象;出演现代戏,观众们总觉得这些演员平时就是那样的性格,可见他们功力深厚。至于今天有没有这样水准的,肯定有,也不要抨击某些不可说话题,毕竟咱们这个题目说的是演员,不是表情包主题。

doge还是流量利器呢,怎么包装还是柴犬;而这些演员,有什么本子就是什么剧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