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漏壺@快遞資訊|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10 04:28:36| 人氣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急!!漏壺

標題:

急!!漏壺

發問:

漏壺係唔係屬於天文曆法? 更新: plz!!答我係定唔定 thz" 更新 2: 如果唔係...咁漏壺係屬於以下那一種 1.習慣 a節日 b飲食 c婚姻 d宗教 2.藝術 a文字書畫 b建築 c民間工藝 d文學 3.科學 a天文曆法 b印刷 c醫學 d兵器 河山風貌 a都城地域 b名勝 c古蹟 d中外交通

最佳解答:

漏壺係唔係屬於天文曆法 ? 答案 : 不屬於 漏壺只是古代計時器. 何謂天文曆法, 如下 : 中國曆法原理 中國曆法亦稱農曆,屬於陰陽曆(lunisolar calendar),即是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月份以月球月球繞地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準。農曆計算月亮的部份叫做陰曆,計算太陽的部份叫做陽曆。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月球向太陽的一面向著地球時,它反射太陽的光形成盈虧月。月亮從看不見(朔月) 經上弦月滿月(望月)下弦月最後再看不見(晦月)稱為朔望月,平均一個朔望週期為29.5306日。因為這個週期不是整數,中國自古就規定這陰曆月分大小兩種,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均月長29.5日。稱為 「太陰月」。再適當地加上閏月使之與太陽年匯合。 年一般定義為太陽回歸年,是地球繞日一週回到春分點的時間。太陽回歸年平均為365.2422日。由於年和月的週期不是日的整數倍數,所以一年不是等於12個月。將 1 個太陽年和 1 個太陰月相除,得 365.2422 / 29.5306 = 12.368262,由此可知 1 個太陽年比 12 個太陰月多出 0.368262 個太陰月,約 10 日 21 小時。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那麼每過 1 年,我們就要提早差不多 11 日過新年了!如果累積19個這多出的日數(0.368262個太陰月),結果大約等於7個太陰月(0.368262*19 = 7.001747)。 從另一個方法去分析,1 個農曆年有12個太陰月,那麼一年共有12*29.5 = 354日。與太陽回歸年365日相差11日。19年裏面共累積19*11=209日。如果在這19年裏面另外加上6個30日及1個29日的月(6*30 + 29 = 209),剛好與與太陽回歸年重合。所以有19年7閏的設置。中國人早在公元前600年已發現19個回歸年等於235朔望月。比西方的Meton(公元前432年)發現早一百六十餘年。 請注意真實的朔望週期為29.53058日,19年有19*12 + 7 = 235個月,所以19年總共有235*29.53059 = 6939.6887日。而太陽回歸年是365.2422日,19年會有365.2422*19 = 6939.6018。兩者仍然會相差0.0869日。即是大約每220年會產生1日的偏差。所以歷朝都有修正曆法的出現。 二十四氣節 陰曆月是月球運動的結果,與太陽回歸年毫無關係。中國曆法另外設置12個中氣,由春分開始至雨水,這12個中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而訂定。地球繞太陽每走30度角就有一個中氣。雖然中國曆法沒有陽曆月,這些中氣可以想像成陽曆月。陰曆月的訂定與12個中氣有一一對應關係。例如雨水一定在正月,春分一定在二月,如此類推。詳見下表。 中氣名稱 陽曆月份 雨水 1 春分 2 穀雨 3 小滿 4 夏至 5 大暑 6 處暑 7 秋分 8 霜降 9 小雪 10 冬至 11 大寒 12 另外中氣與中氣之間設置12個氣節,以供農事參考之用。12個中氣及12個氣節名稱及關係見下表。 序號 中氣名稱 氣節名稱 地球繞太陽軌道角度 陽曆日期 陰曆月序 意義 1 --- 立春 315° 2月4日 --- 春天開始。 2 雨水 --- 330° 2月19日 正月 降雨開始。 3 --- 驚蟄 345° 3月5 日 --- 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 4 春分 --- 0° 3月21日 二月 黃道與赤道交叉點,晝夜相等。 5 --- 清明 15° 4月5日 --- 明潔晴朗,景色清明。 6 穀雨 --- 30° 4月20日 三月 雨生百穀,降雨對穀物生長。 7 --- 立夏 45° 5月6日 --- 夏天開始。 8 小滿 --- 60° 5月21日 四月 穀物結成豐滿的籽。 9 --- 芒種 75° 6月6日 --- 稻穀生長成穗,開始成熟。 10 夏至 --- 90° 6月21日 五月 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中午太陽位置最高,日影短至終極,古代又稱這一天爲日北至或長日至。 11 --- 小暑 105° 7月7日 --- 熱氣候。 12 大暑 --- 120° 7月23日 六月 極熱氣候。 13 --- 立秋 135° 8月7日 --- 秋天開始。 14 處暑 --- 150° 8月23日 七月 暑熱天氣開始退卻。 15 --- 白露 165° 9月8日 --- 天涼露水凝結。 16 秋分 --- 180° 9月23 日 八月 這一天晝夜相等,黃道與赤道交叉點。 17 --- 寒露 195° 10月8日 --- 寒冷露水凝結,水露先白而後寒,氣候將逐漸轉冷。 18 霜降 --- 210° 10月23日 九月 水氣開始凝結成霜。 19 --- 立冬 225° 11月7日 --- 冬天開始。 20 小雪 --- 240° 11月22日 十月 開始降雪。 21 --- 大雪 255° 12月7日 --- 開始降大雪。 22 冬至 --- 270° 12月22日 十一月 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古代又稱短日至或日南至。 23 --- 小寒 285 1月6日 --- 寒冷天氣。 24 大寒 --- 300° 1月20日 十二月 極寒冷天氣。 中國曆法簡史及主要的改曆 中國曆法傳說由黃帝於公元前2637年發明。但很多學者選擇公元前2697年作為中國曆法的起始點。中國曆法最早的証據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年期追朔到大約公元前1800年。 經過歷朝的改進成為現時的農曆。據統計,中國曆法經過大小改革共計70多次,改革方案百多種。秦以前6改,漢4改,魏至隋14改,唐至五代15改,宋17改,金至元15改,明清3改,其中一次是太平天國時發生。辛亥革命以後又有一次。 春秋戰國時至漢武帝改曆前使用之曆法稱《四分曆》。當時各國有自己的曆法,於是周有周曆,晉有晉曆,秦有秦曆。秦統一天下後,天下奉秦曆為正朔。秦曆以農曆10月為歲首(小雪的月份),19年7閏,閏月設置於年底。漢朝初期承繼秦曆,一直到漢武帝改曆。 漢武帝七年(公元前104年)改曆,稱為《太初曆》。主要把歲首延後三月,以正月為歲首。另外把原先置於年底的閏月改為前述置於無中氣的月份。 唐朝以前,假設月亮的運動是很規律的,太陰曆月30日及小月陰曆月29日是交替排列。到唐朝,開始發覺月亮的運動是不規則的,放棄原來的一大一小太陰月安排,改大小月的排列使能配合實際的月亮盈規。所以有時可以連續有兩個或三個大月或小月,稱為二連大、二連小、三連大或三連小。唐朝以前的排列法稱為平朔(平均朔日),之後稱為定朔(配合實際月亮盈規的朔日)。唐代稱這種曆法稱為《大衍曆》。 元世祖入主中國以後,因當時沿用的曆法錯誤很多,不太正確。元世祖下詔擅長天文、水利的郭守敬制訂新曆法,研究秦漢以來的曆法改革史。郭守敬在大都設了一個 「 太史院 」 作為天文觀測中心,並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設立觀測站。至元十七年(公元後1281年)完成了《授時曆》的新曆法。新曆法重訂歲實,歲實一年為365.2425日,與地球以太陽為中心公轉一次的實際時間相差只26秒。太陰曆朔望月定為29.530593日。元世祖立即頒行使用,這是西法傳入中國前,最後一部通行曆法。 明朝萬曆年間意大利神父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年)來華。徐光啓原來是舉人,1604年考上進士,1606年年拜利瑪竇為師,學習世洋數學,科學及天文學。在天文曆法上,徐光啓介紹了歐洲天文知識,從古代托密勒(Ptomley)的舊地心學說到當代第穀(Brahe Tycho, 1546-1601年)的新地心說的,融會當時的中西曆法,奉旨修曆,準確無誤推算日食的預側。主持編譯了《崇禎曆書》,在曆書中,他介紹了圓形地球,地球經度,緯度,全天星圖,星等,中國傳統星表,球面和平面三角學,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等等的概念和方法。 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曆書》來不及實施明朝已亡國。清初期繼續用大統曆,到1670年(康熙9年)才實施《崇禎曆書》,但改名為《時憲曆》。《時憲曆》之前,24個氣節是平均散布在一年中,相鄰的氣節相隔15或16日,中氣就相隔30或31日,這種方法稱為平氣(平均中氣)。由於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形,離太陽近時速度會快,離太陽遠時速度會慢,所以地球每轉15度的時間不同,因而氣節的間隔就不平均。實際中氣的間隔由29天至32天。《時憲曆》按太陽實際的軌道來定希節氣,稱為定氣。經過此修訂後成為農民曆,一直沿用至今。

其他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 async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張衡在製造渾天儀時設計了一組漏壺,利用漏壺滴出的水,推動渾天儀。 漏壺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時器。根據史書記載,周代時已有漏壺,到春秋時期,漏壺的使用已相當普遍。 初期的漏壺只有一隻壺,人們在壺中裝上一枝有刻度的木箭。當水從壺底的小孔漏出時,木箭會隨之下沉。從水下降到箭的哪一個刻度,便知道是什麼時間了。但由於壺中的水多時,水便流得快些,水少時就流得慢些,所以計時並不準確。 後來經過改良,逐漸發展至多壺式的漏壺,計時便準確得多了。4E350C6F8B48ECA2

台長: utefdxd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