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关注者
63
被浏览
161,021

46 个回答

1.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历时几个月,今天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的金戈铁马到吊死在煤山上的朱由检,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读了很长时间的兴衰荣辱王侯将相风云变幻,脑海中上演过无数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你争我斗。结束那一刻,心里有点不舍,有点不甘,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内心有点起伏,一个王朝的开始,就注定了终结。所有的一切终将烟消云散,终究敌不过历史规律。


国家:一个国家的国运,可以说不仅仅是依靠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天子,依靠更多的是下面那些文臣武将,这些人才,如果这些有家国情怀,有气节,胸怀天下,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多一些,那些混子,自私,奸诈的小人少一些,一个国家的气数也不会败的那么快。

皇帝:看完这十几个皇帝的生平,怎么说呢?皇帝也是人,皇帝也不好当,皇帝只是一个牌位,龙床不是那么好睡的。有为了权力稳固,杀戮,杀,杀。有压根都不想当皇帝,只是身不由己。有有想法,有所建树,但无奈国家气数已尽,含恨而终的。作为一个人,不就是想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吗?皇帝很简单吗?皇帝也很累,他们只不过是被权力奴隶的人,为了权力,每天尔虞我诈,真的也不容易。


大臣:看完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些有的为了理想抱负,为了情怀,为了道统,为了心中那份信仰而被后人铭记的伟人,也有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为了阴谋,奸诈,无耻到极点的而被后人唾骂的奸诈小人。以上帝视角看完很多人的生平,往大了说,都是为了生存,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有很多事情,要放弃很多,要想生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时候不得不和光同尘,此谓,厚黑,知行合一,但是有些人就是那么纯粹,坚持心中那份大义,气节,到死亦无惧。于谦,于少保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不管结局如何,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好坏,世人自会评价。

有时候觉得做人真的好复杂,好难。有时候又觉得做人很简单。还是王守仁那句话“知行合一”,以后路还很长,慢慢领会。记住这句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写完上述突然内心安静下来,看过的那些王侯将相还历历在目,大明王朝的风云还在脑中翻涌,但在一瞬间,觉得它们都不重要了,一切烟消云散了。就像作者在结尾说的: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何尝不是呢?


历史真的很精彩。

一块难啃的骨头,明朝那些事全七册读完,感触良多,许多的认知被改变,当真正的了解了那三百年间的历史,才明白了各个皇帝的作为,大臣们工于心计的互相迫害,文人墨客的不朽之作。

从洪武朱重八到最后一任崇祯朱由检(除南明外),有能力出色的朱元璋(创立明朝,四大案,废除丞相),朱允文(失踪了),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有贡献:编辑永乐大典,修运河,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创建内阁),朱高炽(仁宗,可惜只做了一年皇帝,好皇帝),朱瞻基(仁宣之治),朱佑樘(孝宗,一妻),朱载垕(隆庆新政,为张居正改革打下基础),朱由检(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勤勤恳恳,奈何大明气数已尽),有热爱骑射的朱厚照(明武宗,热爱骑射,平刘瑾),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朱厚熜(嘉靖),朱翊钧(万历),有吃春药而亡的朱常洛(很可惜,本来是个好皇帝,才干了一个月皇帝),有土木堡之变的朱祁镇(被王振忽悠去打仗,被瓦剌抓了七年回来又做皇帝,三杨辅政,杨士奇、杨荣、杨溥),朱祁钰(朱祁镇的弟弟,在哥哥被抓的时候做皇帝,然后不想把皇位给哥哥,最后病了,哥哥才重新做皇帝的),有木匠皇帝朱由校(养了个大宦官,魏忠贤),各个皇帝有各个皇帝的特色,作为后来人只能看到他们作为,至于对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就不做过多的评价,大概记录一下他们做的事。

明朝的能人异士也特别多,著名的有:陈友谅(心很黑,不过对咱们的造船业很有帮助呀)、张士诚(这个人得过且过)、徐达(猛人,高手)、常遇春(名将,死的早,可惜了)、付友德(猛将)、蓝玉(名将,但是太自傲,蓝玉案,洪武四案之一)、李文忠(猛将)、邓愈(猛将)、汤和(能力一般,资历较深)、冯胜(猛将)、沐英(有谋略,发展的火铳)、姚广孝(黑衣宰相)、郑和(七下西洋)、黄观、解缙(两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历史上总共只有十三个人,明朝三才子之一)、于谦(土木堡之变后保卫北京)、王振(死太监,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刘瑾(死太监,杨一清,李东阳他们杀了这个太监)、王守仁(名人,王阳明,格物致知理论)、李东阳、杨廷和(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慎(明朝三才子之一)、徐渭(就会起名字: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徐经(作弊被抓,和唐伯虎一块的,坑了唐伯虎。有个他的后人叫徐宏祖(徐霞客))、

徐霞客(喜欢游玩的那个)、严嵩(明代六大奸臣之一)、夏言(提携的徐阶,后来终究铲除严嵩,为一代名臣)、徐阶(一代名臣,除掉严嵩)、高拱(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冯保合力除掉高拱,主要是改革,死后被万历批判)、申时行(和稀泥高手)、戚继光(绯闻很多哦)、海瑞(奇人)、李贽(泰州学派,也就是王阳明的学说的发扬者)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世界有名)、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发明束水冲沙法)、袁崇焕(有点自负呀。杀了毛文龙,先斩后奏)、魏忠贤(第一奸臣)、高迎祥(闯王1.0)、张献忠(投降了不下十几次,人才)、李自成(闯王2.0,一开始是闯将)、曹文诏(号称万人敌,可惜最后中了埋伏,自尽了)、卢象升(猛人,五省老大,脸很白,杀人很厉害)、孙传庭(传庭死,明朝灭)、孙承宗(很厉害的人物,很佩服他)、洪承畴(最后投降了,有点小聪明,哎)……以上的这些人,有的是猛将,有的是名臣,有的是骚客,有的是奸臣。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就靠大家自己去慢慢研究

了。

看完这本书,对我的冲击很大,或许是我读书少的原因,刚读完就想要写点什么东西,那就简单写点人物吧,具体的故事太多了,说十天十夜也说不完。只能简单普及一下。

最后:放几段我比较喜欢的段落

(1)〖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

(2)〖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者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

出发的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巨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升部。

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了。

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

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3)中庸有云: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钦佩这样的人。

(4)如果你不清楚清朝爵位制度,我可以解释,高级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每个爵位,又分一到三等,一等为最高。

男爵再往下一等,就是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是轻车都尉中的最低等。我查了一下,大致是个从三品级别。

我记得洪承畴活着给明朝打工时,就是从一品太子太保,死了变从三品,有性格。

后来又过了几十年,乾隆发话,要编本书,叫做贰臣传。

所谓贰臣,通俗点说,就是叛徒,洪承畴同志以其光辉业绩,入选叛徒甲等。

在此之前,似乎就是乾隆同志,还曾发话,说抗清而死的黄道周,堪称圣人,说史可法是英雄,要给他立碑塑像。

我又想起了陈佩斯那个经典小品里的台词:

叛徒,神气什么!

好像还是这个小品,另一句话是:你说我当时要是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吗?

絮絮叨叨说这几句,只是想说:一、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二、黄道周挺过来了,我敬佩,卢象升挺过来了,我景仰,洪承畴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5)在出发前,他发出了一道檄文,文中有八个字: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嗟尔,明朝

对于上述八个字,崇祯应该是认账的,因为不认账不行。

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死人妖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看准了袁崇焕,要他出来上岗,一顿折腾,后金没能折腾回去,袁督师倒给折腾没了,本想着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出了天灾,又出来若干人等造反。

调兵,干掉若干人等,若干人等被干掉,又出来了若干更狠的人(比如张献忠、李自成),再调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一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那就去打清军,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起火了,投降的不投降,跑进去的又跑出来。

很巧,又是灾荒,大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

这种编剧思路,很类似于早些年的经典电视剧《渴望》,按当时编剧思路,就是找个弱女子,什么坏事、孬事、恶心人到死的事,都让她碰上,整体流程大致是,一棍子打过来,挺住,再一棍子打过来,继续挺住,挺到最后,就好人一生平安了。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他挨棍子的数量,估计比渴望女主角要多得多,抗击打能力更强,但不同的是,他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因为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

崇祯并非一个温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那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只能收摊。

最后最后,一句话: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