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究竟怎样?

对比了一下史料和《三国演义》,差别很大,对周瑜的看法都不一样,有没有历史爱好者为我解答一下,感谢
关注者
213
被浏览
502,977

61 个回答

比起演义中那个卖弄智慧、心胸狭窄,完全用来衬托诸葛亮的大都督,正史上的他无疑要正面得多。

事实上,周瑜英年早逝,他亲自指挥的战役并不多。

前期的周瑜表现不多,基本是孙策的陪衬,协助他扫平江东,这里暂不作评价。

周瑜回到袁术帐下后,拒绝为将,出任居巢县长(离江东很近,坐船就能跑路),结识鲁肃,二人结为挚友。

24岁时,周瑜回到孙策帐下,官拜中郎将,从此被称之为“周郎”。

年轻有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琴艺精湛,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简直是古代版的文青男神。

范成大赞他:“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孙策死后,周瑜尽心辅佐孙权,向其推荐了鲁肃,并劝导孙权广纳贤才。孙权在称帝后说,“如果没有周公瑾,我怎么会当上皇帝啊”

官渡之战后,曹操势力大增,向孙权索要质子,张昭等人犹豫不决。

周瑜认为江东实力稳固,历经三世,人心安定,本就不需要送质子于人。而且一旦受制于人,所得利益最多不过一方侯印,数十仆从,些许车马,远不如自己建功立业。

得到了孙权和吴国太的一致认可,吴国太还对孙权说应当把周瑜当做兄长对待。

黄祖部将甘宁归降后,周瑜和吕蒙一起把他推荐给孙权。

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敌首,俘虏过万,黄祖部将邓龙进犯柴桑,被反击的周瑜俘虏。

赤壁之战就是周瑜人生的巅峰。

战前,

周瑜分析局势,指出曹操失去大义,后方有马超、韩遂之类的后患,加上兵马不善水战、水土不服,成功说服孙权抗击曹操。

孙权称赞说“此天以君授孤也”,真正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程普是三代老臣,对周瑜这么个小年轻位居己上自然有所不满,但不久后被其折服,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江表传》记载,曹操欲让周瑜为己用,派蒋干去游说他,遭到了坚决的拒绝。事后蒋干称周瑜说“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可见周郎不俗的人格魅力。

战中,

周瑜、程普引军三万,和曹军交战,曹军水土不服、不善水战,初战即败。曹军退回北岸,两军隔河对峙。

主战场上,周瑜听从黄盖火攻的建议,并让黄盖诈降,成功烧毁曹操船只,打破曹操南下的野望。

苏轼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战后,

周瑜和程普等进军南郡,和曹仁交战,这也是他最被诟病的一场战争,明明占据优势,却偏偏和曹仁相持甚久。

甘宁被曹仁所困,周瑜采纳吕蒙的建议,留凌统守卫后方,自己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所杀过半”。

和曹仁的战斗中,周瑜右肋中箭,伤势严重,退兵回营。得知消息的曹仁趁机进攻,周瑜带伤巡视各营,激励士卒作战,击退曹仁军。

回到江东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以控制其部属,遭到拒绝。

不久,周瑜提出“二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即突击益州,占之以和曹操南北相抗。但准备出征前不久就因重病逝世。

周瑜死后,孙权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即周瑜死后,他再无人能依赖。

刘备曾说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就是典型的阳谋型离间计了。

后世对于周瑜的评价大多是很高的,这里列举几处。

唐宋皆入武庙,入北宋的《十七史百将传》。

胡曾:“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李九龄:“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杜牧:“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在答主看来,

能力方面,周瑜与其说是一个谋士,不如说是一个帅才。沉稳有度,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因此才有赤壁、夷陵的战胜。

品德方面,该当得起“白玉无瑕”四字。选贤与能,有容人之量,兼之人格魅力出色,折服程普、蒋干等人。

一个努力的人,因为很努力,所以看起来做事很轻松。但实际上他做比别人很多的调查,对官场的调查,对人事的调查,对地理军事的调查。大局为上,他会忍让;错失良机,那就方案B努力补救。绝不会怨人怨己。

也是一个很主动的人,对于已经先一步明确的目标和想要争取的人/事,都会主动的去争取,主动争取孙策,主动争取孙权,主动争取鲁肃,主动争取庞统,主动提出让孙瑜陪自己去四川。打仗也很主动。因为前期准备充分,而往往结果令人愉快。

人活一辈子,最要紧的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主公朋友。周瑜全都做到了。

有人说周瑜出身好,但他们家在汉末人丁寥落,且他又是旁支次子,论尊贵,其实根本也比不上很多人。用红楼梦打比方,大概就是贾雨村的儿子这种类型。而且从来靠儒经入仕,根本也没出过什么有权力的将军。

周瑜生逢东汉末年,正是党锢之祸刚刚结束,黄巾纷争又起的时候,倘若他童年是在庐江舒城度过的,那根据后汉书的庐江太守那几传,就是在黄巾三番五次攻打城墎。老幼一起抵抗的战火中。士大夫刚正的家族氛围,腐败的汉王朝,战争的动荡,这些应该都是他投身军旅的原因。

他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顺风的,少年的时候,同族遭到董卓打击,堂兄们带着家将被屠戮在洛阳城外。后来想去江东,又被监控着,参考(鲁肃投周瑜的曲折)。但最终还是把家小们都带着走了,包括哥哥的儿子。但这样的选择,也注定和尚在洛阳的周忠,从此彻底分家了。

周瑜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做选择前详细调查,做出选择后立即发掘自己这个选择的各种优点。果决,不动摇。他不能投曹/投中央吗?完全可以,说客蒋干来过,也可以跟着王朗华昕等人北上。但既然选择了,周瑜就会努力支持,哪怕自己病死征途。

请评论里某些臆测党过好自己的日子,别去居心叵测YY别人。我们要努力做君子,而别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