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石城: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_腾讯新闻

百年芳华|石城: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

图片
《赣南日报》 7月1日 69-70版
扎实打造“两地三区”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
□石城县委书记 尹忠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给我们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具体要求。近年来,石城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发展上台阶,获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受到省政府嘉奖;先后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温泉之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信访三无县”,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获“五个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获全省、连续六年获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推动全县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石城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和市委“三大战略”“六大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两地三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切实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聚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总书记将其放在首要位置给江西工作提出要求。石城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中国温泉之城”,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条件具备。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抓紧抓实特色温泉项目群、以石城阻击战纪念园为主体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等项目建设,适时举办或承办全国灯彩艺术展演、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繁荣发展餐饮住宿、物流交通、旅游商品开发、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配套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石城成功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品牌运动鞋服产业是石城的首位产业,目前全县有鞋服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突破2万多人,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下一步,将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健全常态化结对帮扶企业制度,加强招商引资和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注重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工业旅游等新经济,力争全年鞋服产值达150亿元,推动工业倍增升级战略落实落效。
聚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内涵丰富,总书记对江西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要求,是加快乡村振兴应有之义。石城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创造了一系列经验,成为全国先进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有基础、有条件,我们将认真落实“二十字”方针,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创佳绩。特别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要求,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再培育计划与消费扶贫工程,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可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稳定扩大粮食生产,提升烟莲菜主导产业,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作模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年内50%乡镇、30%村庄、20%庭院达到美丽宜居示范标准”目标,分类推进示范镇、圩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深化农村移风易俗,让“请客不收礼,餐饮不浪费,殡葬不花钱”成为亮点,传承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村民理事会、赣南新妇女运动等平台,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聚焦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石城地处赣江源头。近年来,为保护源头一泓清水,石城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获评“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我们将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树牢科学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环保问题整改,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加快推进“两山”转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建设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解资金、用地、人才等瓶颈问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扩大开放,强化与深圳罗湖区等友好城市的合作,紧盯粤港澳、闽东南、长三角等区域,持续推进“央企入赣”“三请三回”系列活动,着力引进上下游企业,助力绿色发展。
聚焦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着力打造作风建设示范区。石城是原中央苏区全红县, 红色资源丰富。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好挖掘、整理、传承工作,引导各级干部持续转作风、提效能,让红色基因在石城大地代代相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入发展,组织好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科级干部轮训、理论知识测试等工作,引导各级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完善阻击战纪念园、八卦脑和各大红色名村等现场教学点,抓紧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讲好石城改革发展好故事,激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使他们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同时,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为基层减负各项要求,切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图片
△石城阻击战纪念碑。温礼明摄
强基固本聚合力
党群同心开新局
——石城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秀美琴江,粼粼波光与两岸风光交相辉映,石城,又迎来了一年最美的季节。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工程硕果累累、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干群勠力同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有一面旗帜始终指引着前进方向、鼓舞着党群士气,这便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图片
△精致县城 温礼明 摄
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来增长超20倍,131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过10万元;“一肩挑”比例达99.2%,支部领头人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展“村居合一”试点,率先设立网格小区党员服务站,率先推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活动……近年来,石城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质量党建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图片
△石城县琴江廊桥。温礼明 摄
固本强基 谋远聚力
——主抓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及“质量提升行动”,构筑基层组织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最终要靠基层组织贯彻落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建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石城县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及“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为主抓手,强弱项、补短板,推动党的建设各项要求在基层每一个支部落实落地。
对照全省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有关要求及全市“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的80项重点任务清单,石城县创新实施“党建百分制量化考评”,结合“夺党建红旗,当党建标兵”活动,每月一考评、每季一调度,推动各级党组织“打擂比武”。同时通过各领域党建“三化”示范点打造,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倾力打造“三化”建设石城品牌。
围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石城县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构筑起基层组织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农村,强力推进“一核两委四会”机制,全面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高效运转,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董事会、乡贤联谊会、五老(新农村)理事会和村妇女联合会有序运行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推动全县130个行政村完成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并按照“一人一档”原则,143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全部建立个人档案;
图片
△孝老食堂擂茶香 特约记者李方圆 摄
在城市,探索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设立204个网格党员服务站,组织1965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分配到党员服务站开展服务活动,搭建党群服务“微”阵地,参与社区各项事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打通联系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在“两新组织”,持续建强专职、兼职党建指导员及党支部书记3支队伍,不断健全“两新”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深入实施以制度创新、提升党建水平,以示范创特、提升党建实效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提”提升行动,持续推动“两新”党组织服务发展大局;
……
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个一个支部提升、一个一个阵地巩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越来越强,党员干部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了。党员身份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正能量品牌。”石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许贤亮这样说。
聚焦中心 精准赋能
——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见贤思齐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保证党员干部步调一致的前提。
图片
△重走长征路 特约记者李方圆 摄
石城县创新推行党员积分预警管理和综合党性体检,积极构建“三分一保障”党员培训体系,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能力培训,在全县广泛开展科级干部、党员干部和镇村干部理论学习轮训班和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促进党员干部以新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思”,坚定“四个自信”,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仅2020年,石城县便轮训党员干部9600余人,培训科级干部1100余人,选派52名干部参加市级以上各类轮训。
图片
△鞋服首位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温京燕 摄
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市委“三大战略”和“六大主攻方向”,石城县结合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作风建设示范区等“两地三区”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干部教、教干部”等形式,有效提升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本领。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石城县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政治为先、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等原则,按照“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锤炼、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提拔”的思路,突出从急难险重岗位和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传导重实干重实绩、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长两个事业科级岗位,全部用于提拔表现优秀的乡镇事业编制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等。
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成党员和村“两委”干部,将党员和村“两委”干部培养成创业致富带头人。石城县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从2017年起,全面启动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至2020年,培育出创业致富带头人1043名,孵化创业导师58名,从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226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08名,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
图片
△创业致富带头人黄小勇(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在指导群众种葡萄 特约记者李方圆 摄
干群同心 融合发展
——突出党建引领功能发挥,基层党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动力
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琴江镇濯坑村,近年来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形成“党建+集体经济”运行新模式,在短短的几年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迅速突破500万元,实现了从“万元村”到“百万村”的腾飞,而根据村“两委”的预估,今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将超过百万元。
濯坑村的发展变化,成为近年来石城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典范。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最大政绩。石城县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为主抓手,把抓第一要务和抓最大政绩有机统一起来,突出党建引领功能发挥,基层党建正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
把党建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愈加兴旺。屏山镇万盛村组建党员先锋队,经常给菜农讲解蔬菜病虫害防治、季节生产要点知识,同时,村党支部通过“企业+党员+农户”方式,高标准打造2000亩蔬菜(圆茄)产业园区,与农户形成 “三金一技”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享受“土地流转有租金、反包管理有酬金、务工就业有薪金和免费技术帮扶”,帮带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图片
△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特约记者李方圆 摄
把党建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工业经济稳步提速。石城县通过建强非公企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协调服务、疫情防控服务、融资服务、招工服务、园区综合服务、项目建设等六个专业服务指导小组,服务园区企业。仅2020年第三季度,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6家,签约工业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达31.05亿元。
把党建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结合起来,党建引领特色景区加快发展。把支部建在旅游景区景点上,石城县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集中服务游客,着力提高景区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县旅游文化街区联合党支部还发发动支部党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特色旅游新产品,推出“美丽党建”石城游线路。
……
琴江奔涌,石城县一个个基层组织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幅幅党群同心、拼搏实干的动人画面,正汇聚成石城县朝着打造“两地三区”新征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石城新篇章的壮丽图景。
赣江源头随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石城名片 —
客家文化发祥地
千里赣江发源地
中国白莲之乡
中国烟叶之乡
中国灯彩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温泉之城
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国休闲农业与多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最佳文人生态旅游目的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图片
△最美莲乡 温礼明 摄
图片
△森林温泉 温京燕 摄
图片
△最美旅游公路 黄运根 摄
碧水丹山、云海竹涛、群山如黛,江水怡人。石城县位于赣江源头,境内东北部群山林立,西南部丘陵连绵,中部地势平坦。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奇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6%,县城空气质量稳定在Ⅱ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级标准以上。
穿城而过的琴江河温婉如玉,让石城这座温暖的城市更闪动着熠熠神韵,更激荡着奋发向上的灵魂。石城的灵山秀水养育出石城客家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谱写出保护与发展的乐章。
图片
△夜游琴江 温礼明 摄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坚持“全链条发展、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民化共享”发展路径,通过抓旅游,旺人气,成市场,兴产业,促发展,成功探索出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新模式,苏区振兴发展新样板。构筑起一幅景城共融、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张安然 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