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原創

日期:2019年5月3日 下午5:43作者:鄭鵬超 編輯:李雨謙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引入:

在2018年年報美的集團(000333-CN)的緻股東中,有這樣一句話,「面對大江奔流的變局時代,敢於變革,就是美的五十年發展過程中最質樸的傳承」,這句話可以全面的概括美的集團以往的發展史以及未來的戰略方向,也可以看出美的集團的願景併不隻是想做空調行業的「專才」,而它更渴望成為「全才」。

時代在進步,企業需要進步、甚至變革都是沒錯的,但隻要是變革往往就會伴隨較大的風險,這次我們重點來談談美的變革風險和機會在哪里?

美的的發展史

隻有充分了解一家公司的過去、充分了解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充分了解公司所在的行業,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把握這家公司的未來。

1.採取併購和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

美的集團前身成立於1968年,創始人是何享健,起初公司生產的是塑料蓋瓶,1980年左右逐漸開始家電生產,到1999年公司收購東芝萬家樂,掌握了空調行業的核心技術,這也算正式在家電行業立足了。

之後在2005年之前,美的集團主要通過併購方式快速、全面的掌握了空調行業的核心技術,回頭看,那會公司的幾起併購都比較成功,美的集團和被併購公司都很好的融合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就現在來說,併購雖然可以迅速掌握核心技術,但是,管理層一旦不能處理好和被併購公司在企業文化、管理製度等的衝突,併購不但不會給公司帶來好處,還會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腫瘤」。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2005年至2016年之間,美的集團立足空調行業,逐漸開始培養家電產業群,更是不滿足國内市場,積極通過併購開拓國外市場。1.在這期間國内空調行業通過競爭,形成格力和美的雙寡頭壟斷的局面,美的空調業務量價提升,帶動公司快速成長;2.消費電器業務,美的收購東芝獲取的專利中,如DD電機及變頻控製專利、冰箱隔熱板專利能提升洗衣機、冰箱的質量和性能,東芝豐富的產品線,如洗碗機、廚電、吸塵器等小家電,這是支撐美的集團在電器行業橫向擴張的重要因素;3.美的集團通過在全球收購建設生產基地的方式,把公司產品迅速推進國際市場,截至2018年末,美的的國外業務收入已經佔比總收入42.5%,這使公司可以很好的平滑國内家電市場銷售收入階段性放緩的風險。

以上是我們簡單梳理美的集團以往的發展狀況,公司的居安思危意識非常強,通過併購實現了技術自主、產品多元化,營業收入更是近一半來自國外,弱化了國内宏觀經濟對公司業績的衝擊。

反觀格力,除過早期併購過幾家空調上下遊企業之外,一直在空調行業堅持工匠精神,做大、做強,當然了,格力電器也不負眾望,截至2018年公司在全世界空調行業的市場佔有率為21.9,位居第一。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另外,2018年末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79%來自空調行業,75%來自國内,業務比較集中。

兩家企業哪種發展模式比較好呢?我們放到後面來說。

2.財務上取得較高的回報

美的集團近十年的歸母淨利潤由2009年末的16億元增長至2018年末202億元,增長11.6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格力電器近十年的歸母淨利潤由2009年末的29億元增長至2018年末26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這兩組數據都是非常棒的,兩家公司近十年的淨利潤都取得較高的復合增長率。如果不知道這個復合增長率多麽高,我們舉個例子,據相關數據顯示,巴菲特先生在有記錄的近45年歷史投資回報年化收益率約20%上下,也就是說,如果你近10年不管是買格力還是美的,期間的收益率都會大幅跑赢巴菲特。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話題回到企業上來。雖然美的和格力歷史都取得不錯的業績,但是也要看兩家企業是在什麽背景下取得的,例如,借助較高的財務槓桿取得高收益和低財務槓桿取得高收益的性質完全不同,因為,兩家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不同。

我們整理了格力、美的兩家企業近幾年的總負債率以及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發現,兩家公司償債指標差距不大,甚至在2016年以前,美的總負債率要明顯低於格力,簡單看起來美的經營的更謹慎,但我們還需要在把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拆分開看看,不然很容易犯教條主義。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我們列舉這兩家公司最新一期的(2019年一季度)報表重點數據看:資產項,格力賬上的貨幣資金項目加上等同於貨幣資金的應收票據為1490億元,這兩項資產佔總資產的約59%,無形資產為52.05億元、商譽為5180萬元,這兩項資產佔總資產的2%;美的賬上的貨幣資金項目加應收票據為405億元,這兩項資產佔總資產的約15%,無形資產為162億元、商譽為291億元,這兩項資產佔總資產的約17%;負債項,格力總負債為1585億元、美的總負債為1712億元。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上面這組數據看,格力電器的貨幣資金加票據基本可以覆蓋總負債的95%,反觀美的集團貨幣資金加票據連總負債的25%都沒法覆蓋,從這個角度看,格力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健康;另外,美的淨資產雖然不少,但是現金類資產併不多,其中商譽、存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佔了大部分,尤其是公司的商譽存在很大的減值風險(為什麽後面會談),其他的資產短期也沒法變現,且都具有減值風險。所以,如果隻是簡單的看一些總負債這些比較宏觀的指標,大家會產生錯覺,隻有仔細分析後才會發現格力的資產負債表會更加穩健。

美的集團以前是怎麽成長起來的,與競爭對手的區别我們大概已經了解,接下來再談談,公司未來的機會、風險在哪里?

變革帶來的機會與風險

順應時代潮流是美的的企業文化,近兩年公司開始加碼智能化業務,一出手花巨資收購了世界領先的機器人企業(庫卡),收購完成後至2018年末,美的賬上出現了因為溢價收購的223.3億元商譽。

這次公司花巨資加碼智能業務,能否帶來預想的效果,短期很難評估,但是,據媒體報告庫卡(KUKA)近年來出現了高管離職,2018年庫卡訂單收入33億歐元,同比下滑了8.5%;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息稅前利潤率3%,同比下滑1.3個百分點;稅後利潤1660萬歐元,大跌了81.2%。

這點也可以從美的2018年年報中機器人及自動化係統的營業收入下滑可以看出。

美的、格力,是怎樣你追我趕成為國家的脊梁?

庫卡2018年的淨利潤大幅下滑,美的併沒有對商譽計提減值,如果後期庫卡業績繼續下滑,美的收購庫卡產生的223億元的商譽肯定需要減值,另外,如果庫卡業績一旦虧損,會嚴重拖累美的的業績,這點需要密切關註2019年庫卡的經營狀況能否好轉。

收購庫卡是美的最大的風險,當然也是機會,因為國内智能家電併沒有普及,更别提飽和了,但是花巨資收購之後兩家企業在技術、市場和企業文化等方面可以融合,對美的來說,那會是質的提升。但就目前來看,此次併購似乎併不理想。

反觀格力,在繼續做大做強主業空調之時,近幾年也是適度的投資、參股一些芯片公司,但都金額相對有限,這可能與公司保守的企業文化有關,這與美的這種偏激進的風格則完全不同。

結語:

格力、美的都是中國乃至世界製造業的優秀公司,近兩年美的、格力都在向智能製造過度,但是格力繼續保持自主研發加適度併購的過度模式,這種模式優點是:依託空調的現金奶牛業務,去逐漸往智能製造方面轉型,比較穩妥。缺點是:過程比較慢,容易被對手超越,佔領市場份額。

美的繼續以往偏激進的巨額收購整合經營方式,優點是:快速吸收對方技術,使公司在整個產業鏈快速向智能化轉型,佔領市場。缺點是:併購風險較大,尤其是跨國併購,由於兩國文化差異,併購容易失敗。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5月2日
3000億市值成黃粱一夢,康得新賬面122億資金被質疑
5月2日
300億「財務差錯」將康美藥業原形暴露,白馬股突變黑天鵝
4月30日
單季增速罕見跌至個位數,格力2500億目標如何實現?
4月29日
從一季報看,預收款對茅台、五糧液有什麽不同含義?
4月29日
業績地雷預期拖累市場 滬指6連陰創指跌2.55%上證50強勢護盤
4月27日
訴訟金額5個億,實控人遭拘留,大智慧丢了未來?
4月26日
滬指五連陰失守3100點 市場預期節後反彈下週或面臨更強考驗
4月25日
三大指數同步殺跌滬指重挫退守3100點 節前A股或持續震蕩
4月24日
平安銀行一季報:核心指標在好轉,但問題也不少!
4月23日
10倍股蓮花健康,將迎來歷史性佈局拐點

即時快訊

15:46
【港股異動】濰柴動力(02338.HK)漲3.54%
15:36
【港股異動】海豐國際(01308.HK)跌3%
15:26
「新債王」岡拉克: 衰退風險加劇,料美聯儲年内進行多次降息
15:22
【港股異動】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跌4.33%
15:17
【港股異動】周大福(01929.HK)漲3.02%
15:02
【港股異動】華潤萬象生活(01209.HK)漲3%
14:45
【港股異動】錦欣生殖(01951.HK)跌3.15%
14:38
【港股異動】高偉電子(01415.HK)跌4.8%
14:37
【港股異動】中國太保(02601.HK)漲3.22%
14:37
【港股異動】榮昌生物-B(09995.HK)跌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