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按摩始祖吳神父:我不要成為你們的負擔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20,911

腳底按摩始祖吳神父:我不要成為你們的負擔

他,讓台灣腳底按摩發光發亮,躍上國際。可是,他卻不想在台灣終老,因為……

「婆婆痛風,先生(出海捕魚)不在家,每天晚上我就幫她用熱水泡腳、輕輕按、推……」有雙靈活圓眼的小翠來自越南,她學足部按摩是為了幫家人減輕疼痛,沒想到自己多年頭痛也不藥而癒。她說,足部保健師會彼此按摩互療,每周兩次,「我已經三、四年沒吃過藥。」阿美族的先生張春宏受她影響,四年前、六十歲開始學足底保健法並通過考試認證,是吳神父盛讚不已的夫妻檔。

走趟台灣腳底按摩的原鄉——台東長濱天主堂,距離花蓮玉里開車要一個半小時,是台東最北端,背山面海,寧靜而悠閒。三棵高聳的柏樹下是十幾張躺椅一字排開,洋溢著南洋風情。三、五位約莫三、四十歲的新住民及原住民婦女,穿著印有吳若石神父足底反射健康法的制服,綁著鮮豔的寶藍、粉紅色頭巾,提著一籃工具,雙手戴上紫色乳膠手套,拿起酒精,準備開始工作。

20歲大學男生來過好幾次,也想學腳底按摩;七、八位遠從神父家鄉瑞士慕名來的遊客,熱絡地跟吳神父拍照、話家常;台東來的姜神父因感冒發燒,聲音沙啞、全身無力,連續做兩天足底按摩後能開口說話,神色恢復許多。這裡,儼然成為療癒身心靈的迷你保健室。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神父,我好慘……」個頭嬌小、從事翻譯工作的許惠珺一坐下按摩雙腳就像啟動開關鍵,絮絮叨叨說著生活大小事。她跟外藉夫婿領養了四個小孩,並且自己務農耕種,崇尚不吃藥的自然療法。惠珺說,長濱到最近的醫院要45分鐘路程,就醫相當不便,因此家人碰上感冒、閃到腰或小病痛,會先來這裡按一按,回去多喝水、睡飽飽,因此先生雖然一手不方便,也學會單手操作簡單足底按摩、幫助家人。

此外,足底按摩也讓神職人員身心健康受到關注。林素妃擔任吳神父秘書二十多年,信仰虔誠的常為神職人員按摩雙腳或上課,很心疼他們工作繁重,忙著為了分憂解勞,平時很少互相交談,也極少肢體碰觸,壓力委屈累積心底,「按一按腳就哭了,」她說,神職人員不願多花醫療費用,平常也不大會照顧自己健康,學足底反射健康法可以自我保健,也可增進彼此關係。

(吳神父的足部健康團隊跨越族群,來自越南、也有阿美族及台灣人。圖片來源:林貞岑)

神蹟、療效還是自癒力?

從早期改善無力就醫的貧窮環境,到促進個人生活及整體經濟發展,四十年來,來自德國的吳若石神父(Josef Eugster)讓台灣的腳底按摩揚名國際。他去台東監獄教課,並帶領團隊去過非洲、瑞士等四十逾國,並曾幫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服務,迄今在中國、瑞士及德國等地均有受訓合格的足部反射健康法專業人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台灣對世界健康的貢獻很大,」吳神父說,迄今各國面臨醫療費用高昂的挑戰,如果能夠做好自我保健,自然能省下很多醫療費用。足部反射健康法是神蹟還是真有療效,目前醫療及科學尚無法解釋,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足底反射能啟動身體自癒力,加速身體復原,正如同吳神父的初衷:不要麻煩別人。

「自己的健康自己要負責啊,身體是你的,不能把責任放在別人身上啊,」78歲滿頭白髮、湛藍眼睛的吳神父迄今仍自己種菜、騎摩托車到處跑,他說,手、腳就是最好的藥,只要身體有點不舒服就馬上動動手腳,「我不需要吃藥,醫生不喜歡我,」他笑說,天主創造人類,把最好的醫藥箱放在腳上,為何不用?

1979年他因水土不服引發嚴重關節炎疼痛不已,另位神父幫他按摩腳底並送他一本瑞士籍護士寫的相關書籍,他按表操課自己按摩腳部三星期恢復健康,因此開始研究推廣並為人服務,成為另類傳教法。他並跟鄭英吉老師合作,加入中醫及陰陽五行理論,研發出具有整體觀的足部健康法,譬如眼睛不好要同時按肝腎區等效果較好,經媒體報導,全台形成吳神父旋風,不但相關店家如雨後春筍冒出,公園也經常可見鋪著鵝卵石的健康步道。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盛名之累,吳神父曾備受爭議,甚至差點失明、賠上健康。

1980年代,腳底按摩的療效被過度渲染,衛生署(現衛福部)一度禁止,直到1993公告為民俗療法才得以保健之名繼續推廣;教會也不認可以把足底按摩當作傳教方式,吳神父一度受到不少質疑反對聲浪,直到2003年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服務後,才漸漸獲得肯定。有人打著與他的合照招搖撞騙,使他多年不敢再與人合照;或者以為他賺大錢、斂財,殊不知他出書、工作的錢全捐給了教會,至今仍以機車代步,汽車是十多年前買的那台。

早期吳神父以徒手操作足底按摩,結果做到指頭長滿肉繭,有天突然眼睛看不見,找不出原因,他嚇了一跳,發現可能是做足底按摩時時施力過當傷到自己了。後來跟鄭英吉老師學習用棍棒工具施作,省力並能接觸細小反應區,眼睛問題不藥而癒,手上肉繭也消失,保護了自己的健康。

(為台灣奉獻40年,吳神父始終維持初心。圖片來源:林貞岑)

照顧他人健康,要先把自己健康照顧好

「足底反射健康法很有用,但要按得對、深度要夠才有效果,」吳神父慨歎,足底反射保健法不是按摩,相關從業人員必需不斷訓練、改進,這幾年,他想把經驗完整保留下來,讓更多人受惠。因此他在2014年成立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帶領林素妃、胡齊望老師集團對,提供正式培訓課程,目前獲得一級師傅(經驗豐富)的人有41位,手法檢測合格(通過16小時訓練)的人有46位,「只要通過手法檢測都能施作,」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首席講師胡齊望提到。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比起從前,腳底按摩的發展更為細緻而專業化。

聽過不少操作者受傷,自己也有過受傷經驗,吳神父於2017年底特別站出來呼籲,台灣有六萬名足底按摩從業人員,請注意他們在工作時也要受到保護。

他在《足療自癒: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新書發表會上,首度公開施作者應有正確姿勢及操作法:椅子要有升降功能、帶輪子、有靠背的工學椅,以免損傷腰背;而且應該要戴手套施作,保障雙方的衛生及安全等,這些當我在長濱天主堂做一次500元的腳底按摩時,都可以看得見,並感覺到非常專業。

吳神父特別交代,施作者感冒不可為他人做足部按摩,可以找人幫自己一天按兩次,通常三、四天就能恢復健康、好好工作。

(施作者戴上手套、坐在工學椅,專注為吳神父服務。圖片來源:林貞岑)

吃塊小餅乾,你就會記住這裡

儘管已是國際知名人物,但多年來吳神父仍維持一貫的樸實生活:早上四、五點起床,種菜,簡單吃點起司、麵包跟牛奶,然後捧著一本厚厚字典背片語。

「伊嘰拉阿禮拜……」吳神父拿著一張手寫紙條說:「這是阿美族話,泥(你)上個禮拜都在這裡嗎?」紙條上寫著中文、英文、德文及阿美族話,且用注音符號標示,類似的紙條有好幾千張,像爆米花一樣塞滿了竹籃。「你看,今天特別的,包紮傷口的繃帶仍許~許~地(徐徐)慎(滲)出血來,」吳神父用緩慢的文藝腔念著,我在旁差點笑出來;好奇有張紙條上寫著「豁免」,「不會太難嗎?」我問。「很難所以我要學啊。」吳神父回答地輕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一眼瞥見吳神父的寢室,約莫五坪大小,一張床掛了個蚊帳,一個小木櫃,其它幾乎什麼擺設也沒有,除了床頭一張類似觀音抱小孩的紅色剪紙。「神父,那不是觀音像嗎?」「啊,那是聖母啊,我很喜歡這張圖,耶穌是來自你們亞洲,聖母應該也是東方的樣子,」他提醒我出生在聖地的東方,應該要覺得與有榮焉。

來自瑞士山區,家有八個兄弟姊妹,12歲就進入修道院,吳神父說長濱跟他的故鄉很像,但這裡更棒的是有海,瑞士沒有,他很喜歡這裡,「我的小瑞士!」他歡呼說。

會不會一直待在這裡?「我現在還可以工作,還有力氣,」吳神父說,他考慮年紀大、生病了不能工作時就要回瑞士,但當地人有說要照顧他,「我不要做你們的負擔,不要給你們添麻煩,」他提到瑞士當地有專門照顧神父的機構,現在台灣也有類似神職人員的安養中心,在花蓮,他每周會帶團隊去幫神職人員做足底健康法,也想過或許「沒有元氣」的那一天,就留在台灣安養中心,教堂所有的一切就歸還給教會,塵歸塵、土歸土,「我們是上帝的工具啊,」他瀟灑地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去坐火車前,吳神父轉身旋開一個透明塑膠罐拿了塊小圓餅塞在我手裡,「走之前吃塊餅乾,就會記得這裡,」他露出慈父般地笑容,此時此刻,再難忘記,我私心祈禱,吳神父可以一直留在這裡。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