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3 10:51:14| 人氣5,592| 回應16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日本種子島H2A火箭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甘迺迪航太中心
  位於美國東部佛羅裏達州東海岸的梅裏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宇航局(NASA)進行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測試、準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

  西部航太和導彈試驗中心
  位於美國西部洛杉磯北面的西海岸,成立於1964年5月,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航太發射基地,主要用於戰略導彈武器試驗,武器系統作戰試驗和發射各種軍用衛星、極地衛星等,航太發射次數居全美之首。

  拜克努爾發射地
  位於哈薩克斯坦拜克努爾市西南288公里處,建於1955年,是前蘇聯最大的導彈和各種航太飛行器發射場地。

  普列謝茨克基地
  位於俄羅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建於1957年,主要用於發射大傾角的偵察、電子情報、導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發射次數占全世界總數一半以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於我國甘肅省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建於1958年,是利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大傾角、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的主要基地。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位於我國四川省西昌市西北65公里的幽深峽穀中,建成於1983年,專門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衛星。

  種子島航太中心
  位於日本本土最南部種子島南端,建成於1974年,主要用於發射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

  庫魯發射場
  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建成於1971年,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太發射場所,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太活動的主要場所。

  聖馬科發射場
  位於肯雅福莫薩灣海岸約5公里的海上,正式啟用於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太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太飛行器。

  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
  位於印度南部東海岸的斯裏哈裏科塔島,正式使用於1977年,是印度的導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場。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607.htm

中國將在海南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建設新發射場,是爲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于優化我國航天發射場布局,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産業發展。
  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致力于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 (記者 孫彥新)

中國未來四個航太發射場將有明確分工>中國新聞網07-09-22 王文光   

  中新網9月22日電: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太發射場。中國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據悉,文昌新發射場啟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仍將繼續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太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仍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作為新發射場的一部分,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
  建設新發射場,是為了適應中國航太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太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品質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太器的發射任務。
  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於優化中國航太發射場佈局,提高中國航太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太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產業發展。
  中國的第一個航太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共進行了100余次航太發射,先後將百餘顆衛星和6艘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曾創造了中國航太發射史上多個第一:1960年11月,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 1970年4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1975年11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2003年10月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送上太空。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航太器發射任務,到今年整整組建40週年,綜合發射能力實現了從每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已累計將38顆國內外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經過30多年不斷發展建設,建成了自成體系、配套完善的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和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先後成功組織了“亞洲一號”“澳星”“風雲二號”等40多次國內外衛星的發射。目前,該中心能發射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等五種大型運載火箭,年發射能力10至12次。這裡也是中國將要進行的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發射場。
  據悉,海南文昌的新發射場毗鄰大海,不僅具有良好的海上運輸條件,而且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好。
  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致力於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8824/2007/09/22/1745@1779207.htm

中國2007年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新華社 星島球網

【星島網訊】俄羅斯聯邦航太署1月9日發表公報說,2007年俄羅斯的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和中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公報說,2007年俄羅斯共進行了26次運載火箭發射,其中在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進行了20次發射,在俄西北部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和西南部奧倫堡州戰略導彈師發射場分別進行了5次和1次發射。
  美國2007年共18次發射航太器,中國共進行了10次航太發射。歐洲航太局、印度、日本和以色列分別實施了6次、3次、2次和1次航太發射。
  公報最後指出,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共同組建的“海上發射公司”,于2007年1月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用海上發射平臺為荷蘭發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但運載火箭在升空時爆炸,星箭俱毀。
http://www.stnn.cc:82/hot_news/gd_20080110/200801/t20080110_710414.html

“海上發射”公司

“海上發射”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利用海上平臺承擔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參加方有:美國波音公司(占40%股份),負責航天器總體、有效載荷服務、出海之前港口處理操作;俄羅斯能源航天火箭公司(占25%股份),負責Block-DM上面級及其與運載火箭的一體化;挪威克韋爾納公司(占20%股份),負責海運工程;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與南方機器制造科研生産聯合體(占15%股份),負責運載火箭的前兩級和發射支持操作。
該平臺能在赤道附近的任何海域發射衛星,並利用赤道附近地球引力小、離心力大等特點實現運載火箭燃料的大幅節約。
“海上發射”公司1999年首次進行商業發射,迄今已完成20多次發射任務。

爲什麽要到海上發衛星呢?較之在陸地發射,海上發射有三大優勢。首先是提高了火箭的運載能力。發射船臺可以駛到赤道上,赤道是距離地球同步軌道最近的地方,這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球自轉的能量作爲火箭的推動力,運載能力可提高30%左右,並且節約了燃料。第二是發射能力的提高使單位發射成本相應降低,價格降低了20%左右。第三是安全性高,無論是發射失敗還是火箭子級墜落,殘片都會落在水中,不必再擔心造成人員傷亡。
http://www.kexuebbs.cn/fenxiang/hangtian/20070828/9424.html

”海上發射”公司新年發射衛星失敗 星箭俱毀>07-01-31 新華網

新華網洛杉矶1月30日電 由多國企業參與組建的“海上發射”公司30日宣布,該公司一枚攜帶了商業通信衛星的火箭當天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
據此間媒體報道,當天的發射在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個浮遊式平台上進行。但承擔發射任務的“天頂-3SL”運載火箭在升空時爆炸。火箭攜帶的“NSS-8”通信衛星由美國波音公司爲荷蘭一家公司制造。
“海上發射”公司網站發表的一份聲明稱,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該公司将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
http://gcpnews.com/zh-tw/articles/2007-01-31/C1038_5055.html

亞利安火箭

亞利安1至3階段發射器, 從飛彈技術獲得。亞利安2至4是基本火箭的改進。主要區別是引擎的改善 , 用三節式燃料槽和更巨大的酬載。最大的形式可能發射二顆衛星,這樣最新形式使用輔助推進器。這些佈局由詞尾選定在世代數字以後。首先是輔助推進器的數量, 使用液態燃料或固體燃料。例如,亞利安42P是亞利安4臺固態輔助推進器。亞利安44LP有2台固體輔助推進器,2台液體輔助推進器,並且亞利安44L有4臺液體燃料輔助推進器。
亞利安5是完全重新設計。二台固態輔助推進器與一個,液氧液氫核心引擎。由於核心引擎推力太小, 二臺固態燃料輔助推進器在兩旁輔助。助推器可重複測試但不能重複利用。上部階段是可放置酬載物品和non-restartable,由一個巴爾幹引擎供給推力。
亞利安5最初的測試是失敗。但是,亞利安4和亞利安5是最可靠的商業火箭。2006年自1月,169次亞利安發射了290枚衛星, 成功放置271枚衛星在軌道上(223枚主要衛星和48枚輔助衛星)總量575,000公斤成功地被發射到軌道。高成功率使亞利安航太公司成為主要商業發射公司, 發射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商業衛星。
另外, 亞利安5是能發射最重的裝載可利用。2006年5月27日,亞利安5-ECA火箭創下了一個新商業酬載紀錄, 發射了2枚衛星共8.2噸的酬載。亞利安空間公司正在開發能將10噸重的載荷送入軌道的特大型5型火箭。
火箭規格
型號 亞利安 1
長度 47.4公尺
火箭直徑 3.8公尺
離地重量 210 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1.83 公噸
型號 亞利安2
長度 49公尺
火箭直徑 3.8 公尺
離地重量 219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2.27公噸
型號 亞利安3
長度 49公尺
火箭直徑 3.8公尺
離地重量 237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2.65公噸
發射紀錄
發射日期(日-月-西元年) 發射航班 火箭型號 火箭規格 發射衛星
14-11-2007 179 亞利安5 ECA Skynet 5B ,Star One C1
5-10-2007 178 亞利安5 GS Intelsat 11 ,Optus D2
14-8-2007 177 亞利安5 ECA Spaceway 3 ,BSAT 3a
4-5-2007 176 亞利安5 ECA ASTRA-1L通信衛星、GALAXY-17通信衛星[2]
11-3-2007 175 亞利安5 ECA Skynet 5A軍事通信衛星、INSAT 4B民用通信衛星[3]
12-8-2006 174 亞利安5 ECA WildBlue-1 ,AMC-18
13-10-2006 173 亞利安5 ECA DIRECTV 9S Optus D1 LDREX-2
11-08-2006 172 亞利安5 ECA JCSAT-10 Syracuse 3B
27-05-2006 171 亞利安5 ECA Satmex 6 Thaicom 5
12-03-2006 170 亞利安5 ECA Hot Bird™ 7A Spainsat
21-12-2005 169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MSG-2INSAT 4A
16-11-2005 167 亞利安5 ECA Spaceway 2Telkom 2
13-10-2005 168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Sycause 3A, Galaxy 15
11-08-2005 166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THAICOM 4
12-02-2005 164 亞利安5 ECA XTAR-EUR, Sloshsat, Maqsat B2
18-24-2004 165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Helios 11A-Essaim-Parasol-Nanosat
17-07-2004 163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Anik F2
27-09-2003 162 亞利安5 普通 INSAT-3C, e-BIRD, and SMART-1
04-09-2003 160 亞利安5 普通 INSAT-3A & GALAXY XII
11-06-2003 161 亞利安5 普通 Optus and BSAT-2c
02-03-2004 158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Rosetta
11-12-2002 157 亞利安5 ECA Hotbird 7 Eutelsat, Stentor CNES
27-08-2002 155 亞利安5 普通 Atlantic Bird 1 & MSG 1
29-06-2002 153 亞利安5 普通 Stellat 5 & N Star C
28-02-2002 145 亞利安5 普通 Envisat
12-07-2001 142 亞利安5 普通 ARTEMIS + BSAT 2B» About Artemis
08-03-2001 140 亞利安5 Generic Eurobird/BSAT-2a
19-12-2000 138 亞利安5 Generic Astra 2D, GE-8/Aurora III + LDREX
15-11-2000 135 亞利安5 普通 PAS 1R (+ Amsat P3D, STRV 1D)
14-09-2000 130 亞利安5 普通 Astra 2B; GE-7
21-03-2000 128 亞利安5 普通 AsiaStar Insat 3B
10-12-1999 119 亞利安5 普通 XM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5%88%A9%E5%AE%89%E4%BA%94%E8%99%9F%E9%81%8B%E8%BC%89%E7%81%AB%E7%AE%AD

歐洲航太局08年十大航太任務>科學時報2008.01.16張之

新華社電 歐洲航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1月14日對媒體說,今年歐洲航太局將有十大航太任務,這些任務將涉及國際空間站建設和地球觀測等領域。
  第一個任務是預定在2月7日,歐洲“哥倫布”實驗艙搭乘一架穿梭機抵達國際空間站。多爾丹認為,歐洲航太局將借此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實質性建設夥伴。
  第二個任務是在2月22日,歐洲第一艘自動貨運飛船將飛往國際空間站。多爾丹說,這艘以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名字命名的飛船,是歐洲航太局迄今製造的最複雜的航太器,它可以運送最多達7.5噸重的貨物。
  在地球觀測方面,歐洲航太局今年5月計劃把“GOCE”衛星(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任務衛星)送入軌道。航太局還將發射“SMOS”衛星(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研究衛星),以及用於探測地貌的普羅巴2號小型衛星。
  今年12月,歐洲航太局還要把赫舍爾太空望遠鏡和普朗克觀測衛星送入太空。赫舍爾太空望遠鏡和普朗克觀測衛星都將用來研究有關宇宙大爆炸的基本信息。
  測試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歐洲航太局計劃把這一衛星導航系統的測試衛星“GIOVE-B”送入軌道。
  此外,歐洲航太局今年還將參與印度的探月計劃,以及完成維修和協助更新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
http://big5.lrn.cn/science/scienceNews/200801/t20080116_189571.htm

亞利安完成(台)ST-1載送任務

我國(台)第一枚商用通訊衛星終於在今年八月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順利升空,開啟了我國太空通訊時代的新頁,而這次載送衛星任務的工作即是由亞利安太空公司負責。朱治強
  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成立於一九八○年,是世界第一家商業太空運輸公司,合夥股東來自歐洲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愛爾蘭、義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士、瑞典與英國等國家的科學、技術、金融與政治實力的展現。由卅六家居歐洲領導地位的航太與電子公司、十三家主要銀行以及法國太空總署CNES(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共同創立。
亞利安太空公司在全球各地均設有辦事處,公司總部位於歐洲靠近法國巴黎的昂希(Evry),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設有分公司,在亞太地區的日本東京設有代表處,在新加坡設有東南亞國協(ASEAN)辦事處。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包括:
■提供太空發射服務予全球客戶。
■提供融資與監督亞利安消耗性發射載具的建造。
■執行在法屬圭亞那Kourou太空中心的發射作業。
■提供發射保險規劃。
■提供亞利安火箭發射的部分融資。
目前全球大多數的商業衛星業者皆已和亞利安太空公司簽約,發射至少一枚衛星。
與歐法太空總署合作
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九七三年開始籌劃亞利安火箭的發展工作。歐洲太空總署當時負責了亞利安一號的全面發展計劃,技術指導與財務管理則委由法國太空總署執行。亞利安一號火箭於一九八二年一月通過檢測並正式啟用。在前四枚火箭發展期結束時,歐洲太空總署開始製造接下來的五枚亞利安一號火箭。
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九八○年一月決定將合格使用的火箭商業化,生產與發射交給私人企業機構,以亞利安太空公司的形式出現,經營亞利安火箭生產與發射所需的設施、設備與模具業務。自從一九八○年以來,亞利安的後續發展計劃均是由歐洲太空總署來負責,其主要包括了發展升級化的火箭如:
■亞利安二號與三號火箭在一九八四年通過合格使用。
■建造第二個發射亞利安火箭的場所(ELA2),並於一九八五年批准使用。
■亞利安四號火箭發展計劃在一九八八年六月中旬通過合格使用。
■亞利安五號火箭的籌備與發展計畫,以及相關的新發射設施(ELA3)。
  這些計劃都是由歐洲太空總署全面來負責,並指定法國太空總署(CENS)來作為主要承包者。
一般而言,當升級化的火箭通過測試時,歐洲太空總署便將發展結果與相關的生產與發射設施交由亞利安太空公司執行,作為設計機構的歐洲太空總署則負責亞利安火箭之發展工作。歐洲太空總署擁有在這些發展計劃下衍生的所有資產,該署將發展工作的技術指導與財務管理交由法國太空總署來執行,由他們規劃出計劃的細部要求,而出面將個別的生產項目發包出來。歐洲太空總署仍然監控工程的進行,向參與的國家提出報告。
自從第九次發射以來,亞利安太空公司就成為生產單位,負責建造與發射合格使用的亞利安火箭,同時也負責工業生產的管理、發包火箭生產的合約、物料的採購、行銷及提供亞利安火箭的發射服務,以及指導火箭發射的作業。
圭亞那太空發射中心
法國太空總署的發射基地「圭亞那太空中心」位於近Kourou之處,它擁有發射太空船所需的全部設施,如雷達追蹤站、遙測接收站、氣象站、遙控站、安全裝備等,其係一九六八年為了法國國家太空計劃所啟用的發射基地。歐洲太空總署已建造了屬於自己的發射設備,包括ELA1、ELA2和供亞利安五號發射之ELA3綜合體,以及設置在圭亞那太空中心(CSG)內之酬載準備綜合體,這些已成為「歐洲太空中心」。使用這些發射坪,尤其是在發射執行期間,須有來自該中心技術和操作設施的支援,法國政府已授予歐洲太空總署使用CSG於其太空計劃的權利,同時歐洲太空總署也分擔圭亞那太空中心的營運成本,而亞利安太空公司則直接負擔亞利安火箭發射基地及酬載準備綜合體之使用、維護及改善的費用。
亞利安太空公司既成為一家商業公司,對其財務結果負完全責任。目前該公司主要業務可分成四個領域:
■提供全球客戶衛星發射服務。
■為亞利安發射載具的工業生產與融資之主要承包商。
■主導法屬圭亞納國候(Kourou)之歐洲太空中心亞利安火箭發射基地的發射作業。
■提供完整且滿足個別需求的發射服務,服務範圍包括從配合客戶與衛星製造廠商的專案設計到實際發射升空。
亞利安太空公司自從一九八四年五月首度啟用太空運輸航線後,已完成九十七次商業性發射。亞利安太空公司各小組還必須管理檢測性發射(Qualification Launches)與促銷性發射(Promotional Luanches)的運作。該公司已經獲得超過九成提供衛星通訊服務業者的信賴,包括美國的所有民營公司在內,每一家商業衛星製造商都在使用或即將使用亞利安火箭。目前該公司在全球擁有將近60%的市場佔有率,而這其中包括 30%的亞洲客戶。
亞利安太空公司東京辦事處經理傑克羅蘭(Jacques Roelandts)表示,目前該公司所承攬的衛星發射業務,客戶所要負擔的成本約在七千五百萬至一億五千萬之間,需視衛星數量與使用載具來決定。在相較於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衛星發射器的廠商還包括洛克希德公司的ATLAS II、波音公司的DELTA與SEALAUN、中國大陸的長征火箭 (CZ)、蘇俄的PROTON以及GALAXY等,但是市場佔有率均低於15%以下。
亞利安五號新進程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層的需求與提高亞利安火箭之成本效率,除現有主要亞利安四號發射器外,該公司也積極進行亞利安五號發射器的銜接工作,預計二至三年時間完成。傑克羅蘭談到,目前亞利安四號的重量為四千七百公斤,有十具引擎;而亞利安五號為六千八百公斤,有四具引擎,其優點在於可提供客戶不同的需求、承載容量大、功能增加與安全性的提高。
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發射器自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起,即由該公司負責亞利安四號與亞利安五號地面設施ELA2與ELA3的管理、維護與操作工作,其中包括亞利安五號的整合、發射年表、最終載負準備、安裝維護、品質與安全管理等。亞利安太空公司自一九八六年起即在操作ELA2,目前則已加入ELA3的運用,未來該公司每年發射的次數將會逐漸增加,使亞利安五號在西元二○○二年初之前,能達成十二次的發射。
談到目前亞利安五號的訂單,亞利安太空公司於一九九五年六月與歐洲航太工業界簽約,製造第一批共計十四個的亞利安五號發射器,預計達到每年八具載具,並可望於過渡時期加入服務,期間這些發射器將與亞利安四號同時使用。亞利安五號發射率將由每年三次逐漸增加到每年五次,預計從西元二千年起將達到每年七或八次的發射率。
亞利安太空公司持續緊盯衛星發射市場,以確保產品符合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公司最高目標即在可靠度、可用性與彈性等最適化條件下,為顧客提供進入太空的捷徑。亞利安太空公司以亞利安四號與亞利安五號同時運作為基礎到二○○二年,以擴大並迎合市場需求,這是亞利安太空公司多元化服務,涵蓋所有區隔市場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亞利安四號堪稱市場上擁有最可靠記錄的火箭之一,而根據所預測之亞利安五號的可靠度,萬一新發射器失敗,該公司將免費為客戶再發射一次,目前亞利安太空公司每三個星期即可發射一次。
發射ST-1人造衛星
我國第一枚商用通訊衛星終於在今年八月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順利升空,開啟了我國太空通訊時代的新頁,而這次負責主要載送衛星任務的工作,即是由亞利安太空公司負責。亞利安太空公司的一○九航次就是為我國中華電信公司和新加坡電信公司共同擁有的「中新一號(ST-1)」通訊衛星發送到同步衛星運輸軌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由馬特拉馬可尼(Matra Marconi)航太公司以合約承攬方式所建造的中新一號衛星,是第一個專為新加坡和台灣所運轉的人造衛星。它位於東經八十八度的軌道位置,服務範圍包括中東和遠東等區域。ST-1配備十六個Ku頻道和十四個C頻道的轉頻器 (Transponders),我國與新加坡各擁有八個Ku頻道與七個C頻道之使用權,使用壽命為十二年。
亞利安太空公司為ST-1使用一個配備四具固態燃料環束式推進器(Solid Strap-on Boosters)的亞利安44P發射載具,這將是第七十九次以亞利安四號系列,與第十二次以44P結構所進行的升空發射,發射地點位於法屬圭亞那的ELA2太空中心。發射地點分別為近地點高度二百五十公里、遠地點高度三萬五千九百四十三公里(發射時)、傾角四度。
截至目前為止,亞利安太空公司已經成功發射一百四十六枚衛星和廿六個輔助酬載(Payload),均屬於同步軌道衛星。自一九八一年起,亞利安太空公司承包的發射服務達一百八十七項,在執行一○九航次之後,二至三年內尚有四十枚人造衛星等待發射,歐洲十六枚衛星,歐洲以外地區廿四枚衛星(參看附表)。
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的全套發射服務,是以其高度可靠性及滿足個別需求而著稱,傑克羅蘭表示,亞利安太空公司成功發射率為96.5%,每次任務都指派一組專家團隊,提供整個發射活動的支援。由於高度的營運效率以及彈性,可精簡客戶的時間與費用。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nage/B/modify.htm?s_id=a657f637&s_no=1314052&d_no=1303343540&d_time=20080213105114
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由多級火箭組成的航天運輸工具。用途是把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是在導彈的基礎上發展的,一般由2~4級組成。每一級都包括箭體結構、推進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末級有儀器艙,內裝制導與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和發射場安全系統。級與級之間靠級間段連接。有效載荷裝在儀器艙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
許多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外圍捆綁有助推火箭,又稱零級火箭。助推火箭可以是固體或液體火箭,其數量根據運載能力的需要來選擇。推進劑大都采用液體雙組元推進劑。第一、二級多用液氧和煤油或四氧化二氮和混爲推進劑,末級火箭采用高能的液氧和液氫推進劑。制導系統大都用自主式全慣性制導系統。在專門的發射中心 (見航天器發射場) 發射。技術指標包括運載能力、入軌精度、火箭對不同重量的有效載荷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

運載火箭的發展
運載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導彈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的。第一枚成功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是蘇聯用洲際導彈改裝的衛星號運載火箭(見“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到 20世紀80年代,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印度和歐洲空間局已研制成功20多種大、中、小運載能力的火箭。最小的僅重10.2噸,推力 125千牛(約12.7噸力),只能將1.48公斤重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最大的重2900多噸,推力33350千牛(3400噸力),能將120多噸重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主要的運載火箭有“大力神”號運載火箭、“德爾塔”號運載火箭、“土星”號運載火箭、“東方”號運載火箭、“宇宙”號運載火箭、“阿裏安”號運載火箭、 N號運載火箭、“長征”號運載火箭等。

運載火箭的分類  
目前常用的運載火箭按其所用的推進劑來分,可分爲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種類型。如我(中)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液體火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則是一種固液混合型的三級火箭,其第一級、第二級是液體火箭,第三級是固體火箭;美國的“飛馬座”運載火箭則是一種三級固體火箭。
如按級數來分,運載火箭又可分爲單級火箭、多級火箭。其中多級火箭按級與級之間的連接型式來分,又可分爲串聯型、並聯型(俗稱捆綁式)、串並聯混合型三種類型。串聯型多級火箭級與級之間的連接分離機構簡單,但串聯後火箭總長較長、火箭的長細比(長度與直徑之比)大,給設計帶來一定的困難;發射時,這種火箭豎起來後太高,給發射操作帶來不便;同時,其上面級的火箭發動機要在高空點火,點火的可靠性差。並聯型多級火箭采用橫向捆綁連接,連接分離機構稍複雜,但其中間芯級第一級火箭采用橫向捆綁的火箭可在地面同時點火,避免了高空點火,點火的可靠性高。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衛星號運載火箭,就是在中間芯級火箭的周圍又捆綁了4枚火箭。這4枚捆上去的火箭習慣上又稱助推器。助推器與芯級火箭在地面一起點火,但工作一定時間後先關機,關機後與芯級火箭分離並被抛掉。助推器因在第一級火箭飛行的半路上關機,所以只能算它是半級火箭。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衛星號運載火箭爲一級半火箭,而不稱它爲兩級火箭。我國的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則是一枚串並聯混合型的兩級半火箭,其第一級火箭周圍捆綁了4枚助推器,在第一級火箭上面又串聯了一枚第二級火箭。

運載火箭的結構組成  
不管是固體運載火箭還是液體運載火箭,不管是單級運載火箭還是多級運載火箭,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有結構系統、動力裝置系統和控制系統。這三大系統稱爲運載火箭的主系統,主系統工作的可靠與否,將直接影響運載火箭飛行的成敗。此外,運載火箭上還有一些不直接影響飛行成敗並由箭上設備與地面設備共同組成的系統,例如,遙測系統、外彈道測量系統、安全系統和瞄准系統等。

箭體結構
是運載火箭的基體,它用來維持火箭的外形,承受火箭在地面運輸、發射操作和在飛行中作用在火箭上的各種載荷,安裝連接火箭各系統的所有儀器、設備,把箭上所有系統、組件連接組合成一個整體。

動力裝置系統
是推動運載火箭飛行並獲得一定速度的裝置。對液體火箭來說,動力裝置系統由推進劑輸送、增壓系統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兩大部分組成。固體火箭的動力裝置系統較簡單,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直接裝在發動機的燃燒室殼體內。

控制系統
是用來控制運載火箭沿預定軌道正常可靠飛行的部分。控制系統由制導和導航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電源供配電和時序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制導和導航系統的功用是控制運載火箭按預定的軌道運動,把有效載荷送到預定的空間位置並使之准確進入軌道。姿態控制系統(又稱姿態穩定系統)的功用是糾正運載火箭飛行中的俯仰、偏航、滾動誤差,使之保持正確的飛行姿態。電源供配電和時序控制系統則按預定飛行時序實施供配電控制。

遙測系統
功用是把運載火箭飛行中各系統的工作參數及環境參數測量下來,通過運載火箭上的無線電發射機將這些參數送回地面,由地面接收機接收;亦可將測量所得的參數記錄在運載火箭上的磁記錄器上,在地面回收磁記錄器。這些測量參數既可用來預報航天器入軌時的軌道參數,又可用來鑒定和改進運載火箭的性能。一旦運載火箭在飛行中出現故障,這些參數就是故障分析的依據。

外彈道測量系統
功用是利用地面的光學和無線電設備與裝在運載火箭上的對應裝置一起對飛行中的運載火箭進行跟蹤,並測量其飛行參數,用來預報航天器入軌時的軌道參數,也可用來作爲鑒定制導系統的精度和故障分析依據。

安全系統
功用是當運載火箭在飛行中一旦出現故障不能繼續飛行時,將其在空中炸毀,避免運載火箭墜落時給地面造成災難性的危害。安全系統包括運載火箭上的自毀系統和地面的無線電安全系統兩部分。箭上的自毀系統由測量裝置、計算機和爆炸裝置組成。當運載火箭的飛行姿態,飛行速度超出允許的範圍,計算機發出引爆爆炸裝置的指令,使運載火箭在空中自毀。無線電安全系統則是由地面雷達測量運載火箭的飛行軌道,當運載火箭的飛行超出預先規定的安全範圍時,由地面發出引爆箭上爆炸裝置的指令,由箭上的接收機接收後將火箭在空中炸毀。

瞄准系統
功用是給運載火箭在發射前進行初始方位定向。瞄准系統由地面瞄准設備和運載火箭上的瞄准設備共同組成。

運載火箭的指標
運載火箭的技術指標包括運載能力、入軌精度、火箭對不同重量的有效載荷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

運載能力
指火箭能送入預定軌道的有效載荷重量。有效載荷的軌道種類較多,所需的能量也不同,因此在標明運載能力時要區別低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衛星過渡軌道、行星探測器軌道等幾種情況。表示運載能力的另一種方法是給出火箭達到某一特征速度時的有效載荷重量。各種軌道與特征速度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例如把衛星送入185公裏高度圓軌道所需要的特征速度爲7.8公裏/秒,1000公裏高度圓軌道需8.3公裏/秒,地球同步衛星過渡軌道需10.25公裏/秒,探測太陽系需12~20公裏/秒。

飛行程序
運載火箭在專門的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火箭從地面起飛直到進入最終軌道要經過以下幾個飛行階段:
①大氣層內飛行段:火箭從發射臺垂直起飛,在離開地面以後的10幾秒鍾內一直保持垂直飛行。在垂直飛行期間,火箭要進行自動方位瞄准,以保證火箭按規定的方位飛行。然後轉入零攻角飛行段。火箭要在大氣層內跨過聲速,爲減小空氣動力和減輕結構重量,必須使火箭的攻角接近于零。
②等角速度程序飛行段:第二級火箭的飛行已經在稠密的大氣層以外,整流罩在第二級火箭飛行段後期被抛掉。火箭按照最小能量的飛行程序,即以等角速度作低頭飛行。達到停泊軌道高度和相應的軌道速度時,火箭即進入停泊軌道滑行。對于低軌道的航天器,火箭這時就已完成運送任務,航天器便與火箭分離。
③過渡軌道:對于高軌道或行星際任務,末級火箭在進入停泊軌道以後還要再次工作,使航天器加速到過渡軌道速度或逃逸速度,然後航天器與火箭分離。
設計特點
運載火箭的設計特點是通用性、經濟性和不斷進行小的改進。這和大型導彈不同。大型導彈是爲滿足軍事需要而研制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保持技術性能和數量上的優勢。因此導彈的更新換代較快,幾乎每5年出一種新型號。運載火箭則要在商業競爭的環境中求發展。作爲商品,它必須具有通用性,能適應各種衛星重量和尺寸的要求,能將有效載荷送入多種軌道。經濟性也要好。也就是既要性能好,又要發射耗費少。訂購運載火箭的用戶通常要支付兩筆費用。一筆是付給火箭制造商的發射費,另一筆是付給保險公司的保險費。發射費代表火箭的生産成本和研制費用,保險費則反映火箭的可靠性。火箭制造者一般都盡量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並不斷通過小風險的改進來提高火箭的性能。運載火箭不像導彈那樣要定型和批生産。而是每發射一枚都可能引進一點新技術,作一點小改進,這種小改進不影響可靠性,也不必進行專門的飛行試驗。這些小改進積累起來就有可能導致大的方案性變化,使運載能力能有成倍的增長。
80年代以來,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已經面臨航天飛機的競爭。這兩種運載工具各有特長,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都將獲得發展。航天飛機是按照運送重型航天器進入低軌道的要求設計的,運送低軌道航天器比較有利。對于同步軌道航天器,航天飛機還要攜帶一枚一次使用的運載器,用以把航天器從低軌道發射出去,使之進入過渡軌道。這樣有可能導致入軌精度和發射可靠性的下降。
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在發射同步軌道衛星時可以一次送入過渡軌道,比航天飛機稍爲有利。這兩種運載工具之間的競爭將促進可靠性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國外典型的運載火箭

大力神(Titan)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大力神運載火箭系列由大力神-2洲際導彈發展而來,1964年首次發射。該系列由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和商用大力神-3等型號和子系列組成。它的最大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1.9 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5.3 t。

宇宙神(Atlas)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宇宙神系列運載火箭于1958年12月18日首次發射,曾經發射過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等。目前正在使用的主要有宇宙神-2A、宇宙神-2AS和宇宙神-3。研制中的宇宙神-5運載火箭的第一級采用了通用模塊化設計,其中的重型火箭使用了3個通用模塊,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 t。

德爾它(Delta)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德爾它系列運載火箭系列于1960年5月13日首次發射,迄今爲止已發展了19種型號,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德爾它-2和德爾它-3兩種型號。美國空軍的全部GPS衛星都是由德爾它-2發射的。德爾它-3是在德爾它-2的基礎上研制的大型運載火箭,可以把3.8t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德爾它-3于2000年8月發射成功。美國還正在研制具有多種配置的德爾它-4子系列,其中的重型德爾它-4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13t以上。

土星-V(Saturn)系列運載火箭
土星-V運載火箭是美國專爲阿波羅登月計劃而研制的、迄今爲止最大的巨型運載火箭。其起飛重量爲3000t,直徑10m,高110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39t,它能把重達50t的阿波羅飛船送入登月軌道。土星-V曾先後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

東方號(Vostok)系列運載火箭
俄羅斯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天運載工具,它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月球探測器,第一顆金星探測器,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艘無人載貨飛船進步號等。它也是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系列。其中聯盟號是東方號的一個子系列,主要發射聯盟號載人飛船、進步號載貨飛船。

質子號(Proton)系列運載火箭
俄羅斯質子號系列運載火箭分爲二級型、三級型和四級型3種型號。目前正在使用的有質子號三級型和四級型兩種。三級型質子號于1968年11月16日首次發射,其低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0t,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用于發射空間站的運載火箭,曾發射過禮炮l~7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各艙段和其他大型低地軌道有效載荷。1998年11月20日,質子號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

天頂號(Zenit)系列運載火箭
天頂號系列運載火箭是前蘇聯(後爲烏克蘭)研制的運載火箭,分爲兩級的天頂-2、三級的天頂-3和用于海上發射的天頂-3SL。天頂-2的低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爲14t,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爲11t。可在海上發射的天頂-3SL是美國、烏克蘭、俄羅斯、挪威聯合研制的運載火箭,其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2t,1999年3月首次發射成功。

能源號(Energia)運載火箭
能源號運載火箭是前蘇聯/俄羅斯研制的目前世界上起飛質量和推力最大的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105 t,既可發射大型無人載荷,也可用于發射載人航天飛機。能源號于1987年首次發射成功,曾將蘇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成功地送上天。目前由于俄羅斯經濟狀態不佳就再也沒有發射過。

亞利安(Ariane)系列運載火箭
阿裏安火箭是由歐洲11個國家組成的歐空局研制的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已有阿裏安l~5共5個子系列,目前正在使用的是阿裏安-4和阿裏安-5。阿裏安-4于1988年6月15日進行了首次發射,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9.4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4.2t。阿裏安-5于1997年進行了首次發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2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6.7t。目前阿裏安-5正在進行改進,在2005年底之前將逐步把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目前的6.7 t提高到11~12t。

H系列運載火箭
日本H系列運載火箭由H-1、H-2、H-2A等火箭組成,目前正在使用的H系列火箭只有H-2A,2001年8月首次發射成功。
極軌衛星火箭(PSLV)
印度自行研制的極軌道4級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t,低地軌道運載能力爲3t。1993年9月首次發射,但由于火箭出現故障,衛星未能入軌。此後,該火箭連續三次發射成功。1999年5月,一箭三星技術又取得成功。
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
到目前爲止我國共研制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爲91%。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于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于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占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制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長征一號(LM-1)系列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爲1040kN。
長征二號(LM-2)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于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于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後,航天飛機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航天飛機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制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航天飛機發射的商用衛星。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爲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于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
爲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于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
長征三號(LM-3)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爲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啓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制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于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圖25)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制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6t提高到2.6t。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圖26)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制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爲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長征四號(LM-4)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于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72.htm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592) | 回應(16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人造衛星
此分類上一篇:俄羅斯無人機

顯示全部161則回應

阿楨
陸製運20上陣 進階400噸級不急 2019/06/18 旺報

  鳳凰網軍事報導,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與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是同一級。在此之上還有更大型的運輸機存在,如美國的C5、俄安124屬於400噸級;再往上還有烏克蘭的安225是600噸級,目前全世界僅有一架。
  中航工業已對外證實過有研製400噸級與600噸級計畫,但是現實需求並不十分迫切。畢竟400噸級以上的運輸機涉及多方面的航空關鍵技術,如大推力大涵道比發動機、氣動設計、材料工藝等,都是想成為真正航空強國所必須掌握的,中國早晚都要補上這一課。
  另外400噸級以上已不是主流,由於起降限制大、運營成本高,大部分用途逐漸被性價比更高的200噸級所替代。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快200噸級運輸機的系列化發展(推出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偵察機等各種用途的衍生平臺)。

126億! 世界最大飛機要賣了 2019/06/16 中時

原本按照計畫,暱稱大鵬(roc)的世界最大飛機,翼展超過117米,機上有6具引擎可以攜帶重達110噸的火箭,飛到平流層近1.1萬公尺的高空,讓火箭發射升空。4月13日才飛了唯的一次,控股公司火神(Vulcan)便尋求以4億美元的價格,目前可能的買家包括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還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已和布蘭森接洽,探詢將平流層發射系統出售給維珍集團(Virgin Group)的可能性。而集團旗下有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太空船(The Spaceship)和維珍軌道(Virgin Orbit)等3家太空公司,其中前兩家與平流層發射系統都是由縮尺複合材料(Scaled Composites)公司設計原型機,因此對平流層來說,維珍或許是理想的選擇。不過,布蘭森可不願意乖乖照出價支付費用,他已比照2003年向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出8.30美元低價,採購協和式(Concordes)淘汰客機的手法,出價1美元買大鵬。
2019-06-18 09:12:00
阿楨
SpaceX又發射“獵鷹重型”火箭 主助推器回收時爆炸

2019-06-25,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第三次發射了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的中央核心助推器在回收時,突然爆炸掉入大西洋。
  在“獵鷹重型”的第二次發射中,SpaceX首次成功將中央核心助推器著陸,但助推器最終墜入大海。
  這一次,中央核心助推器在著陸之前已發生爆炸。相機捕捉到它出現異常下降,然後在發射約12分鐘後墜入大海。見此情景,SpaceX總部工作人員先是震驚不已,隨後還是爆發出掌聲。
  回應
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每次發射都出么蛾子,可新聞報導的口吻總像是,當喜事來辦。

特朗普終於自食惡果,禁令導致自家火箭點火後爆炸,卻嘴硬說成功 2019-06-20新浪網

最近美國歐咪伽火箭在點火後原地爆炸,看來特朗普禁止在使用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和衛星發射服務終於自食惡果害了自己。在最近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都不具備發射載人飛船的可能,甚至在SpaceX重型獵鷹服役之前,美國連具體的備份計畫都不具備。
2019-06-26 09:49:06
阿楨
發射1個月:SpaceX首批Starlink衛星中有3顆失聯 2019-06-29 新浪科技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最初,SpaceX計畫能夠在發射後與所有60個航天器進行通信,然而最終失去了與三顆異常衛星的通信,最終將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
  這60顆是SpaceX計畫投入地球軌道的近12000顆衛星中的第一批。該公司獲得了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的批准,將率先發射4409顆,之後再發射7518顆。該航天器的目的是在地球上空相對較低的軌道上飛行,並為全球所有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其目的是為農村或偏遠地區提供覆蓋,並為客戶提供另一種互聯網服務選擇。
  該公司將很快開始使用其剛剛起步的Starlink星座來播放視頻和播放高頻寬視頻遊戲,以便瞭解服務中的滯後時間。但該公司表示,它還將在此次發射的基礎上實施對未來航天器的改變。“儘管我們對衛星的性能表示滿意,但SpaceX將繼續推動衛星的運行能力,為未來的反覆運算提供資訊,”SpaceX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一些專家已經擔心Starlink星座將如何導致太空碎片問題。根據歐洲航天局的最新資料,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有2000顆運行衛星,完成的Starlink星座將大大增加這個數字。這種提升可能會增加太空中衛星碰撞的風險,從而產生更多可能進一步威脅其他航天器的碎片。美國宇航局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這些巨大星座中99%的衛星必須在五年內脫離軌道,以避免太空碰撞的風險。如果該公司無法與衛星通信,則無法控制衛星並將其帶出軌道。
2019-06-30 12:37:08
阿楨
陸低溫火箭「冰箭」進化 在軌時間可達30天 2019/07/04 旺報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2日發布消息稱,近日該院在「低溫推進劑蒸發量控制技術」上取得突破,這項技術可使大陸的低溫火箭在軌時間從目前的幾小時延長到30天,為大陸深空探測及遠距離太空運輸提供可行條件,對太空等任務具有長遠意義。
在此之前,低溫火箭在軌時間大多只能維持在幾十分鐘到幾小時之間,該技術使用兩種先進材料和一種排氣方案,以破解如何延長低溫火箭在軌時間的難題。
這兩種先進的隔熱材料,一種是「新型聚氨酯泡沫隔熱材料」,相比傳統泡沫材料,它的隔熱能力在低溫條件下提升50%以上;另一種是「變密度多層隔熱材料」,相比普通多層隔熱材料,隔熱能力提升18%以上。
現在,火箭院現役火箭低溫推進劑的蒸發量是每天蒸發2.5%以上,將來如果火箭用上以上兩種隔熱效果顯著的材料,低溫推進劑每天的蒸發量可以減少到0.5%。
長征五號即低溫火箭
2016年11月4日大陸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時,發射任務全面使用液氧/煤油、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組合,成為名副其實的低溫火箭,又稱「冰箭」。其中液氫溫度達攝氏-252度左右、液氧達-183度左右。
從推進劑的形態上,可以分為固體推進劑和液體推進劑,從溫區差異上可分為常溫(可儲存)推進劑和低溫推進劑,從推進劑是否有毒性劃分為有毒推進劑和綠色推進劑等。和常溫推進劑火箭相比,低溫帶來的難度和挑戰更大。但新一代火箭為什麼還是選擇了低溫?
研究發現,低溫推進劑組合的參數往往高於常溫推進劑組合。於是,從最初的V2飛彈,到蘇聯的R7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再到美國成功實施的阿波羅計畫,以至後來的系列發展,人類從未因低溫帶來的技術困難而放棄過對低溫推進劑的使用。
此外,低溫推進劑有利於人類保護自然環境。低溫推進劑組合無毒、無汙染,也是當前主流火箭均普遍選擇低溫推進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2019-07-04 08:45:44
阿楨
太空競賽不落後 中國追美趕俄 2019-07-21 台灣醒報

50年前人類首度登月時,中國在太空競賽中幾乎沒有分量,隨中國壯大、富強,中國的太空探索進度正快速追趕美國,預期2020年將開始探索火星、設立永久太空站,2030年讓中國太空人登上月球。在中國奮力追趕下,以往太空競賽中居領先地位的俄羅斯表現相對黯淡許多,要能夠重居領導地位將非常困難。
據CNN報導,中國沒有官方太空探索計畫預算,但外界估約58億美元,這僅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 2020年預算226億的1/4,不過中國發展企圖心可不會因為預算較小而縮減。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今天在一顆遙遠的小行星「龍宮」著陸,以協助科學家瞭解太陽系演化歷史。印度太空探測船「月球飛船二號」原本15日要發射升空,但因為燃料技術問題,發射前不到1小時緊急喊停。
俄太空產業近年來發生腐敗、缺乏專業知識,以及多起機件故障的醜聞,都讓觀察家認為,俄太空產業危機更深了。

登月50周年 美想重返月球 先闖政治迷宮 2019-07-22 聯合報

美國太空總署廿日歡慶人類首度登月成功五十周年,但美國載人太空事業的未來一波三折,因為各界都知道要重返月球才能上火星,但是,每次登上大位的新總統都想改變前任總統目標,預算更不見得有如一九六○年代那般慷慨,使負責執行的太空總署不僅得克服技術難關,還得走出華盛頓的政治迷宮。單是在川普政府頭兩年,美國載人太空計畫目標就已多次更改。原本火星的急迫性不高,太空總署準備等到重返月球有更多進度後再說,但現在川普希望太空總署更常宣傳火星任務。
原本太空總署打算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的時程是2028年,沒想到在美國總統川普授意下,今年春天太空總署宣布登月時間提前至2024年,讓川普若能連任,得以在第二任結束前看到美國太空人重新踏上月球。
太空總署目前最大問題是經費不夠,今年五月白宮才要求國會對明年度太空總署預算再增加16億。若要讓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可能得花上兩至三百億,而且與五十年前阿波羅計畫不同的是,如今美國非常仰賴民間太空企業的技術。
2019-07-22 07:43:35
阿楨
同是探月任務,為何印度探測器偏要多飛幾十天? 2019-07-27 觀察者網

  在歷經波折後,印度“月船2號”終於在22日發射升空,開始了印度的第二次探月任務。一旦取得成功,印度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實現航天器月面軟著陸的國家。
  對於美中俄航太大國來說,一般會將環繞探測和著陸、巡視探測的探測器分開設計、製造和發射。一方面,為了獲得豐富和精確的科研成果,執行某一類探測任務的航天器的重量就已經到達了火箭運載能力的上限,需要分開發射。另一方面,環繞探測無需著陸,而著陸、巡視探測還要在特定點實現軟著落,任務實施過程的複雜程度較高,將這兩類探測任務分開進行,可以規避任務設計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降低風險、提高可靠性。
  然而,一台重約2.4噸的軌道器、一台重約1.5噸的著陸器和一台重約0.02噸的巡視器(月球車)。這三個探測器首先組成一個整體,從地球發射並飛往月球。著陸器於月面降落前6天與軌道器分離,之後軌道器開始自己的環繞探測,而著陸器則進一步調整軌道,攜帶著月球車在月球南極軟著陸。這種模式和阿波羅飛船載人登月時,指令艙留在環月軌道,登月艙搭載宇航員登月的路數有幾分相似。然而,美國人是在通過多搜無人探測器和載人的阿波羅飛船進行測試飛行,充分驗證有關技術後才敢進行這樣的操作。而印度在“月船1號”任務實際壽命不及設計壽命的一半,完成的並沒有那麼完美的情況下,就採用了這種印度一次頂其他國家兩次的玩法,其勇氣頗讓人敬佩。而如果登陸取得成功,月船2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的設計壽命也只有14天,又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印度為什麼要在地球附近折騰這麼多天呢?
第一是印度的軌道設計水準、飛行器測控定軌精度水準和飛行器變軌精度水準較低。經常開車的朋友知道,如果司機駕駛技術較為嫺熟,在倒車入庫、側方停車時往往可以觀察好當時的環境,準確的選擇好停車、打輪的時機,控制好車速,準確的一把完成。而如果駕駛技術捉急,則往往要不斷的修正上一次動作的偏差,反復前進後退後才能搞定。10年前,“月船1號”就採用了類似的6次變軌才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和中國的嫦娥探月每次都有技術提升所不同的是,印度人在這10年裡似乎在軌道技術上毫無進展。
2019-07-30 07:56:01
阿楨
第二是印度的火箭運載能力可能存在瓶頸。GSLV MKIII僅為4噸,低於我國上一代高軌運載火箭長征3號乙的5.5噸,和阿麗亞娜5 ECA、長征5號等重型運載火箭更不是一個級別。但其本身的重量卻高達六百多噸,已經接近了阿麗亞娜5 ECA的水準,給人一種大客車的身段、中巴車的載客能力的感覺。有限的運載能力,只將月船2號送到了170 x 45475 km高度的軌道上。而將一次變軌分成多次執行,可能有助於降低變軌中的“重力損失”效應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節省燃料,保證探測器有足夠的燃料完成後面的任務。
  結語
對於需要在月球表面著陸的探測器來說,風險最大的階段就是在月球表面附近實施軟著陸的階段。不久前以色列發射的探測器,在著陸月球過程中於距離月球表面149米處失控墜毀。而我國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均能順利著陸月球,靠的是中國航太一步一個腳印的技術積累與攻關。為了落月成功,我們建立了遍佈全球的深空測控網,地球東西半球的數個65米大型測控天線精密的監控著嫦娥的位置與狀態、發出下一步行動的指令。至於印度的朋友們,似乎更熱衷對標中國搞大新聞,而對自己的能力水準鮮有清楚的認識。月船2號能否如他們所願,讓印度稱為第四個能夠在月球上成功實現航天器軟著陸的國家,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個半月後的答案。
  回應
人印度就是專門去打卡的,只要能到此一遊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用管太多,反正政客要的是回應民族主義情緒的成績,科研機構要的是經費,印度民眾又蠢得很,大家都滿意,各取所需。
有什麼好奇怪的?我們發射登月探測器是為了將來在月球建永久基地,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靠近這個偉大目標積累經驗創造條件.印度的目標就是為了登月,至於上去幹什麼有誰想過?對印度來說,登月探測器發回第一張照片時就是巨大成功,至於有什麼用?管他呢,來一段歌舞再說
2019-07-30 07:57:32
阿楨
中國火箭精准回收穫突破 用“蒼蠅拍”控制姿態 2019-07-29 環球時報

  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運載火箭每次發射時,標誌性的火箭第一級回收總能引起全球航太愛好者的感歎。7月26日,隨著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中國也首次成功驗證了火箭第一級落點的精確控制技術,成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柵格舵是關鍵設備
  外形像“蒼蠅拍”的柵格舵,是一種非常規的氣動穩定和控制舵面,它的氣動設計非常複雜。如果設計得好,它能增加飛行器的飛行穩定性和操控性;但如果設計不當,反而會帶來極大阻力。此外,柵格舵的結構比較複雜,對加工工藝要求很高,也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據介紹,柵格舵在火箭上升段需要緊貼火箭避免對發射任務造成影響,在殘骸再入大氣層段則需要完成解鎖-展開-按控制指令轉動等一系列複雜動作,還要承受上千度高溫、近10倍自重的衝擊力。
  最早在柵格翼/舵方面展開研究的是蘇聯,並在SS-20戰略導彈、R-77中程空空導彈等。美國開展柵格翼的研究工作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號稱“炸彈之母”的GBU-43就依靠柵格翼保證精准的飛行控制。“獵鷹9”第一級的回收,更是靠柵格翼與反推力系統的完美配合實現的。
  中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逃逸飛行器也使用了柵格翼。此外,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的首次成功發射、星際榮耀公司25日升空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尾部也採用柵格翼設計。
  “中國比美國更需要”減少傳統火箭發射時給落區百姓帶來的不便。
2019-07-30 07:57:48
阿楨
中國發佈龍系列運載火箭 2019-10-19 央視

  “捷龍”發射車
“龍”系列是航太科技集團繼“長征”系列後推出的首個面向商業航太發射的運載火箭系列,規劃為“捷龍”固體和“騰龍”液體兩大類。
  “捷龍”包括捷龍一號、二號、三號三型固體運載火箭,以及捷龍-S亞軌道運載器。
  捷龍一號已經在2019年8月17日首飛成功。該箭體最大直徑1.2米,總長20米,總重23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200公斤,力爭實現年均20發的發射能力,著力滿足微小衛星、立方星發射以及星座補網等入軌需求。
  捷龍二號火箭,箭體最大直徑2米,總長21米,總重60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500公斤;整流罩可選用外徑1.6米和2米兩種構型。捷龍二號擬於2020年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未來將力爭實現年均8~10發的發射能力。
  捷龍三號火箭,箭體最大直徑2.6米,總長31米,總重116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5噸;整流罩可選用外徑2米和3米兩種構型。捷龍三號擬於2021年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未來將力爭實現每年5~8發的發射能力。
  捷龍-S亞軌道運載器是“捷龍”系列家族裡的新面孔,它是服務於距離地面20-100公里的臨近空間科學研究的通用化、小型化、低成本飛行試驗驗證平臺。可為高校、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提供臨近空間飛行條件下的環境獲取、氣動力熱研究、新材料研究、控制和測量技術驗證等研究和試驗驗證。
  目前規劃的“騰龍”系列商業運載火箭為採用液體推進劑的中型運載火箭,未來設計有可重複使用能力,主要承擔中大型衛星和較大規模星座組網的發射服務,力爭將每公斤載荷發射價格控制在5000美元以內,力爭2021年前後完成首次飛行試驗。
  “龍”系列作為“長征”系列的補充,能夠滿足當前國內外絕大部分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還可針對不同的發射需求,提供星箭地一體化在軌交付、海上發射等個性化商業航太服務。
  回應
能不能把英文Dragon換成Loong啊,咱家的祥瑞不是西方的惡龍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10_19_521990.shtml
2019-10-20 09:24:21
阿楨
中國成功發射一枚亞軌道火箭 可回收重複使用(圖)

  2019年12月23日上午8時50分,中國一枚外形非常怪異的火箭在大漠進行了第2次發射測試,它就是淩空天行研發的“天行Ⅰ”遙2火箭。天行Ⅰ頭部載荷因為需要適應高超音速飛行而被設計成乘波體結構,看起來比DF-17還要怪異,它是廈門大學研發的XTER雙乘波體飛行器。
  單級的天行Ⅰ還有一對主翼和一對尾翼,整體看起來就產生了一種它既像飛機又像導彈的錯覺。 天行Ⅰ這次也是全程在亞軌道飛行(20公里到100公里),速度約為3900公里/每小時(約3.19馬赫,可加速至5馬赫)。
  天行Ⅰ回收方式為滑翔+傘降,是世界首款可回收重複利用的超音速火箭。雖然目前它的主要用途是為各種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及相關材料、控制進行驗證試驗,但變成“一小時打邊全球”的高超音速武器應該不是很困難。
  “天行”還將發展出多級構型,由此可具備衛星發射能力,為我國日漸豐富的商業衛星發射提供又一個選擇。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12-25/doc-iihnzahi9912958.shtml
  相關新聞
2019年中國軌道發射33次世界第一
中國最強火箭長征5號12-27發射成功:2016-11-3首飛未能完全成功,2017-7-2第一級發動機“異常振動”發射失敗。
為什麼我的手機還沒用上北斗?因為手機常用GPS代替了所有導航系統(回應:該改,一是實事求是,二是有廣告推廣效應。 現在手機多顯示“位置資訊”己沒GPS.)
中國12-27首次完成太陽帆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2019-12-28 08:51:23
阿楨
埃塞俄比亞人:中國幫我們實現“太空夢”

中國贈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2019-12-20發射成功,約65公斤,設計壽命兩年,在距地面600多公里,每天會經過埃塞上空三四次,主要裝載多光譜寬幅相機,能夠獲取農林水利、防災減災等領域多光譜遙感資料,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總理阿比表示,“在中國幫助下,我們在發展空間科學技術方面開啟了歷史性時刻”。
  這是繼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國之後,中國再次幫助非洲國家發射衛星。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提到,中方願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氣象和遙感應用設施和教育培訓援助,提升非洲國家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支持非洲兄弟早日實現“非洲夢”,實現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近10年來,僅遙感衛星領域,航太東方紅衛星公司就參與研製了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星二號、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埃及二號衛星等多個整星出口項目。

NASA推出超大型火箭SLS

2020-01-08,航太總署NASA終於推出首枚SLS深空探測火箭,這是自1960年代前往月球的農神五號(Saturn V)以後,另一個更大的太空火箭。
SLS是NASA與波音共同研發,與Space X的重型獵鷹火箭、巨型獵鷹火箭相比,SLS的研發進度是緩慢許多,2011就開始研究SLS,SLS首測要到2021年,具體時間表也還不確定。花費超過150億美元,SLS是一次使用火箭不能回收再用,這會影響它的發射成本。
SLS大量應用了1970年代的太空梭相關科技,如同太空梭的中央燃料槽,尺寸也相同,火箭全長64.6公尺,直徑8.4公尺,差別在於,當年的燃料槽底部是沒有引擎的,而SLS底部安裝了四具RS-25主引擎,RS-25也就是當年太空梭所安裝的,只是推力進行改良過。火前空重約85公噸,要是加滿燃料,則達到1,000噸以上,採用液氫-液氧為燃料。
2020-01-12 08:31:55
阿楨
中國新飛船拋棄俄式落後設計完全原創 空間大載人多 2020-01-22 新浪軍事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成功研發新一代飛船,更寬敞舒適。長征2F運載火箭的神舟飛船長度9米,直徑2.9米,重量8噸,可載3人。海南文昌基地長征5B的新飛船8.8米,直徑4.8米,重量21.6噸,可載6人!
  神舟飛船,飛一次就報廢,原因是,設計師為了減重,將飛船殼體結構和防熱結構完全一體化設計,上天執行任務之後飛船重返大氣層,高溫燒烤,外加墜落的衝擊,直接使得返回艙主結構徹底報廢!
  而新一代飛船將飛船防熱層和內層結構完全分開,防熱層每次飛行返回後全部更換,而內層結構則經過檢修後繼續使用,這種設計極大降低了費用,新飛船採用了最新防熱材料,飛船密度是神舟飛船的三分之一,防熱能力是神舟飛船的3-4倍。
  新飛船也採用了全新的著陸方式
  設計師採用了多個減速傘,外加減震氣囊的設計,取代了傳統的減阻火箭以及減速傘的設計,在新一代飛船設計上,中國完全領先俄羅斯,而且依靠自己的力量,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馬斯克“炸火箭”,什麼水準的操作? 2020-01-22 觀察者網

1月19日,SpaceX公司完成了為NASA提供近地軌道載人服務的最後一項測試——飛行中發射中止測試,用一枚真實的獵鷹9火箭將“載人龍”飛船發射升空,並在途中模擬發射失敗的宇航員救生場景。
SpaceX和以前的測試有什麼不同?
在阿波羅計畫的第三次飛行逃逸測試中,成功將阿波羅飛船的模擬返回艙在火箭爆炸時“拽”了出來。
最近的一次上升段逃逸測試,是2019年7月2日進行的“獵戶座”飛船逃逸試驗Ascent Abort-2。
  回應
馬斯克這次試驗只證實了在火箭熄火這種情況下的救生能力,至於出現挑戰者太空梭在升空過程中瞬間爆炸的極端情況下,目前只有逃逸塔才能發揮作用,飛船自身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瞬間推力遠小於逃逸塔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真的發生爆炸,恐怕來不及把飛船乘員艙推到爆炸威力範圍外,爆炸的火箭有可能把逃逸中的飛船乘員艙一併炸毀了。
2020-01-23 08:11:03
阿楨
火星探測!陸首次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2020/04/24 中時電子報

圖為中國大陸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這款火星車和玉兔號月球車一樣,要靠太陽能驅動。由於火星光照強度小,火星大氣對陽光有削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比月球車更困難,因此火星車比「玉兔」多了兩個太陽能面板「翅膀」。
  中國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備受關注,4月24日是「中國航太日」,中方宣佈,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則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
  據《人民日報》報導,這名稱源自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綜合外電報導,儘管新冠肺炎衝擊,但中方的火星任務很可能還是會按照計畫,在今年7月發射。去年12月長征5號火箭成功返回地球,對中方的火星任務是好消息,因為它將參與發射任務。
  今年1月時,中方成功測試了發動機,而火星任務車也進行了太空環境測試。儘管官方並未發表評論,但從種種跡象看來,中方的火星應該正按計畫進行。這是大陸最富雄心的計畫,要是成功,不僅能和美國並駕齊驅,更能讓國家的相關技術脫胎換骨。
  探險家太空控股公司(Voyager Space Holdings)執行長泰勒(Dylan Taylor)說,至今中方的火星任務是最複雜的,它結合了軌道載具,登陸載具和火星探測車,要是他們成功,無疑將使中方太空計畫名列前茅。
  研究顯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探索火星有助於人類瞭解地球。世界主要航太國家紛紛致力於火星探測,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進行火星探測活動。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24001994-260417?chdtv
2020-04-26 07:19:12
阿楨
長五B首飛成功創紀錄 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在文昌成功首飛,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航天器,進一步奠定了長征五號系列火箭運載能力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
  長征5B和長征5同屬一系列,但長征5B主攻近地載人空間站,長征5主打高軌衛星和探測器。
  長征5B高近54米,近850噸重。與長五直徑都是5米,矮了3米,輕了20噸。這主要是因為長五B少了一個芯二級和一個級間段,只有一個芯級。
  長五B有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又稱為“半級”),因此,長五B火箭是我國首型“一級半”火箭。不過,長五B整流罩比長五火箭更大,高度超過20米,連10多米長、4米多粗的空間站核心艙都能裝進去。
  目前採用較多的是多級火箭,特點是,火箭點火後,最下面一級的燃料開始燃燒,燃料燃燒完後,發動機關機,發動機和儲存燃料的箱體就會從箭體上分離,物體越小,所獲得的加速度就越大。但是,火箭級數也不是越多越好,級數多了,控制起來就會更複雜。長五B“一級半”得益於採用氫氧推進劑的芯一級和採用液氧煤油推進劑的助推器的合理搭配。
  中國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首飛、天和一號試驗核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實驗艙)、夢天艙(實驗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
2020-05-06 08:34:26
阿楨
長征5B剛發射成功 美國就搞了個十分惡劣的太空計畫 2020-05-07 新浪軍事

  長征-5B剛剛成功完成首飛,美國就搞出了一個在月球開發方面十分惡劣的“圈地計畫”。
  美國不但在加快自己的載人太空飛行計畫,同時還想在把人送到太空之前先下手為強。
  華盛頓正在醞釀的這項協議,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密提斯(Artemis)月球新開發計畫命名,稱為阿密提斯協議,在未來12年中再度把人和國際空間站送上月球。合作對象不包括中俄,在簽署國建立的開發基地四周設置“安全區”,防範敵對國家或公司在附近操作,對基地形成破壞或干擾。說白了,這份協定的目的是先下手為強,設定一個所謂的“法律框架”,但國際社會中不存在這樣的法律,美國是1967年外太空條約的締約國,天體和月球“不能以主權聲索、使用、佔領等任何其它方式被國家所佔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7/doc-iircuyvi1759139.shtml
  相關新聞
NASA計畫2023年發射月球空間站 2020-05-07 新浪科技
2020-05-08 10:05:28
阿楨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2020-05-08成功著陸,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異常 但中國載人航太趕超美有一個法寶 2020-05-08 觀察者網

  神舟飛船的三艙構型,與蘇俄的聯盟號相似。聯盟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用的載人飛船,但上世界六十年代的設計不可避免的存在諸多局限,設計新一代飛船就成了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新一代多用途飛船返回艙縮比模型”成功返回,採用兩艙構型,由軌道艙和服務艙構成。
  與神舟類似的近地軌道的載人飛船,返回時不會超過第一宇宙速度。而新一代需要具備以更大的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的能力,度意味著更強烈的燒蝕。新一代將採用PICA等低燒蝕度輕質新型放熱材料,在大幅降低重量的同時增強飛船的放熱能力。神舟在返回大氣層時,會遭遇一段時間的“黑障”通信中斷。飛船周圍的空氣因高溫而電離,電離後的氣體對無線電信號產生了遮罩作用。新一代將具備突破黑障的能力,始終與地面保持聯繫。
  本次新飛船總重為20噸,減少服務艙燃料後,還可14噸。20噸用於執行載人登月,而14噸用於在更遠的載人登陸火星、小行星,因為飛船在近地軌道與推進器、著陸器、居住艙等其他艙段構成組合體,飛船本身反倒不用攜帶太多燃料。
  新飛船可重用次數達10次以上,可將單次飛行成本降至最低。
  這次發射的新一代飛船是一艘試驗船,經過後續改進並證明具備極高的可靠性後,才能執行真正的載人任務。神舟剛剛投入時,同樣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遺憾的是,本次另一個載荷“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中出現異常。這種裝置在進入大氣層時,可以通過類似“吹氣球”的充氣展開方式,增加自身與大氣接觸的面積實現減速。未來,它有希望替代減速傘等拖曳式的減速系統,這項技術目前美俄日等國都在進行研究,但尚未成功,尚在測試階段難免,但實測資料將為進一步研發提供參考。
2020-05-09 08:43:10
阿楨
對付印度S-400 陸出手教戰巴基斯坦 2019/09/10 中時

中巴雄鷹-8聯合空中訓練6日剛結束,據央視報導,解放軍在這次訓練中,出動了殲-20以外最強的戰機,如殲-16、蘇-30MKK、殲轟-7A、殲-10A,殲-10C與殲-11B等。此外,解放軍還出動了S-300,甚至S-400系統。
鳳凰網的軍事評論指出,從巴基斯坦的角度來看,這次與中方聯訓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兩款裝備與一種戰術,透過多重彎道超車,不僅能在許多關鍵領域超越印度,起碼還能讓印度花55億美元冤枉錢。
第一款裝備:殲轟-7A電子戰機
就在不久前的中國空軍紅藍對抗中,殲轟-7A身為電子戰機,不僅有效壓制了S-300PUM2飛彈系統,,第4代戰機相當有效的電子壓制力。
從今年2月的印巴空戰來看,雖然巴空軍的訓練水準比印度空軍高,但在數量與整體實力上,和印度仍有明顯差距。因此巴基斯坦空軍需要「力量倍增器」,而它就是殲轟-7A電子戰機。
這次巴基斯坦派出幻影3/5、「梟龍」戰機,以及ZDK-03型預警機。而這些其實就是巴在對印作戰時所能派出的最強空中陣容。
第二款裝備:S-300或S-400系統。
印度已確定,將斥資55億美元,向俄羅斯採購5個團(10個營)的S-400系統。它不僅能打擊從近程到遠端,從低空到高空的全部目標,系統中強大的96L6E相控陣雷達還能對相當廣大的範圍進行全面偵察,而且抗干擾能力相當強大。中方不僅有相當豐富的S-300/400系統使用經驗,同時在對抗中,也累積了同樣豐富的經驗。巴在印度列裝S-400系統前,就掌握了反制手段,讓印度等於白買了S-400。
「梟龍」主打的原本是空優作戰,但新增的雙座型將偏向攻擊使命,電子戰型號可能會成為重點。目前中方已分別在殲-15D與殲轟-7A上展示了翼尖電子對抗吊艙,還有翼下掛載的電子壓制吊艙,而這兩種吊艙都能應用在「梟龍」電子戰機上。分析認為,「梟龍」3的相控陣雷達甚至能讓它領先殲轟-7A。
2020-07-24 07:47:57
阿楨
天問奔火星 陸飆出最高速度 2020/07/24 旺報

大陸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07/23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飛行約2167秒後,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於2021年2月左右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展開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長征五號採用「兩級半」構型,火箭芯級直徑5公尺,捆綁四個直徑3.35公尺的助推器,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發射飛出了中國運載火箭每秒11.2公里的最快速度。當航天器的速度達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時,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也被稱為「逃逸速度」。因此長征五號的火箭一級段殘骸都落入了海南附近的公海,而末級段則由於速度太快,將留在太陽系中飛行,成為環繞太陽的一顆人造小行星。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也帶動大陸軍工火箭概念股全面走揚,個股迎來4至10%的漲幅。
此外,當前國際正迎來火星任務發射密集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於20日發射「希望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也將於近期發射。這是因為地球和火星大約每兩年多才能「相遇」,今年7、8月是兩顆星球距離最近的時候,此時發射能有效節省飛行所需的燃料。
2020-07-24 07:48:56
阿楨
一箭九星!長征11火箭成功在黃海完成海上發射

2020-09-15,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長光衛星公司研製,其中包括“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主要用於獲取高解析度可見光推掃影像和視頻影像,將為我國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提供遙感服務。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6次發射。
  相關新聞
台媒炒作:大陸在海上發射長征11火箭 從臺灣上空飛過
陸射衛星綠媒扯備戰 炒作太超過
  回應
臺灣上空就是中國領空。別說發射火箭經過,就是戰鬥機天天巡航臺灣島,也是正常得飛過又怎麼樣?這群井底之蛙真的欠扁。
臺灣當局的反應讓大家沒看到和統的希望,這種表現只能讓武統來的更快。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9-15/doc-iivhuipp4502283.shtml
2020-09-16 07:53:13
阿楨
回望國際空間站二十年:耗費如此鉅資是否值得? 2020-10-27 新浪科技
…….
  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始於1998年,在2011年完成。在這十三年時間裡,美國太空梭進行了30多次飛行,俄羅斯火箭進行了40次多飛行,才將所有元件和模組帶到空間站。多年來,數千名科學家合作進行3000多項實驗。建造最終費用超過1000億美元。每年維護和補給耗費40億美元。
  英國倫敦大學行星科學家伊恩•克勞福德(Ian Crawford)教授認為,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國際空間站是高規格國際合作的一個極好範例,當時的世界迫切需要這樣的行動,將世界人民和不同國家聯繫在一起。學習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對我們做好重返月球的準備,以及未來把人送上火星等,都有很大幫助。”
  然而,英國的皇家天文學家馬丁•裡斯爵士(Sir Martin Rees)表示,科學上的回報是微不足道的。
  相關新聞
俄航太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美中太空戰!中國稱2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 每組3人(國際空間站6人耗資鉅)任務周期3-6個月均已選定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項目 報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仇? 中國:項目要符合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則、科學意義要突出、要合理可行,要自行承擔研發經費。項目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來自17個的9個項目入選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美國的項目沒達到科學價值和技術要求的標準。
2020-10-28 08:58:24
阿楨
嫦娥5號到月球上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建基地做準備 2020-12-01

  在2020-11-25文昌國際航太航空論壇上,中國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指出,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會不會像是諸多科幻小說中所表現的那樣,有一大片閃閃發光的科幻建築組成,有著金屬質感的牆壁和透明的穹頂?
  根據中國科學家的看法,不會長成這個樣子,相反它會有一個非常傳統的構造,像極了陝北高原上的窯洞群。
  月球表面的陽光,比國際空間站所在的400公里地球軌道更加嚴酷,因為在地球在400公里以上還有至少1000公里的電離層,可以起到遮蔽陽光和阻擋宇宙射線的作用。
  國際空間站運行20年,核心艙已經出現了老化的跡象、在月球會縮短到10年5年,甚至更短。
  挖窯洞,就用月球本身的土壤和岩石製成建築的屋頂和牆壁,充分遮罩宇宙輻射和太陽輻射。只要技術成熟,就可以在月球地下很大範圍內建立一個地下城,容納比較多的人口,甚至可以建設月球農場,供人類長期生存。
  要想挖月球窯洞,就要對月球上的土質和岩石有足夠的認識,才能相應研製工程機械和掘進方式。這就是嫦娥五號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了。另外,可以從地球上帶去一些粘合劑,與月球土壤混合之後變成混凝土,再用3D印表機改成房子。這與挖窯洞雖然有很大區別,但同樣需要對月壤的性質有充分認識。還需要有足夠多的月壤來做實驗,看看哪一種粘合劑更合適。

人類在外星建核電站靠譜嗎 2020-12-02 科技日報

據美國CNBC網站2020-11-15報導,NASA計畫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電站,這一核裂變電力系統的輸出功率為10千瓦,可連續不斷地工作至少10年。
低濃縮的核燃料將為小型核反應爐提供動力,此前阿波羅12號使用的阿波羅月面實驗套裝中的儀器就是由一部RTG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供電的。
2020-12-02 10:13:49
阿楨
目前的載人航太主要能源有3類:太陽能、化學能(燃料電池等)以及核能。
核反應爐電源的功率大、能量密度高,相比其他電源具有較高的功率品質比,可在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不易獲得的環境下工作。例如,火星上週期性的沙塵暴可能會持續數月、而月球上永久陰影的隕石坑內沒有陽光,。此外,月球南極有永久光照區,可以利用太陽能,但如在低緯度將面臨長達14天的月夜,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核反應爐來提供能源。
  相關新聞
川普政府計劃聯合他國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俄指美違反了冷戰時期簽訂的外太空條約,俄宣布與中合建月球基地跟美NASA打對台
嫦娥5號2020-11-24成功發射:開啟大國未來新能源氦三爭奪戰
嫦娥五號探測器2020-12-02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俄放話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單幹?最後或與中國合作

  2020-11-27,俄羅斯表示,要重新考慮2024年之後是不是還繼續參加國際空間站。
  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和西方惡化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俄要退出的消息。
  那麼,俄羅斯到底撤還是不撤?
  今天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在俄“和平”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是搞航太不僅僅需要技術,也需要錢。建造和使用國際空間站的經費,幾乎都是美歐日支付的,俄自己搞一個空間站,經費完全不足以支撐。
  既然如此,俄羅斯可以自己搞一個空間站,然後租給西方國家使用嗎?
  從10月美甩開俄與七國簽署月球探索合作協定來看,西方似乎沒有興趣繼續和俄合作:俄技術已經老化陳舊,NASA為了維持國際空間站20年來不斷向俄付款,不如痛下決心自力更生。
  中國對空間站運行的經驗還非常不足,不過中國自主空間站早已定型,為了俄而大規模修改設計方案,可能性是很小的。比較大的可能性,是中國向俄羅斯開放空間站,允許俄羅斯飛船的對接和宇航員的駐站。
2020-12-02 10:17:32
阿楨
長征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

  2020-12-22,長征八號在海南文昌,一箭五星,首飛告捷。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首飛前夕,專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目前我國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和3噸運載能力的長征四號系列,太陽同步軌道4.5噸以上還是一個空檔;長征五號等大火箭倒是可以打(衛星),但性價比低。國家現在對互聯網衛星,低軌移動、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非常旺盛,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太陽同步將占到50%到60%。長征八號的大整流罩,幾百公斤的衛星一次打多個,便於多星組網。
  長征八號已經開展了可重複和智慧化相關技術的驗證,比如火箭返回“收油門”的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
  長征八號突破基於模組組合的快速集成設計,是我國首個研製中未開展全箭模態試驗的中大型火箭,大幅縮短研製週期,降低了研製費用。未來目標是7到10天、40個人左右就能完成一次火箭發射任務,簡化方案,提高效率。
  從需求預計看,長征八一年應該不少於20次發射。

新一代長征八號完美亮相 但為何有人更傾向老火箭 2020-12-24 觀察者網

  除非“老長征”實在打不動,否則大家都會自然傾向于“老長征”。
  只要能滿足航天器的具體需求,把航天器可靠且便宜的打上去,用戶不在乎選用技術多先進的火箭,不在乎火箭是用氫氧發動機還是偏二甲肼加四氧化二氮。
  衍生自R-7導彈的蘇聯運載火箭系列60多年了,固然有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航太投入下降、後勁不足的原因,但如沒全系列近2000次發射保底,R-7恐怕早自然淘汰掉。
2020-12-25 09:45:35
阿楨
極其罕見:NASA這次冒著違法的風險也要跟中國交換資料

  2021年1月至3月,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交換火星探測器軌道星歷數據舉行多次會談及交流,以確保火星探測器的飛行安全。這個新聞讓很多人大惑不解,美國不是立法禁止了和中國的航太交流與合作嗎?NASA這樣做不是犯法了嗎?
  對此,NASA特地解釋說,這次交流已經向國會提交申請,並且獲得了特批。這也是著名的“沃爾夫條款”生效10年來,雙方第一次正式的雙邊交流。
  在航太對華合作的問題上,美國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不同利益集團有著不同的訴求。以NASA為代表的科學界對於來自中國的科學資料、研究成果有重大需求,以反華為賣點的右翼勢力卻希望通過技術封鎖來阻止中國航太的進步。1340條款生效十年來,中國航太發展越來越快,證明封鎖派的判斷和政策是完全失敗的。在這種背景下,合作派的話語權顯然有所提升。
  然而隨著中國航太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很多NASA沒有的資料和成果。比如月背降落、月球中繼衛星、月壤採樣返回,等等。特別是“嫦娥五號”的月壤採樣返回,雖然美國手中有大量阿波羅時代取回的月球樣品,但採樣地點與嫦娥五號並不相同,這意味著樣品也不相同。所以,對華交流與合作,已經越來越成為NASA的剛需了。
  美國國會雖然高度反華,但並不缺少對基本事實的認識和判斷能力。
  同時,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採取樂觀情緒。如果會談結束之後,美方發現自己不需要擔心火星探測器碰撞問題後,立刻中斷交流、恢復封鎖,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全力以赴推進中國自己的航太事業發展和重大型號研製發射,是唯一正確的方式。美國人肯合作或者不肯合作,都不可能動搖中國航太事業的大局。
  相關新聞
中俄將合建月球科研站,俄專家:回應美國登月計劃,開啟太空競爭新時代
2021-04-02 09:52:06
阿楨
美媒:拜登新導彈專案耗資千億 升級民兵3只需花1/10 2021-04-21 新浪科技

  美媒《福布斯》2021-04-09報導,拜登政府公佈了五角大樓2022年預算7150億美元,比2021年7040億增加,這讓一些人對軍費沒有大幅削減感到失望。眾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是去年提出軍費削減10%的發起人之一,她表示,美國軍費的支出超過了排在我們後面的10個國家的總和。
  為了讓去年支持其贏得總統大選的議員們滿意,拜登可能很快就會採取一些措施,或許會暫停目前最昂貴和最有爭議的核武器計畫——陸基戰略威懾系統(GBSD)。
  陸基戰略威懾系統將完全取代目前所有40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GBSD將花1000億,可以服役到2075年。GBSD已經計畫了十多年;然而目前該專案仍然處於初始階段。
  五角大樓聲稱,購買全新的GBSD比簡單延長目前的民兵3壽命要便宜。然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報告稱,採購任何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成本可能是對民兵3進行現代化的兩至三倍。
  2012年,美國空軍曾表示,將整個“民兵3”部隊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只需要70億美元。
  考慮到目前對美國安全的最大隱患是來自公共衛生危機、氣候變化和極端懸殊的貧富差距等非軍事領域,喬•拜登應該認真考慮,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否保障美國人安全的最佳工具,甚至是有用的工具。
  相關新聞
國際太空站壽命延長至2024年
不和美國玩 俄羅斯將於2025年退出國際太空站
中俄聯手挑戰美太空霸權 將共建太空站月球科研站
2021-04-22 07:18:31
阿楨
天和號核心艙2021-04-29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全面展開

  空間站建造兩個階段各規劃6次飛行任務
2021年9月和10月,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將有3名太空人駐留6個月。2022年底成建造,壽命不小於十年,通過更換還可以延長。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04-29/doc-ikmyaawc2500984.shtml

中國空間站和比國際空間站 --知乎

  國際空間站建造費用爆增,20年來總費用超過了20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的運營費用已經極高,例如國際空間站常年保持6人在軌生存,半年左右進行輪換。目前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是唯一運載工具,一張船票就需要8100萬美元!每年單美國就需要花費15億美,足夠中國完成嫦娥探月工程。
  因而,選擇建立一個第三代空間站已經足夠完成絕大部分任務目標。長期保持3人在軌運行,用現有的長5(重型建設工作)、長7(天舟貨運飛船)和長2F(神舟載人飛船)火箭即可支撐,性價比顯然要高很多。
  實際上,天宮空間站方案也很靈活。在運行中,天宮空間站將同一個光學艙段共軌飛行,在很多指標上都接近甚至超過哈伯太空望遠鏡,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這種方案減少了對望遠鏡的干擾,同時如果望遠鏡出類似哈勃曾經的品質問題時,也方便維護升級。同時,核心艙還保有備用對介面等,如有需要可以將天宮空間站進一步升級成更大版本。
  這些設計理念是非常先進實用的。我國航太依然處在追趕階段,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即便再怎麼多快好省也要避免航太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天宮空間站保持一個超高性價比建設和運營方案,對於我國是最優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utpHu3mXU
2021-04-30 08:14:17
阿楨
外媒集體雙標:美國火箭殘骸流星劃過,中國的就失控砸頭2021-05-07觀察者網

距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返地越來越近,西媒這次,為抹黑,還發明了 “失控殘骸”的偽概念。然而,3月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殘骸掉落在美國一農場時,外媒卻用點亮夜空這種浪漫詞彙,將其包裝成一樁神秘奇聞。
中方專家表示,不管是哪國的火箭殘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火箭本身結構是“皮薄餡多”,內部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後,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因此與空間站或大型衛星相比,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的飛行軌跡也並非 “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儘量避免落入人口稠密區,減小火箭殘骸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所採用的方式包括放空燃料罐等壓力容器鈍化殘骸,採取措施進行減速,提前無控再入大氣,減少在軌停留時間,或者變軌到墓地軌道,或者改變軌道,避免和使用中的航天器碰撞,然後等待無控再入。
  回應
民主自由人權雙標,連航太火箭殘骸也雙標!
所以了。雙標就是西方的本能。

4次自爆!2021-05-05,SpaceX公司星艦原型機SN15首次成功在得州博卡奇卡發射場完成了10公里高度飛行測試。SN15高50米,直徑9米,由尾部三台猛禽發動機提供超過100萬磅的推力。未來完整版的星艦將裝配6台猛禽,由一枚安裝有28台猛禽發動機的超重火箭托舉著星艦前往太空,一次可以運送上百位乘客前往月球甚至更遠的火星。星艦(Starship)與超重火箭(SuperHeavy)共同組成未來SpaceX進行太陽系內載人星際航行的交通工具。
  回應
從視頻看,就中心一組噴嘴靠不停擺動修正姿態來實施著陸。考慮到火箭的身高與重心的關係,有點經驗的人都會對此著陸方式產生擔憂。這個不連續成功個幾十次沒人敢乘
美國資本巨頭在研究星際飛船,中國資本巨頭在社區賣菜
美國就是把某些任務從nasa轉移spacex,一個公司再有實力沒有國家技術和撥款支持也玩不了

美軍服役50年老洲際導彈 抽檢發射失敗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2021-05-05證實,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在試射前被臨時中止,“民兵3服役超過50年,進入壽命末期,亟待延壽和更換。為了替換民兵3,去年9月美國諾格獲133億美元大單,贏得了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洲際彈道導彈(GBSD)的合同。美國國會目前就研製新導彈還是延壽民兵3進行新一輪爭吵。
2021-05-08 09:50:57
阿楨
陸天問一號探測器 今晨成功降落火星 2021/05/15 旺報

新華社今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15日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徵程的重要一步。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域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臺並開展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精確入軌後已按預定飛行程式在軌飛行了約295天。5月15日淩晨1時許,「天問一號」在火星停泊軌道上進入著陸窗口,探測器實施降軌,4時許,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歷經約3小時飛行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約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衝,成功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兩器分離約30分鐘後,環繞器進行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巡視器提供中繼通信。
據報導,整個九分鍾降落過程分為進入-下降-著陸三步,簡稱為EDL(Entry、Descent、Landing)。天問一號在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後首先借助火星大氣,進行氣動減速,這個過程要克服高溫和姿態偏差。
氣動減速完成後,天問一號的下降速度也減掉了90%左右。緊接著,打開降落傘進行傘系減速,當速度降至100公尺/秒時,通過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由大氣減速階段進入動力減速階段。
在距離火星表面100公尺時,進入懸停階段,完成精避障和緩速下降後,著陸巡視器在緩衝機構的保護下,抵達火星表面。
整個過程天問一號在9分鐘內將約2萬公里/小時的速度降至到0公尺/小時。
  回應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地表的國家(第一是美國!另外前蘇聯及俄羅維斯以及歐洲歐空局也至少4次以上嘗試登陸火星(軟著陸才算)都失敗了),但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就繞、落、巡一步到位的國家且第一次任務就成功的國家!美國登陸火星之前已經事先發射3次以上的火星環繞衛星探勘,之後才成功登陸火星地表!這説明中國科技已極為先進!
  相關新聞資料
天問一號成功登火:被嘲笑十年後,中國用一顆探測器打破美國紀錄
https://youtu.be/sx7hrTgRTnM
2021-05-17 07:38:09
阿楨
中國推力500噸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2021-10-19試車成功

該型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研制,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推力達500噸,採用高壓強總體設計、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燒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多項先進技術,發動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全球最強俄RD-171MV火箭發動機將推出,世界各國的差距將再次拉大 2019-12-10

目前世界主流發動機的推力排名主要有:第一名俄RD-170單臺地面推力達到790噸,第二美土星-5號所用的F1發動機達690噸,第三美德爾塔4型重型火箭的RS-68達299噸。中國長征-5號配置的YF-100才120噸。不過,中國正研單臺推力達500噸的液氧煤油機及單臺推力達200噸的氫氧機。
  相關新聞
俄2021-09-15叫停“葉尼塞”超重型登月火箭技術設計(約需1.7萬億盧布) RD-171MV發動機。RD-171MV重10.3噸,推力超過800噸,功率達到24.6萬馬力。
2021-10-21 08:05:00
阿楨
中國大陸測試推力超過500噸的固態火箭引擎 2021/10/20 中時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引述《環球時報》報導,中國航天科技公司(CASC)剛剛完成大推力固體火箭引擎的測試,這台引擎直徑達到3.5公尺,裝藥量150噸,而推升力過500噸。
CASA表示「此試驗標誌著我們在固態運載火箭技術領域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將來發展重型運載火箭技術奠定了基礎。為將來的載人登月以及深太空計畫,都是重要的。」
太空火箭分為液態燃料與固態燃料,液態燃料的操縱性較好,可以透過各種閥門來控制,但是設計複雜,成本極高,而且液體燃料容易揮發,必須在發射前裝填,否則很容易漏光;而固態燃料是將燃料與氧化劑都混合成膏狀,燃燒以後就只能一直燒完,不能中途結束,但是推力極大,構造簡單。
早期的太空火箭與彈道飛彈都採用液態火箭,之後固態火箭的安全性逐步提升,而且保存時間更久,因此先是彈道飛彈採用固體燃料,之後許多的太空火箭也應用上固體燃料系統。
研究人員認為,新的 500 噸推力火箭引擎,可使以後的大型重型運載火箭變得更廉價與更快的量產速度。
CASA計畫,在單台500噸推力引擎的基礎上,繼續研製直徑3.5公尺的更大型引擎,總推力將超過1000噸。
2021-10-21 09:01:51
阿楨
俄媒:SpaceX一枚火箭殘骸將撞上月球預計在今年3月發生

  俄羅斯衛星網2022-01-26稱,根據線上太空垃圾追蹤軟體的資料,美國SpaceX一枚重達4噸的火箭殘骸的太空運動軌跡顯示,它即將與月球相撞。“這很可能是第一起太空垃圾撞擊月球的意外案例”。這枚失控火箭殘骸屬於SpaceX公司2015年2月發射的“獵鷹9”火箭。當時它負責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深空氣候觀測衛星送到距離地球超過100萬公里的地方。此後它一直在軌道上混亂地漂浮。近年來SpaceX公司發射的衛星和火箭殘骸多次對其他國家航天器構成威脅,外界擔憂該公司在航太領域的野蠻行為可能導致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猛增。

美惡炒中國衛星變身“太空拖船”專家:賊喊捉賊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2022-01-26稱,一顆中國衛星正在發揮“太空拖船”的作用,將另一顆失效的中國衛星送入“墓地軌道”,美媒炒作“中國衛星擁有軍事用途”。
  1月22日中國SJ-21衛星圍繞並接近一顆失效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執行“近距離操作”後,將失效衛星拖離地球同步軌道,SJ-21已經和失效的北斗衛星分離,回到近地軌道。後者被留在“超級墓地漂移軌道”中,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以上約300公里的太空,可以為後續新發射的衛星騰出空間。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如何處理太空垃圾和報廢衛星,應該是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但美國媒體卻把這個話題向太空軍事化的方向炒作。美媒鼓吹各國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要“增加透明度”、降低太空意外的風險,然而種種事實證明,在太空大搞異常接近他國衛星的正是美國,甚至還大玩“賊喊捉賊”的把戲。
  “突發防務”網站在去年11月的報導裡提到,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顆美國衛星曾試圖接近中國當時最先進的“實踐20號”衛星,但中國衛星卻及時發現並快速擺脫。
  顯然,美國在乎的不是太空危險,而是企圖通過監視他國衛星,確保美國在太空的絕對優勢。
  相關新聞
國家航天局:近五年共發射207次,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未來五年,將建成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四期等新的重大工程
2022-01-29 08:39:02
阿楨
美國新一代登月火箭發射推遲

2022-08-29,美國登月火箭指揮中心稱,新一代“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的一個引擎排氣出現問題,在發射前無法進行修復。團隊將在未來數日決定發射時間,下一個發射視窗期最早為9月2日。
  回應
為什麼美國SLS火箭發射突然中止?推遲多年,採用十幾年前古董技術無創新,研發測試階段問題不斷,能夠順利升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Cw6pxBzp0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2022年第34次火箭發射失敗
2022-06-13,美國火箭發射再次遭受挫折,Astra公司發射的LV0010火箭(Rocket 3.3版)發射失敗,將NASA(美國宇航局)的兩顆衛星弄丟。這是美國今年的第34次火箭發射,也是第二次火箭發射失敗。
本次Astra發射的是NASA低成本衛星TROPICS任務,合同總價格是795萬美元。看來低價雖然誘人,不過,一分錢一分貨。NASA想用低成本火箭發射高風險、高收益的航太設備,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恐怕比較殘酷。
2022-08-30 06:55:40
阿楨
天宮2022-11-01與夢天實驗艙交會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組建

23噸的夢天實驗艙則主要用於研究基礎物理學和微重力,微重力即物體和人在極其微小的引力作用下看起來失重的狀態。艙內配置13個標準載荷機櫃,裡可以進行流體物理學、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和航空航太技術的實驗。

500噸全球第一!中國自主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將首次公開

第14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航太科技集團的500噸全世界最大推力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將首展,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2021年10月試車成功,採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技術。基於此一研發成果,已經開展直徑3.5米級分段發動機的研究,發動機分5段,最大推力將達到1000噸級以上,可應用於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滿足中國太空裝備、載人登月、深空探索等的需求。
  相關新聞
中國2021年航太發射55次 超越美俄居世界第一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推力是2000噸,500噸跟它比什麽?
獵鷹9的2280噸推力是基於三個獵鷹9號助推器捆綁起來,使用上面的27台梅林1D發動機的前提下實現的,這台500噸是單發推力。
至今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3408噸推力用了11台發動機
2022-11-02 08:44:49
阿楨
中國將在非洲建發射場意味著啥? 2023-01-14

中國香港航太科技集團與吉布地共和國政府,共同開發運營吉布地太空港。發射場除了配備7座衛星發射台和3座火箭試驗台外,還包括電站、水廠、航空港、道路、港口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中國已經有4個火箭發射場,為啥還要在非洲建設發射場?
首先是它的位置好,吉布地位於非洲東北部,橫跨北緯11-13°,更靠近赤道,而中國最靠南的航太發射場是文昌,也不過是北緯19度。發射場越靠近赤道,火箭發射的大部分軌道載荷都更力,這是因為借助了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在赤道上線速度最高,越往極地線速度越小,所以越是靠近赤道,所需要的火箭燃料就越少。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其實載荷並不高,絕大多數火箭燃料都是為了發射火箭燃料,所以這下子就節約了不少的燃料,能讓發射變得更便宜。
其次,吉布地剛好在沿海,火箭和衛星可以通過海運的方式運到這裡發射。中國除了文昌,其餘的都在內陸。火箭生產在東部,陸運沿途需要經過多個隧道,限制了火箭直徑,不利於火箭的發射。
第三,吉布地不用擔心火箭上升殘骸落區的問題。想要借助地球自轉速度,火箭發射就需要自西向東發射,吉布地在非洲東北部,火箭發射之後大部分飛行軌跡都在海洋上空,避免了火箭殘骸砸到人的可能。

中國首個海外基地為何選吉布地?扼守全球最重要航道 2017-07-13 新浪軍事

  2017-07-11,在廣東湛江軍港,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官兵乘井岡山艦、東海島船前往吉布地基地,標誌著首個海外基地成立。
  中國從2008年開始在索馬里海域護航,已經派出22批艦艇編隊,為6000多艘中外船隻護航。中國已成為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貢獻的維和經費達到世界第二位。吉布地保障基地主要為解放軍在非洲和西亞方向參與護航、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提供有效保障。
2023-01-15 07:10:59
阿楨
日新型火箭首射失敗 太空戰略受阻 2023-03-08 聯合報

日本國產最新主力運載火箭H三一號機七日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升空,因無法確認第二節火箭引擎點火,控制中心判斷火箭無法安全飛行,在發射約十五分鐘後傳送自毀指令,發射任務宣告失敗,殘骸研判落入菲律賓東方海域。日本學者表示,日本太空開發戰略將會推遲,影響極為重大。
H三是日本卅年來首款中型運載火箭,載運量為兩千至兩萬公斤,號稱發射衛星費用比競爭者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更便宜。如今首次升空失敗,日本政府表示「非常遺憾」,負責H三火箭組裝工作的三菱重工業股價因此下跌。
H三火箭一號機可謂一波三折,原訂二○二○年要發射,但因新引擎研發不順等因素,不斷延後,今年二月十七日準備發射之際,偵測到火箭第一節的裝置發生異常,臨時喊停,七日升空又出師不利。
日本火箭開發之路不斷遭遇各種失敗,不同原因都得費時採取相關對策,造成無法發射火箭的空窗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對希望擴大人造衛星發射業務的日本政府與產業界來說衝擊甚大。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原本計畫未來廿年每年要發射H三火箭六次。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米本浩一說,這次H三火箭一號機問題可能出現在第二節引擎本身,或是點火的電力系統。因為火箭本體自毀落海,能獲得資訊有限,推測查明原因要花的時間可能以年為單位。米本說,日本太空開發戰略本身將會推遲,「影響極為重大」。
H三作為日本國產最新主力火箭,被定位為日本今後太空開發的一張「王牌」。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永岡桂子對發射失敗深感遺憾,「我對無法回應國民及相關人士等各界期待感到抱歉,會以文部科學省立場盡速查明原因、制訂對策,為回應外界對H三火箭的期待,將跟相關機構合作全力且迅速地因應」。
日本上一起國產火箭發射失敗案例,是二○二二年的小型火箭「愛普瑟隆固態燃料火箭」六號機;如果以主力火箭H二A來看,上一例則是二○○三年的H二A火箭六號機。
  回應
日本MRJ失敗,中國ARJ/C919成功。15年努力付之一炬!三菱宣佈放棄MRJ支線飛機,日本大飛機夢碎 2023-02-10 華爾街見聞
打造航太強國 陸2款重磅火箭首飛時間表曝光 2023/03/06 中時 其中直徑5米,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預計2027年前後完成首飛。直徑10米,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則爭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2023-03-08 08:13:57
阿楨
陸火箭「無預警」重返地球!可能墜落地點曝光 2023/03/11 中時

隨著國際太空競爭不斷升溫,衍生的問題也愈來愈多。中國大陸去年6月發射載運軍用間諜衛星的「長征二號丁」火箭,在美國當地時間7日於德州上空解體。由於整個過程都不在計畫之內,不少專家擔憂未來類似行為可能會對太空衛星甚至地表上的民眾帶來風險。
綜合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英國「獨立報」、航空媒體《Aerotime Hub》報導,「長征二號丁」火箭載運3顆軍事間諜衛星,完成衛星布放後,就成為4公噸重的太空垃圾,直到7日穿過德州上方的大氣層,以超過2萬7千公里時速重返地球並解體。截至10日為止,美國軍方尚未尋獲任何火箭殘骸,可能已在重返途中燃燒殆盡。
美國太空司令部指出,「這是一次不受控制的重返,意味著火箭沒有被引導,而是軌道自然衰減、降落。這種情況凸顯了我們需要針對高風險、不受控制的飛行體制定更好的國際規範。」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曾針對類似事件批評中國大陸「不負責任」。
  回應
什麼叫“無預警”的火箭回歸,典型的西方媒體洗腦抹黑和碰瓷中國的垃圾語言,和塔綠班1450造謠標題黨風格。令人作嘔。
媚日勢力極龐大的中時又在刻意抹黑醜化中國了!現在中時幾乎天天在新聞版面上都蠻大幅度刻意醜化中國,快要跟三民自一樣了!
土共的火箭科技又土又危害地球!
沒了土共你似乎沒活下去的動力,你是不是要查: spacex龍飛船的殘骸砸中澳洲農場
  相關新聞資料
NASA剛抹黑完中國,美國SpaceX「失控殘骸」就墜落澳洲,西方媒體集體噤聲 2022/08/09
2023-03-13 07:13:09
阿楨
維珍軌道宣佈停止營運!裁員85% 2023-03-31

英國太空企業維珍軌道(Virgin Orbit)將停止營運,原因是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消息曝光後,維珍軌道的股價暴跌40%,收在每股0.19美元,一年前還有7美元。
維珍軌道創辦人英國億萬富翁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對太空懷有高度憧憬,曾在2021年以70歲高齡成功飛上太空,不少媒體都說太空旅遊可望成為全球富人新潮流,但兩年後卻成黃粱一夢。
  回應
炒股
  相關新聞
發射火箭失敗重創+融資周轉失靈!

中國大陸火箭種類雖然多 卻仍舊採用劇毒燃料 2023/04/02 中時

中國大陸一直積極發展太空技術,也推出種類龐大的長征火箭家族。上個月中,長征三B火箭在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一顆高分十三號)軌道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該火箭發射時,有一陣腥紅色的濃煙,是一種稱「聯胺」學名是四氧化二氮 (N2O4)的劇毒的燃料,有極強的氧化性,可以在無氧狀態下持續燃燒,因此可以做為火箭的自燃推進劑,能夠消除可能發生故障的點火系統。直到1990年代,中國新一代火箭,逐步採用更清潔的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LH2)推進劑。
  回應
RCA遺毒桃園!
台媒愛轉傳西媒的反中抹黑造謠!
呵呵🤭 同時在美國火車出軌就毐掉了一個鎭,連火箭發射都免了!為何新聞幾乎看不到?
長征六號之前,中國的火箭都是採用傳統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組合,劇毒、貯存不易、準備週期長且推力不足。而液氧煤油組合則能進一步提高火箭推力,極大降低燃料存貯和運輸成本,是一種可靠性高對環境友好的火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經直線超車美國,各方面的技術諸如系統工程、材料技術、發動機啥的都在之前的基礎上更新了。
2023-04-03 08:48:30
阿楨
引擎壓力閥問題難解 史上最大火箭SpaceX星艦號2023/04/17首射受挫
  回應
馬斯克噱頭大王
米國脫實向虛多年,現在搞那些高科技實體,十有九敗。
  相關新聞資料

SpaceX星艦數據--維基百科

高度 119 公尺、直徑 9 公尺
至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50公噸
第一級 – 超重型推進器
高度60公尺、33具猛禽發動機 (單具引擎推力1700 萬磅)
第二級 – 星艦
高度50公尺、猛禽發動機 (3)、猛禽真空發動機

500噸全球第一!中國自主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將首次公開

第14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航太科技集團的500噸全世界最大推力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將首展,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2021年10月試車成功,採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技術。基於此一研發成果,已經開展直徑3.5米級分段發動機的研究,發動機分5段,最大推力將達到1000噸級以上,可應用於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滿足中國太空裝備、載人登月、深空探索等的需求。
  相關新聞
中國2021年航太發射55次 超越美俄居世界第一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推力是2000噸,500噸跟它比什麽?
獵鷹9的2280噸推力是基於三個獵鷹9號助推器捆綁起來,使用上面的27台梅林1D發動機的前提下實現的,這台500噸是單發推力。
至今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3408噸推力用了11台發動機
2023-04-18 08:43:59
阿楨
地面視角震撼!「星艦」火箭升空爆炸 馬斯克說話了 2023/04/20 中時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名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星艦」(Starship)火箭,美國德州時間週四(20日)上午8時33分在SpaceX私有發射基地升空,4分鐘後火箭於半空中爆炸落入墨西哥灣,他在推特發文喊話,此番「為下次試射學到很多」。
  回應
再多爆炸幾次就學的更多了
哈哈大笑 學會如何爆炸?
SpaceX星艦發射後姿態失控,直接在空中炸毀了
33台發動機竟然有6台沒點火,但電腦顯示是5台沒點火(圖片左下角),若不看視頻圖像,都搞不清到底有幾台發動機沒點火,技術是不是有點太粗糙了
我們驚呆了,如能用幾個大推力的發動機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用33個小推力的呢?俄羅斯人笑了,俄羅斯大推力發動機禁止向美國銷售。
火箭就是堆便宜發動機,電車就是堆五號電池,這就是馬斯克的科技

星艦雖爆炸 馬斯克把資本主義帶進太空探索 可能是對人類最大貢獻 2023-04-21 聯合報
  回應
原來老黴的阿Q精神也是這麼強烈的?!
2023-04-21 08:02:10
阿楨
中國太空站|「N個」航天器伴飛 隨時合體 天宮二期變身「太空母港」 2023-03-13

  中國太空站的「第一塊積木」是天和核心艙,它於2021年4月29日發射到距離地球約400公里軌道上。此後中國太空人陸續進駐,而問天和夢天實驗艙也於2022年的7月和10月先後加入,形成「T」字型結構,至此中國太空站建造完成。
  另外,中國太空站2023年還將迎來另一位成員,就是巡天太空望遠鏡。
  當然,大家都知道天和、問天和夢天三個艙段只是中國太空站的第一期,此後「天宮」還有第二期工程。
  2023年2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逐夢寰宇問蒼穹——載人航太工程三十周年展」上,曝光了相信是太空站二期的第一個艙段──多功能節點艙。
  甚麼是節點艙?天和核心艙前端的球形部份,就是節點艙,它的作用如同「連接器」,上面其中兩個對介面現在已連接了問天和夢天實驗艙。
  二期工程的大型多功能節點艙再不是核心艙的一部份,而是一個大小和形狀都與天和核心艙相若的獨立艙段。
  從畫面所見,多功能節點艙有6個對介面,前端對的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尾端和下方的對接了神舟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其餘三個仍空著。空著的三個對介面會怎麼用?
  中國空間站(太空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此間接受央視的採訪,他雖然沒明確提及多功能節點艙,但透露了一個非常進取的中國太空站二期建設方案,這方案比單純的「擴建」或「一開二」更科幻。
  他透露,中國太空站的構型原來有53種之多,亦即有53種變型,而現在的太空站構型在天上飛的同時,可以有多個伴飛艙跟在它後面;這些伴飛艙平時單獨執行科學實驗任務,需要燃料補給和維修維護時,可以自主地對接到空間站上。
  楊宏說:「像這樣的航天器可以有『n多個』,都可以跟著空間站來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甚麼呢?以空間站(太空站)為核心的一個『太空母港』的模式,這是我們空間站所獨有的。」
  伴飛、有需要時對接,未必是最新鮮,即將發射的巡天太空望遠鏡就是以類似方式運作,但有「n多個」伴飛艙、有53個構型的「太空母港」,應該刷新了很多航太迷想像。
  中國的「太空母港」何時實現?隨著中國太空站一期完成和進入營運階段,第二期工程應該不遠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acEobqg_g
2023-05-30 07:42: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