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的描述是真的吗?有其他史书可以补充吗?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关注者
74
被浏览
28,635

8 个回答

这个记载基本只能作为战国纵横家的段子看,因为被太史公采编到《仲尼弟子列传》才出名的。

《仲尼弟子列传》说,齐国的田常打算进攻孔子故乡鲁国,孔子就派子贡游说田常,放弃攻弱鲁而是攻强吴,用此削弱国、高、鲍、晏四家势力。之后子贡又跑到吴国,劝说夫差伐齐称霸,并放过勾践;然后又跑到越国,劝说勾践先迎合夫差,派兵援助夫差;接着子贡又跑回吴国,劝夫差要想称霸,就不要接受越国援助;最后跑到晋国,劝晋定公坐观虎斗。

但是,古人其实对此早有质疑。《史记会注考证》引苏辙曰:

齐之伐鲁,本于悼公之怒季姬,而非陈恒;吴之伐齐,本怒悼公之反复,而非子贡。吴齐之战,陈乞犹在,而恒未任事。所记皆非,盖战国说客设为子贡之辞,以自托于孔氏,而太史公信之耳。

小苏学士提出了两个疑点:

1、起因有问题。齐伐鲁直接原因是因为齐悼公索要季姬,吴伐齐是夫差恨悼公反复无常。

2、人物有问题。当时齐国陈(田)氏宗主是田乞而不是田恒,更加谈不上想攻打鲁国。

关于春秋史的史料,公认的《左传》最可靠和详实。所以往往可以校订《史记》的疏漏。以下是以前写过的一点东西,可以作为问题的补充。

===================================

这个故事在《左传》的精彩,毫不逊色于《史记》,这里有春秋时期最大的一位阴谋家。《左传》关于这件事始末比较零散,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经过:

齐悼公出奔鲁国时,娶了鲁国执政季孙肥的妹妹季姬。之后大夫陈乞和鲍牧迎悼公回国即位,但季姬却红杏出墙和叔叔乱伦!季孙肥不敢把妹妹送到齐国。齐悼公就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让鲍牧出兵,并派人联合吴王夫差,一起进攻鲁国。鲍牧很快攻下谨、阐两城,比起妹妹的安全,还是自己小命重要。季孙肥只好乖乖交出自己的妹妹,齐悼公就下令鲍牧收兵。

鲍牧战胜鲁国,有点飘飘然了,自己为什么要服从田乞安排?于是又私下煽动群公子与齐悼公争位。有人便把此事举报给悼公,悼公对鲍牧说,有人告你状,请你先带三分之一的财产住在潞地接受双规;如果真有这事,就让你带一半出国;如果没有,你就回来吧!鲍牧同意了。但走到半路,悼公又下命令让他只带两辆车子走。等到达潞地,就下令把鲍牧抓起来,杀了。

这件事史书上田乞始终都没有参与,但不难看出田乞绝对是幕后人!因为拥立悼公功劳最大的就是鲍牧和田乞,而从田乞拉鲍牧下水来看,鲍牧应该是实力不逊于田乞的。虽然田氏和鲍氏是长期合作伙伴,但一山不容二虎,撕破脸也是迟早的事。鲍牧自己心怀不轨,而田乞正好躲在暗处,帮助悼公谋划杀他,自己却装成无辜的样子。

这样调虎离山的高明计策,悼公估计是想不出的。悼公也不是个聪明人,其实齐国比鲁国实力强不少,何须再麻烦吴国出兵?齐悼公是决心抢回老婆而已,却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悼公派公孟绰到吴国辞谢出兵,但却被吴王拒绝了。夫差说:去年我听到君王的命令,今年又改变了,我不知道到底该听哪个命令,还是让我亲自去问问吧!

为什么夫差要这样呢?因为盘踞长江下游的吴国是个后起的诸侯国,夫差父亲阖闾曾经攻破过楚国郢都,夫差本人又降服了越王勾践,可谓在南方无敌,所以夫差很想北上和老牌盟主齐、晋较量一番,齐悼公正好给夫差提供了一个借口。夫差联合齐国南边的鲁国、邾国、郯国,一起进攻齐国南部,驻扎在鄎地。就在这时,夫差听到消息,齐悼公被杀了!

齐悼公被谁杀的呢?也是一个谜。《春秋》:“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以疾赴,故不书弑。”《左传》:“齐人弑悼公”,杜预注解“以说(悦)吴”。说的是齐人为取悦吴国杀死悼公,但对外宣称悼公病逝。《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子弑悼公,赴于吴。”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鲍牧与齐悼公有郤,弑悼公。”难道死去的鲍牧变成鬼杀了悼公?

因为《左传》成书在前且叙事详细,故鲍牧被杀当是没问题的。故《史记》中的“鲍牧”“鲍子”指鲍牧的继承人,然而鲍氏杀悼公当是为父报仇,看不出有“以说(悦)吴”的意思,而鲍氏弑君后也没有信息,这实在让人怀疑鲍氏是不是凶手,至少是不是主谋?《东周列国志》则认为是田乞之子田恒(其实田乞未死)教唆鲍牧之子鲍息(名为杜撰)杀齐悼公。

利用齐悼公杀鲍牧,再利用鲍氏杀悼公,这种事田乞不是做不出来,问题是,田乞这样做是为什么?表面看,齐悼公才能平平又宠信自己,杀死他似乎对自己没有好处;而如果真的是田乞指使,为什么《春秋左传》会吝惜笔墨不直书这件事?事实上用这个“齐人”笼统概括,说明凶手不是一方人,齐悼公已经是犯了众怒。但田乞同样地躲在幕后,利用他人之手杀了齐悼公。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齐悼公被杀后,国氏的国书和高氏的高无丕出现在政坛,并且担任了执政。很难不让人相信,是国高二氏杀死悼公的,而田乞也参与了此次策划。因为悼公(实为田乞)赶跑了国夏和高张,杀死齐景公的指定继承人安孺子,现在又引发了强吴的大军压境,所以国书和高无丕联合田氏、鲍氏,一起杀死悼公。表面上田乞似乎占了下风,但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杀死悼公取悦吴国,这种鬼话也只能骗国高。夫差原本就不是和悼公过不去,他只想战败齐国取得霸业;悼公被弑没有让夫差退兵,相反夫差摆出霸主姿态,大哭三天三夜,派一支海军袭击齐国,声称为悼公报仇。也许是吴军不适应,在齐国海港被齐国打败。但夫差绝对不会放弃这个“讨逆”的机会,第二年,他重整旗鼓联合鲁国一起进攻齐国。接连攻下齐国的嬴博地区。

由于夫差的卓越指挥和吴军的顽强作战,齐军在艾陵之战中几乎被全歼,主帅国书和公孙夏、田书等一干将领都阵亡,只有高无丕、田逆等少数将领活着逃回齐国。夫差砍下国书的头让鲁国交给齐国,还得意地说:如果不是上天了解你们的行为,怎么能让我们得胜?夫差既达到了大败齐军的目的,也完成了杀死国书这个凶手的口号,鸣金回国。

艾陵之战对齐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上卿国高二氏彻底残废,而田乞利用弟弟田书舍车保帅,保存了田氏的实力,并避开了公众舆论。当然,这也是国高二氏的贵族心态所致:宁可死在沙场,不能怯于作战!得知战争结局后,田乞露出了人生最后一丝阴险的笑容,生命最后一年终于完成了连环计:利用鲍牧杀安孺子、利用悼公杀鲍牧、利用国高杀悼公、利用吴国杀国高。

如此借力打力、环环相扣的阴谋,不仅可以算春秋第一阴谋家,史上第一阴谋家也不遑多让吧!

田乞之后是儿子田常,田常杀齐简公和执政监止,终于大权在握,田氏代齐的局面从此奠定。

而就是这么一个连环计,却变成“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其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夫差在艾陵一战上也损耗不少,但却又加剧了他称霸的野心,最后导致他的灭亡。《仲尼弟子列传》只是战国纵横家编造出来的说法,齐伐鲁的起因是齐悼公抢老婆,吴伐齐是恨悼公反复无常,田乞在此时还没有死,鲍、晏两家也早已一蹶不振,谈不上田常要削弱四大家族。

子贡,姓名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他擅长辩论,在孔门弟子中,与宰我并列“言语”科高第。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外交游说,可能就是春秋末,他仅通过数次出使,凭舌口之利,达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目的,堪称“上兵伐谋”的典范。

一、子贡游说齐国田常

春秋末,齐国诸卿擅政,诸卿中的田常欲篡位,却又忌惮高、国、鲍、晏等诸卿,因此想对外用兵,转移国人视线;同时,若战胜,还可增强自己的地位和声望。田常欲侵略弱小的鲁国。孔子听说此事后,对众弟子们说:“鲁国,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家面临危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子路、子张、子石等弟子纷纷请命,孔子都不答应。子贡向孔子请命,熟知子贡善辩才能的孔子欣然应允。




孔子与徒弟们

子贡首先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要讨伐鲁国,实在是很不明智啊!因为讨伐鲁国,很难成功:鲁国的城墙又薄又低,鲁国的国土狭小贫瘠,鲁国国君既愚蠢且残暴不仁,大臣们徒有虚名而无实才,鲁国的将士和民众厌恶战争。上述因素表明,不能讨伐鲁国。”

田常听了很纳闷,于是就问子贡:“既然讨伐鲁国不易,那你以为讨伐哪个国家容易成功呢?”

子贡很有信心的说:“我认为最容易讨伐的是吴国。”

田常道:“愿闻其详!”

子贡不紧不慢的分析道:“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吴国的疆域广袤深远,吴国将士的装备坚固锋利,吴国的士兵们都是精选的精锐,他们的饭食也很充足,每个士兵都吃的很饱,吴国的大臣将领贤明有为。所以说讨伐吴国容易成功。”




周一围饰演的子贡

田常听完后,勃然大怒,指着子贡痛骂道:“你有病吧?还是存心戏弄我?你说的难攻的,大家反而觉得易攻;你说的易攻的,大家都觉得难攻。你这样说,有什么道理?”

子贡说:“我听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现在,您的忧患不在国外,而是国内的诸卿啊。我听说,您三次请求齐王封赏,都未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他诸卿的阻挠和反对。如果您攻破鲁国,无疑会增大齐国的疆域和利益。战胜了,齐王会感到自豪骄傲,统兵的大臣们也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您的功劳却显不出来!

相反地,您与齐王的关系,却会日渐疏远。您攻打鲁国获胜,上骄主心,下恣群臣,再想成就大事,就很难了。齐王骄横则恣,诸卿骄横则更肆无忌惮地与您争执,您上与齐王有隔阂,下与诸卿争权。如此,您在齐国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伐吴不胜,将士大多战死于外,诸卿和齐王的势力自然会被削弱,您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单独控制齐国了。”

田常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齐军已经前往攻击鲁国了,如果毫无缘由地转而攻击吴国,诸卿都会怀疑我,怎么办?”子贡曰:“您暂缓进兵,我去游说吴王,让吴国救鲁,伐齐,您再命令齐军迎头痛击吴军,就顺理成章了。”田常应允,使子贡南见吴王。

二、子贡游说吴王夫差

子贡见到吴王夫差后,对他说:“齐国以万乘之大国,而攻击象鲁国这样的千乘弱小之国,其真实用意,不在于鲁,而是为了和吴国争强啊!援救鲁国,可以让您获得拯救弱小的美名;讨伐齐国获胜,还可获得巨大的利益:泗水一带象鲁国这样的弱小国家,肯定会因此而感激、臣服吴国;伐诛暴齐,晋国也会因恐惧而屈服,利莫大焉。您如果这样做,名义上是保存了即将亡国的鲁国,实际上是使彊齐受到严重的削弱。”




夫差剧照(胡军饰)

吴王说:“你说的对。不过,我曾击败越国,把越王勾践抓到吴国,象奴隶一样凌辱、驱使。我虽将他释放回国,但我听说越王现在正卧薪尝胆,积聚力量,想报复我。你等我灭了越国后,再去攻打齐国。”




《卧薪尝胆》勾践(陈道明饰)剧照

子贡说:“越国比鲁国弱,吴国也不比齐国强多少。您如果不打齐国,而去伐越,则齐国会很轻松地灭亡鲁国。大王以存亡继绝为名,却勇于讨伐弱小的越国,畏惧强大的齐国,这样做,实在显示不出您的勇武啊。如果您保存越国,诸侯们都会称赞您的仁义;为救鲁国而讨伐齐国,威名凌驾于盟主晋国之上,其他诸侯肯定会相继来朝拜吴国,大王谋取霸业,易如反掌。如果大王担心越国趁虚而入,我请求您允许我去见越王,令越国出兵,随吴国对齐作战。这样既可使越国空虚,也可以打着联合诸侯的名义,讨伐齐国。”吴王很高兴,使子贡到越国游说。

三、子贡游说越王勾践

子贡来到越国,越王勾践命人扫除道路,亲自到郊外迎接他。他还亲自给子贡驾车,来到宾舍安顿。

勾践问子贡道:“我国乃蛮夷之国,大夫不弃,俨然辱临,有何指教呢?”子贡曰:“我游说吴王讨伐齐国,以拯救鲁国。吴王想攻打齐国,可又担心越国趁虚入侵吴国,所以想灭越国后,再去讨伐齐国。如此,越国必亡。”句践顿首再拜说:“孤曾不自料力,与吴开战,结果惨败,备受凌辱,即便与吴王接踵而死,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于是向子贡请教。




《卧薪尝胆》勾践(陈道明饰)剧照

子贡说:“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吴国屡战,经济凋敝,士卒们也不堪忍受了;百姓们都埋怨吴王,大臣们也企图发动内变;伍子胥忠诚进谏,却被处死;太宰嚭执政,只知道阿谀顺从吴王的过错,以满足自己的私利:治国之混乱,莫过于此。如今,大王如能征发士卒,随吴王出征,满足他的称霸野心;向他贿赂贵重的宝器,让他内心喜悦;用谦卑的言辞奉承他;吴王必然伐齐。吴若被齐打败,这就是越国和大王的福气。若吴胜齐,吴王一定会率兵攻打晋国,夺取霸主之位。我请求去劝说晋君,让晋国和越国联合攻吴,吴必灭亡。”越王大悦,许诺按子贡所说行事。

四、子贡再游说吴王夫差

子贡回到吴国后,向吴王禀报:“臣将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大恐,表示至死不敢忘记吴国的大恩大德,哪里敢有攻吴的野心和谋虑呢!’”五日后,越王派使大夫文种来拜见吴王,说:“听说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抚周室。越王愿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亲自被坚执锐,作为先锋。并向大王奉上先人珍藏的锐利甲器,以为贺礼。”




周一围饰演的子贡

吴王大悦,告诉子贡说:“越王想随寡人去讨伐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可。大王已控制越国,又调空了越国的军队,如果再带着越王,这是不义的行为。大王可接受越国贡献的礼物和军队,让越王回国吧。”吴王许诺,发九郡兵伐齐。

四、子贡游说晋定公

子贡离开吴国后,就前往晋国,对晋定公说:“我听说,不预先谋划,无法应付猝发事件;军队不预先防备,无法战胜敌人。现在,齐将与吴战,吴国若战败,越国必趁乱灭亡它;吴国若战胜,必然会进攻晋国。”晋定公非常害怕,急忙问道:“我该怎么办呢?”子贡说:“做好战前准备,等待吴国的进攻。”晋定公答应了。

五、结果: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

子贡离开晋国后,回到鲁国,静观时变。吴、鲁与齐战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齐军大败。吴军乘胜,转攻晋国,与早有充分准备的晋军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交战,吴军大败,形成僵持局面。越王得知消息后,趁机偷袭吴国,一直打到距吴国京城七里的地方驻扎。吴王得知此事后,急忙率军返回吴国。与越军战,三战皆败,京城也失守了。最终夫差被杀,吴国灭亡。破吴三年后,越国称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文史君说

“权健事件”后,诸多媒体纷纷刊出《你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一个装睡/固执的人》、《你永远无法说服思想观念成熟的成/老年人》……等网文,引起诸多因或不顾高价、或贪图蝇头小利而盲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大量购买“包治百病”虚假保健品的老年人的家人们的共鸣。面对老年人“油盐不进”的不愿相信媒体曝光、家人劝说,只是相信“包治百病”虚假保健品近乎疯狂的固执,很多深感伤害的家人们表示:无可奈何!

其实,这些固执的被骗者,并不是不可说服,而是家人们的说服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很多人的劝说,主要是采取投入—效益比较的方式,向被骗者陈述耗费巨额钱财的不值,被骗者的幼稚……,进而激起被骗者的“逆反”情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子贡的游说技巧,不难发现:洞晓世界格局和大势,熟知各方的利益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是子贡游说成功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劝说“执迷不悟”的受骗者,还是在当今诡谲变幻、纵横开阖的世界格局中,子贡的做法,都值得今人鉴戒。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 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