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yíng]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莹(拼音:yí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7]。此字最早形体为篆文,古字形从玉为形,荧省声。莹本义是像玉般光洁的石头,引申为光洁透明的意思。 [14]
中文名
拼    音
yíng
繁    体
部    首
艹、玉
五    笔
APGY [3]
仓    颉
TBMI [3]
郑    码
EWCS [3]
笔    顺
横、竖、竖、点、横钩、横、横、竖、横、点
字    级
一级(编号:1830) [7]
平水韵
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五径 [2]
总笔画
3+7,4+6(部首+部首外)
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异体字
𤫎、㼆
统一码
基本区 U+83B9 [3]
四角码
4410₃
注音字母
ㄧㄥˊ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莹”始见于篆文,篆文作图1。“莹”属于省声字。“莹”由“玉”表义,“荧”表音,由于“荧”省去下部的“火”,故云“荧省声”。从玉,表示与玉石有关,指莹石,莹石是一种光洁如玉的石头。“荧”也有光明的意思,兼有表义功能。隶书、楷书承之篆文,楷书所从玉,右下加一小点而定体。汉字简化时将繁体“瑩”上部两个“火”字简写为“艹”。 [1]
“莹”是像玉的石头,玉色温润有光,故可延伸为光亮透明的样子,如“晶莹”,这一义项是“莹”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古书中,“莹”可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明洁,引申为去惑显真,有比喻阐明事理的意思,如晋代孙绰的《兰亭集后序》:“聊于暧昧之中,期乎莹拂之道”和南朝宋谢灵运的《与诸道人辨宗论》:“昌言折中,允然新论,可谓激流导源,莹拂发晖矣”,这两句中的“莹”都有去惑显真的意思。 [14]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íng
名词
珠玉的光彩
韩诗外传》卷四:“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石出荆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内秉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
像玉一样光洁的石头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毛传:“琇、莹,美石也。”
战国·宋玉《神女赋》:“烨乎如花,温乎如莹。”
汉·扬雄《法言·吾子》:“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形容词
光洁而透明
clean;
bright;
lustrous
唐·杨巨源《李谟吹笛记·许云封》:“时云天初莹,秋露凝冷。”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既长,才摛蜀锦,貌莹寒冰。”
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愁容虽然亦幽窈,梦雨何似皎月莹。”
莹洁;晶莹;澄莹
心地纯净
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通“荧”。眩惑
《孔子家语·始诛》:“其谈说足以饰邪莹众。” 王肃注:“莹,惑也。”
动词
明白;觉悟
understand
唐·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吟馨铄纷杂,抱照莹疑怪。”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虽然,其论尚多未莹者。"
使明白
汉·扬雄《太玄·攡》:“晓天下之瞶瞶、莹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点翰咏新赏,开帙莹所疑。”
装饰
ador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宋·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诗:“文彩莹丹漆,四璧金焜煌。”
雕刻打磨(玉石等)
polish
马总《意林》卷五引汉·仲长统《昌言》:“道德仁义,天性也。织之以成其物,炼之以致其精,莹之以发其光。”
《周书·苏绰传》:“及其刻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
前蜀·潘远《记文谭》:“又有笔工名铁头,能莹管如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4]《现代汉语词典》 [8]《汉语大字典》 [9]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乌定切(yìng,今读yíng)
玉色。从玉,荧省声。一曰石之次玉者。《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10]

说文解字注

“玉色也”注:谓玉光明之皃,引伸为磨莹。亦作蓥。
“从王(玉),荧省声”注:李善引《说文》乌明切,《唐韵》乌定切,十一部。
“一曰:石之次玉者”注:此字义之别说也。《齐风》传曰:“莹,石似玉也。”《卫风》传曰:“莹,美玉也。”
“《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注:此盖引证玉色之义。 [11]

广韵

永兵切,平庚匣 ‖ 荧声耕部
莹,玉色。《诗》云:“充耳秀莹。”又乌定切。
乌定切,去径影 ‖ 荧声耕部
蓥,蓥饰也。乌定切。四。
莹,上同。《说文》曰:“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
【校释】切语下字为开口字,本韵另无合口字,故借用开口字“定”为切语下字,《韵镜》、《七音略》等韵图列合口位置。 [12]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部】 瑩;部外笔画:10
《广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并音荣。《广韵》玉色。
又《集韵》:石似玉。《诗·衞风》:充耳琇莹。传:琇莹,美石也。《诗·齐风》:尚之以琼莹乎而。传:琼莹,石似玉。《韵会》:《诗诂》曰:《淇奥》诗:充耳琇莹。注:毛云:琇莹,美石也。《诗》尚之以琼华,尚之以琼英,尚之以琼莹。注:毛云:琼英,石似玉。郑云:石似琼似莹。今详琇莹与琇实同文,琼莹与琼英琼华同文,则莹非玉石矣。毛说非也。况琼旣为玉之美,莹又为次玉之石,则一瑱乃似二物,郑说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荣,有英,有华,有实,犹草木也。莹即荣也,谓玉之始生,如草木之荣也。英,谓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华。谓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华。实谓玉之既成,如草木之实,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扬子《太玄经》:一生一死,性命莹矣。注:莹,明也。
又六莹,乐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祝兹侯吕莹。注:师古曰:莹,音荣。又乌暝反。
又凋也。《楚辞·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雕兮莹嫇。
又《集韵》《韵会》并维倾切。音营。玉似石。
又《唐韵》乌定切。《集韵》《韵会》《正韵》萦定切。并音滢。玉色光洁也。《逸论语》:如玉之莹。
又《正字通》;镜莹。《晋书·乐广传》:此人水镜,见之莹然。《隋书·高熲传》: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莹。江淹《杂体诗》:开袠莹所疑。韩愈《寄孟简诗》:抱照莹疑怪。
又《集韵》《韵会》《正韵》乌迥切。音濙。《集韵》:听莹,惑也。《正韵》引《庄子》,是黄帝之所听莹,谓闻之而惑也。按,《庄子·齐物论》本作荧。 [5]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上:U+83B9,下:U+7469)

书写提示

莹字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艹”3画,首笔是长横。
【写法】“𫇦”宽“玉”窄。“𫇦”,“艹”窄“冖”略宽;“艹”在上半格,“冖”的左点在横中线,㇖(横钩)收笔于横中线。“玉”,居下半格;首笔横在横中线下侧,竖笔写在竖中线,第四笔横与“艹”的横笔等宽。 [13]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十二庚
合口呼
次浊
永兵切
ɣjuɐŋ
去声
四十六径
合口呼
全清
乌定切
ʔiueŋ
集韵
平声
下平十二庚
云/匣
合口呼
全浊
于平切
ɣiuaŋ
平声
下平十四清
合口呼
次浊
维倾切
0iuæŋ
上声
四十一迥
合口呼
全清
乌迥切
ʔiuɛŋ
去声
四十六径
合口呼
全清
萦定切
ʔiuɛŋ
礼部韵略
平声
维琼切
上声
乌迥切
去声
萦定切
增韵
平声
胡琼切
上声
乌迥切
去声
乌定切
中原音韵
去声
东钟
撮口呼
全清
iuŋ
去声
庚青
撮口呼
全清
iuəŋ
中州音韵
去声
东钟
衣诵切
平声
庚青
移耕切
去声
庚青
为命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八庚
次浊
于平切
oyəŋ
上声
十八梗
全清
乌迥切
ʔiəŋ
去声
十八敬
次浊
萦定切
oiəŋ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七英影应益
阳平
第七英影应益
(参考资料:汉典 [6]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
i̯wĕŋ
先秦
王力系统
ɣ
ǐweŋ
先秦
董同龢系统
ɣ
juĕŋ
先秦
周法高系统
ɣ
iweŋ
先秦
李方桂系统
gw
jing
东汉
jieng
jieng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j
i̯wɐ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ɣ
ǐwɐ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juɐ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j
iua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j
wɐng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j
ǐuaŋ
(参考资料:汉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