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 日本平民对战争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战期间,日本平民是否大部分都支持战争?他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怎样的?真的全社会都很狂热么? 有多少人是反对战争的? 最好能推荐一些相关的干货资料,感激不…
关注者
474
被浏览
211,142

32 个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非常专业的洗脑战争,对内对外都是。

在日本当时的对内官方传播话术体系里:

日本侵华战争=圣战

日本侵略东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在侵华战争中战死=靖国英灵

当时日本国内有本应试教辅参考书,对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给出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自我防卫,进而为了亚洲各民族,将英美势力赶出亚洲,彻底打败敌国英美,以谋求在世界和东亚建立永远的和平。」可以想象,学生们努力背诵标答的样子。

所以,在这样的传播话术,日本侵华战争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画风:

比如,皇军正在亲切地和中国小盆友玩耍。

比如,皇军正在开心地和中国小盆友拔河。

比如,张家口在一片喜庆祥和中被日军所占领。

比如三个来自德、意、日的少女眼神坚定地手举希特勒、墨索里尼、近卫文麿的头像。

如果你是生活在昭和年间的日本平民,你看到的日本侵华战争报道会是这样的——

「9月18日晚上10时半,在支那将官指挥下,有3400名支那兵有计划地袭击了我铁道守备队为开端。我军应战,导致了日支兵开战。」——这是九一八事变。
「今天,在南京城头震耳欲聋的万岁欢呼声中,举行了威武雄壮的入城式。这支英雄的部队……为制服全中国、保卫东亚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眺望那在国民政府大楼上迎风飘扬的太阳旗,谁能不热泪盈眶呢。」——这是南京大屠杀。

好像有哪里不对的样子?是,这些日本国内报道都有着固定的模式:

第一步:有问题的都是中国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内阁情报委员会确定的传播战略就是「要具体地在内报道支那方面的不法、非人道行为」。所以,当时日本对内常见的传播切入点包括:

蒋政权是美英的走狗——诉求是民族情感;

中国军队的行为很残暴——诉求是维护正义;

中国社会各种堕落——诉求是拯救。

第二步:日本为正义而战,救中国百姓于水火之中。对于日本的参战动机要反复渲染,比如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方面不断刺激日本,日本使用武力已是迫不得已。

第三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日军每次都取得了胜利。至于我们津津乐道的台儿庄大捷,日本国内媒体根本不会提及,能被报道的都是节节胜利

对手屡屡恶意挑衅,主角情不得已为正义而战,并且次次大胜。这种龙傲天式的传播逻辑,是不是很熟悉?但也很管用,在政治上,在商业上,都是。

遭受侵略的中国人看到的是事实,但远隔重洋的普通日本人看到的是经过「编辑」的报道。这就是区别。至于,中国人死了多少,日军有无屠城行为,这些都不会见诸报端。而那些遮掩不了的争议性事件,比如张作霖之死、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政府都会给出官方公关模板,而平民们也没有,或不愿验证真伪。

OK,回到二战时日本平民的视角:政府天天这么洗脑,你信吗?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仅是对侵华战争这件事撒谎。基本上从摇篮到坟墓,你可以想象的每个地方都充满着「圣战」的洗脑。

在学校,你会发现孩子们已开始玩模拟战争的游戏。打开师奶们看的《主妇之友》杂志,你会发现新评选的「军国之母」已出炉。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来自殖民地的孩子们合唱《感谢士兵》。

从结果上看,当时大部分日本人是信政府那一套的。当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国内的反应是:中国人又挑衅了,简直欺人太甚。于是,无数日本人看到报道后就纷纷喊着「膺惩暴支」走向街头,要捐钱给国家买飞机报仇,有个99岁的老太太都掏了五块钱。

在如此强大的国家机器洗脑之下,日本平民是否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声音呢?有,但机会不多。

比如在1938年,有两架中国轰炸机,从武汉中转宁波飞向日本上空,在夜晚长崎和福冈撒下十万张传单后扬长而去,传单中痛斥日军在中国的作恶行径……这事史称「人道远征」,在国际上赫赫有名,宫崎骏曾经画过一篇漫画叫《九州上空の重轰炸机》来描述它。

但这件事除了吸引日本军方的注意力外,并没有被日本媒体大量报道(也必然不会)。

部分日本见证者的回忆是:原来中国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居然没扔炸弹。仅此而已。

即便是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很多人做出的选择依然是成为集体谎言的共犯。

比如,有个叫石川达三的作家,随军经历了南京大屠杀后被震惊,写了篇《活着的士兵》影射当时情况。由于太写实,这篇小说发表当天就被禁了,石川达三本人也被判处有期徒刑。眼看要下监狱,神转折就来了,石川达三立刻申请戴罪立功,又奔赴中国写了篇《武汉作战》,这一回彻底粉饰太平。石川达三本人直到晚年仍坚称南京大屠杀并没有发生。

虽说洗脑并不意味着一切,日本二战时国内经济也是风雨飘摇。日本战时前线哗变、反战的事有,「满洲移民」逃跑的事有,罢工的事也一直没有断过。

然而归根结底,当时的日本国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跟着政府打仗有钱赚,不跟就可能掉脑袋。

对日本青少年来说,当兵是去海外旅行的机会。

对日本穷苦人来说,移民到海外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对日本资本家来说,中国就是待宰割的庞大市场。

这一点,不是从九一八事变时开始,而是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就已开始。

所以,当时日本平民「选择相信」的就是这样一场洗脑「圣战」,以理想开始,以利益输送落地,把每个日本人捆绑在一起,作威,或者作恶。

「报纸的任务就是把统治者的意志传递给被统治者,使他们视地狱为天堂。」

BY 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

------------

扩展参考:

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_百度学术

臺灣百年生活圖錄 第一輯: 廣告時代“神国”日本

刚玩知乎,就被邀请回答问题。有些惶恐

其实我这边工作室负责的图书如《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都是古代和近代军事题材为主,比如《中国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和《拿破仑战记》一类内容,就《透过镜头看历史》会涉及二战和现代题材。所以二战特别是抗日战争不是我的主攻方向,

不过既然被问道了,我还是根据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一些简单说说。

首先,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先说一下口述历史相关:

我一个世交的长辈(已去世),伪满洲国时代曾经在长春生活了很长了一段时间。他因为会一些日语,所以在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工作,也因此跟普通日本人接触比较多。

他曾经跟我回忆过:

侵华战争前期,只要前方战报传来,所谓日军又占领了哪哪哪,消灭了多少中国军队。普通日本人各种庆祝和“板载“欢呼是免不了的,男女老少对捐钱捐物支援”圣战“也很踊跃,普通日本男性也没事练柔道剑道,为天皇金忠的劲头很足。不过随着战事的逐渐推进,开始陆续有日本男性被征走,日本人的劲头也没以前那么足了,也开始喝闷酒哭鼻子了。不过他们也更暴戾;中国人一点小错或者没有错就被普通日本人举报进宪兵队,然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事情时有发生。

再后来,鬼子投降了。治安变得很混乱,日本人因为有枪,所以出现了日本人打中国人黑枪,以及夜里结队袭击中国富户的情况,有的中国富户甚至惨遭灭门。于是中国人不得不组成联防团体,夜里自保。这种情况直到苏联红军进驻之后才得到解决。

这里插一点关于苏联人的回忆:老人回忆中,毛子很糙,喜欢祸祸日本人,男的打,女的祸祸,一些日本女人为此涂黑了脸,结果毛子口味重,图黑了脸都照上。对中国人还好,嗯……只要不是喝醉了就都好办,不过恶性事件没太听说,最多是喝多了买东西不给钱。另外,毛子特别喜欢中国小孩子,就算喝醉了也对小孩子特别好。曾经有个毛子兵喝多了,闯进了一个中国住户家,把那家的媳妇吓得半死,结果那个醉酒的毛子是被那家小孩子给赶跑的。

说完口述历史,说之前看资料的一些感受,日本军国主义其实形成了一种全民的狂热,虽然冷静者不少,但是广大大众还是渴望着侵略战争的红利的,至于这红利下面的中国人民的累累尸骸,他们宁愿是选择性无视的。

所以有了这些照片: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木坂顺一郎先生出版了专著 《“一亿玉碎”——15 年战争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一书。

我转载一下书评啊!

今年 1 月, 日本右翼势力公然在大阪和平纪念馆集会, 否定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这使笔者想起 1992 年 12 月 5 日也是 在该纪念馆, 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木坂顺一郎先生所做的 一篇学术讲演。后来木坂教授把讲演的内容加以扩充, 出版了专著 《“一亿玉碎”——15 年战争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①一书。书中, 木 坂教授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又严肃的问题: 对于军国主义发动 的侵略战争, 日本民众为什么不加以反对? 那些“主动选择毁灭之 路的士兵们、参加惨不忍睹的大屠杀的男人们、高呼万岁把丈夫和 儿子送上前线的女人们、饥肠辘辘地在工厂为生产武器而拼命干 活的学徒工们——他们为什么如此积极地支持这场战争?”木坂教 授认为, 应该让不懂战争的年轻一代知道, 军国主义战争是一个怎 样的社会结构: 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亲、祖父母没有防止那场侵略战 争; 在今天的时代里, 我们应该怎样做, 做些什么?木坂教授的见解 无疑是深刻的。 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主义, 都曾掀起过狂热的群众运 动, 其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曾得到国内民众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军国 主义思想和法西斯主义思想, 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思潮而存在的。 ·226· ① 《「进あ一亿 火の玉た」——15 年战争と庶民の战争协力》, 机关纸共同出版株 式会社(京都) 1993 年 12 月版。 对此, 很值得深入研究。以往中国大陆的历史学家总是习惯用阶级 分析方法, 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相区别, 这当然是对的。但 是, 事物还有另一方面, 即木坂教授所指出的, 军国主义战争自有 其整体的结构, 自有其社会的基础。作为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日本 民众不仅要牢记战争的痛苦, 更要反思自己为什么支持了这场侵 略战争, 为什么没有防止这场战争?而学术界应该从社会历史的全 方位, 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 来考察和剖析日 本军国主义及其战争, 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认识, 并且对今天日本 右翼势力的回潮, 给予科学的解释。 木坂教授在他的著作中用了“15 年战争”这个提法, 意在强调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到 1937 年 卢沟桥事变中日爆发全面战争, 到 1945 年 8 月太平洋战争结束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一提法虽被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审订时 所否定, 但是木坂教授等学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并进一步指 出: 战前日本, 从未停止过战争。从 1894 年的日清战争起, 大约每 十年左右打一次大的战争, 继之有 1904 年的日俄战争; 1914 年参 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出兵干涉俄国革命; 1927 年和 1928 年出兵 中国山东, 接着便是九一八事变。日本的这种战争的国家政策起始 于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两大口号, 使 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 日本的近代化从一开始就 建立在仿效西方列强、侵略软弱邻国的民族主义理念之上。1885 年维新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著名的“脱亚入欧”论, 日本社会在崇 尚西化的同时, 滋生出一种对亚洲民族的强烈的蔑视感。而当时毫 无“人权”观念的普通日本人则惯有以强凌弱、随便打人之风, 更不 把比自己落后的亚洲人当人看待, 认为欺负他们是理所当然。1894 年的日清战争日本大胜, 从对中国的割地赔款中, 日本一下子富裕 了起来, 全国都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于是, 前总理大臣山县有 ·227· 军国主义与日本社会大众 朋当年提出的守住民族“主权线”与“利益线”(即把朝鲜、中国等亚 洲各国作为日本应征服的势力范围) 的国策深入人心; 在日本民众 中, 将中国贬称“支那”、歧视作为殖民地的朝鲜人、把东南亚和非 洲人叫作“土人”的意识牢牢地扎下了根。直到今天, 这种思想影响 仍难以彻底肃清。笔者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个日本留学生写的 反华文章, 通篇贯穿其祖父辈教给他的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意识, 证 明木坂教授所言确实不差。 木坂教授指出, 世界历史上的欧洲宗教改革, 确立政教分离的 原则, 是为近代民主主义的基础, 也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 道路。可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天皇制国家, 其 虽在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 在政治和思想上则实行以天皇为中心 的专制统治。这种统治, 通过政治与道德、政治与教育的混一, 达到 了对国民思想的完全控制。战前的日本人, 一入小学就必须背熟明 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在这段话中, 把忠于天皇, 说成是日本臣民 的最高美德, 然后才是孝父母、爱兄弟、和夫妇、信朋友, 在前者与 后者发生矛盾时, 首先应该效忠天皇。随着国民教育的普及, 这种 思想世世代代灌输到每一个日本人的脑髓中。同时, 国家不允许任 何异端思想存在。反战的人, 就是反对天皇, 就是日本人的败类, 就 是“非国民”。国家还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 从军队 中派人到学校去当修身辅导教师, 要求学生背诵“军人敕谕”, 将宁 死不当俘虏、上司对下级的所谓“爱之鞭”等“武士道精神”传授给 学生。20 年代后, 凡不升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进入青年培训所, 强化军事训练, 然后应征入伍。这样, 日本人从小学到服完兵役, 始 终被军国主义思想所包围, 久而久之, 成为一种国民意识。 在天皇制国家中, 大众传播媒体完全是军国主义宣传的工具, 其反复进行片面、错误的新闻报道, 歪曲事实, 夸大战果, 煽动排他 的民族主义, 鼓吹战争振兴经济, 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过 ·228· 《抗日战争研究》2000 年第 3 期 误导, 普通日本民众真的以为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 并期待像以往日清、日俄战争那样带来国内经济的繁荣, 从而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与政府相配合, 除了学校, 各种官记群众团体如大 政翼赞会、大日本产业报国会、大日本青少年团和民间的部落会、 町内会等组织将几乎所有平民都动员了起来, 开展战争捐款, 给军 人缝制慰问袋, 举行庆祝战役胜利大游行……使整个日本陷入战 争的狂热。“一亿玉碎”, 即全体国民决心为天皇为军国主义殉葬, 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广泛流行的口号。实在地说, 当时日本只有 极少数知识分子对战争的性质及其必然失败的前途保持了冷静的 看法, 但他们不能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意见, 因为这样做随时会被特 高警察侦知和逮捕。日本共产党人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由于反战即 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木坂顺一郎教授生于 1931 年, 在“15 年战争”中度过了少年 时代, 又亲身经历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 作为专攻日本近现代政 治史的学者, 他的著作不仅客观真实, 而且分析有理、见解深刻。我 们从他的论述中了解到军国主义对日本大众实行精神奴役的历史 教训, 以及这种奴役曾经达到过怎样的程度, 也就可以理解在那几 代人尚存的当今日本社会, 与军国主义遗留思想及其回潮做斗争 是一个严重的任务。木坂教授指出, 战后日本社会对法西斯战争的 批判与反省远不像意大利和德国那样彻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 民众的方面讲, 过去在天皇制之下, 人们普遍缺乏主体自觉意识。 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战争的领导者时, 日本大众似乎充当了与 己无关的旁观者。在“15 年战争”的后期, 日本节节惨败, 平民和军 队一起遭殃, 闹粮荒, 挨空袭, 吃原子弹, 于是战后大多数日本人抱 有强烈的被害意识。这种夸大了的被害意识, 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加害于人的事实和加害的责任。从国际政治的 方面讲, 战后美苏冷战格局确立, 有关国家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对 ·229· 军国主义与日本社会大众 日本的战争责任未予以深究。一些国家纷纷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 使赔偿问题在国家间得到解决。连最大的受害者亚洲各国, 也由于 重视与经济大国日本之间的友好关系, 而压制本国民众要求战争 赔偿的呼声。如菲律宾, 直到马科斯政权垮台, 国内民主化进程启 动, 才使民间慰安妇问题得以提出。读木坂教授的著作, 笔者又联 想到奥地利近来的政局。奥国有新纳粹主义色彩的自由党被民众 选进政府, 引起世界特别是欧盟各国的震惊。追其根源, 也是战后 奥国用被害者的皮包住了自己曾经作为加害者的身份, 使国内社 会的法西斯主义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算。姑息罪孽, 必然要付出沉重 的代价。历史的大是大非真是含糊不得! 如何吸取历史的教训? 如何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 这是日本 也是世界需要深思的问题。木坂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强调, 首先应该 正视历史, 要利用军国主义时代的历史资料, 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 了解历史的事实。这些年来, 围绕是否正视历史的问题, 日本国内 发生了多次辩论和斗争, 主持正义的人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鉴 于过去天皇专制制度对大众的精神奴役, 是造成军国主义社会狂 潮的重要原因, 日本今天只有坚持民主政治, 才是防止法西斯主义 卷土重来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在日本社会, 要进一步发扬国民的 主体意识, 不迷信不盲从。要承认和尊重多种价值观的存在, 对他 人的思想抱宽容的态度, 而不能够依仗权力, 强迫人们统一意志。 现在的日本宪法虽然明载国民享有政治和精神的自由, 但回顾战 后历史, 1958 年岸信介内阁通过的警官职务执行法修正案、1978 年福田赳夫内阁有事立法合法化的尝试、1985- 1986 年中曾根内 阁的防止间谍法案等, 由政府和自民党所策动的强化治安立法的 动向屡屡发生。另外, 把过去时代的“太阳旗”、“君之代”正式作为 国旗、国歌, 规定学生入学和毕业仪式必须升国旗、唱国歌, 对不服 从规定的教师予以惩罚, 其性质仍是用权力公然践踏他人的精神 ·230· 《抗日战争研究》2000 年第 3 期 世界。木坂教授还提醒国内民众监视军队的动向。自 1992 年日本 违反宪法第 9 条, 实现自卫队海外派遣以来, 政府以日美合作, 对 亚洲及国际和平作贡献为由, 在这方面越走越远, 其倾向非常危 险。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民间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 杜绝 期待战争景气的非分之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歧 视外国人的意识, 也应该给以不懈的批评…… 读罢《“一亿玉碎”——15 年战争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一书, 笔者感到, 当今日本虽有少数右翼分子妄图开历史的倒车, 但也有 像木坂顺一郎教授那样的深思有识之士, 他们的真知灼见不仅对 日本民众是宝贵的, 也值得中国学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