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眼中韩国和韩国人是什么样的?

但是记得知乎有个问题是类似“为什么整个民间会觉得韩国人的形象很差”,我觉得这应该说的是在中国小部分人眼中吧。(毕竟中国疯狂哈韩的更多)结果看到有个回答…
关注者
10
被浏览
15,053

4 个回答

哈哈哈, 楼上的回答很精准形象。

在美国也一样, 他们分不清楚亚洲人, 也懒得分得清楚。 从心里看得起的也就是日本人了。 韩国人和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差不多, 当然, 对于很多国际化公司的教育程度高的人士来说, 他们还是很感触中国的惊人发展的。 韩国的影响力到底有限。

謝邀。


關於整體印象範圍有點廣泛,我就自身感覺先答一輪,如有紕漏再作補充。

對於韓國整體的印象比較兩極。主要來自于近10年韓國的“文化輸出強勁帶來的落差。

08年首次親身到韓國首都,記得還是剛由漢城->首爾沒多久。韓劇文化還未席捲全球,“人氣景點”電視塔剛建好。首爾街頭充斥的剛從日系進化出來的KPOP,明洞,東大門,南大門,周圍一遍繁榮。

當時韓國的服裝潮流已經在亞洲打下半壁江山,香港還有固定的服裝集散地專做韓國貨,逢禮拜二,五飛機直送。

但,令我對印象最深刻的是:

1. 女子梨花大學美女如雲,走近校區迎面而來的風景真的應接不暇。找個臨街的咖啡館坐下細心欣賞(畢竟愛美之心不分男女),5分鐘後,本身面盲症的我出現辨別障礙。至今腦中記得的竟然是轉角偶遇的3個細眼素白的中學生。

2. 當時酒店位於首爾中心接壤的地段,一橋之隔,類似于城中改造地段的民居尚在,生活氣息濃厚。小巷頭的水果攤包租婆打扮的老闆娘正在高聲跟老公討論著晚飯菜色還是進貨價錢。以致我明白,其實韓文除了有韓劇奧巴的溫聲細語外的表達。

對於吃貨來說,韓劇的哀怨纏綿是怎麼也比不上美食綜藝裡的辣魷魚,醬油蟹,炒年糕的。

為了追求最正宗的醬缸味道,兩女子就靠著人參酒老闆娘手寫的“圓圈交叉窿”(李氏皇朝的漢字文化只會出現在書法里),由計程車帶到了一個街燈昏暗,四周漆黑的民居群!

驚恐的幻想沒有實現,憨厚的司機大哥用盡所有的詞彙,最終是土牆外的剪報令我們確信到達目的地 -- 古裝韓劇般的茅屋?!.....一老一少的婦女只懂韓文,靠身體語言我們終於能嚐到至今“最豐盛”的酱油蟹大餐。

嗯,我把剪報中的照片指了一遍,並明確伸出兩隻手指表達“兩隻”的醬油蟹,最後得到了“兩份”各兩隻的“慷慨”。好在我指的“辣蟹鍋”照片沒來雙份,不然4隻蟹的大鍋,實在沒辦法打包進老婆婆給我的小醬缸中...

3.08年金融海嘯,由韓國帶頭的“亞洲增長基金”大跌接近5成。我接受46%的虧損離場後,一位居韓10年的朋友安慰我的故事--

當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經濟受到衝擊。外匯緊縮的情況下,韓國人民把家裡的金飾都拿出來溶金救國。果然,在08年的11月,基金回升20%,跌幅縮窄在23%點幾左右...至今未能忘懷。


時至今日,韓國的崛起之路漸趨平坦,不論經濟及文化都得到國際間的認同。而韓國人的“身心不二”的國民精神更是根深蒂固。

在香港,韓國企業中層以上職員幾乎全部由韓國聘請,雖然薪金連同租金津貼會比就地招聘要高。

而這批“外調”香港的韓國職員又成為本地業主繼日本租客以後最歡迎的團體。

核心原因無他,基於民族認同感,韓國人無論是遵循當地法律還是融合當地文化都有極高的自覺性。


這種民族精神,不只會局限於經濟利益的層面上,近年南韓不斷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樹立偉大的民族形象,迫切尋求文化和民族心理重塑。

勢有成為亞洲大國的崛起精神,在地區上難免會跟其他的權力中心有所衝突,最直接的就是中國和日本。

所以在這種民族認知中,韓國人對於亞洲其他國家難免會有更高的“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