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至今的著名画家都是谁?

关注者
27
被浏览
19,384

7 个回答

李华弌,卧雪,纸本,215x580厘米,2008。现藏香港季豐轩
以下名单四分,不设中西画别,不论纸布板壁,仅提供画家姓名(字号),以方便查阅。大致按拼音字母排序,个别跨界出生年月略有出入,金石书法雕塑大家偶尔涂鸦者不列,难免挂一漏万,仅供参考。画家生平、师承、流派、成就、代表作、市场行情之类,或看专书图册,或自己慢慢在网上找。

绘画欣赏是十分个人的事情,画家名气大小也无一定之评,大约时过境迁者众,代代相传者寡,所以难免夹杂个人喜好,活着的画家大部分没有收录。欢迎各位看官吹毛求疵、拾遗补缺、引经据典。


一、民国前去世但民国时期影响仍大者

  • 顾澐,吴毂祥,赵之谦,吴友如,胡公寿,王素,沙馥,胡锡珪
  • 任伯年(颐),虚谷,蒲华(作英),吴大澂,钱慧安,居廉

二、民国时期活跃的画家(1912年-1949年活跃,#稍晚)

  • 常玉,常书鸿
  • 陈半丁,陈进,陈树人,陈师曾,陈少梅,陈之佛
  • 陈秋草,陈澄波,程璋
  • 邓芬,丁辅之,丁衍庸,董天野#
  • 樊浩霖(少云),方人定,方干民
  • 冯超然,冯法祀,冯钟瑞,丰子恺,傅抱石
  • 高剑父,高奇峰,顾麟士,顾坤伯,关良,关松房,
  • 郭味蕖#,郭柏川
  • 何香凝,何海霞#,贺天健,胡也佛,胡佩衡,胡一川
  • 黄宾虹,黄般若,黄幻吾,黄君璧,黄山寿,黄显之,黄胄
  • 金城,蒋兆和,江丰,姜丹书,江寒汀
  • 李超士,李桦,李可染,李苦禅,李梅树,李铁夫,李仲生,李研山
  • 黎雄才#,廖继春
  • 刘海粟,刘奎龄,刘锦堂,刘凌沧,刘子久,柳子谷
  • 林风眠,林纾,林玉山,吕凤子,吕斯百
  • 陆恢,陆兼夫,陆俨少#,陆抑非
  • 倪田(墨畊),倪贻德,马晋,马骀
  • 潘天寿,潘玉良,庞薰琹,彭袭明
  • 溥儒(心畬),溥伒(雪斋)
  • 齐白石,祈昆,秦仲文,钱化佛,钱松喦#,钱瘦铁
  • 沈心海,沈耀初
  • 汤涤(定之),唐云,陶冷月
  • 王震(一亭),王季迁,王式廓,王叔晖#
  • 王云(梦白),王雪涛,王个簃
  • 汪琨,汪蓉,汪慎生,汪声远,汪亚尘,沃渣
  • 吴昌硕,吴徵(待秋),吴镜汀,吴湖帆,吴华源
  • 吴庆云,吴桐,吴子深,吴作人
  • 萧俊贤,萧愻(谦中)
  • 谢公展,谢稚柳,熊松泉,徐悲鸿,徐燕荪,许幸之
  • 颜文梁,姚华(茫父),应野平#,叶浅予
  • 于非闇,俞剑华,俞明,余承尧,余绍宋
  • 张碧寒,张大千,张大壮,张克龢,张乐平,张令涛
  • 张石园,张善孖,张书旂,张聿光
  • 赵春翔,赵少昂,赵叔孺,赵望云,赵云壑,郑昶(午昌)
  • 周肇祥,周湘,诸乐三,诸闻韵,朱屺瞻

三、民国时期出生的著名画家(1912年10月-1949年9月出生)

  • 艾中信,艾轩
  • 白雪石
  • 陈大羽,陈佩秋,陈逸飞,陈衍宁,陈庭诗,陈其宽
  • 陈子庄(石壶),陈玉先
  • 程十发,崔如琢
  • 戴敦邦,戴士和,邓澍,丁聪,丁绍光,丁雄泉
  • 董希文,杜滋龄
  • 方成,方增先,范曾,冯长江
  • 高马德,顾炳鑫,顾生岳,古元,古一舟,关山月,广廷渤
  • 韩美林,韩湘宁
  • 何多苓,何孔德,何怀硕,贺友直,侯一民,华君武
  • 黄独峰,黄秋园,黄苗子,洪娴,洪波,胡念祖
  • 贾又福,姜燕,靳尚谊,蒋采萍,江文湛,江兆申,金鸿钧
  • 力群,李琦,李斛,李华弌,李世南,李义弘
  • 廖冰兄,廖修平,林墉,林岗
  • 刘旦宅,刘继卣,刘维良,刘大为,刘文西,刘国松
  • 罗芳,罗工柳,罗中立,卢沉,卢坤峰
  • 莫扑
  • 潘鸿海,潘絜兹,溥佐
  • 全山石
  • 石鲁,司徒强
  • 沈柔坚,沈尧伊,苏天赐
  • 孙大石,孙家勤,孙其峰,孙克纲,孙景波
  • 汤小铭,田世光
  • 魏景生,闻立鹏,吴冠中,吴山明,伍启中
  • 王复羊,王文斌,王玉珏,王子武,汪诚一
  • 席德进,夏阳,夏一夫,徐芒耀
  • 亚明,彦涵,杨克山,杨善深,杨之光,姚庆章,衣惠春
  • 尹瘦石,袁运甫,袁运生,郁风,余友涵,俞致贞,喻继高
  • 赵世光,赵无极,赵友萍,朱德群,朱乃正
  • 詹建俊,张仃,张怀江,张红年,曾幼荷(佑和),郑善禧
  • 钟涵,宗静风,周昌谷,周韶华,周思聪,庄喆

四、1949年10月-1979年12月出生的著名画家

  • 陈丹青,陈漫天,程丛林,崔岫闻
  • 方立钧,冯大中
  • 高小华,郭润文,谷文达,顾致农
  • 何家英,黄一瀚,黄泽金,黄中羊
  • 冷军,李天元,李孝萱,刘大鸿,刘小东,刘炜
  • 龙力游,罗寒蕾,吕建君
  • 毛焰
  • 欧础坚
  • 庞茂琨
  • 司徒绵,施大畏,石冲,石建都,史国良
  • 申玲,孙滋溪
  • 王广义,王怀庆,王劲松,王沂东,王沂光,王明明
  • 韦蓉,翁伟
  • 夏俊娜,谢楚余,解烨,忻东旺,徐冰
  • 闫平,杨飞云,叶永青
  • 喻红,于小东,袁正阳,岳敏君
  • 赵半狄,张晓刚,张正刚,曾梵志,郑强,周春芽,朱毅勇

  • 八零后/九零后名家不列。

  • 主要参考文献
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晚清之部、民国之部、现代之部),文汇出版社,2003/2004

1922 年 7 月 7 日,里昂中法大学女同学闺蜜聚会。刊于上海《妇女杂志》第 8 卷,第 7 号,1922 年 7 月刊




概述


女性艺术是一个历史的视觉图像,也是一个人性的艺术表达。20 世纪中国女艺术家群体的成就与贡献,凝聚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女性艺术概貌,为中国女性艺术发展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在本文中,我总结了上世纪初中国女性对中国艺术改革和社会性别角色转变所作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不仅以清帝国政权的垮台和 1912 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而且对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本文中,我试图讨论女性艺术家如何通过参与艺术教育、国内和国际展览、出版和艺术组织,参与中国艺术中的现代性和现代主义对话,并在艺术环境中强加女性的声音。

这是我中国民国女性主义大系系列的其中一篇。之前已经开了一篇,后来断了更。慢慢更新吧!




初代女性艺术家


二十世纪之交,“妇女问题”在外敌入侵和内部危机的背景下,成为清末民初社会政治思想中最激烈的关于生存和国家建设的争论之一。

女性的教育——她们应该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这些辩论的核心。

在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西方思想和知识的贡献的影响下,迄今为止不鼓励的女性才华的公开展示将被重新定义和重新转变,女性自身将前所未有地参与其中。

1907 年,清朝末年颁布的“新政”,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后者开放了公共教育。

管理新教育的法律一方面规定,课程必须向女学生灌输有关家庭义务的知识,另一方面,她们必须获得能够从事有偿工作的技能。这就是为什么女子学校强调艺术和手工艺,诸如女工,既是家庭技能又是专业技能。此外,这些项目还强调艺术和手工艺职业与女性的相关性,因为它们被认为适合女性气质。

1904 年,秀女沈寿(1874-1921)被慈禧老佛爷后任命为“首席刺绣师”,负责革新技艺。

沈在继续创作传统主题的同时,也借鉴了日本刺绣艺术以及西方绘画和摄影的新风格元素。她的作品融合了中国、日本和西方艺术语言,并在众多国际博览会上展出。

我们可以引用她在 1915 年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刺绣《耶稣肖像》,其灵感来自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沈的故事展示了在全球文化优势竞争之际,女性手工艺,尤其是刺绣,如何在中国文化遗产的广泛定义下获得支持。

女性被鼓励更新刺绣艺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也鼓励她们通过绘画和书法等卓越的精英艺术实践来融入文化场景。

为了强调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殊性,传统主义绘画和书法被视为现代表达的重要标志。而女性将以创新的方式进入这个传统的男性环境。

杏芬女士吴淑娟,清末时期知名的女画家,工于书画。

她的画作沿袭正统清派传统。然而,其相对保守的做法恰恰构成了自己主张通过现代表达来更新艺术的方式。

作为传统风格的守护者,吴也积极参与出版、商业以跨文化的社会活动:其作品在由上海美国红十字会等团体组织的主要针对欧洲和美国客户的慈善晚会上出售。

这幅吴的画作就是当时通过美国商会带回美国,现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陶陶女史金章出生于中国南方港口城市南浔的一个富裕的丝绸商人家庭。

别号紫君,浙江湖州南浔人。自幼从长兄金城(民初著名画家,字拱北,号北楼)习画,花鸟之外,尤擅鱼藻,又工诗词,精楷书,两度出国,通英、法两国语言文字,故一时有才女之誉.

金城金章兄妹合作立轴设色绢本

其画作清秀灵动,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东方美术馆(Musée Cernuschi | Musée des Arts de l'Asie de la Ville de Paris)等国内外大型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有《濠梁知乐集》《金陶陶女士画册》《金鱼百影图卷》等传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画家。

其子王世襄是著名的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大师。他的《锦灰堆》系列,曾经是我儿时精读最多的圭臬之一。

陶陶女史是 1910 年代初期少数受益于精英公共教育的女性之一。

她也很幸运地与她的兄弟姐妹一起留在伦敦,并在她的丈夫在巴黎担任外交官时短暂居住过。金的作品更新了宋代绘画中的“真”(真实、现实主义)概念,并被推崇为中国近现代视觉文化的原型。

和当时的许多艺术家一样,杏芬女士吴淑娟和陶女史金章都是当时如火如荼的艺术社团的成员,在那里她们发挥着教育和管理的作用。

这些协会的会员资格不仅使艺术家有机会在当地展示其作品,还增加了她们参加国际展览的机会。吴和金都在此类活动中展示了她们的作品,包括 1911 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国际博览会

和 1930 年在比利时列日举行的国际展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因此,女性艺术家参与国际活动对于中国文化外交至关重要:展出的作品既展示了国家的文化成功,也展示了国家的社会进步。

吴淑娟和金章属于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参与现代国际化第一步的第一代艺术女性,她们的艺术和公众知名度说明了女性才华的重新转变,这已成为一种新的美德。



中国女子书画会


20 世纪前期,中国涌现了各类新式艺术学校和社团,其中不乏女性画家团体或个人的身影,如 1928 年冯文凤在香港创办的女子书画学校,1925 年又创上海分校;1919 年天马会有吴淑娟、张红薇李秋君(吴淑娟的弟子)、唐蕴玉等人;1920 年晨光艺术会有陆景兰等研究西画的女画家;1924 年白鹅绘画研究所有何爱贞何志贞等;以及 1926 年北京女子图画研究会,这些从事女性艺术教育或中西艺术研究的组织,促进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进入画坛。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由冯文凤顾青瑶陈小翠顾飞等人倡议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借助社团集体的力量争取艺术上的独立地位。画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女画家主体意识的整体觉醒。早期会员主要来自上海、江浙一带,逐渐遍及全国,后期以广东、北京为主。

画会整体的艺术水平和较严密的组织性,为当时其他地域及社团难以比拟。1934 年至 1947 年期间,中国女子书画会共举办了 13 次画展,对艺术的发展和美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4 年 6 月 2 日,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会会场

1934 年举办的第一届展览会为沪上首创。

杨雪瑶丁筠碧包琼枝周錬霞、冯文凤、顾青瑶、周湘云杨雪玖唐冠玉、陈小翠、顾飞、金秋声、虞澹涵吴青霞十四位女画家出席了开幕式。

1934 年 6 月 2 日,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会开幕式现场

《礼拜六画报》《中华》《妇女月报》等媒体对“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开幕活动作了报道,刊登了作品及画家肖像,称其为“集海上名媛闺秀书画之大成……为最近艺林稀有之盛事。”

这些女性艺术家坚信该协会的诞生将成为确认女性能力及其对艺术世界和整个社会贡献的决定性一步。

女子书画会拥有两百多名会员,是当时的一个大型文化组织。它在传播其成员作品方面发挥了中介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向妇女开放的公共角色的出现 —— 这是民国共和社会中国妇女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群女性还渴望将她们的职业带出艺术文化领域,使她们的实践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女子书画会的成立,其实有一部分是出于对中华民族存亡的爱国关怀:在中日战争的边缘,妇女会开展了义卖、赈灾等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艺术家更加强调女性的公民价值。

如果她们的作品仍然以传统的视觉语言为基础,那么妇女协会的成员在公众存在方面就超越了她们的前辈,让自己在报刊和其他媒体上受到关注。她们知道如何巧妙地利用后者来宣传自己的展览,确保展览的知名度并肯定女性在艺术界的行动能力。




与时俱进的女性们


在传统艺术通过现代表达方式与时俱进的同时,西式艺术也在中国发展。

潘玉良方君璧王静远关紫兰等女性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专门从事西方艺术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潘玉良和王静远都曾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后来,潘玉良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和罗马美术学院,王静远进入了波尔多美术学院。

潘和王描绘裸体,这是中国视觉文化中一个不寻常的主题。王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以雕塑为主要学科的艺术家之一。

潘玉良的传奇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因作家石楠《画魂》一书而轰动一时,还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她于 1921 年公费赴法留学,1923 年入读巴黎高美。1928 年,她返回中国,先后在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37 年,她重返巴黎画画,直至去世。潘临终前,要求友人将她的作品悉数运回中国,现为安徽省博物院珍藏。

因前几天以专门写过潘玉良,这里就不再详述,详见往期相关文章。


关于王静远,我有必要大书特书。因为她本不应该被时代所遗忘。

《盛京时报》曾有刊文:

“尝闻法国有奉天研究美术留学生。一为某女士习雕刻。一即孙君治绘画也。”

文中的“某女士”即为王静远,中国第一位女雕塑家

上世纪 20 年代奉天留学法国研习美术者只有孙佩苍(1920-1926)和王静远(1918-1928);有趣的是,王静远所在的里昂中法大学,在 1930-1933 年的中方校长是孙佩苍。

沈宁在《孙佩苍为北平研究院收集油画考略》亦谈及二人:

“1931 年 5 月 17 日北平研究院博物馆理工陈列所筹备会不久,曾向国内外机构及个人广泛征集、商借相关物品以利展示,得到积极响应,包括河北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浙江省、北平市、天津市、青岛市、上海市、汉口市等省、市政府、公署、教育局、个人等都纷纷提供物品或借或赠,远在法国的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孙佩苍及毕业于里昂美术专门学校雕塑科及巴黎美术学院雕塑系、返国后任教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科主任的王静远也在委托、应征之列。
“常任侠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犹记往科学院,见欧西原作名画 40 余幅,保存不善,致有残损,吾请郭老批归美院,以车截来,价值甚巨。在中国甚不易得,此盖过去科学院派遣孙佩苍在法国坐收得之。”
“1932 年 9 月 25 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王静远举行个人雕刻展览会,展出地点即在中南海怀仁堂国立北平研究院陈列室第四陈列场。展出作品有石膏人类模型、玩骫、悲愁、弄箫女像及孙中山先生石膏像等。这些雕塑作品曾在杭州展出,颇得好评,此次展出后,即赠该馆以作永久陈列。”

网上有关她的介绍很少。

《华夏妇女名人词典》这样介绍王静远:

“雕塑家。辽宁海城人。先在北京江亢虎办的内城传习所学习,后被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送到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法国里昂艺术学院雕塑系。是我国第一个去法国学习雕塑的妇女,也是我国第一位女雕塑家。曾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和北平国立艺专教授。是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的创始人,是第一个为孙中山先生制作铜像的雕塑家。“七七”事变前曾在中南海设有王静远雕塑馆。终生未婚,刻苦好学,功底扎实,作品刻划细致,栩栩如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毕生精力均贡献给中国的雕塑事业。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工厂顾问”。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则说她是

“雕塑家。女。辽宁省海城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及里昂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28 年归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其作品注重写实,造型严谨,20 年代未曾作孙中山铜像,置于南京中山陵。30年代中期其在中南海设立雕塑馆,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雕塑馆被毁。日伪统治北平期间,其拒绝参加制作反共雕塑。1956 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厂顾问。出版有《王静远雕塑影印集》”。

李仲如在《我眼中的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艺术》杂志 2006 年第 3 期)称

“曾在法国留学的王静远(1884-1970)归国后,先后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上世纪 20 年代末,曾做了立于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铜像。”

王静远的生卒年有两说:1884-1970 和 1893-1972(后来认定是1884-1971)。王静远离开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以后的行踪不明,只有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厂做顾问一说,也待确认。

臧杰在《四方雕塑小组的过去和未来》中有这样的评价:

“1925 年从法国回国的雕塑家李金发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鼻祖,但他的作品多以写实的人像为主体;比李金发回国早十年的‘天马会开创者江小鹣的美学选择也是如此,他在圈内闻名是因为替 1923 年病逝的陈师曾造了半身铜像;加上江小鹣的好友张辰伯,以及 1928 年执教于国立艺专的女雕塑家王静远,此四者大约是中国第一代雕塑家最为典型的面相。”

阅读有关民国雕塑史文章,失于资讯不全,每提及王静远只有只言片语。可是研究中国现代雕塑史怎能绕过这位留法 15 年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女雕塑家?

曾问及美术界一些前辈,或不知晓,或只知网上的简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王静远似被遗忘。

包括美术史在内的近代历史中,诸多人物被时代灰烬湮没,即便留有些许记录,亦是片段无序,以致成为“不明飞行物”。

她是留学法国的先行者。

1912 年春留法俭学会成立,参加发起者计吴稚晖(敬恒)、张溥采(继)、张静江(人杰)、褚重行(民谊)、齐竺山(宗祜)、李石曾(煜瀛)、孟仲璞(继珙)、朱芾煌、吴永珊(玉章)、李丕文、赵铁桥、王和甫、黄复生、吴山、齐如山(宗康)等 15 人。

同时成立留法女子俭学会、留法居家俭学会。

留法俭学会会员中有包括方君璧、王静远、吴敬恒、汪申、汪精卫、李宗侗、李书华、李圣章、李煜瀛、彭济群、华林、褚民谊、蔡元培等百余人。

当时担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曾对此给予大力支持,设北京预备学堂(校)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旧国子监南学,法人铎尔孟担任教授。

同年 11 月,北京留法俭学会预备学校同时送走了第一、第二两班学生赴法俭学;1913 年 6 月又送走了第三班,共计学生 80 余人,包括王静遗、汪申、李书华、彭济群、刘厚诸人。

这些学员初到法国后,即在蒙塔尔纪(Montargis)及巴黎周边城市中小学与预备学校生活学习,尤以相聚蒙城者为多,由华林等担任国文补习,每周三次;汪精卫、李石曾、蔡元培等担任中戏学术演讲,每周一次。不久即分入专门学校与大学。

王静远最早的留学记录是 1918 年 2 月在巴黎。

“杰奎琳艺术中心”的法国人菲利普·杰奎琳提供的相关信息记录了王静远和方君璧在巴黎美术学院长廊的活动。

获批在巴黎美术学院长廊学习的女学生名录中:

方君璧(Fan Tchunpi),目录编号为 1690,于 1918 年 2 月 11 日注册在帕泰(Patey)名下。

王静远(Wang Tchin Yuen),目录编号为 1691,于 1918 年 2 月 11 日注册在帕泰(Patey)名下。

这些注册在同一个日期和同一位导师,即帕泰的情况,并不是一个偶然:方君碧和王静远曾经是“同班同学”。她们在这里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个月。

菲利普说 1918 年 2 月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预备班研修的王静远和方君璧为躲避轰炸逃到波尔多(当时的中国驻法使馆在波尔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发动索姆河第二战役,1918 年 3 月 23 日晨,德军用 420mm 榴弹炮(又称“贝尔塔巨炮”)轰击巴黎,击中巴黎市中心的圣热尔瓦大教堂,造成 91 人死亡,100 多人受伤的惨剧。巴黎市民人心惶惶。

起初以为王静远和方君璧是在 1913 年同期去法国的。

细心的菲利普在检索到 2002 年方君璧画展文件,得知 14 岁的方君璧和 16 岁的曾仲鸣是 1912 年同去法国的。

在 1921 年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前,王静远没有官费生身份,学费资助紧张,但曾得到家乡奉天(辽宁)省的资助,尽管她随家迁入北平后赴法,仍属奉天省籍留学生。据民国教育部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第二百十号《咨驻法公使开送各省咨复接济留法自费生情形》文中,各省所拟接济情况:

“奉天留法自费生彭济群,王静远二名,每月各补助二百佛朗,以半年为限,已汇交留欧学生监督转发。”

我在里昂市立图书馆里有幸得到王静远在里昂中法大学的法文档案和她在法国创作的八张雕塑品照片。

保存在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王静远的档案(138号)共 24 页,从入学注册日的 1921 年 11 月 25 日到离法回国前的 1928 年 10 月 2 日。从这些法文文件可了解到这位中国第一位女雕塑家在里昂、巴黎、意大利研习游学美术,从事雕塑创作和获奖情况。简要如下:

(138-1)
里昂中法大学注册入学注册表(137号)
王静远Wang Tchin Yuen(Chin Yen)1893年3月18日出生于奉天。
其父姓王,母姓林,籍贯奉天;未婚,无子女。
学历:波尔多美术学院学习美术。
身份证号码:SIS018
担保人Li Yu Ying(李煜瀛)(即李石曾)
Wan Chin We(可能是吴稚晖,也不排除是汪精卫)
注册日期:1921 年 11 月 25 日。
王静远从波尔多转到里昂,是因为中法大学可以提供全费,免除经济拮据之困。
1924 年 5 月至 7 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了中国美术展览会,王静远的 4 件雕塑作品参展。

她的后续尤其是建国后潦倒的晚年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传记,在此就不展开了。

中国现代第一位女性雕塑家,完全应该可以得到更好地境遇的......


方君璧十四岁时随妹妹去了法国。1920 年,她成为第一位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Beaux-Arts de Paris)的中国学生。作品《吹笛女》入选当年巴黎春季沙龙展。她晚年留居法国三十余载,1984 年,巴黎为她举办过艺术回顾展。

吹笛女


关紫兰,被誉为民国时期最美的女性艺术家,是在日本接受艺术教育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她毕业于东京文化学院,以与野兽派相关的绘画而闻名。


当然,还有很多名字我并没有列入,如:

张荔英(1906-1993),中国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湖州富商张静江的女儿,自小生于巴黎,高中后赴纽约学艺,后又回到法国的克拉洛西美术学院和比娄学院深造。她对塞尚等人的后印象派绘画心折不已,所作静物沉静热烈。1940 年代,她和丈夫滞留上海,曾在上海举办多次展览。1953 年,张荔英移居新加坡,成为南洋艺术学院首位女教育家。


蔡威廉(1904-1939),蔡元培的长女,她九岁就随父亲到巴黎生活,先后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美术学院深造。1939 年,她在昆明因产褥热去世,引起文艺界人士极大悲痛。

林文铮、蔡威廉夫妇是民国时期国立艺专的中坚。林文铮和林风眠是同宗、同乡兼同学,1919 年两人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1 年他考取法国巴黎大学,专攻法国文学和西洋美术史论,期间他的才华和交际能力得到蔡元培的赏识。回国后他参与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教务长。



20 世纪 20 年代末,这些女艺术家回到中国后,开始与她们的同道一起创作西式艺术。

她们敢于代表新题材,尝试新风格,并自信地宣称自己是西方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先驱者。


(未完待续)


往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