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yòu]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右(拼音:yò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右”的古字是又,“又”始见于甲骨文,本义即指右手 [2],西周时分化出“右”字。甲骨文、金文中均不使用本义。甲骨文中或用为方位之右,或用为福祐之祐。 除甲骨文中几种用法外,金文还常用作佑助义,见于大量的册命铭文中。古代崇尚右,以右为上、为高、为贵,因此右往往用于意义积极的方面。
中文名
拼    音
yòu
部    首
五    笔
DKF [3]
仓    颉
KR [3]
郑    码
GDJ [3]
笔    顺
①横、②撇、③竖、④横折、⑤横
字    级
一级(编号:0217)
平水韵
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 [4]
注音字母
ㄧㄡˋ
总笔画
3+2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结    构
合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四角码
4060₀
统一码
基本区-53F3
异体字
𠮢

文字溯源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表方位的“右”甲骨文作“”(图1),西周金文(图2)始作右,从又象形表意同时兼声。甲骨文“右”字与作“”字正好互相对应。与“左”字一样。早期的𠂇(左)、又(右)二字,是像左手、右手之形。意义经过引申,又用来表示方位之左右。唯其意义代表方位,字形方位成了二字辨析的重要依据。但商周时期,偏旁部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方位排列也未有严格的规范,正书、反书常混着使用,《说文解字》有“右”字的初文作“又”,也有另一个“右”字。许慎对“又”的说解是:“手也。象形。”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当即今之右字。”从此可知,古人曾经以此字表示过广义的、不限左右的“手”的意义,而且后来用作动作行为多次重复的“又”,只是其本义的假借。因此辨析𠂇、又二字的最主要标准是上下文的文义。
“右”字下部的“口”是西周时期出现的。这个“口”在上古文字里,既表示人的嘴巴,也表示釜形和方形的器具,还表示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有人认为,“右”字之所以要以“又”(手)下加“口”来构形,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以右手持器物(“口”)工作劳动的,故在“又”下加“口”以表示“右”。也有人认为“口”仅仅是一个区别符号。“口”在文字的演变中,常常作为装饰符号或区别符号,与口舌之“口”无关。“右”字就是在“又”上加一区别符号“口”来分承“又”的“左右”之“右”义和“佐佑”之“佑”义。如班簋左、右作图A、图B,两个部件的方位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而部件“口”是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元年师兑簋“左右”连用作图C、图D或图E、图F,“口”起区别作用。《说文》以“右”为“佐佑”之“佑”的本字,对“右”为什么多用为“佐佑”之“佑”不易说通。“左右”与“佐佑”都是常用义,所以,又从“右”分化出“佑”,来分承佐佑义。总之“右”和“佑”都是从“又”分化出来的区别字,它们都分承了早期“又”字的部分语义,使文字表义更加清晰。
到了战国时代,偏旁部件在区别意义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左”、“右”二字的构成上体现为:以“工”部件为左的标志,以“口”部件为右的标志,不再靠手的方向来表义。 [2] [5-6]
“右”由右手泛指看手一边的方位,即右方、右边,与“左”相对。人面向南时,右边为西,所以古时“右”还指西边、西面,如江西又称“江右”,山西又称“山右”,“门外之右”指门的西边。“右”还引申为旁边的意义,如“左邻右舍”。
古人崇右,以右为尊、为上,以左为卑、为下,如《史记》:“位在廉颇之右”;又如“右丞相”高于“左丞相”,“右威”指皇亲国戚。“右”又有尊崇之意,“右贤”即尊崇贤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时也以“左”为尊,如“虚左以待”。 [6] [21]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òu
动词
〈文言〉助,帮助。后多作“佑”。
help
《诗经·大雅·大明》:“笃生武王,保右命尔。”
〈文言〉保佑。后多作“佑”。
bless
《诗经·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汉书·翟方进传》:“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
〈文言〉亲近;袒护。
《战国策·魏策二》:“张仪相魏,必右秦而左魏。”
〈文言〉往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
〈文言〉胜过;超过。
洪适《〈隶续〉序》:“意世间所谓乐事,直无以右此者。”
〈文言〉尊崇;崇尚。
respect
《淮南子·泛论训》:“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文言〉通“”。劝酒;劝食。
《诗经·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郑玄注:“右读为侑。侑劝尸食而拜。”
名词
〈文言〉右手。
right hand
《尚书·牧誓》:“右秉白旄以麾。”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方位词。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right
《礼记·曲礼上》:“效驾,奋衣由右上。”
右边;右手;右首;左邻右舍
方位词。西边。取面向南,则右为西(与“左”相对)。
west
《仪礼·士虞礼》:“陈三鼎于门外之右。”
江右
〈文言〉方位词。面北背南则以东为右。
east
《仪礼·士相见礼》:“主人揖入门右。”
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
《尚书·甘誓》:“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枚乘《七发》:“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文言〉指右军。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余帅左。”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管子·七法》:“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张守节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文言〉权贵。
张衡《四愁诗》序:“又多豪右并兼之家。”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中:“或谓‘论文者尊东坡,言诗者右山谷’,此门生亲党之偏说,而至今词人多以为口寔。”
(Yòu)姓氏用字,参看“右姓”。
形容词
〈文言〉迂曲。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郑玄笺:“右者,言其迂回也。”
指政治上、思想上属于保守的或反动的(与“左”相对)。
right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三:“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
右派;右翼;右倾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7]《现代汉语词典》 [8]《汉语大字典》 [9]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右”在《说文解字》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口部,一次在又部。属异部重出。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 于救切(yòu)
右,助也。从口从又。 [10]
【卷三】【又部】 于救切(yòu)
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注释〗徐锴注:“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徐铉注:“今俗别作佑。” [11]

说文解字注

【卷二】【口部】
“右,助也。从口又”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为又字,则又制佐佑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12]
【卷三】【又部】
“右,助也”注:李焘本及《集韵》如是,今二徐本皆作手口相助也。
“从又口”注:按,又下曰厷、曰叉、曰㕚,自臂指言之,以又下象臂、上象指也。不当早厕从口之字。口部有此字,云:“助也,从口又”,主谓以口助手,不当入此谓手助口,宜删。 [13]

广韵

云久切,上有匣 ‖又声之部(yòu)
右,左右也。又汉复姓,五氏。《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其后因官为氏,汉有中郎右师谭。晋贾华为右行,因官为氏,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何氏《姓苑》有右闾、右扈、右南等氏。
于救切,去宥匣 ‖又声之部(yòu)
右,左右。又于久切。 [14]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右;部外笔画:2
《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并音峟。与祐、佑通。《说文》:助也。《尔雅·释诂》:右,导也,勴也,亮也。《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注: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诗·大雅》: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又左之对也。《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礼·少仪》:赞币自左,诏辞自右。注:立者尊右。
又上也。《前汉·公孙弘传》: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注:师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传》:文翁以为右职。注:师古曰:右职,县中高职也。
又强也。《后汉·明帝纪》: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周礼·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注:羣右,戎右,齐右,道右也。又姓。《正字通》:汉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又《广韵》:汉复姓五氏:《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其后因官为氏,汉有中郞右师谭。晋贾华为右行,因官
氏,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何氏《姓苑》有右闾、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兽名。《山海经》:长右之山有兽,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
又与侑通。《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注:右读为侑。劝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云久切,音有。义同。○按《集韵》有上去二音,义实相通。《正韵》於上声训左、右手,去声训右、助,二音分二义,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诗·周颂》: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按《唐韵正》音以。今从朱注。
又叶羽轨切,音以。《诗·卫风》: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弟叶满彼反。《秦风》:溯徊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赋》:隆崛万丈,盤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韵正》云:右古音以历引经传子集证之,是直当读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记切,音异。《诗·小雅》: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旣设,一朝右之。喜,叶去声。
又叶演女切,音与。陆云《陆丞相诔》:乃干中军,入作内辅。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说文》:本作𠮢,从口从又。徐锴曰: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 [15]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3]

书写提示

右字书写笔顺
【笔顺】①一(横)②ノ(撇)③丨(竖)④㇕(横折)⑤一(横)
【笔顺】❶“𠂇”从上、左包围“口”。❷长横在横中线上方;长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撇向左下格。❸“口”上宽下窄,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底部与长撇撇尖持平。 [16]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
i̯ŭɡ
董同龢系统
ɣ
juə̆ɡ
周法高系统
ɣ
jwəɣ
李方桂系统
gw
jəgx
西汉
东汉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后期北齐
尤侯幽
jou
齐梁陈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j
i̯ə̯u
拟音/王力系统
ɣ
ǐəu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ju
拟音/周法高系统
j
iəu
拟音/李方桂系统
j
ə̆u
参考资料: [17-18]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四十四有
开口呼
次浊
云久切
ɣju
去声
四十九宥
开口呼
次浊
于救切
ɣju
集韵
上声
四十四有
云/匣
开口呼
全浊
云九切
ɣiəu
去声
四十九宥
云/匣
开口呼
全浊
尤救切
ɣiəu
礼部韵略
上声
云九切
去声
爰救切
增韵
上声
云九切
去声
爰救切
中原音韵
去声
尤侯
齐齿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韵
去声
尤侯
移究切
洪武正韵
上声
十九有
次浊
云九切
oiou
去声
十九宥
次浊
爰救切
oiou
分韵撮要
阳去
第五修叟秀
参考资料: [1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iou
51
去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iou
21
去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iou
5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iou
3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iou
13
去声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53
去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iɤɯ
55
去声
晋语
太原
iəu
45
去声
吴语
苏州
jiʏ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jiau
22
阳去
湘语
长沙
iəu
45
阴去
文读
iəu
21
阳去
白读
湘语
双峰
33
阳去
赣语
南昌
iu
45
阴去
客家话
梅县
iu
52
去声
粤语
广州
jɐu
22
阳去
粤语
阳江
jɐu
54
阳去
闽语(闽南片)
厦门
iu
33
阳去
闽语(闽南片)
潮州
iu
35
阳上
闽语(闽东片)
福州
ieu
242
阳去
闽语(闽北片)
建瓯
iu
44
阳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20]、汉典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