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風波】電子支付是為了增加選擇 不是扼殺選擇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30821

【無現金風波】電子支付是為了增加選擇 不是扼殺選擇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3/08/21 08:30

最後更新: 2023/08/21 10:46

分享:

分享:

台灣女星來港旅遊,在餐廳被拒收現金一事,引起兩地熱議。這次事件令我們反思,當初電子支付的出現,就是為了增加支付的選擇,打破現金的壟斷;如今電子支付已成「大台」,商家又有沒有倒過來、關注使用現金的少數群眾呢?

原意方便 卻令部分人不便

發展智慧城市是大趨勢,然而近年許多有關電子支付的風波,引發大家思考,電子支付的「初心」是什麼︰

  • 令付款變得更方便,減低支付成本
  • 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令支付更衛生
  • 增加購物渠道,網購也可更便利付款
  • 更有效追蹤資金流向,減少洗黑錢風險

上述都是電子支付的好處,但全部都建基於一個大原則︰「自由選擇」。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使用什麼支付方式,包括現金,這才是踏入21世紀最大的進步。否則,原意是「予人方便」的服務,也會變成「令人不便」。

無現金社會5大隱憂

其實無論香港或台灣,近年都增加了許多電子支付的方式,商家或消費者都習慣用各式各樣的電子支付工具。然而,不少人開始發現電子支付也有弊處,台灣學者張冠群便曾撰文指,無現金社會有5大隱憂︰

  • 個人私隱︰消費者的個人行蹤及消費習慣等訊息,會非自願地被金融機構知悉
  • 單一風險︰黑客攻擊,軟體衝突、當機、硬體損壞、停電及其他原因,都可能導致服務中斷
  • 少數群體保障︰對習慣使用現金支付的消費者而言,他們使用服務會變得困難
  • 不利理財︰無現金時代可能使消費者陷於過度消費,無力償還的風險
  • 金融機構成本增︰增加金融機構的管帳戶理與經營成本,金融機構也可能將此以管理費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

無論多先進的發明,總會有好處也有壞處,重點在於我們如何保持箇中平衡,使其不變成雙面刃,而是創造各方可共處的社會。

拒收現金違法嗎?

香港沒有明文規定商家不可拒收現金,只提到「在商業交易中,交易雙方可因應實際情況及需要,決定有關的交易條款,包括支付媒介,是否接受現金支付屬商業決定。」

至於在內地,電子支付愈趨普及也帶來弊端,不少年長一輩也曾被拒收現金。因此,人民銀行近年強調拒收是違法的,並加大執法力度,定期公布處罰拒收現金的相關單位及負責人的詳情。

相關文章︰

【電子支付】港人最愛支付方式 仍是信用卡 現金使用率與內地同樣低

【網絡熱話】遊客用支付寶搭車失敗、斥九巴司機態度差!其實有3大方法、化解尷尬場面

無卡支付涉詐騙多14倍 商戶宜善用AI+機械學習減欺詐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