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曲獎:中國「搖滾教父」崔健得獎引發兩岸熱議

  • 呂嘉鴻
  • BBC中文
崔健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崔健

台灣第33屆金曲獎周六揭曉(7月2日),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拿下最佳男歌手。此外,旅居台灣多年的新加坡歌手蔡健雅,則打敗袁婭維及魏如萱等人,破紀錄四度拿下最佳女歌手,並再次拿下最佳專輯等大獎,堪稱昨晚大贏家。此外,以《玻璃心》一曲紅遍華人地區的大馬歌手黃明志及陳芳語則未能拿下年度歌曲。

由台灣文化部舉辦的金曲獎與電影金馬獎一樣,是華語地區重要的藝術獎項。但與金馬獎不同的是,中國大陸目前並沒有禁止大陸音樂人報名金曲獎。因此,崔健這次拿獎,受到兩岸矚目。

崔健透過代表人宣讀得獎感言稱:自己到了這刻才明白,專輯中的所有目的地都是一時的,從來沒有過終點站。「金曲獎是一個歷史悠久、裝修講究,有點溫馨的中轉車站,清楚地告訴了我下一站的方向,它似乎在說:一個新的時代在等待著你,你是否已經凖備好了下車,你曾經有過的經歷和質疑,會變成一張新的車票,可以登上一個更有挑戰及質疑世界的音樂列車。」

事實上,金曲獎在多年前便更改規定。只要在台灣發行的專輯,不論國籍,都能報名金曲獎。因此許多非台灣出身的歌手,譬如王菲、孫燕姿及林夕等人都曾拿下金曲獎。

此次崔健拿下「歌王」,在大陸社交媒體掀起熱烈討論。有網友在微博說,頒給崔健歌王,是評審團有政治考量。一位網友說:「金曲獎這次真的是格局都有了。」

但也有網友稱,「內地歌迷別想太多,沒什麼地域國籍考量,在台灣音樂人們也不可能容忍政治介入音樂,純粹就是這屆評審團的決定。」

「有些人真是,不給內地要罵,給內地的也要罵」,另一位網民回覆稱。

歌手蔡健雅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歌手蔡健雅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

1961年出生在北京的崔健來自軍人家庭,父母有朝鮮族背景,自小開始學習音樂。1986年以一曲《一無所有》轟動京城,1989年,他在北京工體演唱會上,眼睛矇著紅布條,吹著嗩吶,喊唱著《一無所有》,轟動兩岸三地音樂界,在媒體掀起「崔健浪潮」。

2007年他曾抵達台灣參加貢寮海洋音樂祭。

有評論稱,崔健的音樂表達出了19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民面對未來的好奇與批判的眼光。崔健也開始成為西方文化界希望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想要打進中國藝術及文化評論界的西方人,嘴上及文章都要掛上「崔健」二字。

用紅布矇眼唱歌是崔健當時的招牌,他創作的《花房姑娘》及《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等名曲,隨著中國回到全球資本主義的舞台而紅遍海內外。

崔健對社會的變化一直有所觀察,併發出不平之鳴,也因此受到眾人尊敬。據報導,1989年5月,崔健在天安門廣場演出,聲援絶食學生,演唱了《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等歌曲,之後他便不受大陸官方特別歡迎。

多年前,崔健接受北京知名作家查建英訪談時批評:「所有人都在賭博,沒有人願意輸。實際上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大賭場,人們把自己生命都給賭進去了。沒有人願意錯過,他只是想怎麼把握這個遊戲,他不再想別的。」

跳過 Twitter 帖子, 1
允許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Twitter曲奇政策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

結尾 Twitter 帖子, 1

關於搖滾樂,這位中國搖滾先驅則告訴查建英稱:「其實,中國只有搖滾樂現象,根本沒有搖滾樂文化。美國一個普通人每月消費在搖滾樂上的錢,包括去酒吧聽音樂、買唱盤、去音樂會,可能是八十元,可能更多。我們呢,也許是一塊錢。有錢人都去泡卡拉OK了。你怎麼比?.....整個媒體根本不敢觸及體制的問題、文化政策的問題不敢撞這個南牆!其實南牆後面是一片光明。我認為中國搖滾樂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應該無條件地支持年輕的搖滾音樂人,可是他們不僅一直遭受封殺,而且流行音樂界太腐敗了,從媒體、唱片公司、代理人到樂評人,往往是羊毛出在牛身上。」

事實上,崔健崔健上一張專輯《光凍》就曾拿下金曲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相隔6年後,推出的第7張專輯《飛狗》拿下了男歌手獎。

台灣年輕的音樂人與他們的前輩相比,並不特別熟悉或以崔健為師。但崔健的搖滾精神尚深受中國歌迷尊崇。

2022年4月,崔健舉辦一場線上演唱會,據報導,當時超過4千萬的線上觀看人數,打破中國互聯網相關紀錄。微信公眾號「世界音樂」專號稱,對那一代的崔健樂迷來說,與後者有關的青春記憶裏,「存放著自己所有的熱烈與叛逆:livehose,音樂節,工體,打口帶 (編按:意旨當年中國西洋唱片公司發行的唱片或磁帶,沒有賣完被退回去的貨物,流到在北京胡同中販售)。」

演唱會後他接受訪問說,「這幾十年,不該變的都變了,該變的都沒變」。

金曲獎入圍及得獎者越來越年輕化。

圖像來源,Lin Mao

圖像加註文字,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的百合花樂團團員(左右)及入圍最佳音樂錄影帶導演的林毛(中)

金曲獎政治絶緣體?

在台灣官方文化政策的變遷下,這個由台灣官方主辦的老牌音樂獎,也開始將以「國語」為大獎的主導原則打破。這表示,台語、客家語或原住民專輯及歌手獎項不再被排在「方言」獎項。不同語言的專輯能夠與國語專輯一同競逐最佳年度專輯或最佳年度歌曲等大獎。

2017年,國際音樂雜誌告示牌(Billboard)曾稱金曲獎為是華語地區的葛萊梅獎(The Grammy Award)。

以今年入圍的女歌手來說,有來自新加坡的蔡健雅以及台灣知名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等等,而且許多歌曲是中文與英文交叉。每個專輯討論的議題各有千秋,包含跨性別議題,新冠疫情的反思以及台灣政治認同及社會認同等。有網友說,這些百花齊放的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也有分析稱,所謂音樂無關政治,該是指政治團體或政府不介入評審團投票,但音樂人要表達任何政治意見都不該被審查。譬如,今年二度拿下最佳台語女歌手的江惠儀得獎感言說:「希望台語可以傳承和進化,不論現在用什麼語言說話,盼每個不同立場的人都可以互相尊重,都能珍惜這個令人驕傲的民主。」

台灣總統蔡英文亦在金曲獎揭曉結果後,在社交媒體發文恭喜崔健及邱晨等得獎者:「不論我們從哪裏來、講什麼語言,在台灣我們就是一家人。」她說。

跳過 Instagram 帖子, 1
允許Instagram内容

此文包含Instagram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Instagram曲奇政策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

結尾 Instagram 帖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