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疫症 三種報道取向(文:盧文樂、蘇鑰機) (09:00) - 20210610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一個疫症 三種報道取向(文:盧文樂、蘇鑰機) (09:00)

新冠疫情在兩岸三地有不同發展,我們希望比較兩岸三地報章的疫情報道,看它們如何建構這個事件。具體而言,我們想了解三地報章在報道疫情新聞時,主要關注什麼地域?誰是新聞主角?報道取材上有何特色?疫情新聞給讀者什麼感覺?如何塑造政府的形象?

我們從慧科新聞蒐集由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頭版頭條疫情新聞標題作分析。從三地各自選取5份報章,香港報章包括《明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文匯報》。台灣則有《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台灣蘋果日報》、《經濟日報》。大陸的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解放日報》、《南方都市報》、《經濟日報》。

兩岸三地的報章都以當地疫情新聞作為頭版報道。大陸報章的疫情新聞似乎最「國際化」,其報道中有17%與美國或國際有關,因為《環球時報》是以報道國際新聞為主,其他4份大陸報章基本沒有。但大陸的頭版頭條完全沒有香港或台灣的疫情消息。台灣報章也有11%的疫情報道與美國或國際有關,並有極小量的大陸消息,但香港疫情只有1則。香港報章只有1.2%的報道涉及美國或國際,報道大陸的有3.3%,只有1則提到台灣。

新聞主角:確診者還是政府官員?

從三地的新聞主角來看,香港和台灣都以確診者為主,主要形容確診者的居所和活動行蹤,但大陸報章卻從未將確診者放在頭版報道。香港和大陸報章慣以政府首長為主角,標題分別較常提及林鄭月娥和習近平。台灣報章則少有提到蔡英文。

香港的報章喜歡引述不同人物,包括政府官員如聶德權、張竹君和陳肇始,還有醫學專家如袁國勇和許樹昌等。但大陸或台灣的報章較少類似情况。只有總理李克強在大陸報章頭版間有曝光,台灣的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就有很高見報率。

三地都關注確診個案及防疫政策

從附表可見,三地報章的頭條新聞都關注確診個案及防疫政策,着緊疫苗,專家和官員的意見也被引述。香港特別多報道關於限聚令和強制檢測,醫療系統也是報道議題。大陸偏重防疫政策及專家和官員意見,甚至比確診個案報道還要多。大陸報章也多談疫症對經濟的影響。台灣關注疫情對經濟影響和出入境管制,也有談及紓困基金、消費券和防疫物資,都是以經濟民生為着眼點。

正面新聞:港、台很少 大陸近半

疫情新聞本質上是負面的,但在處理時也可用較中立的描述角度,甚至用正面報道來鼓舞人心。從附圖可見,香港的疫情新聞極少是正面的,多數屬中立或負面。台灣的疫情新聞也很少屬正面,但負面報道不多,只佔一成四,近八成都是中立的。大陸的報道卻以正面為主,佔了近半;中立的有四成,而負面的只有一成左右。這反映了三地各自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新聞處理取態。

附圖也顯示疫情報道中讀者看到的政府形象。在香港,有一半的疫情新聞和政府形象無關。此外負面的明顯較多(佔總體超過三成),正面和中立的新聞各佔不到一成。台灣的疫情報道中,八成半和政府形象無關,餘下的報道中,正面、中立和負面消息的比例差不多。大陸報道中有近七成和政府形象無關;但有四分之一是正面的,中立只佔半成,而完全沒有負面報道。

三地報章頭條標題中的常用詞能反映各自的新聞取向。香港最常用的詞語依次是「確診」、「政府」、「香港」、「隔離」、「專家」、「增至」、「檢測」。可見香港最關注確診情况,由政府和專家主導,着眼隔離和檢測。大陸最常的新聞詞語是「工作」、「疫情」、「防控」、「習近平」、「中國」、「經濟」。大陸的重點是將防疫作為一種任務,突出領導人和經濟考慮。台灣最常用的新聞詞語是「入境」、「確診」、「陳時中」、「疫情」、「台灣」、「防疫」、「我」。可見台灣最着緊的是要做好入境管制來防疫。

香港報章:最重視疫情新聞 議題最多元

總括而言,香港報章最重視疫情新聞,相信與本土疫情反覆爆發有關。而且報章的議題最多元,經常提及每天新增的確診數字和確診者居住地點,又涵蓋政府推行的防疫政策,如限聚令和隔離。香港報章經常以醫療專家為新聞主角,他們的意見受到大眾重視。香港報章報道的另一特色是敢於批評政府。《東方日報》七成以上的疫情報道指摘特區政府的施政,《蘋果日報》和《明報》對政府的負面報道也分別有四成五和四成,就連《文匯報》也有一成八,而《星島日報》只有不足一成。

大陸報章:圍繞政府政策 強調經濟復蘇

大陸報章標題大多圍繞政府推行的政策,包括一些政治局的疫情工作會議,和習近平在會議上的講話。同時報章強調疫情後的經濟復蘇,為民眾打「強心針」,但卻不引用任何確診數字。媒體致力減少疫情受到關注的程度,從而減低民眾對疫情的恐慌。習近平經常在新聞標題上出現,媒體為他塑造關注疫情、體恤百姓、投入抗疫工作的形象。大陸報章在報道國內新聞時,主要用正面或中立的手法,去鞏固國家形象;但對外時,報道的觀感卻可以變得負面。《人民日報海外版》和《解放日報》的報道手法較相似,兩者都主力塑造對政府和疫情的正面形象。《南方都市報》雖然對疫情新聞有最多的報道量,但性質都較為中立。

台灣報章:防疫優先 沒政治化

台灣偏向以中立的手法去報道確診者的行蹤等,對疫情沒有描繪得很負面,更似是對民眾發出防疫警示。而且台灣沒有將疫情報道政治化,只有很少報道與政府施政或首長有關。報章更着重衛生官員的說法,可見台灣以防疫為優先,而民眾之前對政府沒有太多抱怨。5份報章對疫情感覺持中立態度的均超過七成,但各報的政治取態有些分別,以《中國時報》的新聞最反對政府,但其負面報道也只有一成五。

本文蒐集的報道數據只及今年3月底,但自5月台灣確診數字猛升,之前當地的報道有空間談及外地疫情,近來的重點全力對內,給讀者的疫情感覺和政府形象都有變化。香港近期的鼓勵打針措施,也可能影響關注議題佔比的分佈。

同一個疫症,因應社會情况和制度有別,三地報章呈現的報道就很不一樣。就算在同一社會,不同立場取向的報紙會有相異的處理手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透過分析比較,以實證資料為基礎,撥開迷霧,從不同角度逼近真相。我們可以從新聞報道知道疫情,它並有助大家了解新聞界與社會。同時我們要留意一些社會因素對報道取向所產生的影響。

作者盧文樂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蘇鑰機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