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 地震序列如何分布?【圖解】 | 公視新聞網 PNN

花蓮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 地震序列如何分布?【圖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昨(3)日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至今餘震不斷,截至今日下午3時共有376起。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這是一個「地震序列」,在規模7.2的主震之後還會跟隨許多餘震。

昨(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深度為15.5公里,最大震度為花蓮縣和平6強,全台皆有感,至今餘震不斷,也造成多起災損及傷亡。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地震中心研判,此次地震應屬於以昨日規模7.2強震為主震的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是什麼?

根據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地震序列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於同一震源區,且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發震構造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這些地震可依發生的先後順序,分為前震、主震和餘震。

前震是在強震發生前,有時會先出現的微小地震,通常不容易察覺,即使發現也難以判斷是否為強震的前奏。

主震指同一系列地震中規模最大的地震,和系列中其他地震相較,其所造成的災害最為嚴重;若最大的地震不只1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餘震則是在主震之後發生、數次規模較小的地震。主震後可能發生很多起餘震,並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少;餘震較前震明顯,次數也較前震多。

氣象署指出,並非每個地震序列都包含完整的前震、主震及餘震,有時甚至沒有前震、直接就發生主震,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極少狀況下也可能在數秒或數分鐘內,發生2起震央相近的大規模地震,稱為「雙主震」。

這次主震後引發多少次餘震?規模多大?

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統計,截至今日下午3時,主震加上有感餘震已達376起,餘震中規模6以上有2起;規模5至6有16起;規模4至5有142起;規模3至4有215起,震央多在花蓮近海。

其中列入編號的「顯著有感」地震有106起;未編號的小區域地震則為270起。

地震編號及小區域發布標準?

根據有感地震報告發布作業要點,地震規模4.0以上,且任一測站震度達4級或兩站震度達3級,就需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並為這次地震編號,另外若是縣市政府所在地測站或直轄市市區站測得地震,發布標準會再下降。

若地震觀測結果未達顯著有感標準,但任一測站震度達4級,或者地震規模3.5以上且任一測站震度達4級或兩站震度達3級,則會發布「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

接下來還會有餘震嗎?

地震測報中心指出,花蓮這次強震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底下,板塊擠壓下能量累積快速。

因此,地震測報中心預估,強震後3日內地震能量會陸續釋放,產生許多小餘震,也不排除會再有規模6.5到7的餘震發生,但今晨開始餘震頻率跟規模有減少的趨勢,整體地震序列大約要數個月至半年才會完全停止。

中央大學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認為,此次地震引起的餘震,是因為板塊交界帶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斷層,而當地段出現許多分支,都是容易導致地震頻繁發生的原因,「主要的有感地震,集中在近1、2個禮拜到2、3個禮拜,可是無感地震尾巴會拖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