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美創意總監龔大中:不要把兼差當成斜槓!為了賺錢而做,能力不可能累積|經理人八分生活

怎麼成為斜槓青年?奧美創意總監龔大中:17 年工作經驗,我學到的 3 件事

同時也是五月天《第二人生》、《成名在望》等 MV 導演。喜歡說故事,喜歡觀察人,喜歡問為什麼要這樣?或是為什麼不能那樣?喜歡嘗試沒做過的事情,沒扮演過的角色,希望活出不一樣的 C 型人生。

侯俊偉/攝影

你也想「斜槓」嗎?台灣奧美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對此,有不少心得。他分享了自己成為斜槓青年的契機,故事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

龔大中,現任台灣奧美執行創意總監,同時也在大學任教;除了這兩個身分之外,他也是知名樂團五月天《第二人生》《成名在望》等 MV 作品的導演。你可能不一定認識這個名字,但你一定會對電視廣告裡的「全聯先生」、「多喝水超人」印象深刻。

他是一位知名廣告創意人,不只寫廣告文案、拍音樂 MV,還因為熱愛音樂自組樂團、喜歡跑步而寫作成書。曾經在 2017 年由聯合報舉辦的「願景工程─公民沙龍」與劉軒一起跟年輕人談斜槓的他借劉軒的話分享,「斜槓其實很累,沒想清楚最好不要來」,他更強調,「如果起心動念是為了金錢收入或成就,那是撐不下去的!」

斜槓不為金錢成就,只追求對自己的意義

已有 17 年廣告資歷的龔大中,是人們眼中的「點子王」;而他展開斜槓身分的契機,竟是來自十幾年前朋友跟他開的玩笑,「來比賽看我們誰的 slash 比較多」;當時這位好友剛從德國回來,分享了歐洲年輕人很流行的斜槓概念,讓他覺得很酷,他說:「跟我想像的人生很像」。

剛好 29 歲時,母校輔大系主任問他想不想回學校教書,基於廣告前輩孫大偉曾經的鼓勵,以及集團董事長白崇亮的支持,他開啟了第一條斜槓──大學講師。龔大中說,其實自己也不是碩博士背景,加上廣告工作經常忙得沒日沒夜,多了講師這個身分,說不累是騙人的,「但只要想做,你就會在過程中尋找到對自己的意義」。

創意導論與廣告行銷講座,是龔大中在輔大開的兩門課。前者談的主題每年都不同,如運動行銷、廣告行銷等;後者,他則是會請朋友或同學到學校來跟學生分享各自的工作,「有時是我自己講,有點像是在幫廣告系的學生做職涯規畫,幫大家提早了解不同的工作面向、思考哪種角色適合自己。」深受學生好評的他,在兩年前被學校升等成助理教授,連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龔大中說:「透過教書將自己過去在廣告領域的經驗與知識重新整理,我其實也是在過程中學習」,尤其看到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甚至變成現在的同行,更讓他格外有成就感。

「我常常跟學生說,未來人才的趨勢,一個就是 international(國際化);另一個則是 slash(斜槓)。」

沒有得失心,但把想做的發揮到極致

「英文是很重要的工具,不管是為了接觸更廣泛的知識,或是向國外廠商提案表達廣告的意涵,如果英文可以愈好,表現就會更好。」至於斜槓,他說:「要在(身分)形式之外找到真正的意義。」

龔大中拿自己受邀寫專欄談創意的經驗說,因為自己本來就想說故事,只是平日裡忙於工作而一直沒將想法落實,剛好因為專欄的緣故,有了編輯逼著他寫,於是興起了「將專欄集結成書」的念頭。

龔大中把每月原本只要寫 600 字一篇的專欄,寫成 2000 到 5000 字的專題文章,他說:「我把專欄當書寫,寫書真的很累,但累不是真正的挫折,我反而很 enjoy(享受)。」這系列專欄最後果然變成《當創意遇見創意》這本書,「談的都是在我身邊遇到的人、事、物,給了我哪些創意的啟發與激盪。」

在龔大中的眼裡,「欲望,是成為斜槓唯一的條件。」就像當學生問他,最強的創意力是什麼?他的答案永遠是「創作欲望」。例如喜歡跑步的他,曾經為了自己的跑步寫作計畫跟公司請了 20 幾天的假去環島旅行,並訂下每天要寫 5000 字的目標;他希望旅程結束的同時,也完成了寫跑步書的計畫,「我在每個定點都跑了十幾公里,期間拍照、寫作、跑步、旅行,就像是跟自己的對話。」

用 20 天完成一本書,不僅是時間壓縮下的能力考驗,更是做到「想要完成一件事」意志力的極致展現。問他為什麼會想寫以跑步為主題的書,龔大中說:「因為想寫,為興趣而寫。」

他大剌剌地笑著表示,自己沒有得失心,也沒有立志要當暢銷書作家,寫跑步的書銷售量當然也沒有寫廣告創意行銷來得好,但在斜槓身分轉換的過程裡,「生活的觸角變多了,得到的養分會相互循環後達到一個平衡,腦中的思考也會因而產生多種可能。」因此儘管平時的工作再忙,龔大中依然維持每天跑步的習慣。

如果不是斜槓靈魂,把一件事做好就好

龔大中說自己很幸運,有著「不喜歡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想做出別人沒做過的東西」這種不安於現狀的靈魂與性格,加上偶然跟朋友打的賭,讓從沒想過要成為斜槓族的他,變成現在大家口中的斜槓創意人。

但他也強調,「絕對不要把兼差當成 slash,如果是為了賺錢而做,能力是不可能有所累積的。」龔大中說,斜槓未必適合每個人,「如果不屬於這種靈魂,能在一種專業上達到極致也很好。」多重身分,還是要在原本專精的事上去延伸,專業才會紮實並有所累積。

龔大中認為他當導演,正是建立在廣告創意人的本業之上。因興趣使然,大學時學過一點拍片技術的他,有機會總是會坐在廣告導演身旁問東問西,甚至主動去找書看、上網查國際社群的相關資料。

接觸久了,沒想到某個經費有限的拍片計畫,成了他工作後第一次當導演的契機。包括拍攝《成名在望》,片中勾勒所有樂團心中理想的概念,也融入了他對音樂、對樂團的熱情。要同時扮演這麼多的斜槓角色,會不會遇到挫折呢?龔大中笑著說:「喜歡,就感覺不到挫折。」

「一個人,應該擁有不只一個 career,你可以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每多一個身分,就多一個 slash,更多的 slash,讓人生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這是龔大中幾年前在書中寫過的一段話。十幾年前朋友的一句玩笑話,對此刻的龔大中而言,已想像成真。(本文出自 English Career;作者:郭韋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