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昨首次公布台灣的「地震危害潛勢圖」,提醒位於西南部及東部地區3層樓以下的低矮老舊房子,要特別注意6、7級以上的大地震。此外,未來30年南台灣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高達64%,東台灣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機率約20%。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也依據活斷層、盲斷層計算出未來30年台灣孕震構造的發生地震機率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依序為南部、東部、北部、中部,其中南部發生機率最高(64%),規模在6.7以上的發生機率亦以南部最高(62%),明顯較其他地區高出1倍、甚至更多。

未來50年強震 南部8成

規模在7以上的強震,未來30年東台灣後山發生的機率為2成,其次是南部的13%,北、中部的機率不到1成。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50年,南部發生6.5以上的機率更高達82%,6.7以上也高達8成;其次是東部(5成);北部、中部的機率約在2至4成之間。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主任、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蒐集1973年至2011年上萬筆的地震資料,根據全台活動斷層及孕震(地震前地層的能量累積和地應力增強,最終將導致地震的發生)構造參數,算出未來475年內台灣本島發生地震時的震度分布圖,分別依平地走路(地表震度)、3層樓以下低矮房子、10層樓以上高樓層,估算出北中南東各地最大瞬間震度。

矮房不耐震 南、東部最多

馬國鳳說,這份「地震危害潛勢圖」顯示,台灣大地震發生後,每個區域的危害程度,顏色越紅代表可能產生較大震動的機率高,顏色越藍震度則越低。結果發現,台灣西南部及東部地區一片「紅通通」,代表蓋在此處3層樓以下的低矮房子,未來要特別注意震度6、7級以上的大地震。

換句話說,位在花東、台南、恆春等地3層樓以下的低矮樓房,將是受到地震震度危害最嚴重的地區。

改建不容易 規畫逃生線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徐澔德指出,活動斷層在陸地上看得見,孕震構造類似盲斷層,在地表底下看不到,但依據其他資訊,研判未來可能會發生地震的構造,因此計算出未來30、50年台灣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可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未來蓋房子或重大建設時,依據所在位置,如何做好防災準備的參考依據。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陳朝輝表示,一般鄉間俗稱的「矮厝仔」未加基樁的平房即使透過輕鋼架加固,仍無法有效阻止地震坍塌,規畫「逃生動線」和「就地掩蔽」方式至關重要,尤其老人家房間和床位不能離逃生口太遠,一路上不要堆積雜物增加逃生困難。

#台灣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