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和香港现在用的单位制是怎样的?

大陆现在基本上完全国际单位制化了。市制还用斤、尺等,也已经改成了和国际单位制有简单的倍数关系。不影响上面的说法。 在台湾和香港,人们的生活中老市制、英…
关注者
45
被浏览
65,994

5 个回答

据我所知,说香港的情况。

香港特区政府和英国、澳洲、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一样鼓励使用公制。

相比于其他英国前殖民地,香港早在 1976 年就引入国际单位制(法文: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SI),但民间中国旧公制和英制并用。

1 | 面积:政府用公制,民间几乎英制

特区政府卖地使用公制,「公顷」即 10,000 平方米,如新鸿基拍得高铁西九龙站上盖超级贵的地皮[1]

地政總署公布,一幅位於九龍連翔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的非工業用地以422億3,200萬元批予新鴻基地產發展旗下的紀奧有限公司和信明(香港)有限公司,批租期50年。
地皮為九龍內地段第11262號,佔地約59,746平方米,樓面面積須介乎176,400平方米至294,000平方米。

对于物业的面积,政府的统计和合约均使用公制「平方米」:

香港政府的《香港物业报告(2021 年 3 月)》

但民间物业交易通用平方英尺,俗写为「呎」,例如美联物业楼价指数:

全港港島九龍新界
指數164.8184.6162.3155.5
較上月-0.3%-0.3%-0.9%+0.2%
較上週+0.9%+0.7%+1.2%+0.7%
呎價$15,792$19,891$16,205$13,478

除了招待部分内地来港炒房的地产商会使用平方米,多数港人默认以平方英尺讨论房价。

2 | 长度:政府和年轻人用公制,民间两者并用

香港主权移交前很久,政府在全行业就全盘使用公制长度 m 或 km 了,例如 8 号干线(内地称:高速公路)的标识使用米和千米,限速标志默认使用 km/h:

香港道路单位
香港 80 年代推行公制单位的车速海报

对于长距离,几乎没人用英里了,猜测可能和满大街使用公制的日本原装右舵车有关?

到了米的数量级,政府医院等公营机构惯用 m,民间的建筑有少部分英尺;至于身高体重,政府的表格用 cm/kg,而民间通常用英制,碰到要填千克的表格,通常粗暴地将磅数除以 2.2

例如香港辅警(AUS)报名表,身高和体重使用公制:

香港辅警报名表 © 所有

而 2009 年香港先生选秀,TVB 使用英制,2019 年以后则使用 188 cm 等公制单位:

2009 年 香港先生 9 号参选人

至于民间,据我观察 90 后港人,除非看 NBA 或去美国生活过,不然很难将厘米身高换算成 6 尺 3 这种英制;80 后及之前,都熟悉两套身高单位的换算。

因为看猫片太多,熟悉了演员的身体数据,我可以做到英制和公制的口算。

3 | 重量:政府使用国际单位,民间非常混乱

除了公斤和磅等公制和英制的单位制外,香港民间还惯用「司马斤」,而且是沿用大清的 1 斤 = 604.789 82 克 = 1\frac{1}{3} 英磅 = 16 两这种蛋疼的十六进制。

所以得看场合使用。

一般而言健身教练算减肥用磅,器材一般标两套质量;超市菜市场的水果和进口冷冻肉用磅,极少用公斤;鲍鱼海味中药材等用司马斤和两,有机会去香港买菜要小心了。

4 | 容积:几乎用公制了,但仍有例外

相比于重量单位的混乱,香港的容积单位就非常统一了。

原因在于水务署带头抛弃「加仑」那么腐朽的英制单位,彻底使用升和立方米[2],例如水费单:

第一級首12立方米的用水量是免費的
第二級次31立方米的用水量,每一立方米的收費是4.16元
第三級次19立方米的用水量,每一立方米的收費是6.45元
第四級用水量超過前3個級別合共62立方米的用水量以後每一立方米的收費是9.05元。

至于例外呢,据我观察主要是酒吧和 KFC、麦当劳或星巴克等餐饮行业,使用美制的炊具,还在使用安士(盎司,oz = 28.413 062 5 mL)甚至夸脱(quart, 1/4 Gallon = 4.546 L):

香港常见调酒单,其中安士作为容积单位使用

我就搞不懂,统一用十进制的公制单位不香吗?纯粹是提高调酒师和咖啡师的准入门槛。

5 | 由长度、质量和时间衍生的单位,政府和民间几乎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了

常见的功率单位是瓦特(W),香港部分冷气机还用「匹」(hp = 745.7W),但年轻人对这个单位已经很陌生了,原因是数学、物理课本都用 W。

香港两张电网,中电和港灯一律用公制的「度」,即千瓦时(kW⋅h),而英尺-磅力(1,000,000,000 ft·lbf = 376.616 kW·h)这种英制力学单位衍生的能量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综上所述,港英政府自 1976 年推行国际单位制和十进制 45 年来,民间执行并非彻底,但颇为有趣。

九龙城街市(内地称:菜市)在 2019 年 12 月的公制宣传海报

参考

  1. ^https://www.news.gov.hk/chi/2019/11/20191127/20191127_183804_765.html
  2. ^香港水费 https://www.wsd.gov.hk/tc/publications-and-statistics/statistics/key-facts/water-resource-data/index.html

在臺灣,度量衡是公制跟臺制並行。

基本上,涉及公共事務的政府管理,是用公制。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油水等容積單位,已用公升(liter)作單位,即使本使用升斗計價的米,也多改採重量計價,然而在民間日常生活事物的長度、面積以及重量單位上,公制之外,則常常有使用臺制。

-- 長度跟面積基本單位,是尺。

1臺尺=> 約30.30303公分(cm) [1臺尺 = 三十三分之十,10/33公尺(m)]

跟臺尺相對的是公制的公尺(m)。但若僅單稱 尺,則專指臺尺。公尺也有稱 米。

-- 房屋/建地面積,是以「坪」作單位 (然而權狀/公文書是以平方公尺為單位來登記)。

1坪 => 約3.305785平方米 [1坪 = 六臺尺見方 = 6臺尺*6臺尺]

-- 農田土地面積,不用「畝」,而是以「甲」作單位;甲下有分跟釐,一甲十分,一分十釐。

1甲 = 2934坪 => 約0.9699公頃

-- 重量單位為臺斤,或單稱 斤。

斤兩仍依傳統十六進位制,一斤十六兩。一兩十錢,一錢十分,一分十釐 ---

1臺斤 = 600公克(gram/g)

1臺兩 = 37.5公克

$$$$$$$$$$$$$$$$$$$$$$$$$$$$$$$$$$$$$$$$$$$$$$$$$$$$$$$$$$$$$



之前在它處,曾就兩岸三地的人互訪時,在當地購物上,最常碰到的計價單位,「斤」跟「兩」,尤其關於臺斤跟臺兩,做了介紹跟溯源。為或可增加印象,在三地旅遊時碰上了,可對其間的差異較為敏感注意,用以避免誤解,我就將它附在這裡, ------


一斤十六兩制,是在中土已施行至少兩千多年的衡制。雖然各朝代或各地,每斤的實際重量或有不同, 但是 1斤=16兩,這個重量單位比例制度源遠流長。不只在中土沿用長久, 而且早已散播至東亞(韓、日)以及東南亞等中華文化影響圈受到採用。

而台灣的 一台斤 = 整數的600克(grams), 則是從日本來的。

將一斤定為600克整數, 或一兩定37.5克, 好讓一斤成為整數600克,

則是日本於其明治年間(事在1891年) 所立的度量衡法當中所定,再於後來施行至台灣。

[雖然該法亦有列出公制,但仍以日本沿襲自中土的傳統「尺貫法」為主] 。

至於日本何以會將一斤定為600克??

這則是日本將承襲於中土唐代的 斤/兩 的重量(約596.8克/37.3克),

再拿源於法國, 而在後來發展成為「公制」的衡制, 來做為基準,

化為最接近的整數而得。

一台斤 = 600克, 是這麼來的。

而依照傳統固定的 1斤=16兩 的比例, 所以, 一台兩 = 37.5克

也就是說,日本承襲中土的衡制(即唐制), 再於十九世紀末, 以西方的度量衡制為基準, 化成最接近的整數, 亦即600克, 且維持一斤十六兩制。本來就是以傳統斤兩制來計重的台灣, 再承日本的這個整數(公制 克)的斤兩。

一斤 600克整, 之所以易於受到當時的日本社會, 和後來因馬關條約(1895年)而受日本統治的台灣社會所接受, 並且在台灣沿襲至今, 應只是因為它與中土傳統相近, 且與之前在台灣和在日本原本都通行的一斤的重量(約600克上下)的差異不大的緣故。

這個斤/兩制, 現在在台灣民間仍與公制公斤並行使用。

******************

再往上溯這個斤/兩以及其實重的源流 ---

清末吳大澂依據文獻及錢幣實物所考證,有重要變革朝代的斤兩標準重量,

再化為現代公制的 克 做為比較的基準, 每兩重約如下: ---

-- 周:一兩重14.93克 [一斤 = 238.86克]

-- 秦:一兩重16.14克 [一斤 = 258.24克] (西漢承秦制, 斤兩重也約此數)

-- 新:一兩重13.68克 [一斤 = 218.8克]

[近人再與出土的「新莽嘉量」相校, 得新莽定制的一兩均數應是約13.92克/斤222.73克。 王莽所定的這個衡制, 東漢至北魏甚至於隋煬帝多沿用因之。]

-- 唐:一兩重37.301[一斤 = 596.816克] (以唐初的「開元通寶」錢幣考證推得)

唐初所定的這個斤兩衡的重量(即 兩/斤 各約 37.3克/596.8克), 一直沿用到一千多年後的清代(和民初)。 日本也大致沿用至廿世紀前半。

以清廷所使用的衡制為例, 公庫收支所使用的「庫平」, 是將一兩定為 37.301克(一斤596.816克),

這顯然是與唐時的斤/兩等重了。

但是清廷對於度量衡的管理無方, 其度量衡政策, 除了在徵稅賦課時,會對度量衡強制要求之外(「庫平」就是一例), 其餘多半放任民間自理, 成為所謂「有法無政」的紛亂狀態。 不過, 以較著名的幾個「市平」來看, 大致上多是在超過560克並或趨近600克上下。

但是民間各省各地的「市平」間, 存有多少不等的差異, 令人眼花撩亂。 單以測輕重的衡法來說, 當時全國就有千種斤/兩 實重。 連當時尚在其治下的台灣, 由於內部受山河之隔交通不便之故, 也有好幾種實重不同的斤/兩衡制。 那種紛亂的狀態, 是等進入現代管理的政府,予以統合成為一致了。

至於市斤(500克), 則是民國初年歷任政府, 原先欲全面實施「公制」不果, 之後在1929年立法, 將度量衡制在法規上以「標準制」和「市用制」一起並列。 其中, 在衡制方面,「標準制」即以公制的「公斤」為基本單位, 同時並列的「市用制」 則是將斤縮減至 半公斤(500克), 且仍稱為「斤」。

但因為這個「市用制」本意是屬過渡性質, 又係遷就習慣, 所以正式公佈實施時,

並未採用當時的工商部原先所擬議的 一斤十兩制, 而仍將一斤定為十六兩。

當時在該法內,並列一個「市斤」之旨, 本只希望能以接近傳統斤的重量, 讓社會易於接受, 同時藉此有個簡單方便來跟公制的「公斤」的換算比率(2:1)而行。 那只是將其當成是過渡到全部採行公制公斤的暫行措施。 不過, 現在「市斤」在大陸顯然已經成為定制, 與公制並行, 而且一市斤也定為十市兩了。

而國民政府遷到臺灣後, 則在1954年修改度量衡法時, 取消了「市用制」, 想要藉此全面單一推行公制, 也沒能完全成功。 這反倒是使得民間持續使用傳統的斤兩制 — 亦即經日本稍修改唐制, 並曾在台日兩地施行 的斤/兩各為 600克/37.5克 的那個制度。 以致現行法律授權「主管機關得就國際單位制以外之通用單位,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單位」,而有在度量衡上對臺斤/臺兩的計器的管理辦法。

至於香港現行還在使用的「司馬斤」, 一「斤」法定為 604.78982克/一兩約37.8克。

這是與清末用以計算關稅及繳納關稅的英制「關平」斤/兩 相同實重。

[我是用英領時期曾以法律確定的香港「司馬斤」= 1又1/3磅的兌換率來記]

[另外, 在網路上看到頗多人錯誤的將「司馬斤」跟600克的「台斤」混為一談]

****************************************************

在實際生活應用上, 於大陸, 台灣和香港三地購物時須請注意: ---

若是以「斤」計價,

「港斤」略重於「台斤」,「台斤」又重於「市斤」將近兩成。

亦即, 港斤605克 >台斤600克 > 市斤500克

但若以「兩」計價, 則會變成

「市兩」重於「港兩」, 「港兩」還是略重於「台兩」。

亦即, 市兩50克 > 港兩37.8克 > 台兩37.5克

此乃因大陸市制的 斤和兩 之間, 是定為十進位制;

而香港和台灣的斤兩制, 是採傳統的 一斤十六兩的 十六進位制所致。

但是,

買賣金銀貴金屬這種高單價, 以 兩 計價的黃金條塊或飾品, 則須要特別注意: ---

香港黃金買賣, 另有「金衡兩」, 其法定一金衡兩為 37.429克[請見《香港法例》, 68章附表1, 1997年版」。這與常衡的港兩37.8克小了將近1 %; 且僅為台兩的0.9981%, 反倒是比台兩小一些了。

台灣並無此種差別, 一兩就是一兩, 就是37.5克, 不分常衡和金衡。

****************************************************



補充資料:

1/《漢書》的《律歷志 上》, 對權衡的各單位的定義及相互比率關係: ---

「權者, 銖、兩、斤、鈞、石也…。一龠容千二百黍, 重十二銖, 兩之為兩。

二十四銖為兩, 十六兩為斤, 三十斤為鈞, 四鈞為石」。

其中, 「龠」, 是樂器名, 通常用竹管製成, 形狀如笛而稍短。

「兩之為兩」的「兩之」, 意即 將十二銖乘以二, 就成了等於24銖的「兩」,

這也是會以「」這個字來做為重量單位的詞源/etymology.

2/ 古代24銖為一兩。

而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鑄的「開元通寶」銅錢每枚 重2.4銖, 十枚剛好重一兩/24銖。

傳統重量單位 十錢 = 一兩 是這麼來的。

至宋代正式廢銖制, 將「兩」以下,改以十進位的 錢/分/釐/毫/絲/忽 為制。「銖」這個重量單位, 便已不復使用。 現代則多只能從講述唐宋之前事跡的文章中, 見到「銖」這個古老的重量單位了。

3/英制有常衡制(avoirdupois)和金衡制(troy)之分, 兩者之間相差頗多。

常衡磅(約453.592克) = 16盎司;

金衡磅(約373.242克) = 12盎司。

前者用於一般貨品, 後者多用於貴金屬,且以盎司( =約31.1035克)為基本計價單位。

中土傳統衡制並無這種分別, 秤一般貨品, 跟秤作為貨幣的金銀銅, 是用同一種衡制。 台灣亦無此種分別。 但是如上述, 若在香港買賣黃金, 須要注意當地的法定金衡兩比常衡兩少將近1%(約0.37克)。

4/克(gram)這個公制重量單位, 在台灣仍多加個"公", 而稱為"公克"。

5/「度量衡」釋詞:「度」以測長短; 「量」以測容積多少;

「衡」則用以任權而知輕重。其中的「權」, 指的是砝碼或秤錘。

&&&&&&&&&&&&&&&&&&&&&&&&&&&&&&&&&&&&&&&&&&&&&&&&&&

上文主要參考資料:

1/《中國度量衡史》吳洛(吳承洛)/台灣商務印書館。[GoogleBooks有缺頁樣書。]

大陸的商務印書館亦有出版這本書。

2/《中國貨幣傳奇》— 張惠信/台灣 可筑書房

3/並見如下網頁, 及其內的相關連結:

zh.wikipedia.org/wiki/%zh.wikipedia.org/wiki/%
zh.wikipedia.org/wiki/%
en.wikipedia.org/wiki/C
ja.wikipedia.org/wiki/%
ja.wikipedia.org/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