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生活是怎样一番体验?

普通台北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和大陆的大城市有什么相同不同?
关注者
260
被浏览
243,501

13 个回答

笔者曾有过一年多在台北学习与生活的经历,其时就读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谨以这篇回答怀念我的台北,以及所有在那座城市里遇见的人与发生的事。


这是一个迟到了两年的回答。

离开台北已经两年了,但是有时候恍恍惚惚又觉得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

写这篇回答的过程很奇妙,像用一张过期的车票搭乘上了一辆不知会开往哪里的列车。

那座北半球的海棠形状岛屿,骨子里流淌着繁盛兴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有大片蔚蓝色的海;

有被铁轨无限延伸的傍晚和黎明;

有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其间拖着毛茸茸尾巴曳地跑过的灰棕色松鼠;

有黑糖裹壁的珍奶和清甜可口的莲雾释迦……

许许多多的的温柔意象构成了它为人或不为人所知的美好面目,也让太多的人流连于其中的美景良辰。

然而置身其中,除却这些,愈加打动我的,是台北的人事。

在台北的每个时刻,我都能异常明晰的感受到,自己正被这样的文化氛围浸淫接纳着。

我逐渐开始相信,倘若人自身以一种足够虔诚渴望的内心去追逐某种形式或概念的生活的话,那种理想化的生活其实也会不遗余力的来找他。

更为准确而言,是把自己推到他跟前。

一、 没有人会上天堂,没有人会被留在地狱。

端端,应该是文学组老师里最特别的一位了吧。

黛紫色的短发,深沉明亮,像从深海里打捞出来的茂盛藻类,湿漉漉又明晃晃的,发梢没有按照原本生长的走向贴着脸颊,而是桀骜不驯地向外偏斜着。

让人联想起冬日灰喑喑刺向苍穹的枝桠,倔强又清冷,像是无声的反抗。

一如她喜欢的,浓烈的红色眼影和纯度很高的宝蓝色丝巾。

她是这样的吧,喜欢一样事物成熟浓烈到极致时的模样,张扬轻狂、乖戾跋扈,可是足够真实鲜活,是生命被推进到高潮时的生动演绎,透着一股子摄人心魄的张力。

是她喜爱的东西,也是她。

端端开了很多门课,主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三,「剩下的时间留给我自己,读书和旅行。」她这样说,笑得狡黠。

在每一个天好蓝,风好柔的午后,日光强烈的让人睁不开眼,我就这样撑着头眯着眼睛听她讲沧浪诗话,讲李白李清照海子顾城,讲她喜猫厌狗,讲她最近看的电影和书,讲她一个人去欧洲时候的事儿……

后来的后来,日光好像一下子就没有那么晃眼了,端端的姜斋诗话还没有讲完,学期就结束了。

我想,端端她是不一样的吧。她的生命状态是流淌的,拒绝被凝固,被定型定性,拒绝成为固化或程式化的物品,她永远有闪闪发光的眼睛,在呼吸的每一个瞬间倾吐出细小的温柔。

六十余岁,单身,没有子女,离群索居,原本就是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她说她是畸人,说她不畏惧独处,但是害怕在小公寓里死掉都不会有人发现,说她年少时遇见爱情,见到他第一面时就有预感,他们会在一起又很快分开,然后他们就真的很快在一起又很快分开。

阿,这个双子座古怪的女子,我真的好喜欢她。

二、 我们并肩而立,所有的星光都洒在我们身上。

在伊达邵码头停留的那个晚上,遇见了一对父女。

深秋九十点的光景,堤岸边只有零散停泊的三两船只。远远听见轻轻摇摇的歌声,循声过去,望见他们。

父亲抱着吉他弹出低低的和弦,女孩伴着乐音吟唱。柔柔糯糯的台语,悠悠婉婉的小调,小姑娘的声音清澈明净,带着点那个年纪独有的稚嫩青涩,分外好听,倒真像是伊达邵的湖水滋养出的音色。

堤岸边的石阶上三三两两坐了不少人,有当地人也有游客,不同国籍互不相识的人随着旋律轻轻地摇晃身体。

父女俩唱到很晚,期间有人悄声离开,也有人驻足停留,他们始终保持温和的笑意,对每位听众颔首致意。

演奏结束的时候,听众几乎全部离场了,我走上前去买了几张他们的专辑。

那位父亲告诉我,专辑里收录的都是他和女儿合唱的曲目。他说,唱歌做音乐其实是他年少时的理想,后来年岁渐长、步入社会之后便将其藏在了心底,原本以为再也不会有接触音乐的机会,却因为女儿的支持与鼓励重新拾起了被埋没的梦想。

“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得到了一个和我一样热爱音乐,愿意陪我实现心愿的女儿。”

那位敦厚健谈的中年男子仰起头对我说,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骄傲。

那张专辑我一直在听,记得有首歌里唱:「我们并肩而立,所有的星光都洒在我们身上。」

我想,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每一个夜晚星光都永远不会缺席吧。因为内心坚定而有充沛力量的人,本身便是永不枯竭的光源。

三、摇摇欲坠地在平淡日子里致幻。

我在2019年九月某天的状态里写说,「我的心平静的好像海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又好像,被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填充得满满当当的。 贫穷般的富有,大概可以被这样描述吧。」

在诚品里遇到的一本画册——Jungho Lee的《漫步》。封面好像是把五十铃蓝和福田蓝揉碎了掺和在一起的色调,好看到过分。

册子里有一句话记得特别深刻,它说:「我们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多远,但要往哪里去,是可以知道的。」

我要往哪里去呢?现今亦步亦趋所赴之地在什么地方呢?什么都不予思虑,头脑简单、心性单纯的年纪,似乎早就过去了。

嗯,又好像,是从来没有经历过。那种快乐缺席了我的生命,又或者是我在命途的迁移中与它失之交臂了罢。

成年以后的日子,琐碎单调的过分,日子淡得像水一样,但是又让人缺乏抗拒的理由。

可穿过台北纵横的街道与人流时,我好像什么都明白了。朗月青风、璀璨星辰,它们早已把一切都告知于我。

我们不知道我们还要像现在这样走多远,可是要往哪里去,是可以知道的。

路途遥远,一个人跌跌撞撞也要走下去阿。

走下去的话,即便不能保证顺利抵达, 但说不准,能恰好与谁撞个满怀,也说不定呢。


一些零散的还没来得及吹散在风里的记忆。

18年的时候还在文大念书,年末去平溪放天灯,我们吵吵闹闹的互相祝愿着考研顺利,后来真的一切如愿。

阿函申请到了英国的学校,阿媛去了苏大学设计,蕾蕾上岸了艺研院。

21年的年关,又陪姐姐一起放了天灯,而她最终也如愿进入了喜欢的南昌大学,继续她的新传事业。

我是说,真好啊,我们都这样渺小又幸运。


即便属于我们的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北方的飓风开始把我出门前精心夹好的头发吹乱的时候,

我还是想起了阳明山的山风,情人坡上,整个城市在我们脚下不眠不休的生产光热。

爱意在我们的眼睛和皮肤里流淌,像某种失幁的影像。

后来,我再没在其他地方见过。

士林夜市拍到的中学情侣,

年少的恋爱,

像幼儿园放学时候,门口等人来接的小朋友。

沿海岸线一寸寸爬上来的蓝。

别把车窗摇上去了吧/就这么走走看看不好么

再在快要日落的时候出门/拍下好看的天空/在拐角的小摊上买一大袋炸物

满山乱跑/

去看永远生人勿近脸的猫咪/和睡着了的花

做永远可以有勇气和圣母对视的小孩/

什么都别怕/

所有的过往和现今/我们各取一半

它不会是遗产/

因为我记得所有的事/

划掉的诗说它也会

在五月的眷村 天真的安睡

柏林围墙倒塌时,人们留下一面墙作为历史的见证。

当老屋必须被时代淘汰 一天,愿我们也能为他留下一块墙。

所有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北移动的第一天的事:

阿里山脉浓重郁结消散不去的雾气

从森林心脏中缓缓驶出的小火车

窗边残破覆盖繁复花样的帷幔

木棉花枝头缀满的满树呢喃和欢喜

忍不住欠身抚摸的眼睛湿漉漉亮晶晶的小狗

整个城市跳动在行车记录仪的小小界面里


//这篇答案不会完结,永远续更。

在机场,刚好写几句,主要说和国内一线城市生活的差别。

最大莫过于气候,空气质量好,冬天虽多雨,但没有太冷,到10度台湾人就已经冻得瞠目了。

其次是市民的生活方式大不同,市民至少表面上和蔼亲切,“你好谢谢请”,从70年代就强制普及了;


市民关心政治,目光盯在岛内民主,每个人义愤填膺,电视里每天自娱自乐,骂来骂去;

白领年轻人等不能缺少下午茶,街头巷尾咖啡店可以让人随时坐下,周末注重放松,台北这习惯比南部浓厚;

饮食习惯愈发不健康,早午餐泛滥,夜市宵夜生活旺盛,正餐多不规律,尤其是年轻人;

出国方便,免签国家多,这个很好,大家出国首选是日本,也有很多年轻人去澳洲挣钱回来用;

日式气息浓厚,街道布局狭窄精致,主要城区楼层低,旧式广告牌林立,日韩人多,岛内长辈很多会三两句日文,日本料理店比比皆是,高雄捷运重要站点还有日语报站;

台北人关注和夸大岛内的南北差异,很多生活细节我们不会在意,回望大陆的风俗差异更觉得这边没差,但他们分的很清楚,南部人也觉得和北部人相处有区别。

有关大陆的消息台北人骨子里有排斥,素养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年轻人愈发不在意大陆,但愈畏惧大陆的蓬勃发展。台媒爱拿大陆客做文章,供大家发泄一些情绪。

当然,台北人生活里的大陆印记越来越多,这个被抵制但没法拒绝,例如双十一时淘宝的广告横扫全岛的711和全家。

台北人大多对生活现状存有不满,物价,薪资,福利,房产,教育,政治,都是让人费心费脑的事情,年长一辈似乎个个都能对此大谈特谈。


岛内发展前途是所有人面临的困惑,工资水平十年没有增长,物价却长了十倍,有志向的年轻人多思考出去工作,但更多人安逸于现有的生活状态,人生终极梦想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咖啡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台湾媒体发展没有突破,电视行业尤为艰难无望。

有时间再写

⋯⋯

7.24.2015补充

【台湾物价】以下数字基本都指新台币

台北的物价,是岛内较高的,简单的说,下面几句话。

小吃都很便宜。各类夜市小吃,价格很低,一碗豆花40台币,一根香肠35,一份牛肉饭80,超商的早餐搭配40一份,等等,比大陆稍低,关键在于他们做的普遍实诚,东西分量大料足。

酒店贵。因为台湾基本没有连锁酒店,习惯了大陆方便经济的快捷酒店,去台湾会难受。台湾酒店要么就是高档正规的大酒店,要么就是旅社民宿或地铁日租房,后者还是违规的,中间空档大。

正规餐饮较贵。主要是价格起点稍高,因为涉及服务费,也保质,正餐餐厅都拉高了消费额。台湾人钟爱“吃到饱”,即自助餐,基本500起,但是料充足没话讲。高档餐厅与大陆价格区别不大。

台北房价贵,就像大陆的北京。

交通不贵。台北人引以为傲的捷运,其实不过5条线,按段收费,15台币起,3,5个站大概30台币。计程车价格与大陆一线差不多,1点25公里70台币,多一公里加15台币。台铁高铁价格便宜,台北到高雄台铁850左右,高铁1500左右,而且越早买越便宜,学生有优惠,买票不用身份证。高铁2个小时坐穿了台湾岛,对高铁随便一坐就是5个小时以上的大陆人来讲,其实是很幸福的。机票便宜,出台湾的机票,尤其像泰国香港这样的,折扣力度大经常便宜的难以置信。

生活里与人服务相关的消费,较之大陆稍高一些,例如剪发:男士剪发500+台币是平均消费,街巷里的小店大妈剪发也要300+,这个价格許多店鋪不帮助剪完洗发。又如拍照:登记照是很不划算的,大陆也许20元一版洗10张给你,台北见过1000台币拍一版洗8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