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抱怨“朝九晚五”吗?带你了解下“八小时工作制”的前世今生_百科TA说
还在抱怨“朝九晚五”吗?带你了解下“八小时工作制”的前世今生
作者  黄鑫
阅读 100731赞 62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九晚五”已经成为了上班一族的代称,同时也是文艺青年努力想要挣脱的对象,它被赋予了诸多意义:无聊、冗闷、死板和一成不变,但实际上,即便是这八小时,那也是前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奋斗来的,所以各位五一小长假,且休且珍惜啊。

第一次听说“朝九晚五”这个词还是在一部叫做《台北晚9朝5》的电影里,那时候还小,不但经常把这个词跟朝三暮四搞混,而且由于我出生在祖国最西边,所以那里的上下班时间普遍比台北和内地晚两小时,等到工作成常态以后,对于“朝九晚五”这个词自然也就不陌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九晚五”已经成为了上班一族的代称,同时也是文艺青年努力想要挣脱的对象,它被赋予了诸多意义:无聊、冗闷、死板和一成不变,但实际上,即便是这八小时,那也是前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奋斗来的,所以各位五一小长假,且休且珍惜啊。

那么说回来,这个“八小时工作制”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为什么是八小时而不是三小时五小时十小时呢?这就得从“五一”劳动节的来历说起了。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十八世纪末,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正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家通过增加工人劳动时长的方式来提高产量,激起了工人强烈的不满。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才彻底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制度的真面目。于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宣言》,一场浩大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席卷了全球,工人要求成立工会,以争取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和更健全的保障制度。

这场欧洲大陆发起的运动很快传到了美国。当时美国的工厂也没有工作时长的限制,工人每天基本要工作十二到十六个小时,而且薪酬很低,于是在187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罢工。大约10万人参加了此次罢工,他们在这次运动中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并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这次运动在美国国内激起巨大的波澜,随后工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各地的罢工运动此起彼伏,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抗进入白热化。

终于洪水撞上了堤坝。在1886年的5月1日这一天,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这次游行规模空前,政府不得不出动军警,结果在混乱中造成了流血冲突,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在随后的宣判中又有8位无政府主义者以谋杀罪被起诉,4位无政府主义者被绞死,1位在牢中自杀。

这次的游行最终为美国争取来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正式确立,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恩格斯在1889年7月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说完了国外,我们说回国内。当资本主义正在西方横行的时候,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中,不过,不要以为封建社会上班,就不用打卡也不用签到了,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古人的上班打卡制度。

古代上班也要打卡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上下班主要是针对官员阶层而言。不过可别以为官员就能“朝九晚五”这么轻松了,要是拿古代官员和今天上班的白领比,我估计今天的白领还要更轻松一些。

先说说上班。历朝历代上班时间都不太一样,《诗经·齐风》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这首诗非常有意思,它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官员家庭起床时的样子,翻译过来就是:

老婆:鸡叫了,快起床上班吧,朝堂里人都到了。

老公:我听着咋不是鸡叫,好像是苍蝇在嗡嗡叫,再睡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

老婆:天都亮了,赶紧起床,朝堂人都已经满了。

老公:这怕不是月光吧,没天亮呢,再睡会儿吧,要不你也跟我一起来睡吧。

老婆:人家上班的这会儿都下了班准备回家了,你还不起来,真是快气死我了。

从这段对话里,我们能得到的讯息就是,春秋时期齐国官员基本上是早上鸡叫(卯时),也就是现在的五点多起床去上班,也是够早的,难怪这位丈夫不想起床。

因为古代不是家家都有钟表(日晷)的,所以上班时间一般就以鸡叫(卯时)为准,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基本上也都延续了卯时上班的习惯,俗称“点卯”,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打卡。

而今天我们说的“上班”,实际上是古代“上班房”的简称。古代有“三房六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快班”三个部门,专司提刑、押解、缉捕等职务,类似于警察机构;而“六房”则是指“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属于中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的下设机构,由掌管相关账册、文书的胥吏供职。

众所周知,每天只有重要的朝臣(清朝是四品以上大臣)才会上朝门见天子,而真正干活的实际上是这“三班六房”的基层公务员大军,所以“上班”这个词后来就变成了普通白领阶层去工作的代称。

说完了上班,那么下班呢?关于下班的时间,清朝以前似乎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要事情办完了就能下班。到了清朝,《钦定六部处分则例》规定,京官的下班时间根据冬、夏两季有所不同,春、夏季下班时间为申正(约下午4 点),而秋、冬季下班时间为申初(约下午3 点)。

应该说这个工作时长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比较接近今天的“八小时工作制”,而且历朝历代的官员(除了明朝)也都定期会有一些福利,领些水果大米什么的,相比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胞,还是相当幸福的。不过我国古代也就只有官员属于需要上下班的工薪阶层,物以稀为贵嘛,广大劳动人民可就享受不到这样的福利了。

中国确定“八小时工作制”

“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以后陆续在美国确立,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缓、规模小,工人阶级直到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才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大约也就是这段时间前后,“八小时工作制”被引入中国。

建国后,《共同纲领》最先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雏形,随后在1952年《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1956年《关于建筑业实行8小时,小礼拜工作制度的规定》、1981年《关于化工有毒有害行业工人中改革工时制度的意见》、1994年《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文件中陆续对各行业“八小时工作制”的具体内容做了进一步阐释。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不但将新工时制度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同时强调两个“不超过”的工时制度。即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1995年5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145个实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625
  • 作者  黄鑫|发布:2018-04-28 11:34:33    更新:2018-08-17 15:34:34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