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電包圍漁村:七股漁電共生風波再起,居民在抗議什麼?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當光電包圍漁村:七股漁電共生風波再起,居民在抗議什麼?
11月3日,200名七股漁民和居民到台北陳情,要求光電總量管制。人們從凱道出發,經立法院停在行政院遞交陳情書。(攝影/余志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8年,七股養殖漁民憂心漁電共生危及工作權,曾有近80名地方鄉親北上行政院抗議;政府繼而推出需有漁民的開發同意書才能申請電業籌設許可,以及環社檢核機制加強光電業者事先溝通在地關係人團體。然而,4年後的現在,七股居民的不滿反更加擴大,從養殖漁民到在地居民都加入抗爭行列,11月3日,總計有200人北上抗議。他們究竟在抗議什麼?新推出的政策為何仍無法消弭與光電業者的距離?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台南市七股區十份里海埔地一帶,受光電廠工程影響而封閉一半道路。(攝影/林彥廷)

秋末午後的陽光和煦,鄰近曾文溪口的小漁村十份村進入午睡般的寧靜。轉進村裡,竟有間簡約風格的咖啡廳,幾名遊客就坐在躺椅上,邊喝著咖啡邊享受午後悠閒時光。這間台灣最西邊的咖啡廳,近年成為來到本島極西點國聖燈塔、台南市七股鹽山遊玩旅客的休息站,因屬於戶外景點,前陣子疫情期間生意反而更好。但老闆張峻瑜臉上仍掛滿愁容,他擔心的不是咖啡賣不好,而是綠能光電帶來的全面衝擊。

「你看!這我昨天拍的,為了埋饋線
光電案場將發出的電輸送到主要電網的地下電纜。
路挖完後鋪成這樣,根本超危險!」張峻瑜拿出手機播放影片,只見一條小路上新鋪了一大條柏油,卻沒有壓實,凹凸不平。說完他又播放另一段前幾天晚上錄的影片,一台又一台的大卡車頭尾相連停在路邊,車上都載著數枝長達10公尺長的水泥圓柱,影片看了好幾分鐘像在重播都還沒結束。張峻瑜說,這些都是要等著插進魚塭的光電板基樁,連綿數公里好幾百台會一下子聚集,等這批基樁插完後,隔幾天就還會再來一波卡車陣。

今年29歲的張峻瑜接連在幾個大都市工作,4年前返鄉,在家鄉賣起咖啡。本來對光電沒有概念的他,在半年前開始聽到去過七股鹽山的旅客說:「現在都是光電板,以後不想來了。」張峻瑜指著咖啡館對面幾棟低矮紅磚屋,「那裡以後也要種光電,」即使他無法確定開發業主是誰,什麼時候開發,但是「地主跟業主談種電」的消息總會在小村莊裡傳散開來,「到處都有人在談,」張峻瑜擔心,以後七股到處都是光電板,「市區朋友不懂這種痛,想像蘆洲跟萬華整片都是光電板就會懂了。」

接著就是這兩個月開始的光電工程。今年開始,七股區幾個光電案場陸續開工,上百輛大型車輛進出村莊,揚起砂塵,到處都是為了挖開饋線的交通管制;尤其9月之後,案場散落在各村莊的力暘能源全面動工後,不僅主要道路台17線被封住半條,連小路也無法倖免。七股區三股里里長黃仙立痛罵,他每天都在接鄉親們的抱怨電話,「有人回家才要出門,門口就被封住」,去跟光電業者反映也沒有改善,這樣的情況可能還要持續好幾個月,在地人都苦不堪言。

魚塭被光電板包圍,施工影響難協調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七股篤加社區裡,邱創禕的魚塭有三面將被光電板包圍,施工後周圍環境出現變化,影響烏魚生長,讓他氣得掛上布條試圖阻擋工程車進入。(攝影/林彥廷)

光電工程帶來社區干擾之外,光電板直接種在鄰近或是自家魚塭的漁民更是首當其衝。

今年剛拿到百大青農的邱創禕主要養殖烏魚、白蝦,原本他也對光電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才驚覺到嚴重性。他家魚塭三面都將被光電板包圍,唯一沒被包圍的那面是道路。今年3月周遭案場開始動工,他放養的許多烏魚暴斃,他質疑就是因為工程震動驚擾所致,除了漁損之外,他希望跟業者協調適當施工時間、土堤維護,「相鄰的魚塭需要水壓一致才能保持平衡,就有魚塭因為施工(光電案場安插基樁需把水全部排光)土堤崩塌,」但事情已過大半年,仍然沒有結果。他氣得在自己魚塭周邊道路上拉上布條封路抗議。

漁電共生是什麼?

漁電共生為結合養殖漁業與光電綠能發電系統,在維持養殖生產的前提下,利用屋頂、魚塭立柱、塭堤、浮筏等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設施。

根據農委會漁電共生試驗專案計畫作業原則,漁電共生設施最多僅能有40%面積覆蓋光電板,且為維持一定養殖量,漁電共生設施的產量需達到回推3年內平均產量的7成以上,否則會撤銷架設光電的許可。

室內型漁電共生為屋頂型光電,不受光電覆蓋面積40%的規定,光電覆蓋面積可達80%。也因室內型漁電共生是在魚塭上填土蓋建築物,土地使用強度比室外更多,潛藏更多生態爭議。

漁電共生全面啟動,七股的五分之一面積恐都種滿光電
Fill 1
根據已核定的光電案場,台南市七股區已有十分之一面積種滿光電,未來更可能佔滿五分之一。(攝影/林彥廷)
根據已核定的光電案場,台南市七股區已有十分之一面積種滿光電,未來更可能佔滿五分之一。(攝影/林彥廷)

為何光電集中在七股?

2025年全台灣光電裝置容量目標為20GW
目標為地面型光電12GW,屋頂型光電8GW。截至2022年4月,全台灣光電裝置容量約為7.8GW。
,今年年中公布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更希望,2026年後以每年太陽光電增加2GW為目標,在2050年要達到光電40GW至80GW,顯示光電進程刻不容緩。

原本被寄予重望的農電共生,2014年開始卻屢屢發生「假種田、真賣電」的搶糧爭議,農委會在2020年的7月7日修改相關規定,不同意2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地目,業界俗稱「光電七七事變」。農地種電大門被關上後,政府轉將地面型光電重點轉向單一面積較大的魚塭,即漁電共生。農委會更喊出2025年漁電共生裝置容量達4GW的目標,換算約1萬公頃,相當於全國總魚塭面積的四分之一。

台南市七股區11,015公頃土地中,就有近半面積4,800公頃的魚塭,居全國之冠。廣大的面積加上日照時數長,讓七股成為光電業者競逐的場所。

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成員沈軒宇說,目前七股已經備案的光電案場就有1,148公頃,約佔七股區面積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他們訪談調查,另還有1,000多公頃土地已由業者整合,估計將來光電案場面積將高達2,000公頃,等同未來七股區可能有高達五分之一的面積都是光電案場。

為了加速光電期程,七股區目前共有14案光電案場總計356.4MW
1MW=1千瓩,1000MW=1GW=1百萬瓩。目前全台灣各類型發電裝置容量約51GW。
同時施工中,包括4案集中型的地面型漁電共生大案場:南旭(三地集團)、新日泰(三地集團)、日運(泓德集團)和志光(大亞綠能),以及力暘能源的天心、天任等10案低於2公頃的小型用地變更
指將原本其他類目用地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專做光電使用。
案場。由於力暘的小案場分散各地,饋線位置也相當分散,再加上多處案場鄰近社區,對居民生活衝擊更大。
魚塭高達9成變無租約養殖,漁民工作權堪慮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居民
當魚塭被光電板包圍,即便將來留在此地養殖,但是否還能維持以前的產量?七股的漁民感到憂心。(攝影/林彥廷)

七股魚塭面積雖然大,但台灣西南沿海也很多魚塭種電,為何爭議都集中在七股?

有多年在地養殖經驗的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惠欽解釋,七股當地有8成漁民都屬於承租戶,不同於其他地方多半養殖戶就是魚塭主。魚塭租給養殖戶一甲約3萬元,租給光電業者一甲約30到40萬元,且租約長達20年,如此大的價差下,地主多願意租給光電業者。只要地主把魚塭租給光電業者,承租漁民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任人宰割。

4年前,承租漁民擔心工作權不保起而抗議,為了保障承租漁民的工作權,經濟部能源局提出公版契約,並且要業者取得承租漁民的開發同意才能申請電業籌設許可。然而,實際運作後,卻仍發生養殖漁民權益不保的狀況。

因為漁村文化慣習,魚塭租賃關係不一定有白紙黑字契約。楊惠欽說,在光電業者來之前,大約7成承租漁民有簽約,契約也是3年一簽,另外3成承租漁民屬於口頭約定、無租約養殖。而當地開始出現光電業者要開發的風聲後,幾乎地主都想改租給光電業者,未免後續與承租漁民的爭議,現在七股魚塭承租契約普遍變成1年一簽,更高達9成都是無租約養殖,楊惠欽指出,漁民對無租約感到非常不安,他們擔心

「一旦真的要開發了,地主改口叫你走,你就得走,不然可能就變成侵佔土地。」

而業者必須在規劃階段前要取得現耕者(不論是否為承租戶)的合作意向書,楊惠欽表示,承租漁民即便有再多疑慮都會先簽字同意,「因為不簽可能馬上就要離開,」他說,目前在七股開發的光電業者有的有「良心」,會依照政府規定走,給現有養殖戶將來的優先承租保障權,但有些承租漁民處境就很慘,在簽了同意書後,就慢慢地被除名,得不到後續優先養殖的保障。

合法變非法?承租漁民如何慢慢被洗掉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七股有五分之一面積都是養殖文蛤的魚塭,而文蛤需要靠日照產生藻類作為食物來源,是容易受到光電板遮蔽陽光所影響的養殖物種。(攝影/林彥廷)

七股下山子寮段多為廢棄魚塭,土地過去由幾個大地主所有,幾個世代後,繼承土地的所有權人變多、變複雜,便由土地代表人來整合跟管理土地。阿明(化名)10年前開始跟土地代表人承租10甲魚塭養文蛤,兩年一簽,一甲租金3萬元。為了想長期養殖,阿明用賣文蛤賺來的錢買下了一分地的持份,本打算繼續買下更多,沒想到光電就進來了。

阿明說,光電業者泓德集團為了買下這一大片完整土地做光電,去法院提存
將要給付的物品或金錢,暫時放在法院提存保管,等到債權人來領取。
強制買下
根據《土地法》第34條之1,共同持份土地,只要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土地面積超過半數,便可對其土地進行處份。 意即只要土地持份過半的共有人想賣土地,持份小且無過半的共有人即便不想賣也得賣。
他的土地持份,整片土地就這樣被業者收購整合成日運案場
該處本來是日運綠能公司整合的案場,後來賣給泓德能源繼續開發。
。他想跟新地主租魚塭,泓德卻不願意收租金。業者開始來找他談,一開始說會給他繼續養殖,但是必須按照業者的養殖方式,「業者要挖(魚塭)深,我文蛤就沒辦法養。」他向業者反映後又過了幾個月,業者代表卻跟他說,公司不打算讓他繼續養了,開始上法院告他。

「本來我有土地,現在被提存後,土地沒有我的名字,變成我佔用別人土地了,」阿明無奈地說。

泓德提告阿明拆屋還地,法院還沒判決,在2019年就撤告;今年3月,卻又再度提告拆屋還地。在訴訟期間,阿明說,「他們說要把水路堵起來,這樣整池都會死,我也無法養。」面對第二次提告,阿明這次很快地選擇和解,拿了業者補償一部分的墾荒費後離開。很快地,7月,泓德的光電工程開始動工,預計明年3月完工。

泓德能源是近來積極進軍綠電業者,他們針對七股案場自辦環社檢核
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強調事先盤點區域議題以及事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提前公開應關注的環境與社會課題,可減少開發行為的外部衝突。
,甚至成立養殖子公司要「生態養殖」,宣示一定要做到「漁電共生」。但楊惠欽從旁觀察,阿明的案子就是業者洗掉原承租戶的典型案例:
「政府說要取得漁民同意書,有沒有?有,但他最後就被洗掉了,案場還沒完工,就已經沒有他(指承租漁民)的名字,這樣經濟部不用撤照(電業籌設許可)嗎?」

楊惠欽更認為,泓德是在做環社檢核前撤告,想展現對於承租漁民的重視,等到環社檢核通過後,再對漁民提吿,才會有告兩次的奇怪狀況。

光電業者:大部分漁民無約佔用,願提供技術協助養殖但沒人要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泓德能源
泓德能源表示,若佔有戶想跟他們合作養殖,他們也可以接受,但目前漁民並沒有意願。圖為泓德能源辦公室內部。(攝影/林彥廷)

對於日運案場的漁民爭議,泓德集團也出面回應。

泓德能源業務部資深經理李書緯表示,下山子寮段大部分都是長期廢棄的魚塭,公司為了整合方便,是大手筆整塊地買下來而非跟地主承租20年。能源局要求申請電業籌設許可需附上的是合法的承租漁民同意書,但日運案場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是「違法佔用」的漁民,阿明就是其中一位。即便如此,李書緯說,泓德也都有取得佔用漁民的聲明書,聲明他們是佔用並會將地上的養殖器具撤收,「站在公司立場,他們就是佔有,至少我們在前一手地主並沒有看到他們有養殖契約。」泓德也給予這些佔有戶一定的時間去結束養殖,並非馬上要他們離開。

至於當地現耕的漁民有沒有辦法留下來養殖?李書緯坦言,漁電共生的養殖方式跟傳統養殖的操作習慣不同,所以他們自己有成立專門的養殖公司來評估跟執行。如果佔有戶漁民想要跟他們合作,他們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也能提供技術協助,但目前是沒有這樣的情形:

「主要是他們(指佔有戶)沒有意願回來(養殖),不是公司拒絕。」
難解的承租漁民爭議,環社檢核沒幫助?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七股目前有多個光電案場同時開工。圖為七股十份區案場,基樁設置工程情形。(攝影/林彥廷)

泓德在2019年7月買下日運案場57公頃土地,2020年3月通過台南市政府審查後,才遇到碰到「光電七七事變」,農委會要求漁電共生都要做環社檢核。李書緯說,他們依法並不需要做環社檢核,但他們還是找了NGO協助,是台灣第一個自辦環社檢核的光電業者,在2021年8月通過環社檢核,日運也是示範案場,歡迎外界在明年完工後一起來審視。

回憶當時協助日運案場環社檢核過程,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祕書長陳郁屏說,當時他們只有3、4個月很短的時間進行各方利害關係人的訪談,進行生態面和社會面的議題辨識。泓德原先告訴他們,土地是他們買的,這個案場沒有養殖戶,不用處理漁民議題。但他們到現場勘查幾次後注意到阿明的魚塭,泓德跟他們說還在跟這一戶漁民處理法律問題,「希望我們不要直接面對(漁民)。」於是,協會就沒有主動處理阿明的部分,直到阿明自己出現在公聽會上,他們才有機會深入了解情況。

陳郁屏坦言,環社檢核應該要完整辨識每一處的爭議,他們當時應該要針對阿明的個案有更多主動了解。

整個七股的環社檢核在今年10月才剛完成公告,公布2,000公頃的關注減緩區
環社檢核機制下,將魚塭區分為「優先區」、「關注減緩區」及「迴避區」。「優先區」與 先前公告的「先行區」類似,業者若要設置漁電共生光電設施,不需要向農委會提出「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申請電業籌設許可時僅需交「環境友善措施自評表」即可。
業者若需想在「關注減緩區」設置漁電共生光電設施,則要提出「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核過後,再提出「因應對策」,審核通過之後,才能取得電業籌設許可。
。未來是否在光電跟生態、社會達到平衡效果,仍需觀察。若從已完成的日運自辦環社檢核來看,真的有辨識、解決問題嗎?

陳郁屏認為,環社檢核的理想是開發案從規劃到施工每一個環節都能發揮效果,但目前的環社檢核只做了前面第一段,一旦通過之後,對開發業者就沒有任何約束力,「環社檢核通過後,泓德就沒再跟我們聯絡。」也因為環社檢核僅在前期檢核,很多重要細部工程都尚未定案,像是施工影響都只能做原則性的規範,「泓德在環社檢核通過後換了漁業公司,漁業規劃都不一樣了。」

陳郁屏和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都認為,承租漁民的工作權是最難解的問題。呂冠輝分析,漁電共生對養殖來說是全新的領域,全世界目前還沒有成功的範例,即便將來順利使用新養殖技術成功,過去習慣2 、30年傳統養殖方式的漁民,不一定有能力跟得上技術的改變,就算有意願養也很難留下。面臨這樣整體產業結構的改變,即便原本的漁民被換掉,也很難認定是光電業者不願保障漁民工作權。且光電業者和承租漁民的法律關係都屬於私法契約,公權力更難有介入的空間。

楊惠欽則認為,環社檢核確實有點出問題,但還沒有解決問題。以阿明為例,法律上來看阿明的確是侵佔戶,「但是,是誰錯誤引導?誰讓他變成侵佔戶的?」他擔憂,財團繼續圈地,這樣「合法變非法」的漁民可能會愈來愈多。

200名七股人再度北上抗議,經濟部將提出光電總量管制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由立委郭國文召開的七股大潮溝種電公聽會,出席的漁民與觀光業者全數反對。(攝影/余志偉)

七股光電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多年來持續累積的結果。早在2018年,七股就有近百漁民北上行政院抗議,要求重視漁民工作權,但爭議未解。4年之後,因為光電工程全面影響社區,再加上不久前發生七股台61線以西大潮溝光電爭議,讓七股鄉親再度集結,在地10多個漁民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組成「搶救七股大地聯盟」。

11月3日,200名七股漁民、居民一早搭著5部遊覽車北上,在總統府集結後一路遊行到行政院,並參與下午的立法院公聽會。搶救七股大地聯盟訴求:

  1. 要求行政院立即設置七股光電總量管制,且不得再增設光電
  2. 提出光電空間規劃,且台61線以西禁止開發光電
  3. 成立中央及地方政府共組的爭議協調平台,且需有在地參與

公聽會上,沈軒宇、楊惠欽等代表陸續上台表達意見後,也得到經濟部和農委會的正面回應。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則表示,會評估將室內型光電納入環社檢核範疇,並將在一個月內提出漁業政策白皮書,納入室內養殖產業發展、環境影響、土地區位等規劃。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會提出光電總量的管制機制,但需要針對七股進行整合性生態調查兩季,作為總量機制的科學依據;台61線以西因富含黑面琵鷺棲地等敏感生態,經濟部不會去推動光電案場;立即於七股設置工作站,作為漁電共生、光電發展窗口及平台,優先處理現行光電工程造成鄰損、道路開挖等事宜。

北上訴求都有得到回應,但問題是否能如想像般順利解決?公聽會結束後,200名鄉親抱著不安的心情在立法院外排隊搭上遊覽車,返回七股。

「未來過年是否沒有人煙、只剩光電板」
Fill 1
光電、漁村、七股、漁電共生
在台灣政府設定的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中,太陽能光電是重要一環,如何跟魚塭、農地共存,早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攝影/林彥廷)

當天北上的鄉親多為中年漁民,王弼主算是少見的青年代表。王弼主的家就在張峻瑜咖啡廳隔壁的三股里,幾年前她返鄉經營社區小旅行,帶著遊客深入社區、體驗農村文化。原本也對光電無感的她,在光電板進入社區後,開始擔心家鄉風貌就此改變。即便擔憂,但王弼主內心卻對光電很掙扎,因為她弟弟就是二代接手的養殖戶,有自己的魚塭。弟弟養石斑養得很辛苦,賺的錢又不多,一直想把魚塭租給光電業者,「我覺得種電不好,但好像也沒資格說『你不要種電』。」

王弼主的舅舅也是漁民,因為小孩不想接手,不久前就把魚塭租給光電業者,提早退休不養魚了,「舅舅的交友圈還在這裡,所以他還住在這邊,但幾年後可能就搬去市區找兒子了。」王弼主認為,家鄉必須要有產業才留得住人,家裡還有人留著,其他家人才會有回老家的理由。

「沒有(養殖)產業就不會有人住⋯⋯我好像可以預見20年後,這裡過年都沒有人煙,只有光電板。」

坐在咖啡廳椅子上的王弼主擔憂地說著。那天,七股的光電工程仍在進行,到處都還是挖路埋饋線的交通管制。對未來不確定的憂心,此刻正在七股蔓延。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